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猎国》第311/564页


  尼古拉二世勃然大怒,密电给阿列克谢耶夫,斥责他没有继续进攻中国,阿列克谢耶夫虽然不能明确表示不满,但是他用了另一种方式搪塞尼古拉二世,说自己的军队后勤补给出现巨大问题,弹药消耗不够,为了保证军队的安全,只能撤退。
  尼古拉二世气得吐血,这个理由太牵强了,为了准备对付中国,俄国早早地准备了军火弹药,现在居然说弹药不足……你的军队是吃弹药前进的吗啊?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尼古拉二世也不能指责他什么,但尼古拉二世随后派遣年轻的公爵,米哈伊尔・苏沃洛夫斯基少将前往远东做调查。
  米哈伊尔・苏沃洛夫斯基是少有的犹太人贵族,一般来说犹太人在欧洲备受歧视,苏沃洛夫斯基家族尽管是犹太人,却对皇室忠心耿耿,他的祖父甚至做到了俄罗斯帝国的财政大臣,在种族歧视严重的俄罗斯,能够做大财政大臣的犹太人也只有苏沃洛夫斯基家族了。由于受到亚历山大二世的提携,苏沃洛夫斯基家族被授予侯爵的贵族身份。商人出身的苏沃洛夫斯基因此对俄罗斯帝国的皇族罗曼诺夫家族非常忠心,但一直在财务部工作的苏沃洛夫斯基家族却突然出现了一朵奇芭,那就是年轻的米哈伊尔・苏沃洛夫斯基。
  米哈伊尔・苏沃洛夫斯基毕业于俄罗斯帝国海军学院,他的同门师兄就是后世著名的俄罗斯名将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但比起高尔察克来,苏沃洛夫斯基拥有着过于优渥的环境,导致家族不允许他身涉险镜,并给他安排了一门亲事,迎娶尼古拉二世的小妹妹奥尔加・亚历山德罗夫娜。
  年仅十八岁的奥尔加对于能够嫁给英俊潇洒的米哈伊尔感到非常相符,同时因为苏沃洛夫斯基家族在俄罗斯皇室的重要性,几代掌握财政大权,使得奥尔加对于财务的挥霍非常无度。米哈伊尔对于自己的婚姻并不满意,尽管奥尔加貌美如花热情似火,但米哈伊尔一直暗恋着他的学长高尔察克的妹妹安娜・高尔察金,可是安娜的家族并不是贵族,米哈伊尔的父母强烈反对,导致劳燕分飞。
  后来阴差阳错之下,安娜做了皇宫之中的女官,服侍皇后,而年轻英俊的米哈伊尔・苏沃洛夫斯基成了尼古拉二世的小舅子,在皇宫担任武官,两人再一次见面之后,再也忍受不了那份埋藏在心底的激情,于是暗中幽会几度*,终于被人发现。但是尼古拉二世处于对米哈伊尔才华的欣赏,并没有惩罚他,反而替他掩盖了罪行。另有一个说法是尼古拉二世因为想要进行改革,需要苏沃洛夫斯基家族的钱,所以才迁就他。
  但不管怎么说,米哈伊尔越来越不喜欢奢侈吵闹不懂事的奥尔加公主了,而奥尔加公主任性刁蛮,在备受冷落之下,居然和一个马夫好上了,主动提出离婚。公主提出离婚,必定涉及到丑闻,引起俄国国内哗然。米哈伊尔也因此受到牵连,但奥尔加公主居然主动承认是自己出轨,使得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她,米哈伊尔同意离婚,双方在东征教堂内离婚,不再成为夫妻关系。
  只有尼古拉二世才知道米哈伊尔这么痛快地答应离婚的原因,为了给自己的妹妹报仇,尼古拉二世趁着这次机会,将他派往远东调查阿列克谢耶夫。米哈伊尔・苏沃洛夫斯基热情冲动,为了表示对尼古拉二世的忠诚,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地坐上了开往远东的火车,不怕死地冲向了远东军司令官阿列克谢耶夫的老家。
  为了表示对阿列克谢耶夫的感谢,中国清政府军机首辅大臣曹跃下令,立即无条件释放俄国战俘,这一举动大大地缓解了中俄双方的对立情绪,俄罗远东军士兵开始收缩兵力,并只选择了基础中东铁路沿线重要据点进行吞并。而在阿列克谢耶夫的要求之下,十八万俄国士兵有十万人准备返回俄国境内。
