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秘葬全集.com》第5/104页


据说,皇帝谷是呈葫芦形的,口子小,里面大,但是里面到底有多大,里面究竟怎么样,则没有人能够说得清。

因为千百年来,进去里面的人不是失踪,就是变成疯子,所以,后来村里面就没有人敢进去了。

据说里面葬了一个皇帝,究竟是哪朝哪代的皇帝,也没有人能够说得清,反正年代很久远。有关皇帝谷里面的传说,都是村里的老辈人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的。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大将军为了追一只被箭射中的獐子,独自一个人误入了那个山谷,大将军在山谷中转了三天三夜都转不出来,后来饿晕在一棵树下。他醒来之后,发现面前有一堆野果子,还站着一个白胡子老人,白胡子老人说完出山谷的路之后就不见了。大将军吃了野果子,照着白胡子老人说的路走,果然走出了山谷。后来,有一次,大将军和部下被敌军重重围困半年之久,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眼看就要全军覆没。情急之下,大将军率领军队躲进了山谷,靠着山谷内的野果子苦熬了两个月,而后兵出山谷,打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最终扭转了战局。后来大将军当了皇帝,秘密派人在山谷内修建陵墓,陵墓修成之后,为了防止消息外泄,将所有修建陵墓的人杀死在山谷内。皇帝担心陵墓被挖,所以在归天后连续三天抬棺出城安葬,并设了七十二座疑冢。

这个传说是苗君儒在醒来之后听丑蛋说的。历史上与这个传说能够扯得上关系的人,除了魏武帝曹操外,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即便曹操生前并未称帝,但实际上,大权独揽的他与皇帝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所欠缺的只不过是一个仪式和一个称号而已。

令苗君儒感到惊奇的,不是曹操的真墓有可能在皇帝谷中,而是这个叫抬棺的村子。村子坐落于晋东南的莽莽大山中,所说却不是当地的方言,而是远于千里之外的安徽亳州方言。若非他在亳州考古时停留过一段时间,他也听不出来。

丑蛋并没有上过学,但是他用木炭在石头上写的“风、水、龙、穴”几个字,却是汉代的隶书,笔法庄重,古朴而自然,颇有书法大师的风范。他说村里的人就只有他会写字,是死去的老半仙教给他的。

第二天一大早,苗君儒起来,并没有见到丑蛋,可能是上山放羊去了。守春正在扫院子,苗君儒走过去,想和守春说说话,聊聊这个村子和山谷那边的故事,可守春只顾低着头扫地,偶尔抬头应一声,眼神里充满畏惧,不敢多说。

苗君儒活动了一下手,感觉比昨天好多了,子弹只要没有伤到筋骨,就没什么大碍。

他独自一人来到村口,见昨天丑蛋在石头上写的那几个字已经被擦去。他站在石头上,朝四周的山坡看了看,仍看不见丑蛋。他的目光望向皇帝谷那边时,微微一惊,因为看见山谷上空漂浮着一块山羊形状的五色祥云。

曹操出生于公元155年,公元220年病逝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公元155年是乙未年,即羊年,曹操属羊。

苗君儒想到这里,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山谷上空的那朵五彩祥云,在风水堪舆中,称之为天子云。他虽没有看到山谷里面的地形,可从周围的山势看,数条山形都向山谷集中,乃群龙朝圣之像。而且左高右低,青龙白虎山势雄峻,对面朝案之山三起三落,加之天子云笼罩,应该有一个上等龙穴。

可是,若曹操葬在龙穴中,可保其后代十世为帝,但实际上,从曹丕称帝开始,到司马昭杀害曹髦篡魏,即便把曹操连同西晋追封的魏元帝曹奂算在内,曹魏才经历了六个皇帝。

这是怎么回事?

只有两点可以怀疑,其一,葬在山谷里面的人不是曹操;其二,没有葬正穴位,或是落葬的时间出现差池。

据史料称,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曹操可能是预感到自己寿数将尽,特地颁布了一道《终令》,安排身后之事。因他对邺城有着特殊的感情,敬仰西门豹在邺地投巫开渠的英明果决,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墓地与西门豹祠比邻。

不久,曹操病逝于洛阳,临终前他留下《遗令》:“殓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魏文帝曹丕遵照曹操的遗嘱,将其遗体运回邺地安葬。

但据民间的说法,曹操出殡之日,四门皆出棺椁,分葬于数十座早已经准备好的墓穴内。曹操七十二疑冢,自此起始传天下。

“漳河累累漳水头,如山七十二高丘”。曹操墓七十二疑冢的说法在宋代以后进一步强化。宋代后期,宋金对峙,宋朝出于政治需要,以蜀汉自居,谩骂金朝为夺权窃国的曹魏。金朝干脆就以曹魏为正统,推崇曹操,每年到陵上祭祀曹操。但因曹操陵在地面上已经难以辨认,于是,金人也就将错就错,以七十二冢为曹操的墓葬祭奠之。

