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全集.net》第4/480页


  离开福来楼,先后遇上几波人,都是前往贡院的举人,其中便有高中会元的董王已,及紧随其后的顾九和等人。
  众人或坐车,或步行,一路谈笑,澜衫轻动,神采飞扬,行过之处都似有了墨香。
  贡院之前,五城兵马司的官兵和顺天府衙役拉开长列,维持秩序。亦有官员大户的家人候在一旁,眼神发亮。
  榜下捉婿不是虚话,只因眼前都是官兵,自不能如乡试随意。先看准了,回头打听清楚,才好下手。
  杨瓒等人到时,恰逢贡院正门大开。
  两名青衣官员手持榜单,张贴在墙面之上,当即引来一阵骚动。
  “杨贤弟,我等先去看榜。”
  虽知榜单不会消失,众人仍显得十分激动,纷纷涌向前,不时有人被踩掉鞋子,扯破衣袖。
  杨瓒不想凑热闹,逆着人潮退后几步。见不远处有小贩担着担子,似在卖炊饼,引得书童目光流连,笑了笑,道:“杨土。”
  “四郎?”
  “且去买两个炊饼。”
  书童脸红,四郎一向不喜吃这个,必是看到自己嘴馋,方才如此。
  “四郎,何必浪费银钱,待回了客栈……”
  “无需多言,买来便是。”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他早该注意到,以杨土的年纪,一个包子如何能够饱腹。
  看榜之后,自顾自返回客栈必是不行,定然要呼朋引伴,置办几桌酒席。哪怕为日后考虑,他也不能躲闲。
  过了会试,殿试已是板上钉钉。既然没了选择,纵前路曲折,障碍随处可见,也要继续走下去。
  彷徨无用,懊恼亦是无用。
  当下理应拓展人脉,汲取更多“本土”知识,其后拜访座师,为职业生涯做好规划。官场非他所愿,然寄于“杨瓒”之身,背负一族期望,便容不得他乱来。
  有舍有得。
  想要在大明活下去,活得更好,终不能一意孤行,必要有所妥协。
  众举子冲到榜下,杨瓒却立在人后,好心情的看着书童啃炊饼。如果不是性向问题,他应已有了孩子。算算年纪,大概和杨土差不了许多。
  前生能顶着家人压力,也不愿违背心意,更不想带累他人,今生可还能如此?
  嘴角笑容渐渐隐去,杨瓒忽又有了抱头冲动。
  会试放榜,京城目光齐聚贡院。
  当此时,几匹快马飞驰入玄武门,马上骑士皆一身缇衣,为首者头戴忠静冠,腰束金带,手持一枚腰牌,上刻锦衣卫北镇抚司字样。
  门旁守军见此腰牌,迅速让开道路。待快马飞驰而过,皆长舒一口。
  这队缇骑从北边来,不似逮捕人犯进京,倒似要传送紧急军情。
  守城卫卒对视一眼,登时心惊,不由得握紧长矛。
  莫非北边又出事了?
  
  第三章 不善
  
  巳时末,聚在榜下的举子陆续散去,贡院前开始恢复往日宁静。
  登榜者无不面带喜色,有个别情绪激动的,已是眼含热泪,浑身颤抖,几欲癫狂。未中榜者多面带失落,意气消沉。
  同是洒泪而归,前者泪中含笑,后者却满腹心酸,只愿求得一醉。
  怀揣志向、年富力强的举子,多能很快振作,返回客栈,收拾起行李还乡,此后发奋苦读,以备三年再考。
  有几番不中的举人,已是无心再战,或寄信家人,或寻朝中同乡,设法吏部报上名去,待有空缺时,可得以授官。
  举人授官,多是外放,府州罕见,县衙二尹、学官乃为常例。有撞大运或确有实干才能者,偶尔会得县令官印,然多是偏远地带,例如西南诸地,或极北贫县。
  饶是如此,也比空等在家中的同科要好上许多。若在任上表现突出,未必没有晋身京城,位列朝堂的机会。
  能够一路披荆斩棘、入京春闱的举子,少有笨人。哪怕一时钻了牛角尖,日久也会渐渐想开,各谋出路。
  有穷死的秀才,可没有困死的举人。
  纵观科举兴起的历代王朝,无不如此,明后尤甚。
  待众人散去,书童已是四个炊饼下肚,不期然打个饱嗝,引来杨瓒轻笑。
  书童顿时满脸通红,低下头去,讷讷不再出声。
  “无事。”杨瓒负手身后,笑道,“能吃是福,你尚且年幼,理该如此。”
  书童仍是不出声,脸色更红。
  杨瓒摇摇头,知晓过犹不及,不再多言。少顷,果见书童脸上红潮消退,渐渐恢复平日模样。
  主仆二人立在路旁,并未引来他人注目。
  反倒是行过的举子,或谈笑自若,或欣喜若狂,或苦闷慨叹,或怅然若失,引得杨瓒频频转眸,表上不显,心中已有了思量。
  看来,之前在客栈的表现还是有些出格。
  不是不好,而是太好。
  初入官场,最怕被人注意。身为一只小虾米,理当哪里凉快哪里歇着。没搞清楚状况,也没有靠山在后,胆敢冒尖出头,分明是等着被吞入鱼腹。
  运气好,能留得性命。运气不好,炮灰都没得做,直接尸骨不存。
  可惜,事已至此,后悔不可取。
  好在殿试尚有一月,足够他理清思绪,加以转圜。
  思量间,李、王、程三人已向他走来。
  三人均在榜上,都被取为今科贡士。然只有王忠面带喜色,李、程二人皆是喜中带忧,表情有几分复杂。
  盖因王忠列在百名之内,二甲有望。李淳、程文同在百名之后,程文更在二百名之后,殿试九成会列入三甲,与期望差距太大,怎不令二人心苦。
  同进士,如夫人。
  二甲、三甲首名都为“传胪”,含金量却是相聚十万八千里。
  宁为二甲鸡尾,不做三甲凤首。
  不登榜便罢,中了贡士,却要做个同进士,于自认才具颇佳、有一番报复的举子而言,称得上是不小的打击。
  见到三人神情,杨瓒不动声色,只恭手道喜,多余之言一句未说。
  劝解?
  先时示弱定当白费。
  对方心胸宽大,或能领受好意。若遇心胸狭窄之辈,怕会以为他刻意讥讽,暗中嘲笑,往胸口捅刀。
  不该说的别说,不该做的别做。
  有的时候,“好意”会同“自以为是”挂钩。

当前:第4/48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