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魔.球圣》第6/217页



弗拉斯卡拉故意用吃惊的眼神看着那个记者,然后说:“你居然不信任李维的实力?”

那个记者忙道:“我当然对于李维满怀信心,坚信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员,但是球员能否上场毕竟是还由主教练来决定的。”

弗拉斯卡拉笑道:“如果你有一把枪可以轻易的把敌人解决,你还会选择和敌人肉搏吗?”

有记者问道:“请问主席先生,博洛尼亚一贯的阵型是343,现在会因为李维而改变阵型吗?上赛季的中场四个主力谁会被放到替补席上呢?”

“这是我们主教练的问题,他会找到一种最适合博洛尼亚的阵型,和最能发挥球员力量的人员搭配。”

有记者问道:“意甲开始时间是8月31日,而李维必须参加奥运会,前几轮都不能参加,更不用说前期的准备期了,这会影响李维与全队的磨合以及球队成绩吗?”

弗拉斯卡拉说:“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我们会争取把它降到最低。李维代表国家参加比赛,我们是无条件的大力支持的。能代表自己的国家比赛是每个运动员的最高荣誉。他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是我们俱乐部的骄傲。”

2004年8月15日,国奥队开始奥运会备战。足协公布的入选名单都是参加了12强赛的人员。由于在决赛阶段可以有3名超龄球员参加比赛。沈祥福教练准备招入孙继海和李伟峰,加强防守。但是由于曼城同时面对联赛和联盟杯的比赛任务,所以拒绝放人,沈祥福就干脆一个不要,还免去磨合的麻烦。

2004年9月8日,国奥带着国人的殷切期望,奔赴雅典。由于12强赛的顺利出线,以及亚洲杯的胜利,大大的吊起了球迷的胃口,对于国奥的期望也提高了不少。而等待国奥队的是来自世界各国的挑战。国奥队能否承受住考验,完成目标,甚至给球迷带来意外惊喜呢?

且看下回分解!


第六章 激战奥运之二:失算
国奥队到达雅典后,先调整时差,再在组委会安排的场地里,进行了恢复性训练。

中国国奥队在分组抽签中作为第四档球队分在了B组,小组赛的三个对手分别是智利和西班牙以及巴拉圭队。

A组:巴西,日本,捷克,斯洛文尼亚队

C组:美国,喀麦隆,丹麦,墨西哥

D组:意大利,尼日利亚,南非,瑞典

赛程安排是:小组赛在9月13日-9月19日。

9月13日中国对巴拉圭,西班牙对智利,9月16日,中国对西班牙,智利对巴拉圭,9月19日中国对智利,巴拉圭对西班牙。

经过对对手实力的分析,中国队制订的出线计划是首战对相对较弱的乌拉圭一定拿三分,乌拉圭国奥整体实力和中国国奥当在伯仲之间,还是很有希望的。而智利和西班牙明显高于中国国奥。只要第三战和智利死拼,拿到一分就很有机会出线的。

四分之一决赛是A-B,C-D的前两名交叉对阵。时间安排在9月22日,23日。即A,B组为上半赛区,C,D组为下半赛区。

就是说如果中国队以小组第二出线,而巴西拿下A组第一应该没问题,这样中国就将在1/4决赛中对阵巴西。因此中国队的终极目标就是进八强。

半决赛在上下两个赛区里分别展开。时间安排在9月25日。

决赛在上下半赛区的胜者之间进行。时间是当地时间9月28日上午10时,在雅典的奥林匹克体育场。

2004年9月13日,雅典奥运会男足比赛在阿德莱德揭幕,揭幕战由卫冕冠军喀麦隆迎战墨西哥。比赛以1:1告终。

随后,中国和巴拉圭的比赛开始。雅典的天气极度炎热,让人汗水直淌。但比赛刚刚开始,天气突变,雨下个不停,虽然场地排水系统十分良好,场内并无积水,但是却也相当湿滑,球员经常失足滑倒,足球沾水变沉,球速明显变快,力度很难控制,双方的失误大大增加。对于守门员更是不利,扑球极易脱手。因此,两队都不约而同的开始多了远射。

比赛几乎一直在中场纠缠,这种天气下,没人敢轻易让人攻到禁区的。中国队由于是361阵型,中场人数上占据优势,虽然巴拉圭的脚下技术很好,但在雨天也大打扣折,形势对中国队十分有利。所以中国队在李维和胡兆军的控制下,占据了场上的主动,控球时间达到了55%。但真正的有效的进攻机会却不多。整场比赛,中国队有14次射门,只有2次打在门框内,但有3次击中门柱或门楣。巴拉圭则只有6次射门,2次射正。