到了元代,人们对软弱惨遭灭亡的宋王朝既同情又怀念,同时对元朝异族统治极度不满,于是借古讽今,更加丑化曹操的形象。元末罗贯中写《三国志通俗演义》时,也是秉承了这种思想。清代毛宗岗根据陶宗仪的《辍耕录》等资料,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加入了“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的句子。从此以后,漳河岸边的北朝墓地也就被传成了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了。

小说家之言虽然近于荒诞,但曹操生性多疑却是史实。早年曹操起兵的时候,由于军饷不足,便设立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用。

《水经注疏》记载:“操发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室数万斤。”

曹操拥兵百万,征战那么多年,其军费开支之大,又岂是挖掘几座陵墓所能够的?所以在曹操的有生之年,究竟挖了多少陵墓,恐怕连他自己都算不过来。

试想一个生性多疑的人,在生前挖了那么多人的陵墓,死后肯定也怕别人来挖他的。所以,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虽然曹操生前立下遗嘱“俭葬”,可是他一死,恐怕就由不得他了。身为儿子的魏文帝曹丕,再怎么着,也不可能让老爹在九泉之下穷得叮当响。

研究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生前并不节俭,每次赏赐有功之臣,也是从来不含糊的,这就是为什么曹操为人奸诈,却有那么多谋臣良将为他卖命的原因。

一个生前不节俭的人,又何以高调地提出死后“俭葬”呢?那就只有一种解释:他要告诉天下的盗墓贼们,我的坟墓里没有值钱的东西,别来挖了。

像曹操这种踩着别人的头颅爬到权力顶峰的人,其仇家之多,肯定是数不过来的。那些想要报仇的人,在仇人已死的情况下,唯一能够发泄怨恨的最佳手段,就是掘坟开棺戮尸。

当然,像曹操那么聪明的人,自然是不会让人掘坟开棺戮尸的。所以,曹操一面提倡“俭葬”,一面秘密安排诸多疑冢,让那些想挖他坟的人,挖来挖去都挖不到他的真坟。

事实证明了曹操的精明。才几十年的时间,司马氏就篡夺了曹魏的天下,朝中对曹操有宿怨的大臣们联合起来,四处寻找曹操的真坟,想把他开棺戮尸,以谢天下。可这些人挖遍了七十二座疑冢,就是没有找到真正的墓葬所在。

不过,有民间传说,那些人在一个白发老头的帮助下,于洛阳以西的堤旁凿穴,深入洛水河床之下,终于找到了曹操的真坟。士兵们进入墓室,将金银财宝一扫而空,又把曹操的尸体搬出,剁成碎块,甩入河中喂了乌龟。最后,官员们吩咐请出白头老人,准备给他官做,可是老头消失了,像神仙一样无影无踪。官员们后来经过多方打探,才知道老头之所以晓得曹操的墓地所在,是因为他是黄巾起义张角三兄弟的后人。曹操是以镇压黄巾起义发的家,当年,张角在广宗病死,黄巾起义失败。参加黄巾起义的将领们,为了保护自己领袖的尸骨,在邻近的县埋了许多假墓碑,欺骗官军。官兵们找遍了方圆三百里地面,挖遍了几十座立有“大贤良师”的张角坟,也没有找到张角的尸体。只有曹操不肯善罢甘休,他依靠手下的摸金校尉,终于得知了张角真墓的秘密。于是,他亲自带领兵马开赴张角的老家巨鹿郡内,在老漳河边凿穴探墓,终于在深深的河床下找到了张角的墓室。曹操由此深受启发,生前秘密派人在洛河水下秘造墓室,又把参与修墓的人全部杀掉,想躲过后人的惩罚。可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张角兄弟的后人就猜透了曹操的诡计,为自己的祖宗报了仇。

传说终归是传说,无非是宣扬人世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道理,是世人的美好愿望而已。

张角三兄弟虽死,但是他们所得到的《太平经》并没有失传。

民国十二年,苗君儒曾经遇上为袁世凯算过命的李大嘴,李大嘴外号“李半仙”,以看相算卦为生,但其主要是看风水。李大嘴不愧是玄学的高人,一见面就说出了苗君儒的身份,并且说他是当世奇人,这一生将有多次奇遇,只可惜与女人有缘无分,注定孤独。

与李大嘴畅谈了一番之后,苗君儒对玄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前:第5/10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