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太后纪事》第479/527页


  辛氏此时连忙向尤贵赔罪,说了很多好话,又十分上道地塞了银子给他,暗示尤贵在王爷面前替他们多说好话。
  可惜的是,尤贵并不敢收。
  他可知道,新主最恨贪污受贿,若是他敢收下她的银子,第二天他必定身首分离。
  好不容易将尤贵送走之后,辛氏长舒一口气,狠狠地盯了周真儿一眼,转身走了。
  其他人也都很瞧不上周真儿,冷哼一声,也不管她,直接越过她离开了。
  最终只剩下了周真儿以及她的丫鬟小蝶,并两个宫女。
  周真儿在原地委屈了一阵,又愤恨了一阵,最后不甘地回头看了看,终究跺了跺脚,带着人回去了。
  周真儿做下的事情,终究还是传到了秦佑安和秦姝的耳朵里,只是马上就是新年,初四便是即位大典,哪有心思管她的事情,只是原本就低的位份,现在又降低了。
  初四这日,太阳高照,天气极晴朗。
  秦佑安去南郊告祭天地,礼毕后,在祭坛前设一把金椅,被封为丞相的陈修远率文武百官启奏道:“告祭礼已经结束,请即皇帝位。”
  秦佑安被簇拥着坐在金椅之上,又被丞相等人亲自披上衮服,带上冠冕,穿戴完毕之后,文武百官排班之后,便是繁杂的跪拜礼,文武百官跟被允许来参加大殿的京城百姓,一起行跪拜礼,最后连呼万岁三声,之后,丞相亲献“玉玺”,随后有是繁琐的礼节。
  仪式完了之后,定天下之大号为“大佑”,建元为“建隆”,以顺天为京师。
  礼成之后,秦佑安先去太庙追尊先祖为皇帝、皇后,又追封亲母宋氏为“吴国忠烈夫人”,这是他们提前商量好的,并祭告社稷。
  之后,便返回奉天殿,秦佑安穿着衮冕在音乐声中登上御座,受百官朝贺。
  如此一来,秦佑安这个皇帝便受到了天地社稷,祖先百官,以及黎民百姓的承认,正式成为皇帝。
  受贺之后,秦佑安尊王太妃秦氏为“皇太后”,上尊号为“仁圣”,称“仁圣皇太后”。
  以陈修远、崔元嘉为左右丞相,文武功臣均加官进爵,义子也分别封为公、侯、伯爵。
  唯独红莲军的封赏有些难办,历代给女子加官进爵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最著名的则是冼夫人――
  她是世上第一位被册封军位的女将,官位中郎将,后加封谯国夫人,并且是第一位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虎视天下、成就一世霸业的女将,一生征战无数,无一败绩。更是拥有独立封地的唯一女将。她还是史上第一位开国功臣级女将,曾助陈霸先取得南朝天下,助隋文帝统一天下,被称为“岭南圣母”、“南天一柱”,妇女享万民祭祀之第一人等等等等,总之,她是史上唯一福寿禄俱全且有明确正史记载的女将领。
  秦佑安自然不可能给红莲军诸将这么好的待遇,更不可能封她们为公侯,给她们封地,再说,她们虽然立功不少,却远不及冼夫人,更高不过他麾下这些文武重臣。
  可是为了讨母亲欢心,再加上红莲军的功绩有目共睹,他也不得不有所表示。
  最终,跟臣僚们商议过后,在佑安固执己见的情况下,到底封了红莲军几位杰出的女将,为“将军”,这才勉强应付过去。
  比如,程秋玉被封为“三品镇远将军”,田梅封“四品明威将军”,夏彤“四品建威将军”,石冷雨“从四品宣威将军”,并且拥有自己的宅邸,其他人不过是五品、六品、七品。
  秦姝虽然有些为红莲军抱屈,却也知道佑安已经尽力,再强求下去,只会引起反效果,那些文武百官绝不会让步,那些读书人更不会让步。
  他们怎能允许一直被他们剥削压迫的女人彻底翻身,反过来压在他们头上呢!
  在女子地位日益低下的现在,有这种结果,已经殊为不易了。
  ------题外话------
  Kriston 送了5+5颗钻石
  Kriston 打赏了520币
  187**7954 送了3朵鲜花
  感谢大家票票,么么哒。o(∩_∩)o