双方都没得到有威胁的任意球机会。场面只能用沉闷来形容。每个队连续控球时间不会超过2分钟。即使以李维的控球能力,每次拿球后面对2-3名对手的夹击也无可奈何,而在聚集了十多人的中场区域传球,加上不少队员的接球技术不过关,每次最多经过两三次传递,球就丢了。感觉就是一大帮子人在雨天里肉搏。没有技术,没有战术,拼的就是勇气,体力,意志。而且由于场地的湿滑,常常让人收不住脚,结果就是人仰马翻。黄牌满天飞。中国队队长杜威,中场大将胡兆军,阎嵩,王新欣都先后吃了黄牌,巴拉圭的4号,8号,14号,17号,也都领到黄牌。比赛快结束的时候,巴拉圭17号再度领到黄牌被罚下场。最终尽管中国队几个队员拼到抽筋,但却不得不接受0:0的现实。

而在另外一块场地上,西班牙并不轻松的以2:1勉强战胜智利。

比赛结束后,中国队内气氛显得十分凝重,如今的形势不要说实现8强目标,就是国家体育总局下达的最低目标:进球。都显得那么难以实现。3次门柱让大家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了2002年世界杯上的法国,和人们总结的一个规律:一个队击中门柱次数太多,说明幸运已经离他而去,前途堪忧。

国内虽然也一片悲声,但对于国奥队员的拼搏精神还是予以了肯定和赞扬,所有人都尽力了,只是运气不在我们一方。

而对于即将到来的比赛,国奥队的教练以及队员们,只有打起精神,认真备战。所以在当天晚上的会上,沈祥福主教练只是总结了一下上场比赛的情况,对于队员的努力进行了表扬。就开始看下场的对手西班牙首场比赛的录像带,当然是经过剪辑的,只有20多分钟。看完录像,都纷纷发表看法,指出西班牙的漏洞。认为西班牙不过如此,和他们完全有得一打。有队员认为国奥队361阵型刚好是西班牙4231阵型的克星,双方都用单前锋,4后卫就纯属浪费。中国队中场就仍然有人数优势。胡兆军和李维对付对方的14号和8号两个后腰肯定没问题,而其余4人对付西班牙中场3人也显然可以站上风。而控制中场是赢球的保证之一。大家信心迅速回归。只有李维保持了沉默,等大家都平静下来,他才说道:“我个人觉得应该保存实力,以和智利队死拼。”有队员道:“你这不是长敌人志气吗?而且韩国队能赢西班牙,我们能打的韩国队找不到北,虽然比赛不能完全这样推理,我们不说能赢他们,但至少有得一拼啊。打平还是很有希望的。”

李维分析道:“西班牙队球风偏软,长于短传渗透,队员个人技术好,反应灵活,而我们的中后场球员大都身材高大,擅长卡位,但转身速度较慢,所以防守会很吃紧,还容易吃牌,而我们一定要避免这种非战斗减员,以免影响对智利的比赛。韩国之所以能赢西班牙,一是裁判的因素,而二是韩国不惜体力的从第一分钟抢到最后一分钟,西班牙就怵这种打法。我们拼抢力度比不上韩国,之所以能对付韩国,是因为我们和他们是老对手,对抗能力较强,而且已经适应他们的打法,而我们的技术比他们好,所以他们才受制于我们。但对付西班牙就成问题了。当然,我们不是要放弃比赛,只是不必强求结果,只要打出我们的实力就可以了,尽量避免吃牌和受伤。尤其是已经背有黄牌的队友。”


第七章 激战奥运之三:发飙
沈祥福见无人再吱声,就总结道:“阵型是死的,人是活的。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执行阵型的球员。因此李维的分析非常正确,这也就是我们和西班牙的比赛的战略。但在保存实力的情况下,一定要尽可能的给他们制造麻烦。我们即使输也要输的体面。”随后进行了一些战术讲解就散会休息了。

9月16日。天气预报是晴转多云,最高气温38度,最低气温29度。在中国和西班牙的比赛开始前,天气已经转阴,但却闷热难耐,让人浑身上下软绵绵的,提不起劲。中国队不知是因为本就没准备拼,还是天气的影响太大,大都懒洋洋的,动作也总是比人慢半拍。而西班牙则摆出了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全力进攻。因此中国队基本在本方半场消极防守,即使得球,也只有李维和于涛在前面冲,很快就陷于西班牙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不到20分钟,西班牙前锋9号,来自皇家马德里的波尔蒂略就连下两城。沈祥福在场边声嘶力竭的吼着,大家才开始有了点精神,场面虽然仍然有些被动,但直到上半场结束时也没有让西班牙再进球,反而在第44分钟利用王新欣突破得到的一个任意球机会,在李维罚出后,于涛冲顶成功,扳回一分。

当前:第6/21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