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小农民全集.com》第183/317页
这只燕子成了孙刚与伙伴掌中的玩物,每天喂水、喂食善待着它。
起初还好,孙刚与伙伴们经常去田间给它捉些虫子吃,它情绪稳静时也偶尔给哼唱几声。可不到几天的功夫,小燕子就不吃不喝,恹恹地爬在那里发出细微的幽咽啼鸣。
迄今孙刚才似乎明白,那应该是它发自心底的呼唤,在呼唤它的父母,呼唤它的,呼唤它的好伙伴。
儿时缺乏思维的他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燕子是大自然的精灵,有它特有的生活习性,应该把它放飞自然,回归自然中去,燕子离开了它温馨的家园与群居和谐的生活氛围,它能自由快乐么?
又过了几天,燕子在无助孤寂中抑郁至死。当时孙刚蛮不讲理,因为燕子之死与伙伴们吵架,怀疑他们喂食太多,把燕子撑死了。伙伴们也毫不示弱,燕子死时肚子涨涨的,像揣进了一个小气球,他们说是孙刚气死的。小时候就喜欢搞一些幼稚不合逻辑的推理。
燕子,它们生长在大自然,终属于大自然,它们是保护花草、树木、庄稼的卫士,是害虫的天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力军,是人们心中的希望之鸟。
清晨,人们在燕子婉转的歌声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夜晚,人们在燕子嘤嘤呢喃中温馨地进入梦乡。
其实,不只是燕子,还有许多的鸟类,它们都是与人一样有鲜活生命的,它们功不可没,人类不要恶意扼杀它们的灵性,不要恶意限制它们的自由,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构筑整个世界的真正和谐。
孙刚想起儿时的做过的糊涂事,感到万分惭愧。现在的他,已经学会了善待自然界的生灵。
133.燕子
133.燕子
134.知了猴儿
不知不觉,盛夏时节已经是悄然而至。
村子周边的山林之中,各种昆虫踪迹是越来越多,几乎每时每刻都有着各种不同的昆虫在鸣唱。
夏天是昆虫们最为快活的季节,它们往往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完成繁衍生息的各种动作,然后灿烂地死去。
例如知了,就是这样的一种代表。
它们在暗无天日的底下隐忍了好几年,就是为了在夏日的时候能够绽放出最为殉丽的光彩。
每到傍晚的时候,在杨树林还有其他的地方,就会有着密密麻麻地的知了猴儿从土壤里面钻出来,往着树上爬上去。
这些知了椎儿的大量出现倒是让村子里的大人和孩子到了晚上就多了一项活动,那就是抓知了,然后回来油炸,或者卖钱。
知了猴儿,是农村人的叫法。知了猴儿是蝉的幼虫,学名“金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素有唐僧肉的美誉。之所以叫唐僧肉,除了其营养价值之外更有深厚的文化韵味深在其中。
由于金蝉的营养价值高和风格独特的良好口感,以及对人体发挥的多种滋补药效功能,民间早有把吃金蝉子比喻成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唐僧肉”。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原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的二徒弟“金蝉子”(又称金蝉长老)转世,唐三藏由金蝉子转世为真灵东土大唐高僧,喻有“金蝉脱壳”之意。
所以人们将脱壳变身的蝉作为长生、再生的象征,因此,在《西游记》中也有了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说法。
今天,人们把营养丰富的“金蝉”摆上餐桌,并称之为“唐僧肉。”显然这是对金蝉营养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再高不过的赞誉了。
傍晚的时候,一群人打着手电简”在草皮上,树底下溜达来溜达去。看到有个小洞,跑过去扒拉扒拉,然后就变魔术一样从里面拎出来一个笨笨肉肉虫子。
碰巧这天晚上妹妹孙小雨跑到孙刚家里,让他帮忙抓知了猴儿。
她显得特笨,总也逮不着,于是找个高手来帮她。
好说歹说总算把孙刚拉上了,准备了一个大塑料袋,小雨心里想晚上回去好好吃一顿。
观察到地面上好多洞洞,口圆圆的有手指那么粗,都是已经出洞的了,只剩下空空的洞穴。
大家一圈一圈着看着找着,有的洞口有泥土的是蚂蚁洞。
知了猴的洞口是平的薄薄的,发现小洞口后”小心翼翼的用小棍子把泥土往周围挖开,洞一下变大了,知了猴儿安静的在里面呢,只看到两只前爪和头,剩余的在里面,它们在洞里的姿势是站立的竖起来的。
当把周围的泥土挖开后就可以用手指不费力气的把它给提出来,它当然也会用前爪反抗,显然是没有用的。
如果洞口没有完全挖开就着急提它出来的话,很有可能把它会趁机退回到洞里面,洞的深度有十公分不等”尤其是下过雨后的泥土松松软软的,泥土很容易挖开,抓起来也容易多了。
孙刚果然是高人,小雨以为是蚂蚁洞的,被他3下2下变成了知了洞。
她以为是知了洞的,孙刚不屑一顾,告诉她里面的知了早爬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