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宴全集Zei8.com》第436/442页
郑和点点头,甚至话都不再说了,他本是如海般深邃的眼中,也带了几分悲哀之意。
是不是他因为也想到了这一点,因此才替朱高煦、或者说,是替朱棣悲哀?
叶雨荷喃喃道:“我终于明白了一切。怪不得秋长风到脱欢身边的时候举止有些反常。他为什么让我毁去金龙诀呢?他不是怕金龙诀启动,而不过是让这场戏更逼真一些,让旁人从我身上看不出金龙诀的破绽。”
“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郑和平静道,“但金龙诀如果一直不启动,三戒就会有危险……”
叶雨荷道:“是了……如果金龙诀不能启动,脱欢不能被抓住的话,三戒就还要找借口留在脱欢身边。你们还有连环的计划,一定要抓住脱欢为止!石洞中的锦瑟刀显然是三戒放在那里的,只有他才有机会取秋长风的刀,也只有他才能接近姚广孝而不被别人怀疑,也只有三戒才能将消息放出去,让沈密藏和你们知道谷中的一切。可是三戒和秋长风根本没有说过什么话。”
心中又想,关押姚广孝的石洞多半也是三戒选的,就算不是三戒选的,三戒显然亦是知道那石洞下方有溶洞,给秋长风留下了退路。怪不得当初石洞坍塌时,秋长风让她退回去,原来秋长风一直不走是因为早知道有退路。想到郑和所言“所有看似天意的巧合,不过是刻意的安排”,叶雨荷一时间心中感慨万千,感慨自己最后信了秋长风。可是信之后却为自己争取了活命的机会,而秋长风呢?一想到这里,心中低徊无限。
“有些话本不用说的。”郑和轻声道,“你也知道,聋哑人也能沟通,他们依仗的是手语。秋长风他们几人,早就可以能够通过手语来交流。”
“不错,三戒大师总是拨弄他的念珠,别人并不留意,但那应该是他和秋长风交流的手段。”叶雨荷有些恍然,脑海中却是有光点一闪,突然叫道,“不对,三戒大师虽是你们重要的棋子,但只凭他,还难以胜任谷中的任务,你们一定还有第四个人在暗中行事。”
蓦地想到了郑和方才所言,叶雨荷立即道:“你刚才说过,你一共用了四个人执行计划的,秋长风、沈密藏、三戒只是三个,那第四个人是谁?”
她越是惊诧,心思反倒越清醒,陡然望见郑和眼中有了几分悲哀——那悲哀中,似乎藏着极大的秘密。
叶雨荷心头狂震,思绪千转,脸上倏然血色尽去,因为她在那一刻想到了可怕的答案。这答案如此可怕,让她甚至稍微深想,都感觉周身发冷,惊惧难言。
“不对,不对!”脱欢同时也在摇头自语,他虽被俘,但毕竟孤傲不改,自知必死,并没有哀求什么,只是想临死前要明白一切答案。可他显然也发现了什么,因此死死地盯着三戒道,“这么说朱允炆是你毒倒的?你们制造混乱,无非是想拖延金龙诀启动的时间,等朱棣带兵赶到?”
三戒的脸色好似变了下,一时间沉吟不语。
脱欢紧盯着三戒,冷笑道:“只有你才能在朱允炆杀死鬼力失时接近朱允炆,趁机给他下了毒,反而嫁祸给如瑶明月。”
三戒飞快地向朱棣看了眼,终于道:“不错,是我毒倒了朱允炆,至于鬼力失应该是朱允文下的手……”他对这个问题,似乎感觉极为的为难,吞吞吐吐。
事到如今,正是真相大白、水落石出的时候,他犹豫的又是什么?
脱欢突然放声大笑道:“你撒谎!朱允炆为什么要杀鬼力失?金龙诀根本就是笑话,他如果真的是朱允炆,肯定明白这是一场骗局,如何还会来启动金龙诀?难道说……”他想到问题的答案时,眼露惊恐之意,看的却是朱棣。
朱棣仍旧背对着脱欢,可背影在那一刻看起来有着说不出的沧桑落寞。他只是看着眼前那随时会离去的骨肉,似乎根本未听到脱欢说什么。
太医早已站起,流汗低声道:“圣上,汉王他新伤引发旧创,又像……恐怕……”他胆怯地望着朱棣,很是为难。朱高煦当年浦子口之役时就曾身中多箭,箭创一直未好,如今又中了数箭,有一箭几乎刺穿心脏,可说是生命垂危,但朱高煦又是紧闭牙关,一直不肯服药,太医就算有华佗之术,亦是无计可施。
朱棣紧握双拳立在那里,双眸中满是痛楚之意,看着朱高煦,才待劝说,朱高煦突然开口道:“朱允炆的秘密,我知道!”
朱棣脸色倏变,变得很是难看。
朱高煦眼神空洞,用低得不能再低的声音,充满讥诮地道:“父皇,朱允炆早就该死了,是不是?”他这句话,梦中说过,对秋长风也说过,当时叶雨荷只感觉定有深意,却一直不解。片刻后,朱高煦终于补充出了惊人魂魄的话来:“金陵城破的时候……他没有逃,已经死了——死在姚广孝的手上,是不是?”
朱棣周身一震,似乎石化当场,他那一刻的表情,纵是世上最出色的工笔,都难描出其表情的万一。
朱允炆早死了?
《日月歌》是个诱饵,金龙诀是个陷阱,那《日月歌》中的“龙归大海终有回”就不过是笑话,这一点朱高煦显然早知道,但他当然还知道更多的事情。
那个如幽灵般的大明第二个君王朱允炆早就死了?死在十多年前的金陵城破之时?朱高煦为何会知道?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夜来幽梦忽断肠……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十年一梦,原来纵是相识,亦不会再次相逢,只因朱允炆早就尘土埋面,而朱棣亦是鬓发如霜!
第二十五章 对 错
十年生死两茫茫,细思量,自断肠。
叶雨荷想到答案的时候,周身发冷。
郑和静静地站在那里,虽沉凝如山,却又飘渺如雾。很明显,郑和是最了解事情最终真相的人,但了解的人,并不见得会说。
叶雨荷这才发现,秋长风实在和他很像,或许因为他们是师徒,或许也因为他们都知道,很多事情不用说的。
说有何用?不过是明月夜、短松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