  俄国公使卡西尼气得几乎吐血,他大骂阿列克谢耶夫是卖国贼,可却又不能撂挑子,如果他走了,俄国一定会选择一个不熟悉中国的贵族与中国代表谈判。俄国和中国的关系,如今金仅仅是战争的问题,双方还有和多方面需要洽谈下去,如果中国不配合中东铁路的修建,俄国将白白投入巨大的资金。
  因此,卡西尼在得到阿列克耶夫的指挥下,不得不再一次打起精神来认真洽谈。
  俄国对待中国清政府的态度突然大变,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是依旧是英国,英国人立即要求进行谈判,宋育仁此前被英国人耍的团团转,狡诈的英国人数度利用中国人的急切心情想要获得更多的好处,他们只等俄国人攻打山海关,然后再准备从中调解,没想到俄国人突然撤军,与中国和谈。英国公使窦那乐完全来不及和英国政府沟通,立即将先前拟定好的停战条约交给宋育仁,由宋育仁转送给曹跃和光绪。
  曹跃审批之后,觉得英国人这次应该快接近他们的底线了,英国人在这次行动之中尽管处理不多,但由于其影响力巨大,因此如果英国能够停战,对其他各国造成的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
  英国人提出的条件和其他国家基本相似,只有在赔偿金额和租界问题上一直在谈判,英国人一直希望能够将东莞县也划为租界,而在得知这一届中国清政府没有谈任何租界问题,反而用了中外友好经济专区来代替,于是提出将宝安县和东莞县划为中英友好经济专区。
  可是曹跃早就吩咐,不能再南方再给英国人提供地盘,而英国人又非常希望得到东莞县与宝安县,所以双方才僵持下来。
  这一次英国人提出的条件是,是希望将宝安县建立成为中英友好经济专区,在租界内推行大英律法,名义上是中国,但一切都有英国做主。
  曹跃再一次拒绝了英国人的提议,老谋深算的英国人和其他国家不能相提并论,英国的影响太过深远,有着非常丰富的殖民经验,而其他国家或者幼稚或者国内动荡,无暇顾及海外殖民地,反倒是英国,即便放弃殖民地之后,还会继续给别人捣乱。
  所以曹跃提出来的意见是,赔偿英国五百万两白银,但绝对不会建立中英友好专区。
  这个条件和窦那乐提出的相差甚远,窦那乐连忙找到曹跃,说你的条件会让我们没有办法继续谈下去。
  曹跃与手下商议之后,提出在营口县辽河东岸,给英国人一块等大于法国人的友好经济专区,但前提是赔偿金额减少到一百万两。
  英国人没想过把触手伸到中国东北,这里是俄国和日本的利益争夺地,英国人传统的地盘是长江以南地区,所以窦那乐深深地思考了一天之后,决定,既然法国人已经搀和一脚在东北,就不差英国人了。
  最终双方的赔偿金额达成为两百万两白银,以及营口县辽河以东3500平方公里土地作为中英友好经济专区,此外,中国即将开放六个沿海口岸城市给与外商投资建设生活,这六个口岸分别是:河北省抚宁县、海州府、江苏省南通县、浙江省温州县、福建省厦门府、广东省汕头县。这其中抚宁县包含后世的秦皇岛市、山海关市和抚宁县,而海州府则是朝廷的直隶州,包括后世的连云港市、赣榆县、东海县、沐阳县、灌云县、灌南县、响水县。
  曹跃优先将此消息透露给英国人,让英国人提前准备,算是间接给了他们经济好处。而赔偿金额最终确定为与法国人一样的两百三十万两白银。
  1900年9月26日,《庚子年中英停战谅解备忘录》在京师中南海一条船上达成,签署双方分别是英国公使窦那乐,中方代表则是总理各国衙门大臣李鸿章,签署完毕之后,中英双方重新建立外交友好关系,并开放香港与临县的关隘,中国百姓可以自由出入香港。
  现在的大英帝国比起后世的霸权美国,对待殖民地的对手和态度残酷至极,他们从未体恤过任何对方。因此李鸿章对于与英国签订停战备忘录是非常骄傲的,作为世界第一大帝国的大英帝国,能够在条约之中对帝国所求极少,这简直就是一种奇迹。
  ...


