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悌殇全集》第73/79页


于谦接过卷纸打开一看,上面写有一段文字,落款处并盖有皇帝印信。文中大意是:当今太子朱见深过于年幼,根本无法承担起储君的重任,皇帝死后,由于谦、石亨二臣负责于各地藩王中择一年富力强者,承迎入京称帝!

于谦、石亨阅后皆惊异万分,当初立朱见深为皇储那是孙老太后极力主张的结果,如今景皇帝颁下此诏,看来是死不认帐了。由此也可见朱祁钰对其兄长的仇恨有多么深,就是自己死了也不让朱祁镇的儿子继位!

看到二人面露讶异,朱祁钰遂辩解道:“朕这都是为了江山社稷,并非出于私计。二位乃朕心腹之臣,此事朕便托付于尔等了,望二卿好生贯彻执行,莫负朕意,切记~切记~!”言毕,朱祁钰便疲态尽露,随即陷入昏睡之中。

步出皇帝寝宫,石亨和于谦不由自主的互相讨论起来。石亨始终觉得景帝此举出尔反尔有违天子风范,而于谦却提出了与之完全不同的见解。

于谦对石亨说道:“暂且不谈圣上与太上皇之间的恩怨是非,于某只是觉得圣上此诏倒不失为利国利民之举!”

石亨听罢惊骇道:“于大人何出此言?!”

于谦回道:“当今太子尚处牙牙学语之际,毫无治国之能。若由其继位,则大权必将旁落于他人之手。而最有可能篡掌皇权的便是司礼监,司礼监主事兴安乃一贪得无厌的小人,到时阉党之流势将卷土重来。一旦朝政被权阉把持,国家将陷于何等境地?当初正统朝王振之祸,便是前车之鉴。你我也绝不能坐视大明重蹈覆辙吧!”

石亨听了不置可否,嗤道:“哼!无论怎么说,当朝太子乃先皇长孙,于情于理都应该继承大统,哪轮得到什么外地藩王涉足皇位。于大人如此不懂人情世故,真是不可理喻!”

于谦愤然说道:“于某向来只为社稷兴亡考虑,从不知什么人情世故!”

“这么说于大人是坚决要执行圣上遗诏?!”

“正是!既然圣上将遗诏交由于某,于某理当遵照执行。圣上殡天后,于某即将此诏公诸于众!”说罢,于谦便头也不回的大步而去。

望着于谦离去的背影,石亨暗道:“于谦呐于谦,总有一天你要为你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石亨的想法是:于谦曾一手扶持朱祁钰登基,所以景泰皇帝才会对其青睐有加。若新任天子亦是由于谦遴选并扶上皇位,那于谦又必将成为新皇帝的心腹宠臣。如此一来,自己便永远无法将其扳倒。然而,qǐsǔü只要景泰皇帝遗诏不被执行,就于谦今日的言论,新任天子登基后便足以治他个谋反之罪!

现在景泰皇帝就是个活死人,再也无力掌控时局,可以说此时此刻于谦的靠山已不复存在。自己等待多年的时机终于到来,石亨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个惊天的权谋计划在石亨心中酝酿而生,那就是不等朱祁钰驾崩,直接扶持太上皇朱祁镇复辟称帝!

要搞政变,就得有同谋协助,而最容易拉入伙的便是有共同利益之人。

石亨内侄石彪,曾跟随叔父参加过北京保卫战,期间略建微功,遂被朝廷提拔为中级将领。后来石亨给景帝上书,要求加封石彪以高官厚禄,只因奏书中同时还牵扯上了石亨和于谦的亲儿子,耿直的于谦极力反对此提案,以至石彪的飞黄美梦也一同破灭。为此,石彪对于谦是恨之入骨!加之他与石亨的叔侄关系,此番便顺理成章的进入了石亨权谋集团。石亨借故将石彪所部征调入京,并驻扎于皇城附近,意将石彪手下的部队充当发动政变的主力。

另有太常寺卿许彬及内侍太监曹吉祥,这两个皆是喜好投机的势利之徒。许彬素来与于谦不睦,曹吉祥则与司礼监主事兴安颇有过结,于谦、兴安都是景帝身边红人,此番权谋,这二人是必定须要铲除的。石亨瞅准这层因缘,便向许彬和曹吉祥透露了欲扶植朱祁镇复辟的密谋,许彬、曹吉祥闻之自思既可借此机会除掉异己,事成后还能赚个复辟功臣,加官晋爵一步登天,何乐不为?便毫不犹豫的加入了石亨集团。

然而石亨知道眼前这拨人包括自己在内不是勇无谋就是胸无点墨,团伙中还缺个能够运筹帷幄的军师一级角色,便询问许彬和曹吉祥,是否有合适人选。

许彬答道:“要说既有运筹决胜之才又与我等志同道合者,非此人莫属!”

石亨好奇问道:“许大人所指究竟是何人?”

许彬笑回道:“石侯爷可还记得徐有贞么。”

石亨恍然大悟:“原来大人说的是正统十四年瓦剌大军压境时,那个于朝堂上带头主张南迁的徐有贞呐!”

第三十七回完,请看下回:暗流涌动紫禁城

三十八、暗流涌动紫禁城

 徐有贞,江苏吴县人士,宣德八年入第,正统二年进升为太学侍讲。此君平日为人倒也谦和,做事也颇为干练,唯有一个爱好,那便是研究星象。如果是处在太平盛世,他的仕途定会一帆风顺,直至光荣退休。然而发生在正统十四年的那场土木堡之变,却彻底改变了徐有贞的命运轨迹。

正统十四年九月,刚刚经历了土木堡大败、皇帝朱祁镇被俘的大明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朝廷上下人心惶惶,于是新上任的代宗皇帝朱祁钰便召集朝臣商讨接下来的对策。

当时朝中大臣主张南逃避战的占了绝大多数,然而逃跑派官员互相之间却又在彼此观望,谁都不想带这个头。

这时只见翰林学士徐有贞第一个站出来发表观点,他向皇帝朱祁钰谏言要求向南迁都,以避战祸。为了让皇帝采纳自己的意见,徐有贞还搬出了绝活,竟然拿星象来说事儿。

谁知徐有贞此言却遭到了时任兵部尚书于谦的严辞驳斥,于谦凛然喝道:“迁都避战就意味着大明朝重蹈前宋覆辙,主张南迁者该杀~!”

代宗皇帝朱祁钰立时被于谦说服,遂决定举全国之力,严守京师!

皇帝这么一表态,那些原先主张逃跑的官员们便纷纷见风使舵改变了立场,继而话锋一转,开始批判起了徐有贞的卖国言论。原本还在为自己敢于为同道出头而洋洋得意的徐有贞,顿时陷入了千夫所指、万人唾弃的境地。

在百官的言语围攻下,灰溜溜的徐有贞被皇帝赶出了朝堂,并从此落了个当朝李邦彦*的恶名,怡笑大方。(*李邦彦,北宋末年“靖康之难”投降派奸臣之首)

经历该事件以后,徐有贞的仕途之路从此便坎坷不断,因为名声实在太臭,很难再在京城混下去,只得被外派至山东为官。经过数年的奋斗,徐有贞在山东总算取得了一些政绩,后被提升为左副都御史,得以调回京师任职。

身败名裂的徐有贞深深记住了当初于朝堂上怒言驳斥自己的那名官员。原本好好的一个翰林学士竟被发配外省,如今虽然得以回京,但只能委身一个区区副都御史官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皆是于谦!

当前:第73/7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