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计》第1/57页


勾心斗角的商场骗术:《心计》
作者:徐建华
申明:本书由网(小说网 www.)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心计》第一部分

《心计》自序

这个故事的原创作者是位女士,然后由我完善成书。

她不肯暴露身份,而要出版又不能匿名,便托付我全权负责,并由我来署名,由我来负文责。即使没有她的托付,单凭我为本书耗去的气血精神无数,也足够署名了。但一定要记上她是原创,不然我一个大老爷们儿,怎知道女儿家这许多事。

她的原创比本书丰富得多,是我担心这样担心那样,才写成现在这样:“人物故事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是为序。

2007年5月1日

第一章 艳出深巷(1)

1

她生活在城市旮旯,她对这个世界陌生得让人吃惊。比如她至今没见过日出,即使门口没有苏州监狱高大的围墙阻隔曙光,住在如此幽暗、低洼的古巷里,庭院那株百年玉兰树照样遮天蔽日。

好在能否看见日出并不影响她现在的生活,她不需要日出而作,也不像先前必须大早起来上学。她已经从苏州大学保险精算专业毕业,从此与其他保险公司职员一样,她获得了早晨九点上班的资格。

这资格令她一家人扬眉吐气,表明她已经忝入干部行列。尽管她知道保险公司职员并不是干部,但父亲说人分四类,干部第一、工人第二、农民第三、无业第四,保险公司职员肯定不算后三类,或许真能忝列第一。

能不能忝列第一对于这个家庭十分重要。祖祖辈辈没一个有幸忝列第一的,甚至没一个跻身第二的,他们又看不起第三,便一直屈居第四。

严格说他们不算无业,他们世代以锔缸为业。锔缸就是修补坛坛罐罐,虽说也算手艺活儿,究竟只是修补坛坛罐罐。加上苏州靠近陶都宜兴,买个崭新坛罐也不费几文钱,还肯拿出坛罐修补的人家越来越少,因此接近无业。

传到吴师傅这一辈时更是每况愈下。他起早贪黑走街串巷,仍是经常几天揽不到一个活儿。他越来越忧愁,又患上肺病,沉重的生活把他压得上气不接下气。

幸而中年得子,虽然只是个女儿,他照样满怀期待。他给女儿取名吴上,就是期盼女儿能够成为人上人,至少不要像父亲只会锔大缸。

吴上并不喜欢父母给她取的名字,这名字太沉重,寄托了父母太多的功利和梦想。但她没有要求更改个时髦的或者动听的名字,尤其在她长大以后。

她越大越沉默,学习上更加勤奋,她在默默无语中努力超越所有同学。

她的成绩一直优异,即使在英才济济的省立苏州中学她照样出类拔萃。可惜家里太穷,为了节省住宿费和生活费,她只能去念苏州大学的走读。苏州大学就在她家门口,她来去都十分方便,只是起早摸黑稍微辛苦点而已。

现在她总算毕业了,还顺利地分配到保险公司。

一早窗外就传来她熟悉的歌谣,这歌谣从童年伴随她到今天。多年来歌声一直低沉压抑,不知从哪天起终于欢快轻松了许多,至少她能听出歌声饱含父亲无尽的喜悦:

锔缸锔缸锔大缸,

大缸里有个好姑娘。

多大啦?

十五了,

明年就该出嫁啦……

看窗外依然是一片灰白,吴上蒙头再睡,却越来越清醒。她凝神静听,父母在叽叽咕咕:脚踏三轮车又坏了,要不要仍旧请江北人来修一修?

母亲的意思是继续请江北人来修,否则去修理店起码多花好几块钱,弄不好还遭修理店宰一刀。

可是父亲担心:“唉,怎么就是提不上干部!他今天站最后一班岗,可能明天就要走人。”

母亲带着哭音问:“他跟你讲过,今天最后一班岗了?”

“他战友讲的。本来轮不上他站岗了,他还要站,说是实在舍不得走,还哭兮乃呆呢……”

吴上蹦跳下床,冲着窗外嚷一声:“好吵呀!”

父亲“噓——”一声,老两口赶紧把声音压低到谁也听不见。

当前:第1/5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