☆、第六章 册封和选秀

  就算佑安不封赏红莲军的女将们,她也会想办法另建一个体系,给她们加官进爵,只是这样的话,难免就有些不那么名正言顺,世人也未必承认,端的是憋屈。
  如今倒是好了,就算是封个六、七品的芝麻官,也是皇帝金口玉言下令封的,就算心里拒绝承认,口中也不敢不承认,否则,便是抗旨不遵。
  可惜的是,尽管有了品级,甚至程秋玉还官拜三品,她依旧无法上朝,参与朝政,所以,在朝堂上,还是那群男人说了算。
  好在,秦姝这个皇太后的份量很重,她说一句话,比那些大臣说十句话对皇帝的影响都要大,谁敢轻忽?
  只要有秦姝在的一天,红莲军就会屹立不倒,地位超然物外。
  秦姝也打算将这支女军队一代代传承下去,就算最后成了摆设,终究也有那么一丝影响力。
  登基之后,秦佑安也开始册封嫔妃。
  按照本朝后宫最新规制,皇后之下,设贵妃一人,为正一品;
  贵妃之下三妃――淑妃、德妃,贤妃,为正二品;
  三妃之下,还有其他妃号的妃子,比如庄妃、敬妃、惠妃、安妃等,为正三品;
  妃子之下便就是九嫔――按顺序从上到下为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为正四品。
  九嫔之下,又有昭仪、婕妤、美人等,分别对应五品、六品、七品。
  最低等的莫过于选侍和淑女了,跟普通宫女分开来,却比普通宫女强不了多少,只有八品。
  跟秦佑安的前世,自是很不相同。
  秦佑安册封萧氏为贵妃,位诸妃之上,因没有皇后,便由贵妃代掌凤印,管理后宫庶务;又册立赵氏为贤妃,辅佐贵妃管理后宫。
  至于那些侍妾,秦佑安总共也没见过几次,说不定连她们的脸都忘了,更别说感情了,因此,封位时,也十分吝啬。
  封生下一女的辛氏为昭仪,容貌绝色的吴氏为婕妤,刘氏、孙氏、郑氏不是婕妤就是美人,只有曾经被秦佑安训斥过的王氏,只被封了选侍。
  比王氏更惨的是周真儿,只被封了一个最低等的“淑女”,真是非常不符合她现在的身世。
  周真儿的哥哥周明,如今被封为镇国将军,武定伯,可世袭三代。
  按理说,看在周家的面上,还有两家的交情上,怎么也得封个妃才是,偏偏只是个含有讽刺意义的“淑女”。
  知道这件事的人,都很奇怪,但见到被打脸的周家,都没有丝毫不满,甚至连吭都不吭一声,他们便也不在意了,私底下议论两句,也就过去了。
  另外,沈静芳虽为秦佑安原配,此刻倒也不用忙着追封,等过几年册立太子时,再追封她也一样,一切全凭皇帝心意。
  若是皇帝跟原配感情好,可能一登基就立即追封死去的原配为皇后,但若是感情不太好,过几年再追封也是常有的。
  总之一句话,皇帝想要什么时候追封就什么时候追封,就是他不追封原配为皇后,谁又能说什么呢!
  现在秦佑安的两个儿子都太小,他并没有册立太子的打算,他自然就不想册封沈静芳。
  何况沈静芳现在还没死呢!
  既然皇帝都不着急,百官们就更不着急了,反正跟他们也没什么关系。
  此时中宫空缺,说不定还可以动一动将女儿或者妹妹送进宫的脑筋,若是生下儿子,那才是真正的嫡皇子呢!
  于是,等一切都渐渐上了正规之后,就有大臣开始提起立后事宜,并提出让要在民间采选秀女,充盈后宫。
  就是不选嫔妃,也该采选一些宫人才是。
  如今,皇宫里太监宫女,大都是前朝老人。前朝当权者穷奢极欲,百姓日子过得艰难,卖女入宫的人不计其数,再加上周太后因为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大肆虐杀宫女,不得不经常派阉人采选一些女子入宫,因此,皇宫里的宫女还是不少的。
  但是,皇宫被外族占领之后,一番烧杀抢掠,宫女少了一多半,如此一来,人数就不够用了。
  现在宫里的后妃比较少,勉强还支应得开,长此以往可就不行了。
  秦佑安拒绝了立后之事,但却同意了采选宫女一事。并下令让人从天下士民中采选,而且必须为非医、非巫、非商贾和百工的女子才能选秀。只是让人不得太过扰民,若是选不中,便退回原籍,自行婚配。
  这是普通百姓,至于世家权贵们,则可以直接送女入宫参选,若是被皇帝看中,便可以留在宫中。
  听到皇帝即将选妃的消息,后宫里的女人心里都有些焦躁难安,就连赵涵秋都有些心里不是滋味,心中又酸涩又不忿。

当前:第479/52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