《帝国风云全集.com》第1858/1908页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前,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核电站最多的国家,可核能在全国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还不到百分之五。石油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当局出台了大量鼓励发展新兴能源的政策,也加大了在新型能源技术领域的国家投资。到一九八二年,中国建成与在建的核电站比一九七五年增加了近三倍。按照中国政府制订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预计到二十世纪末,核能在国家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提升到百分之三十。此外,新兴能源占的比重将达到百分之四十。这就意味着,如果以一九八二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为准,等于可以减少一亿吨的原油进口量。

这些错误,无一例外的都削弱了产油国,特别是某个主要产油国发生变动对国际油价与能源市场产生的影响,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的能源安全,让中国不会再像石油危机那样被能源绑架。

更重要的是,这些政策让除了中国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在能源领域都不具备决定性的影响力。

白了,在中国建立起了健全的能源生产、供应与保障机制之后,只有中国能够决定能源的价格,而其他任何国家,哪怕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也无法左右能源价格,也就无法控制世界的经济命脉。

显然,伊朗的石油并不足以让中国发动战争。

至于天然气等其他资源,就更加没有催生战争的重要性了。

要知道,要到八零年代末,在LNG等船舶得到广泛应用之后,天然气才成为重要的贸易能源,而在此之前,天然气根本就不具备进行大宗贸易的能力,因此在国际能源贸易中占的比重非常低。

像铁矿、铜矿等资源,更不可能让中国产生兴趣。

由此可见,中国没有对伊朗发动战争,关键就是中国不可能从这场很有可能付出惨重代价的战争中获得足够弥补损失的好处。相反,即便中国没有发动战争,伊朗革命所造成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场革命反而帮了中国大忙。

这就是,在进行世俗化改革的伊斯兰国家不仅仅是伊朗,而发生在伊朗的事情,足够让其他正在进行改革的伊斯兰国家产生警惕,从而让这些国家在推动改革的时候,更加需要来自中国的支持。

这其中就包括沙特。

第二百二十章 军火贸易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在中东政策上的反复是在战后对外政策的一大失误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偏颇的认识

关键就是,中国的中东政策并不是支持某一国或者某一方,而是以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为根本

大战期间,中国进军中东,支持遭受英法等西方国家奴役的阿拉伯国家独立,是为了增强打击轴心国的力量,为同盟国集团争取到更多的成员战后,中国阻挠阿拉伯世界统一到一个政府之下,是为了防止出现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国家,从而使中国丢掉哄与中东这个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产地显然,中国在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扶持以色列,也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从国家利益出发,就不难理解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政策为什么会发生数次重大转变了

同样的,从这一点出发,也能明白中国为什么没有在伊朗爆发革命之后发动战争来夺回这个曾经最为重要的盟国

这就是,发生在伊朗的事情,等于给周边的阿拉伯国家敲响了警钟

俗话说,失之东篱,收之桑榆

一九八三年,中国就尝到了伊朗革命带来的第一个甜头

这就是,当年十月,沙特国防在访华时,亲自代表沙特与中国当局签署一份总额高达四百八十亿华元的军火贸易合同

按照合同规定,在未来五年之内,中国将向沙特交付一百二十架j-80式战斗机,五百四十辆t-82式主战坦克七百二十辆

z-80式步兵战车四百八十门zp-78式自行榴弹炮与八百八十套单兵反坦克导弹,以及包括四艘护卫舰在内的十六艘舰艇,而沙特还濒了增够的权力

事实上,这笔合同的总价值远不止四百八十亿华元

这就是,四百八十亿华元只是采购价,而沙特在采购了这些武器装备之后还需要花钱购买配套的弹药,进行人员培训,而且在装备期间,还需要中**火商提供维护兵等方面的服务

在整个装备期间,沙特至少要为这些装备花费一千五百亿华元

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军火企业将从这笔军火合同中获得数百亿花园的利润,而中国政府也将获得数十亿华元的税收

此外,中**方则能让沙特分担大量研发费用

总而言之这笔军火贸易,让中国受益匪浅

除了经济上的好处,还有一个看不见,却更加重要的好处这就是,通过从中国采购军火,沙特已经成为了中国实质上的盟国,即沙特在政治上已经做出了投靠中国依赖中国的决定

显然,这正与伊朗革命有关

这就是,沙特国王在这个时候访问中国,而且亲手签署了之前谈判两年都没有达成结果的军火贸易合同正是消通过来自中国的援助,应对伊朗革命造成的威胁以巩固其统治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讲,沙特国王用一笔巨额军火贸易合同在中国政府这里买了一份保险

当前:第1858/190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