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小农民全集.com》第132/317页


每个摊位前高音喇叭喊着:“不是最低价当场退货”、“上海羊毛衫10元一件”、“步步高皮鞋35元一双……”。

在一个卖皮鞋的摊位前,喇叭里重复播放着“品牌皮鞋,原价200元,现价50元,走过路过不能错过……”

这样的电子叫卖声此起彼伏,场面显得十分噪杂。

孙刚和赵涵两人经过一家销售羊毛衫的摊位前,一位中年妇女拿着一件红色羊毛衫正跟摊主交涉:“还说是真货呢,放到水里一泡,羊毛衫变成了大花脸,我要退货!”摊主则理直气壮地反驳:“38元钱就想买件真羊毛衫,有这么好的事?”

在交流会上,往往有不健康、低级庸俗的演艺活动。像歌舞团在晚上有时候会有艳舞表演等等。

会场上的物品,不少是假冒伪劣商品,价格便宜,但质量却很难保障,农民即使买了假货,会场散了,也无法去找卖货的小贩,只好自认倒霉。

还有卖糖葫芦、麻花之类的,甚至还看见一个假和尚在那里卖佛珠手蜀,现场开光。

――――――――――――――――――――

今天周四了,强推还有3天,希望大家多多收藏,收藏还远远不够呢!!!

097.逛

会场上热闹还是跟小时候一样的热闹,只是看罢无趣了。

孙刚记得小时候逛镇上的交流会来,便让人想起了那豆腐脑来,嫩嫩滑滑地,撒些绿绿的葱花,再放点红红的辣椒,一小匙酱油,色味俱全,热呼呼的几口便吞下肚里,用袖子抹抹嘴,那真是好吃。

还有就是杂碎汤,一大锅的煮着,上面漂着厚厚一层辣椒和油,要一碗再来几块千层饼,吃得嘴里丝拉哈拉的,擦擦脑门上的汗,也真辣得过瘾。现在也时常去吃这些什么的,可就没了这个味道。

那时候,最吸引孙刚的是去打汽枪了,子弹是用火柴般粗细铁丝一段段剪下来的,枪放在半人高看不出颜色的木架子上,距前三、五米放着一个大木板,木板上拴的都是气球,上下八排,每排八个,这些气球就是靶子。

现在一块钱可以打十发,若是十发全中便会奖你个玩具、娃娃什么的,男孩子喜欢打枪,都欲显一身手,可这枪也奇怪,一般前面几发很准,叭,枪一响,那气球炸了,就算是打中了。

可后面眼看着就能得奖了,就是打不中,那时也寻思着枪有假,或是子弹的问题,于是就跟老板争执几句,反正最后也没个结果。

小时候是两三毛钱可以打十发,玩一会儿后,想再玩无奈口袋里没钱,玩不过瘾,那就常在地上捡那铁丝子弹,捡到十颗可以在老板那儿换取免费打一枪,就乐此不疲了。

这样捱到快上课之时,再花一角钱买一包瓜子,用旧报纸包成三角形,放在口袋里,好趁下午自修课时吃。嗑这瓜子,总是停不住,非得一口气嗑完了为止,经常是不小心被老师发现,免不了挨批或是写检讨书。

说起小时候的糗事,赵涵捂着嘴“吃吃”的偷笑。

“想笑就大声笑出来呗……”孙刚脸皮厚,不在乎。

两人携手在人海里游荡,时不时的响起赵涵那清脆的笑声。

杂乱的叫卖声,唧唧咂咂声就充盈耳畔。加紧脚步,拖拽着快速向前飞奔。整整的一条两条街道,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大大小小的棚子林立,摩肩接踵的人流不断。小商小贩此起彼伏地召唤生意;赶会者穿梭其间,挨挨挤挤。

“老板娘,这顶凉帽多少钱?便宜一点!”赵涵挑着竹制凉帽问。

摊子上都是一些竹制品,多为日用品,如筷子、筷笼、竹帽、砧板、凉席、茶杯垫等,还有一些价值较高的,如竹雕等工艺品。

“十三块!”一名操外地口音的妇女回答。

“十块卖不?”

“十二块!否则我本钱要都要折掉了!”嘻笑间,一票生意做成了。

赵涵喜滋滋的拿着刚买的帽子,一会儿带上,一会儿取下来。

“别臭美了,饿了吧?”

“有点儿,我们去吃东西吧。”

转了几个弯儿,来到了所谓美食一条街了,什么吃的都有。

孙刚记得小时候最多的就是一种叫做“米果儿”的东西,这是一种由米做成的膨化食品,最多的形状是像老人的拐杖似的,当然还有多拧几个圈成为一朵花儿的,一般是米黄色,也有其他颜色的,微微的甜香,小孩子很喜欢。

还有一种叫做“营养糕”,玉米还是大米做的不太清楚,金黄色的,炸在一起的方块,大人们经常给孩子买个一块半块的解解馋,这种东西比较甜,还有一层蜜似的丝儿粘在嘴上,手上,衣服上。

此外还有麻花、糖糕、灌肠等等,现在回忆起来都止不住地流口水。

那时候有一种喝的饮料很有意思,现在已经没有了。卖家用酒壶形状的,有葫芦形状的各种各样的玻璃小瓶子,往里面灌上红色的饮料,煞是诱人。小孩子们喝这个不只为解渴,更为好看。孙刚小时候收集过很多种这样的小瓶子,可惜现在早不知去向了。

当前:第132/31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