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小农民全集.com》第265/317页
河边的草枯黄了,树叶落尽了,流动的河水在靠近岸边的水草丛里,也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坡间、树间、水旁的小径上只有寥寥数人。此时,可以让思想自由的飞翔。
“刚,我们回去吧,外面有点冷。”起风了,河边又没什么遮拦,吹着风肯定很冷。
“走吧,对了,一会儿跟我一起去我家吧。”
“行,我也好长时间没去了。”
两人回到赵涵家里,和赵爸赵妈交代一声,就起程了。
车子停在大门口,孙爸正在门口劈柴火。
“妮儿,你来啦,好长时间都没见你了……”
“爸……”赵涵红着脸叫了一声,自从订婚以后,她一直随着孙刚叫“爸妈”。
“哎,好,好,赶紧进屋,晌午让你妈给你们做好吃的。”孙爸脸上都笑出褶子来了。
果不其然,赵涵也向孙妈喊了声“妈”,孙妈也合拢不住嘴了。
赵涵陪着孙刚的嫂子在屋檐下晒太阳、聊天,孙刚接过爸爸手里的斧头,开始劈柴火,这些都是买的碗口粗的干柴,要劈成几瓣才行。
*
190. 捉鸟
190. 捉鸟
“你们几个娃子去干啥?”吃过午饭,孙刚和赵涵在大门口坐着,看见村子里几个熊孩子拿着网子,往北边去。
“小刚叔,我们去沾鸟。”汪远回答道。
捉鸟大概是所有农村孩子的主要乐趣之一。在农村长大的男孩子没有捉过鸟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捉鸟的形式很多,打鸟、抓鸟、扣鸟、滚鸟、沾鸟。
过去鸟的种类也多,数量也多。有胡皮喇、黄三倔子、瞎老叶子、麻鹳、油拉鹳子、沙半鸡、串鸡、江溜子、麻乍、五彩颏、蓝大胆、鹌鹑、灰大胆、雪鸟、酥鸟、麻雀,加上很多叫不上名的,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鸟,总共要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
有单独飞的,有结伴的,还有成群的。成群时少则几十只,多时几百只甚至上千只。
这些鸟中有的是候鸟,有的则不是。
冬天来了,江河解冻,万物寂静,很多候鸟便飞到了水肥草美的南方过冬了。
每到这时,天空中就少了它们色彩斑斓的身影,而灌木丛、树林里、小河边那些它们曾经的乐园,就会被一些非候鸟所占领。
一旦进入它们的领地,就如同进入了人声鼎沸的大剧院,各种鸟声此起彼伏,演奏着悦耳动听而又不为人知的合弦乐。
一旦进入深秋,候鸟们都飞走了。旦仍不见鸟的数量减少,特别是下雪以后,酥鸟、雪鸟蜂拥而来,一大群一大群的从头顶上飞过,有时竟遮蔽了半个天空。
小时候,就捉鸟而言,孙刚算不得行家,但却知道不同时期需捉不同的鸟。
春天的时候,主要的捕捉对象有斑鸠、麻雀、灰大胆等,尤其是灰大胆,它们反映迟钝,胆大妄为,虽体积很小,但成群结队地贴着地面飞快地跑动,在地里找食吃。
要捕捉它们,最好的方法是下夹子。
用粗铁丝撇成两个弓状的半园,用另一粗铁丝在弓弦处将半园固定,弓弦中间向后撇一把儿,平放时像一把扇子。
弓弦的两侧用钢丝缠绕,钢丝头撇成小钩反搭在弓背上,使两个半园在张开时有弹性。
在钢丝的中间拴一细绳套,绳套穿过一很短的空心木棍,头上打一结儿。空心木棍上用刀做一揢儿,后面的把儿上拴一绳,绳的另一头拴一木棍,木棍的另一头削成平铲状(叫支棍)。
用的时候把两个半园张开,将支棍越过上面的半园,支住空心木棍的揢儿。
夹子是需下食儿的,通常是在去年的玉米茬子里剥找冬眠的玉米螟。
睡了一冬的玉米螟刚刚苏醒过来,胖乎乎的,是鸟儿们的美味佳肴。
将玉米螟的尾巴塞进空心木棍中的绳套里,用空心木棍向上顶紧便将虫儿挤住,再用支棍支住揢儿,夹子就算支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