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小农民全集.com》第287/317页
思来想去,还是思想方面的原因,是缺少一种精神的追求。
过去虽然经济条件差,生活困难,但都有一个追寻的目标,在困难中跋涉,都有一种充实的感觉,对生活都有美好的向往,对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
而一但生活得以改善,吃穿不愁了,便滋生了一种满足,一种安逸,一种懒惰,一种懈怠,对生活的激情也在这种懈怠中逐渐消失。
看来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
孙刚躺在床上,想了很多,磨蹭了很久,才不得不起床。
洗漱、锻炼,这是每天早晨必不可少的。
扒开屋后的积雪,屋后是太阳照射不到的位置,所以一直残留一堆雪。
孙刚几天前塞进去的几个梨,硬得象石头一样的冻梨,用手擦一擦,捂一捂,一口咬上去,便露出雪白的梨肉,尽管上面有一道道整齐的齿痕,尽管啃得咔咔作响,冰得用手直捂腮帮子,但却吃得又香又甜。
孙刚吃了一个冻梨,冰的呲牙咧嘴的。
只好钻进大棚里,里面温暖如春,红红的西红柿像一盏盏小灯笼,青翠欲滴的黄瓜散发着春的气息……
把成熟的西红柿、黄瓜摘下来,弄回家,在新年的日子吃上自己种的新鲜反季节蔬菜,那也是一种享受。
今天是顺星节,是一个可以预知一年运气的节日。
这个节日主要是祈福,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万事顺利,平平安安,这也是流传下来的节日,任何人也不可能去更改变这个习俗,可能很多人已经忘记了顺星节,但是农村老一辈的人,基本上都忘不了。
而且今天还是谷子的生日,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主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幸好今天天气晴朗,尽管孙刚不相信这个说法。
这种习俗蕴涵着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
谷日节中所蕴涵的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值得继承。
民俗也是可以发展的,一成不变的民俗是不存在的。
在这个很多人早已疏离了大自然、对农作物极其陌生的年代,重过谷日节,感受农业的重要、粮食的意义,对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当代人来说,特别是对孩子来说,还是很有价值的。
现在农村都简化了这些习俗,虽然不再隆重的去张罗,但是还会去意思一下。
这不,今天村子里很多院子里都支好桌子,摆上供品,然后祷告一番,意思一下就行了。
……
204. 社火闹春
204. 社火闹春
“刚娃,今天你在家里照门,我和你爸上街去。”孙妈忙完这些对儿子交代着。
“你们去街上干嘛?今天又不是逢集。”孙刚很奇怪。
“我们去看社火。”孙爸对着正在梳头的孙妈说道,“麻利点儿啊……”
社火,是北方农村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
社火产生的年代相当久远,它是随着古老的祭祀活动而逐渐形成的。
远古时的人类正处于幼稚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先民们对人类的生死,及自然界星的许多现象如对日月、灾荒等既不能抗拒,也不可能理解,只能幻想不能抗拒,也不可能理解,只能幻想借助于超自然的力量来主宰它,于是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
当社会生产由渔猎转入农耕,土地便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于是渴望风调雨顺、农作丰收或驱鬼逐疫的祈禳性祭祀活动便产生了。
在孙爸孙妈小时候过春节,没有电视看、没有电脑玩,也没有天天可以吃到的大鱼大肉,但每年正月里的社火表演却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那时,从农历正月初一直到正月十五,什么踩高跷、耍旱船、舞龙狮、大头和尚戏柳翠、麒麟送子小放牛等,每天都有一拨一拨的社火队来表演,观看的群众也是一拨接一拨。锣鼓的喧闹声响彻银川的大街小巷,真是盛况空前,热闹非凡。
社火游街时,到处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无论大人小孩、男女老少,身影都追随那红红火火、流光溢彩、神采飞扬、魅力四射的社火挪动脚步。社火往哪里游,人群就往哪里跟随;社火向哪边走,眼神就往哪边瞄。
懂历史的,看“空城计”、看“大破天门镇”、看“七品芝麻官”,不懂历史的小孩子们以看热闹为主,看哪个扮相好,看台子上的小演员们,在十几米高的杆子上摇摇欲坠,观众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一时间,扮演者和围观者自然融入一起,都沉浸在热闹非凡的节庆中,一起去分享五谷丰登的喜悦,去体会休闲,去感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