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全集.com》第452/1908页


接下来几天,东线几乎成了德军的个人舞台。

九月六日,德军先锋抵达明斯克,德俄战争的第一场围歼战即将打响。

担任突击先锋的是由古德里安少将指挥的第七集团军,该集团军的主力是一个坦克师与两个装甲师。在突破了俄军的边境防线之后,古德里安就没有让部队停下来,一直在向明斯克突击。古德里安的任务很简单:攻占明斯克,切断红俄白俄罗斯方面军的退路,包围身后的六十万俄军。

事实证明,越是简洁的战术,越容易收获巨大的战果。

经过两天激战,德军在九月八日攻占了明斯克,控制了红俄西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一举包围了白俄罗斯方面军。

这下,六十万俄军走投无路了。

德俄战争爆发,德军就掌握了主动权,俄军别说进行抵抗,甚至连把主力部队从前方撤下来的机会都没有。

要知道,在东欧平原上,步兵的双腿肯定跑不过坦克的履带。

德军攻占明斯克,也表明了德军的主要战术,即在战斗中以歼灭俄军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攻城略地为主。

可以说,这是德军在战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别忘了,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击败欧陆两个军事强国,主要就是坚持了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基本方针,才迫使俄国在开战一年后投降,并且让法国在流光了鲜血之后战败。

对付人口众多的红俄,德军依然得坚持这个方针。

说白了,红俄的人口比德意志第二帝国多得多,如果拼消耗,德意志第二帝国肯定不是红俄的对手。更重要的是,布尔什维克政权在俄国比较得人心,特别是得到了农奴与工人的拥护。也就是说,现在的红俄根本没有当初沙俄时期的国内问题,战争潜力很容易就能激发出来。只要拼下去,红俄的胜算比德意志第二帝国大得多。要想击败红俄,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红俄因为伤亡惨重而丧失战斗力。

当然,这也表明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帝国陆军没有指望在年内击败红俄。

可以说,拖到八月底才向红俄开战,已经注定了这一局面,即帝国陆军得做好在熬过严冬的准备工作。虽然帝国陆军不缺乏在冬季作战的能力,但是没有人认为,士兵能顶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作战。

也正是如此,帝国陆军的第一阶段目标就是消灭边境地区的俄军。

第七十四章 各打各的

第七十四章

各打各的

德俄开展,无疑对中国瞧响了警钟。

虽然按照冯承乾与德皇达成的协议,在击败日本之前,中国不需要想红俄宣战,也就不需要与红俄作战,加上法国迅速战败,德意志第二帝国并没有两线作战,所以在德俄相互宣战之后,中国并没有向红俄宣战,但是谁都知道,如果德俄战争僵持下去,中国肯定得兑现承诺。如此一来,就得尽快战胜日本,不然到时候中国就得两线作战,也就无法保证迅速战胜日本了。

八月三十一日,冯承乾离开北京,返回青岛海军司令。

在他离开这段时间,中国海军调整了编制,特混舰队该组为西太平洋舰队,而之前留驻海南岛的舰队组建为南海舰队。此外,还仿照美国海军的方法,组建了以航母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严格说来,航母战斗群才是基本建制单位,每一支航母战斗群都有固定的指挥官与指挥体系。只是在作战的时候,会根据实际情况,由多支航母战斗群组成舰队,并且由各舰队司令部根据情况增派或者抽调战舰。在作战行动中,舰队司令部是策划与指挥海战的基本单位。

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海军司令部的负担大大减轻,舰队的作战效率也有所提高。

说得简单一点,以航母战斗群为基本组成单位的舰队不再固定配属在某一地区,也不固定由某一个舰队司令部指挥,而是由海军司令部根据实际情况,在作战的时候再分配给战区所在的舰队司令部。

显然,这种编制与指挥体系更加灵活。

在此期间,中国海军还发起了“海峡行动”,即派遣舰队前往朝鲜海峡,阻止日本向朝鲜出并。

只是,这次行动并不顺利。

六月底,日本陆军发动了攻打朝鲜的作战行动。虽然联合舰队遭到重创,但是侥幸逃脱的航空战队在登陆作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军在六月二十九日登陆釜山,到七月四日就占领了整个釜山地区。七月七日,特混舰队离开青岛港,开往朝鲜海峡,准备拦截前往朝鲜的日本舰船。可惜的是,特混舰队没有进入朝鲜海峡,在济州岛东北遭到了日本岸基航空兵的突然袭击。虽然战斗中,防空巡洋舰上的雷达及时发现了日军机群,三艘航母搭载的战斗机也及时升空,击落了近三十架日机,但是“汉武帝”号依然受创,被迫在七月十日脱离编队返航。两天后,在得知日本海军的航空战队已经回到日本海之后,鲁志刚做出了撤退决定。

显然,两艘航母,肯定干不过得到岸基航空兵掩护的四艘航母。

到七月底,已有近二十万日军登上朝鲜半岛。

只是,日军打得也不顺利。

六月中旬,中国就应朝鲜王国的要求,向朝鲜增兵十万,其中五万留守汉城,另外五万则南下布防。在日军登陆釜山之后,中国陆军开始大举入朝。到七月底,入朝兵力已经超过二十五万。

也就是说,中国在朝鲜的兵力超过了日军。

更重要的是,中国陆军得到了空军的有力支持。

当前:第452/190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