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观音》第2/80页


  她姨娘当年并未与她父亲暗通曲款,更未与她父亲私下有情,她谨守闺阁之礼,被人喜欢,被人爱上,这些都不是她的错。若是有错,那也只是她不该贪恋高门富贵,以小小的六品官之女却答应侯门世子的求娶。可是,这又有多大的错呢?她何至于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她以前一直不明白,俞姨娘明明相信报应,害了人之后整日整夜的睡不着,在家里供满了菩萨佛祖,但为什么她还要去害人。
  现在她终于明白俞姨娘说过的话了,是老天逼得她不得不去做一个坏人。
  “我明天就要离京外差了……”朱桢卿又道:“本来昨日回来,我便想跟你说的,结果发生后面的事,我一直都没有机会跟你说。皇上派我去监督河工,或许要一两个月才能回京。现在我们或许分开一段时间也好,大家都冷静一段时间。”
  他叹了一口气,继续道:“观音,我们总是要一起过下去的。孩子小产的事我知道你伤心,我也很伤心,那是我们第一个孩子,我一日一日看着他在你肚子里面大起来,看着他会跳动,期待他出来后我能带着他骑马跑猎。可他没了,我们总要往前看。我们以后……还是会有很多很多的孩子。”
  不会再有了,观音明白,就算以后她再有孩子,那也不会再是他的孩子。
  观音走过去,替他整了整衣领,仿佛一个贤惠的妻子,然后道:“侯爷去吧,放心,我不会对你的心肝姨娘或孩子怎么样。”
  朱桢卿张了张嘴,想要拉住她的手跟她辩驳什么。
  观音却轻巧的避开,然后远离了他几步,继续道:“或许我们的结合就是一场错误,当初你原本就不愿意娶我,因为一道圣旨不得不娶我进门,想来心里总是不甘心的。”
  当年她的嫡姐难产而死,宋国公府门第显赫,俞姨娘想将她嫁给她的姐夫宋国公孟绍做继室。
  不过可惜,孟绍的姑母是先帝受宠的贵妃,那时正值储位之争,孟贵妃对储位有想法,想让娘家侄子娶一个更有助力的继室,而宋国公府的太夫人也并不喜欢她,于是一道圣旨,便将她推给了同样没了原配,家世不如宋国公府显赫的广平侯府。
  而何姨娘原本是朱桢卿的表妹,是朱太夫人堂妹之女,何姨娘少时父亲获罪,投靠朱太夫人。她与朱桢卿算得上是青梅竹马。
  长大后,由朱太夫人做主让其做了朱桢卿的妾室。朱桢卿的元配在时,有朱太夫人的首肯,元配未生育,便让何姨娘先生下了庶长子。
  那时候广平侯府和朱桢卿的名声并不太好,都说是何姨娘将朱桢卿的元配温氏早亡的,广平侯府宠妾灭妻。
  那时候俞姨娘并不愿意将她嫁到广平侯府来,只因是圣旨赐婚,才不得已而嫁。
  朱桢卿拉过观音,将她抱在怀里,有些急切的道:“不是这样的观音,你相信我,我是真心喜欢你,我一直都庆幸我能娶到你。以前是我有不对的地方,我以后会补偿你。我们以后还会有很多很多的孩子,我们会白头偕老,儿孙满堂。”
  观音推开他,声音淡淡的道:“侯爷明日既然要离京,那便早日回去吧。想来侯爷身边伺候的人会替侯爷准备,我就不替侯爷收拾东西了。”
  朱桢卿神色失望黯然,但也明白此时再说什么她也不会听进去,反而会让两人的关系更加紧张。
  “明日离京,你会来送我吗?”他最后问道,语气里甚至有些低声下气。
  “我希望明天离京的时候,我能在门口见到你。”
  “再说吧。”观音道。
  “那你有没有想要的东西,我回来的时候带回来给你。”
  “不需要。”
  朱桢卿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最终失望离开。
  作者有话要说:  全文进行大换血,原来本是从女主小时候开始写起的,但中间因为我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我自己也经历了一段比较颓废比较怀疑人生的阶段,然后断更很长一段时间,也导致我差点放弃写文。
  现在重新把这篇文捡起来,改变故事叙述结构,重新从第一章开始写,希望大家没有对我绝望能够继续支持~~


