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小农民全集.com》第230/317页
孙爸孙妈觉得又要发生什么事……
第二天下地后,半上午越想越觉得心里不安,赶紧往家走,结果把小偷堵在了家里,当时他正在翻箱倒柜,见来主人回来了,顺着院子的台阶上了平房。从房顶上跳下来逃走了,后面停了一辆摩托车。那人一瘸一拐的骑着跑了。
还好,没有什么损失。于是。确信,收猪的真的是和小偷一伙的。
还有一些事情,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
村子里有个外来户叫刘安民,所谓外来户就是不是在村子里土生土长的,而是后来搬过来的。
正是农忙季节,刘安民家每天几乎都在农田里忙着。
上午,吃完早饭,他和家人又急匆匆地去了自家的玉米地。等在地里忙活完了之后,在10点钟左右他回到了家里。一到家门口,就发现情况不对,上午离家的时候还好好拴在家门口的看家狗,已经不见了踪影。
“咋回事?难道是跑了?”他走近一看,在地上有一个类似针管状的飞镖,还带着尾翼。此时,刘安民明白了,狗被偷了,而且还是用**的飞镖麻醉后偷走的。
这条狗,刘安民已经养了三四年了,“狗通人性,养了这么多年了,都很有感情了,这***偷狗贼也太***气人了!”刘安民气愤地对其他人说。
前些年每年忙的时候,村子里总有一些人家被偷,家里都被翻的乱七八糟的。
可怜了农民为了一年的好收成无法用收割机收麦,无法买种子化肥。在这抢收的季节一年的收获就要付之东流。
这几年,村民都学聪明了,干活的时候,都有老人在家看家,兼顾做饭、喂猪,这样家里有人,小偷就有顾虑。
忙完秋收后,紧接着就种麦子了,犁地、耙地,撒种。显得农忙的时间拖的特别长,感觉也特别的累。
忙活了两天,地里的麦子终于全播种下去了,孙刚心里有一点释然,为农忙的结束释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村民们是高兴的、是喜悦的,虽然他们要为此起早贪黑、奔忙忘食。
站在高处,抬眼望去,看到村里的平房顶上、院子里金灿灿的稻谷、玉米等粮食,孙刚知道今年村民们的收成很不错了。虽然今年雨水有点儿多,但是在勤劳的农民辛勤的劳作下,依然能取得了大丰收。
所以,农忙,是累并快乐着……
167. 月圆人更圆
玉米棒子曝晒几天后,待玉米粒开始变得干脆,孙爸孙妈就张罗着脱玉米粒。
脱玉米粒最常用的方法,主要靠人手搓:拿两根玉米棒,一手一根,交叉搓着,那金黄色的玉米粒子一粒粒从玉米棒上飞快地脱下,像金色的雨点簌簌滴落。
当然村子里大部分家庭请机器来脱玉米粒,人们将未脱粒的玉米棒放入进料口,用力摇动脱粒机侧旁的摇臂,玉米粒就会被成功脱粒,而摇动之下,脱完粒的玉米棒会从出芯口卷出。
脱粒机相较于手工来说,速度要快,只是缺点也很明显,经常脱粒不干净,棒子上经常有残余粒子,还需要人工过一遍。
孙刚家里的不多,不值当用机器。像村子里种玉米的大户,一般都会请来机器脱粒。
因为卖力的搓玉米,孙刚手掌都变得红肿一片,望着自己好似熊掌似的胖手,孙刚不禁感慨万千,“好家伙,这才是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哪。”
最后脱完粒的玉米一过称,好家伙,这半亩多地收获了五百多斤玉米粒。一般一亩地能产个一千三、四百斤玉米棒子,脱粒后能收获**百斤就不错了。
邻居、熟识的人们寒暄过后,孙刚都要独自独步沿着乡间的小路走一段,每次都在心里涌出不一样的感受。
孙刚深爱这片黄土地,他总似乎能听到地下面沸腾的声音,总似乎能看到田垄间人来人往穿梭不断的场面,而且久久地刻在心里。
田野的四季孙刚都喜欢,但在秋季里,孙刚要说他尤其爱秋天的田野。那是一种坦荡、一种豪迈,一种任你耕耘驰骋的畅想。
秋天的田野,是收获今年的收获,播种明年的希望。也是一年中最累人、持续时间最长的农忙。可是,想起来那时候三秋大忙季节里的帮忙,,是别样的快乐。
大片大片的玉米地里,玉米棒子都剥下来之后,用小镢头将秸秆带根伐倒。一只手挥动镢头,一只手反抱着秸秆,待抱不住时才有规整的撂下,一排排,一长溜。
此后。密匝匝的玉米地顿然间开阔了,不是一望无际但也是目力所及无不心旷神怡。
刨掉玉米秸秆是为了晒地。一夏天多雨,地面一定是湿漉漉的。倘若地面不晒晒机械就进去往返拉载耕作,是会在耕地时犁出一串串的“明条”,这样就在整理土地备播时费大事了。
当然有些是用机器收割的,玉米秸秆直接粉碎撒在地里了,经过一个冬天的沤制,来年春天就成上好的肥料。
如果是手动掰的,玉米秸秆当然是要从地里清运出来的。用来烧火,围菜园子的栅栏。也有用铡刀切吧切吧,丢在粪坑里沤着的。
村民们自己沤制的农家肥。一堆堆、一片片,像坟头,像小孩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