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间谍》第124/278页


……

因为涉及到许多身份尊贵的客人,“东方快车”上的服务人员都受过严格的筛选。在中国“巨硬”公司全面接管“东方快车”公司的经营后,除了地面的销售经营人员,在列车上进行服务的人员背景基本上都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核。

也许除了本次列车。原先在伊犁基地待命,准备登车的“餐饮-娱乐”服务小组,昨天突然就有2个人因为在外面的烤肉摊上吃烤肉吃坏了肚子,上吐下泻,临时送铁路医院了。其中1个就是负责在起居车厢的茶点时间演奏古筝的姑娘。马上要出发去口岸登车,小组负责人很着急,因为“东方快车”的服务流程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减少一项服务内容需要上报公司有关领导定夺才可。这还好说,但“疏于管理”这四个字的评语肯定是逃不了的!

情急之下,只好向当地文艺演出机构借人――还真巧了,正好当地某文艺机构就有这样一位弹古筝的姑娘。这可是1917年的伊犁!找个外形符合标准,古筝弹得有一定水准的姑娘可真是太不容易了!面试了一下,谈了个大概的价钱,这位当地文艺机构的古筝弹奏姑娘就进了这个“餐饮-娱乐”小组。大家说好,只需要她顶替演出到列车达到迪化,到那以后,迪化铁路段会安排人接手这个岗位。

毕竟这趟列车不是专列,也没有首长专车挂车,东方快车保安部门虽然得到有关方面的指示,让他们严格本次列车的安全保卫,但这种招呼哪年不打个三五回的?对于“餐饮--娱乐”小组临时换人这事,既然小组负责人没有专门提出,保卫部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这年头,大家混碗饭吃都不容易。平时出车,大伙不都互相帮着带点东西,临时加个人蹭车坐什么的嘛!严格说来,那可都是违规的。

就这样,经过一番运作,无国界杀手组织“黑色独奏”的女杀手“竖琴”就上了“东方快车”。她的任务就是在适当的时候,配合她素未谋面的另外一名组织成员“萨克斯”干掉目标,并全身而退……

这次任务老大“钢琴”下达的很突然,而且按照惯例也没有说这个单子的顾客是谁。在起居车厢,竖琴看着目标之一来来回回,觉得真是在浪费大好的机会。可她知道组织纪律是什么,于是她继续在那里认真地弹奏着一曲曲的古筝,托马斯从列车尾部回自己车厢时,她演奏的古筝曲正好是《十面埋伏》……

谍恋花 旅寄3
(1)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倦,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云板轻敲,丝竹悠扬,昆剧女艺人的嗓音在剧场内余音婉转,绕梁不绝。在贵宾席上的一片沉默当中,两旁普通席位上的观众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贵宾席上昏昏欲睡的,来自“东方快车”上的各国贵客们这才明白:这段冗长的表演唱可算是结束了!于是也很矜持,很礼貌地鼓起掌来。托马斯·莫兰特很不满地瞪着身旁低头打盹的格林姆·格雷,同时故意将手掌偏到格林姆耳旁,拍得特别响。格林姆·格雷从瞌睡中被惊醒,看到托马斯的面色不虞,急忙拍了几下巴掌,可这时剧场内其他人的掌声都已经停息,他的这几下巴掌声显得格外突兀!所有人的,包括台上刚回过礼的艺员,全场的目光都投向这边!

真丢人!托马斯在心里咒骂了一句,急忙便对着台上又使劲地鼓起掌来!他一边刻意将鼓掌的双臂拉得很开,一边用明显带德科萨斯口音的英语大声叫道:“太棒了!再来一个!”同时,他脸上努力模仿着那些在伦敦常见的美国飞机师们:咧开大嘴,堆起满脸的皱纹,摆出一副很粗野的笑容。

该死的美国佬,真丢人!贵宾席上很多人在心中骂道,但为了维护在中国人面前西方人群的整体形像,也只好跟着再鼓几下掌。周围普通席位上的当地观众善意地笑了笑,也跟着轻轻拍掌几下,以示文明上国国民对野蛮无知洋客人们的宽容。

昆剧艺人意外发现古老的昆剧艺术居然得到了外国客人的高度认同,格外高兴,于是破例又拿足了精神,返台表演起来:

“……秋过了平分日易斜,恨辞梁语周遮。人去空江,身依客舍,无计七香车……”

格林姆趁着台上的昆剧艺员开始另一段的“咿咿呀呀”之后,压低嗓门在托马斯耳旁说道:“布列颠会为此感谢你的!博士。”

周围贵宾席上其他旅客无奈而痛苦的表情让托马斯很过意不去,其实他自己也受不了台上的昆剧表演:他知道那是中国非常古老非常高雅的戏剧艺术,而且演员所表演的剧目也堪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杰作,可他就是受不了――实在是太高雅了,高雅到了简直就不应该由自己这类凡夫俗子来欣赏的地步!他实在太能理解其他来自东方快车上的,一句中文也听不懂的旅客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了!