☆、第 2 章

  第二章
  朱桢卿张眼扫视了一眼来给她送行的人群。
  丫鬟小厮,浩浩汤汤的站满了门口,他的母亲朱太夫人牵着彭哥儿,正对着他泪雨凝噎,仔细叮嘱。何姨娘被禁足没有出现,扶着朱太夫人安慰劝慰她的是他的另一个妾室兰姨娘。
  可是他分辨着这门口的每一个人,依旧没有看到他最想见到的那个人。
  朱太夫人看向他的目光,猜到他心中所想,面上不悦,没好气道:“不用看了,你那夫人没来。”说着语气越发不满:“夫婿外出,她这个当夫人的倒好,不说将夫婿出行的行李准备妥当,连送行都不愿意。看看她那生母做的事,想她又能学出什么好规矩来……”
  当初娶她进门的时候她就不喜,她的生母俞姨娘名声向来不好,再看她的品行也要三分存疑。可偏偏一道圣旨下来,朱家不得不迎娶她进门。果然她进门后,就搅得家宅不宁。
  想起她那位好儿媳妇昨晚摆的那一出鸿门宴,她到现在心里还有气。
  朱桢卿不悦的打断他:“母亲!”
  朱太夫人皱了皱眉,同样不悦,道:“罢了罢了,知道她给你灌了迷魂汤,别人说不得。”说着推了推彭哥儿,叮嘱他道:“彭哥儿,你父亲就要离府外差,跟你父亲说几句话。”
  朱桢卿看着眼前的长子,因为风寒还未痊愈,脸上还显得憔悴苍白,他心里略感心疼。
  彭哥儿目光怯怯的看着他,伸手拉了拉他的袖子,小心翼翼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问道:“父亲,你可以不要关着姨娘吗?”
  朱桢卿眉头一皱,表情冷下来,看着他怒问道:“是谁教你来跟我说这样的话的,是谁?你姨娘吗?”
  彭哥儿吓得哭出来,一边哭一边害怕道:“没,没……是我自己要说的,不关姨娘的事,父亲不要责罚姨娘。”
  朱太夫人连忙将孙子拉过来低声安慰,另一边不满的对儿子道:“你这是做什么,看你将孩子吓得。萤月是他的生母,孩子为她说几句话有什么错。”
  萤月是何姨娘的生母。
  哪怕何姨娘昨日被程观音用证据揭穿,是她害得程观音小产,朱太夫人虽然心里生气,但对这个一直在自己身边寄养长大的堂侄女,朱太夫人心里仍是心疼的。加上彭哥儿一直闹着要何姨娘,以及她对观音的不喜,她心里也有些想轻拿轻放的意思。
  朱太夫人又道:“我看萤月也知道错了,彭哥儿也需要人照顾,萤月关几个月就成了,总不能真让她……”
  朱桢卿目光黑沉的看着自己的母亲,朱太夫人看着吓了一下,怎么都不能将接下来的话再说下去。
  朱桢卿道:“何姨娘品行不好,以后少让彭哥儿和她呆在一起。”
  朱太夫人皱起眉头,越加不满起来。何姨娘是她养大的,她品行不好是指责她教导不力。还有,何姨娘若品行不好,谁品行不好,程观音吗?想想她姨娘的作为,可是敢毒害主母暗杀嫡子的,有其母必有其女,她程观音又能有什么好品行。
  只是看着目光冰冷的儿子,朱太夫人终是没有将这些不满的话说出来。
  朱桢卿又重新看了大门的方向一眼,那里终究没有出现他想要看到的身影。
  身边的随从提醒他:“侯爷,该出发了。”
  朱桢卿叹了一口气,最终跃身上马,带着随从驾马离去。
  而正院里面,程观音正在给自己描眉。
  听到曼珠进来,她语气淡淡的问道:“侯爷走了?”
  曼珠道:“是。”
  程观音吩咐道:“让马房给我准备车马,我等会要去一趟巩昌侯府。”
  她的姐姐程观月嫁的是巩昌侯府的世子曹祁,与曹祁本育有一子,但这个孩子在半年前落水而亡。
  这世上多的是捧高踩低的人,她的父亲程娄是先帝的伴读,虽没有什么大能耐,但在皇帝跟前还算颇得盛宠。巩昌侯府的二房对爵位一直虎视眈眈,二房在仕途上也比大房更坦荡,巩昌侯世子依靠她的父亲才请封下了世子之位。
  但齐王一朝举兵谋反,弑父杀君,然后登基成了新帝,他的嫡兄成了追随新帝的功臣,成了新朝的新宠。而程观廉回京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为母报仇,列数俞姨娘的罪行,将其杀死在嫡母冯氏的墓前。
  而现在的永安侯府,早已是她的嫡兄程观廉的天下。
  所幸的是,俞姨娘或许在齐王举兵之初就已经预想到了自己的命运,早早的安排她的两个兄长携带妻儿离开了侯府,得以在这场风波里幸存。
  就像随着程观廉得势以后,她在广平侯府的日子并不好过一样,她的姐姐程观月在巩昌侯府的日子更加艰难。
  曼珠道了一声“是”,然后重新出去了。
  程观音放下眉笔,然后从首饰匣子里挑出首饰来戴。
  优昙看着她像是变了一个性子一样,心里心疼,小声的对她道:“小姐,您若伤心便就哭出来吧,奴婢总是在您身边的。”
  程观音并未抬头,继续拨弄着匣子里的首饰,声音清冷的道:“有什么好伤心的,想开了想通了,便也没有什么好伤心的了。”
  从这一刻开始,她会让自己的心变冷变硬。如果变坏才能让她强大得去保护身边剩余的亲人,那就让她成为一个坏人。
  送走儿子回来之后,朱太夫人哄了半天才将被儿子吓哭的孙子哄睡,等从内室里出来,朱太夫人有些疲惫的坐在美人榻上。

当前:第2/8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