第439章 大清外交部

  英国与中国达成停战协议的确影响太大了,作为世界霸主,能够放下身段与中国和谈,就代表着英国对中国新一届执政的认可和支持,所以跟在英国后面的小弟们也纷纷效仿起来。
  这其中澳大利亚原本派遣八千六百名士兵出征,此时已经到了香港正在接受军火补给,中英停战之后,英国也不需要他们了。澳大利亚人很是失望,又不得不把军械还给小气的英国人,在香港逗留了几天之后回去了。
  澳大利亚人心中是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中国,却连仗都没有打,就被送回澳大利亚。用窦那乐的话来说,就是不希望战争扩大,影响英国人在中国的利益。
  澳大利亚灰溜溜地走了之后,美国人悄悄地上门进行和谈了,但后知后觉的美国人注定要成为配角,他们没有抓住任何机会,注定他们得不到太多的利益。
  在三日之后,经过中美双方的仔细洽谈,美国人迫不及待地宣布与中国停战,并达成《庚子年中美停战谅解备忘录》。
  作为英国人的小弟,美国人获得了六十万两白银的经济赔偿,并在天津建立了一块300平方公里的经济好友专区的特权,除此之外,美国人一无所获。可以说美国人这趟买卖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甚至美国国内自己也出现了反对的声音,认为一味地跟在英国身后,只会给美国带来损失,不会带来好处。美国国内掀起了一股反对跟风英国,要建立世界大国的思想潮流。但这股潮流说起来非常可笑,因为英国人不管是政治影响还是军士影响都远超美国,美国想要成为世界霸主的话,必须要打破英国人对他们的大西洋与太平洋封锁链,对此美*方虽然嘴上叫得欢,但内心却不想与海洋帝国英国发生任何冲突。
  一天之后,奥地利人也坐不出了,奥匈帝国驻华大使何塞夫多次劝诫奥匈帝国皇帝,跟在德国人身后并没有好果子吃,君不见美国人输的一塌糊涂吗?国家要走出自己的一条路,而不是跟在别人身后,奥匈帝国是中欧大帝国,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帝国策略。
  何塞夫的一番劝诫,最终迫使奥匈帝国皇庭改变了自己的强硬态度,他们开始支持何塞夫的和谈请求。何塞夫对李鸿章说道:“我们奥匈帝国不需要任何赔偿,但是我们需要经济友好专区,我们也想要几块经济专区。”他提出在上海、天津、广州和奉天四省建立经济友好专区,李鸿章却明确拒绝,但经过反复洽谈,最终在曹跃的示意下,与天津与营口县分别为奥匈帝国建立了两块总面积为600平方公里的中奥友好经济专区。与此同时,这个经济专区并不影响中奥有关于西北铁路的建设,何塞夫提出中澳合作建立更多的铁路的建议,也得到了了曹跃的支持。曹跃认为如果两年之后中国经济好转,必定会建造更多的铁路。
  至此,慈禧宣战的十三个国家,已经有十一个国家与中国达成停战协议,即谅解备忘录,而与中国继续洽谈的是俄国,坚决不谈的是德国。
  实际上德国内心也非常焦急,可德皇是一个非常要面子的人,年轻气盛,不可一世,骄傲无比。他在看到英国与俄国都在与中国进行和谈,并且取得了如此成就之后,就更加不原因看到德国人比他们获得的少了。
  有一句话叫做给脸不要脸,德皇既是如此。
  所以曹跃已经下定决心和德国一战到底了,既然德国人顽固不化,那就不要不好意思了,随后曹跃要求加快军队整编计划,并积极赔偿各国赔款。