好不容易熬到后面的京剧武戏开始上演后,他对格林姆悄声说:“我出去转转……稍后见。”

好像是按照某种规矩一样,当京戏武行开打的时候,观众们不仅仅是鼓掌,还可以大声的叫好。热闹的京戏武行演出,热烈的剧场气氛显然使得各位来自西方的客人更高兴!不多会儿,有些年轻点的西方人开始学着用拉长的腔调大声地叫起“好――”来。格林姆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正挥舞棍棒对打的那两只由人装扮的猴子,不在意地点点头。托马斯甚至不敢断定格林姆是否听到了自己在说什么,他笑了笑,弯腰从贵宾席离开,在一片喧闹声中拎着自己的大衣和围巾出了剧场。

剧院的门厅里,只有2名服务员百无聊赖地在小卖部的柜台边闲聊。门厅内面朝大门的方向还摆放着一块散发着染料味的大牌子,牌子正面写着“欢迎东方快车国际友人光临指导!”的美术字,下面是同样内容的英语。英语的语法是错误的,因为是采用逐词直译方式写的,更关键的是英美国家就根本没有这样的说法!大家来观看专业艺人的演出,又有什么可指导的?托马斯站在招牌前,无聊地想道:不知道今晚倪小峰什么时候找自己谈话,谈话地点又是在什么地方?今天上午火车抵达伊犁车站的时候托马斯观察过:那节挂在邮车后面的车厢已经消失不见了。不知道昨晚临时停靠哪个小站时摘掉的。

伊犁比托马斯想像的要干净很多。因为在平素阅读海外关于中国的情况介绍后,他有一个大概的印像:中国沿海大中城市的市政管理进步巨大,已经初步达到了西欧国家的及格水准,但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市政管理就还差很远。“脏、乱、差”,这三个字是中国国内的媒体在批评中西部城市的市容时常用的词汇。1917年的伊犁则不是这样:在下午由大型客车拉进城内参观的时候,托马斯就已经注意到在冬季的大街上看不到任何垃圾,路两旁的行人穿著也很得体。城市主干大道两侧的建筑物是更符合当地气候环境的哥特式建筑,那种中国内地常见的平缓的大房顶显然是不适合这种冬季降雪量很大的地区的。而且,托马斯在和车上的客人们中午在当地最豪华的酒楼吃饭时也发现:当地人的种族种类多样,服务人员中除了很少部分汉人,大部分都是阿尔泰系和突厥系人种的相貌,其中偶尔还能看到几个俄罗斯血统的年轻人。

托马斯回想起自己曾经看过的一份分析报告,那份报告是某个土尔其反华学者写的。在那份报告中,该学者号称中国政权从1890年代开始,就有计划的进行中亚地区的民族迁徙:众多的少数族裔被政府用各种方法驱赶到新疆定居,同时从1900年代开始,在西域省内定居的原有当地民族也被集中到新疆,而在西域省境内,中国政府却安置更多的犹太移民和汉族移民居住……这样,据那位土尔其学者宣称:从地缘分布上,中国政权就将大多数原本定居中亚的少数族裔都集中到了新疆,从而用主要居民是汉人和犹太人的西域省隔开了新疆同中东阿拉伯地区的文化联系……

可惜啊,没有能在西域省停留一下!托马斯想:听说西域省的移民政策执行得很成功!1890年代被沙俄政府驱赶出来的犹太人,在国际犹太人相关机构的帮助下获得了一定数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而中国政府又给了他们相应的拓荒政策,犹太人的现代化农庄已经在西域省遍地分布。而中国政府1905年之后也给了国内退伍老兵们同样的政策,鼓励他们在西域省向犹太人学习,经营自己的农场。“中国的新粮仓――现代化大农业正在中国的西域省兴起!”这是美国《纽约时报》一篇长篇报道的标题。在伦敦的时候,这份报纸托马斯仔细看了好几天,还专门在早饭前看,因为这样他的食欲都能大很多……

一句怪里怪气的法语突然在托马斯耳边响起:

“先生,您不喜欢看中国戏剧?”

托马斯回过头来,正好看到一位胡须花白,衣着搭配考究的中国老人站在自己身旁,对着自己微笑。

“不,我只是想出来看看。”托马斯用汉语回答道。

“您的汉语这么好!真不简单!”说着一口地道北京口音的那位老人扬起眉毛,一副很夸张的神情,一点也不像个中国小地方通常遇到那种神情肃穆或者说表情呆板的当地老人。

“您的法语也很不错。”托马斯已经注意到:老人的穿著虽然乍看上去很有气派,但那件中国式貂皮大氅毛皮的边缘已经多处磨损,脚下的皮靴上也刻意用厚厚的鞋油遮盖着多处裂开的地方……心中对此人的身份和目的已经多少有了点数,于是托马斯很自然地向距离老人更远的方向退了一步,用自己蹩脚的法语说道。

“法国人?比利时人?”老人看到对方没有拒绝自己的意思,高兴地问道。

“不,我来自英格兰。”托马斯试探地用英语说道。

“太棒了!”老人高兴地用熟练的英语喊了句:“我年轻的时候在英格兰读过书,布列颠,我很喜欢这个国家!”

托马斯注意到对方的英语口音相当地道,而且还带着点自己熟悉的口音,觉得很亲切,于是就笑着说道:“你在英国是学航海的吧?”

“你怎么知道?”老人这回是真的很惊奇了。

“我在皇家海军学院教过历史,那些水手出身的人更喜欢像你这样说话。”托马斯又用手指了指老头右手虎口上小小的锚链纹身:“而且只有跟航海有关的人才会有这个……也只有在扑茨茅斯才能纹出这么地道水手纹身。”

当前:第124/27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