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全集.com》第376/1908页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几场大规模海战进绊分析后,日本海军得出了一个结论,即远距离炮战的命中率太低,不足以决定舰队决战的最终结果,因此日本海军在末来发展中应该更加重视近距离炮战。

为此,日本海军一直非常重视主力舰的航速。

拿在战后建造的“长门”级战列舰来说,其最高航速达到了二十七节,而美国海军在同期建造的“科罗拉多”级只有二十节,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德意志”级只有二十五节,英国皇家海军的“纳尔逊”级也只有二十三节。很明显,日本海军的战列舰在最高航速上比其他国家的都高了一些。

除了重视速度,就是主炮的近距离威力了。

显然,日本海军认为,在近距离炮战中,能够节约弹药,而节约观念在日本海军中根深蒂固。

当时,三艘“金刚”级的主炮,配备的是只有六百多公斤的轻型穿甲弹。

如果交战距离在一万四千米、或者一万二千米以内,三艘“金刚”

级就拥有与“德夫林格”级一较高下的能力。

可惜的是,只要交战距离超过一万四千米,三艘“金刚”级就别想占到便宜。

三艘“金刚”级开始校射的时候,三艘“德夫林格”级已经完成了“热身运动”进入了战斗状态。

八点五十八分“德夫林格”号首开战果。

命中点在“比睿”号的“炮塔,也就是紧挨着后舰桥的主炮炮塔顶部,重型穿甲弹直接砸穿了炮塔的顶部装甲,在炮塔内部爆炸。虽然日本海军吸取了大战中的经验,在改造的时候为“金刚”级的主炮提弹通道增加了第三道防火防爆门,并且制订了极为严格的安全操作手册,在战斗时三道防火防爆门都得处于关闭状态,并且不得在炮塔内存放弹药,但是这一炮也使“比睿”号丧失了四分之一的主炮。更重要的是,爆炸时横飞的碎片,打坏了后舰桥上的测距仪,导致没有受损的x炮塔只能利用自备的简易测距仪,从而使该炮塔的准确率大幅度降低。

紧接着“兴登堡”号也取得了战果。

命中点在“雾岛”号的舰首,而且离炸弹的命中点非常近。更重要的是,这枚穿甲弹的引信在非常恰当的时机启动,结果在爆炸之后,几乎炸飞了“雾岛”号原本就已经受损的舰首。当时“雾岛”号的主锚飞落到了好几百米之计。受此损伤“雾岛”号的最高航速骤然降低了三节以上。

九点过三分“鼻佐”号才取得了第一个战果。

根据了望员观察到的情况,穿甲弹的命中点在舰桥左侧的副炮炮廓附近,而且肯定造成了严重损坏。但是根据后来获得的消息,打中“金刚”号的这枚穿甲弹没有爆炸,当时爆炸的是堆放在副炮炮廓里的一百五十二毫米炮弹。这次打击,直接摧毁了舰桥左侧的两门一百五十二毫米副炮,并且导致该区域的三条损管通道阻断,并且导致附近十多个舱室被海水淹没。

打到这个时候,三艘日舰只取得了一个战果。

中弹的是“吕佐”号,命中点在B炮塔正面。因为日舰使用的是轻弹,所以采用了较为低伸的弹道。如果当时日舰有重弹,就会采用高抛弹道,命中点就不会在炮塔正面,而是在炮塔顶部。显然,这两种情况的结果会截然不同。炮塔正面是全舰装甲最厚的地方,即便在一万二千米的距离上,十四英寸穿甲弹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击穿。相反,炮塔顶部装甲要薄得多,也就更容易被击穿。

当然,这次直接命中,也导致“吕佐”号的B炮塔在接下来的十多分钟内没有能够打出一枚炮弹。

要知道,就算没有击穿装甲,十四英寸炮弹爆炸时的威力也十分惊人,能够震伤、甚至震死炮塔内的炮手。

九点过五分,第二

ō攻击机到达。

只是,冯承乾并没指望八架“海鸥,…集够取得胜利。

原因很简单“加贺”号派来的十二架战斗机早已到达,而且就在联合舰队东北二十多公里外待命。

进到日本战斗机拦截,八架“海鸥,…很难发挥决定性作用。

有起的是,三艘日舰在这个时候停止了炮击。似乎,为了应付空中威胁,日舰必须让主炮停火。

可惜的是,冯承乾没能抓住这个机会。

因为在攻击机进入之后,为了避免误伤,所以三艘“德夫林格”级战列巡洋舰也在这个时候停止了炮击。

鸡烈的炮战嘎然而止,轰炸与防空作战成为新的委头戏。!。

第二十九章 落荒而逃

可以说,由八架‘“海鸥…进行的第二枪轰炸很不成功。

虽然按照几年后的标准,由八架“海鸥”与八架“福克”组成的第二

ō攻击已经非常可观了,而且只要善用八架“福克”这枪攻击就能收到战果,但是当时中国海军、甚至全世界的海军都没有成熟的护航战术可用,也就不知道在攻击敌舰队的时候,该如何利用战斗机掩护攻击机。

要知道,联合舰队上空也就只有十二架战斗机。

当时“福克”机群与“海鸥”机群几乎同时到达,结果立即就被十二架日本战斗机冲散了。在此情况下,八架“福克”根本无法为攻击机群提供有效掩护,甚至不大可能摆脱日本战斗机。

当前:第376/190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