  关于军队的指挥问题,曹跃决心重整兵部,如今的兵部满汉尚书分别是成俊和胡聘之,但成俊草包一个,胡聘之不懂军事,实际上兵部还是曹跃说了算。王宇建议效仿西方,取缔六部制度,这个想法太过大胆,不但曹跃没有同意,其他幕僚也集体反对。但曹跃内心中对六部制度还是有一些不满意,因为六部制度严重地影响了未来中国的发展,使得清末的改革走向畸形。
  这其中个总理各国衙门就是最大的畸形,船邮衙门又是一个畸形,随后曹跃拟定将六部制度进行改革,改革总理各国衙门为外交部,船邮衙门为邮电部。曹跃的提议需要朝臣共同的支持,随即他找到李鸿章,向其陈述改革的需要。李鸿章虽然守旧却不顽固,再加上他年纪大了,想要培养自己的儿子李经方和李经述,于是李鸿章暗中表示是可以将总理各国衙门改为外交部,以便于外国交涉过程之中平等对待,但这个部门要在自己的手中。
  曹跃对此并无异议,随后着令李经方、李经述、宋育仁、杨度等人拟定改革方案,建立外交部。
  但李鸿章对于建立邮电部有一些抵触,因为曹跃计划将中国的轮船招商局、铁路、电报、邮局整编为这个部门,而此时的轮船招商局督办大臣盛宣怀已经早已不是李鸿章的手下,在李鸿章数次被贬又数次被启用的这段时间内,盛宣怀逐渐成为朝廷重臣,掌管着全国的邮电一级长江水域的船舶运输等诸多衙门。如果一旦成立邮电部,势必盛宣怀要与李鸿章平起平坐,这是李鸿章不愿意看到的。
  但随后曹跃提出,邮电部涉及到许多新政改革,非新政人才不得掌握,且如此庞大的部门,实在是需要一定的资历坐镇不可。盛宣怀的确是适合人选,但盛宣怀资历还不足以支持新政改革,他有一个人选,非其不可。李鸿章问是谁,曹跃直说此人乃湖广总督张之洞是也。
  李鸿章叫苦不迭,张之洞,又是张之洞。
  李鸿章与张之洞亦敌亦友,非常不愿意张之洞入京,但张之洞即将抵达京城,曹跃又想要中央集权,必定要留张之洞在京城,随后慢慢进行地方改革,取缔地方总督职务,所以张之洞必定要留在中央担任要职。而这个邮电部就是专门给张之洞准备的,李鸿章一想到自己掌握外交部,张之洞掌握邮电部,由他们两人分管两部,估计朝廷之中没有人敢于反对这种政治改革。对此,李鸿章不由得感慨曹跃的智慧,这个掌握兵权的毛头小子,越来越贼了。
  政治斗争的确让人成长,曹跃身上的兵味儿越来越淡,政治家的味道越来越浓,利用李鸿章的精力不济,曹跃最终赢得了李鸿章的支持。
  随后,曹跃上表,改六部为八部,顿时引起了朝野震惊。六部制度已经沿用了几千年,岂能说改就改,顿时很多御史清流开始反对起来,说曹跃是数典忘祖云云。但曹跃态度坚决,再加上李鸿章的支持,两大中堂推动之下,首先总理各国衙门换了牌子,正式更名为外交部。
  曹跃再奏请由李鸿章出任外交尚书,宋育仁与李经方出任左右侍郎,光绪仔细考虑了一下,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且此去受到列强的一致支持,许多国家公开赞扬中国的政治改革正朝着现代化西方化的方向迈进,于是光绪大笔一挥同意奏请。
  正式出任外交尚书的李鸿章,换了全新的身份,率领外交部各个侍郎章京与各国重新洽谈关系,李鸿章提出中国将准备作为中立国家,在未来国际关系上与各国友好交往,得到了列强的再一次支持。
  至此,庚子之乱已经解决了大部分难题,清政府在以李鸿章和宋育仁为代表的谈判代表的带领下,与十一国达成谅解备忘录,分别是《中葡西比荷瑞六国谅解备忘录》《中意谅解备忘录》《中法谅解备忘录》《中日谅解备忘录》《中美谅解备忘录》《中奥谅解备忘录》《中英谅解备忘录》,而正在谈判的极有可能谈成的即《中俄谅解备忘录》也使得中国的庚子国变给国家和民族的灾难降到最低。
