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黎明全集.net》第28/29页


青蛙遇到热水,会很快蹦达出来,所以煮它的最好方法,是用温水。
这就是朱由检,年仅十七岁的崇祯皇帝,在如此危险境地下登上皇位,在没有任何人教他的情况下,他使用出了最正确的方法,去对付这个历史上权势最大的太监。
九千九百岁看上去很清醒,实际上却很糊涂。
万岁看上去很糊涂,实际上清醒得让人胆寒。
太监本是天子家奴,皇帝座下的一条狗,能有皇帝庇护着,便谁也动不了他。
即便是如今换了皇帝,依然没人能懂得了这条狗。
因为九千九百岁早已修炼成了狼。从大臣到侍卫,宫里宫外,都是魏忠贤的利爪尖牙,一朝天子的时间,这个阉人,营造出一个无比庞大的狼群。
东林党人们看不清这个事实,他们牺牲了很多精英,并且被这群狼给收拾得抬不起头。年轻的天子看真切了,贸然动手,被撕碎的,只有他自己。
无师自通,年少的万岁掌握了清除这个帝国毒瘤的制胜法宝————耐心。
历经一个多月新帝初御的动荡,紧张的局势,终于稍微缓和了下来。魏忠贤终于松了口气,虽然不停的有人找他的麻烦,但是皇帝似乎不太想跟他过不去。
老太监还活着幻想中,而少年天子却已经在积极准备自己的攻势。虽然,杨所修、陈尔翼、杨维恒数人都曾想政治投机,搅乱局势,但朱由检从未忘记自己手中握着的那根通往胜利道路的钥匙,耐心。
崔呈秀本来就是阉党的代表性人物,九千九百岁座下的头号打手,恶贯满盈,无恶不作,如今成为了众矢之的,对于立志要清除阉党的朱由检而言,无疑是个最好的机会,他只消顺水推舟,就能轻而易举的断掉魏忠贤的一条左膀右臂。
天子的判断是正确的,刚被他于殿上叱喝的杨维恒再次上书弹劾崔呈秀。
理由是长期以来,崔君不但不给九千九百岁帮忙,还净添乱,是不折不扣的罪魁祸首。
幕后操纵者果然是,魏忠贤。
虽然九千九百岁老了,失了锐气,没了警惕,但浸淫官场多年的他,还是无比通透地掌握着官场的规则。
他虽然没有看出皇帝的任何不满,他知道,这一回,不给皇帝一个交代,恐怕是过不得关了。
所以,他决定弃车保帅。他指使杨维恒上书,把责任都推给崔呈秀。
虽然,崔呈秀为自己做出了无数丰功伟业,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
虽然,崔呈秀还是自己的干儿子。
可是,没有办法了,老子自己都泥菩萨过江,所以儿子你就委屈一下,牺牲牺牲吧。魏忠贤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但他低估了万岁的决心。
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少年天子早已定下结局的调论,他不需要俘虏,更不接受投降。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www. 电子书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三十六章 那些韶华,那片宫阙,那个少年 下
战机终于出现了。
天启七年十月二十三日,工部主事陆澄源上书,弹劾崔呈秀以及魏忠贤。
决定开始行动的天子,没让这位无论对东林抑或阉党的臣子失望。
面对万岁的批评,崔呈秀按照惯例上书请辞。一切似乎那么的熟悉,仿佛沿着既定的轨迹,但结果却完全不一样。
崇祯帝批准了辞呈,并且勒令崔呈秀立即卷铺盖滚蛋。
为阉党打下偌大疆土的一代大将崔呈秀就此落马,魏忠贤却笑了,丢了个儿子,保住了性命,这笔生意,相当划算。
九千九百岁的心只安定了两天,两天后,兵部主事钱元悫上书,痛斥崔呈秀,其言崔呈秀之所以能在朝堂之上为非作歹如此之久,便因为魏忠贤。
而魏阉能如此气焰嚣张,那便是天子纵容!
数日后,刑部员外郎史躬盛上疏,再斥魏忠贤,而且语气更为严厉,甚至能说得上是凶残。
换做是以往,不用魏公公吩咐,他的子子孙孙们早已用最不讲理最不要脸的人海战术把胆敢上疏冒犯九千九百岁天威者分尸凌迟,挫骨扬灰了。
但这一切,都因为崔呈秀的被放弃,出现了不可挽回的颓势。
魏公公终于明白,他上当了,但为时已晚。归根究底,还是知识太少,混混出身的魏忠贤从来未曾领悟到,史书中记载的那些朝堂斗争,从来都只有一个结果,你死我活。
天启帝仙去的那天,他的人生便只剩下一个选择,谋逆。
然而,在前朝掌握了整个天下的魏公公太过自信了,他相信自己是无可击败的,他相信只要他愿意,他就能随便让这个刚坐上皇位的皇帝换个人选。
所以,他没在崇祯帝刚刚登基,立足未稳的时候将其铲除。
他相信了那个看似亲切的,和善的,告诉他自己会如同兄长一般,尊重他,信任他,重用他的皇帝。
继而,等来了今天。
阉党迅速的土崩瓦解。九千九百岁的党羽纷纷辞职不干,那些平日阿谀谄媚的干儿子、干孙子们赶紧和他划清界线。聪明点的,甚至第一时间写好奏疏,反省自己,痛骂恶贯满盈的魏公公,妄图圣上大发慈悲,让自个告别耻辱的过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而魏公公虽然绝望,但他还未放弃,他还有最后一招。
哭。
哭这种情感,确实很奇妙。人总会不自觉地去同情弱者,这是不能违逆的心理趋势。所以,在当年,严嵩用这招哭倒了夏言;而魏公公也用的这招,干掉了杨涟。
魏公公也知道,这次的表演有关身家性命,所以他哭得很卖力,失声痛哭,嚎啕大哭,哭得那是死去活来,天昏地暗。他相信,凭借这般声情并茂的表演,必定能感动这位年少的皇帝,高抬贵手。
崇祯确实是有些触动的,因为他看到了一个人,为了生存,可以无耻到什么地步。
皇帝也很想动手,不过他还缺一样东西,群臣的响应。
朝堂之间唇枪舌剑的争斗,和陆轻羽领兵上阵的搏杀理论上是没有区别的。只是站在朝堂之上的诸位都是读书人,所以无论如何撕破脸皮,那都得遵循一样东西,规矩。连皇帝也不例外。
崇祯放出了风声,可群臣却不响应。
截止至十月底,敢于公开上书弹劾九千九百岁的,也就那么几个人。此充分证明了,在魏公公掌权时期,将这伙读着孔孟之道,修着浩然正气的书生们修理到了什么地步。
没人敢当第一个冲锋的孩子,天知道九千九百岁还有没有实力能在自己倒台前先把你弄死呢?还是先看看吧。
大伙都揣着这样的想法,不过皇帝还是等来了一个带种的。
“虎狼在前,朝廷竟然无人敢于反抗!我虽一介平民,却愿与之决死,虽死无憾。”
十月二十七日,国子监生钱嘉征上疏弹劾魏忠贤十大罪。虽然这位挺身而出的只是区区一介监生,但其所诉内容极狠,态度强硬,将魏忠贤是骂了个狗血淋头,引起了巨大反响。
魏忠贤得到了消息,十分惊慌,马上进宫去面见崇祯。
可怜昔日的九千九百岁,今日却为一介监生所书,惊如惶惶之犬。
很遗憾,他没有玩出新花样,还是老一套,哭。
哭得感觉差不多了,就将保命神功一收,想着再能苟延残喘些日子,准备回家。
就在这时,皇帝叫住了他,递身旁一个太监一份文书,道:
“念。”
然后,魏公公就这样,浑身冰凉,颤抖不已地听着这个太监,念完了这份要命的文书。当他看向皇帝,对面回馈的仅仅是一双冷酷而嘲弄的眼神,这一刻,九千九百岁的威望,自信,决心终于彻底崩溃了。
接下来的时间,魏公公想尽了一切办法,终究发现这一切已经无法挽回。于是他听从了一个叫徐应元的太监的建议,上疏请辞。
少年皇帝很干脆地批准了他的辞呈,事实上万岁恨不得将这个阉祸千刀万剐,还是温言让其安心回家养老。
因为阉党余孽尚存,无论他们还有多少实力,崇祯都不想把他们逼出了兔死狐悲的情绪再来一把同归于尽,今时今日的帝国已经再经不起这样的动荡了。而且魏忠贤怎么说也是三朝老监,天启帝仙游不过二月余,就下手除掉前朝老人面上毕竟不好。
所以崇祯决定用怀柔手段,很难想象,这个未满十八岁的少年能有如此老辣的政治手腕。而魏公公,若不是因为他的余党还在如此尽心尽力地为其蹦跶,他或许还真能养上一段时间的老。
只可惜,阉党们不甘心自家的标志性旗杆人物就此老去,首先跳出来的是徐应元,那个给了魏公公最后建议,现在又仗义执言的太监。同时也就是他的这番表演,为自己赢得了天子“奴才!敢与简称相通!棍杖一百!发配南京!”的谕令,以及坚定了天子必杀魏忠贤的决心。

当前:第28/2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