  实际上很多人在暗中大骂曹跃,认为曹跃卖国,你都答应了,怎么还跟人家签署如此屈辱的协定,是不是丢人现眼,卖国求荣。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更是不能理解命名是战胜方,却委曲求全主动让步。
  但与十一国签订谅解备忘录,一共赔偿1572万两白银,建立数块友好经济专区,成功地分化了列强,与历史上配给十一国的庚子赔款2。3亿两白银的赔款金额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了。甚至于金笃男从太监手中拷问出来的银子,就足以应付战争赔款,曹跃对此非常满意,李鸿章也对此非常满意,与《甲午赔款》相比起来,毫无疑问这是羸弱的大清国给自己争取到的最大的胜利了。
  可是这个时空并没有经历过庚子国难,却要向列强赔偿如此之多的金钱,一些清流御史们纷纷将守护中国的曹跃和李鸿章斥为卖国贼。而这其中叫嚣声音最大的,便是从日本返回国内,却屡次求见光绪而不得的康有为一行人。
  ...


第440章 反曹联盟(上)

  康有为本以为只要自己回国早一些,以他在戊戌变法之中的地位,肯定要受到百官推荐,就算做不了中堂入不了军机,起码也能混一个当朝二品侍郎。岂料到人算不如天算,因为中国和世界列强之间的战争,从日本横滨开往天津的客轮船不得不转道青岛下岸,乘客从青岛出发前往全国各地。而他只能带着几个学生,坐着雇佣来的驴车,一步一步地从青岛走到北京。
  好不容易一行人到了北京,从离开日本到现在已经过去一个月的时间了,当下局势风云突变,尤其是曹跃的西北系官员入京之后,绝大多数重要职务全都是西北系,哪里容得外面的人泼进水去。此外曹跃还提拔了李鸿章等人重新担任要职,尤其是他除了将几个后党主要官员下狱之外,并没有大肆报复后党,使得朝廷得以稳定,但也遏制了康有为等人上升的渠道。
  在军事上,清军算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在外交上也取得了不少成就,此时李鸿章作为外交尚书与美国大使关于《庚子年中美停战谅解备忘录》签署完毕,大清国面临的敌人只有德国了。
  尽管曹跃与外国人交战,可在外交上,曹跃的一系列举措也使得列强国家不得不承认曹跃这个年轻的军人出身的“宰相”更符合西方人的交往习惯,直接谈,从不搞什么花花肠子,说话也不拐弯抹角展示什么东方式的含蓄。西方人还是喜欢比较直接的交往方式,东方式的交往方式让他们误认为敷衍与不真诚。
  可以说,曹跃的这三个月宰相生涯做得非常不错,除了没有贸然启用维新党士之外,可恰恰因此康有为很是生气。他觉得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求见光绪皇帝而不得也就罢了,其他一些官员也不想见他,让他不由得联想到一些传闻――国之曹贼。
  康有为将梁启超、文廷式、张元济、严子陵等人叫来,说道:“恐怕当初在船上,我们猜想的最糟糕情况恐怕出现了,陛下必然遭到囚禁,这曹跃成了曹操,陛下成了清献帝了。”
  “老师,如今我前往皇城和一些旧部,竟然连一个人都不认识,禁军早就换人了。”当年梁启超也是小有名气,能够自由出入紫禁城外城的,岂料到现在来到紫禁城,刚要提出要拜访军机处的章京,便被人一枪打在脚下,险些丧命。那些操着陕西方言的禁军,一点也没有礼貌和尊重,活脱脱一个个侩子手。
  严子陵苦笑道:“何止不认识,我想贿赂一下,都被人打了一巴掌,幸亏闪躲及时,否则这半边的脸就没法见人了。这些陕西愣子哟,下手太狠了。”

当前:第311/56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