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校对版作者烛》第1013/1027页


  这个时候,店主眼中露出几分狡黠之色:“不过,肯定不是古代烧造的柴窑,而是我们省内大师复烧出来的品种,非常精美的工艺品,代表我们开封的形象……”
  “果然不出所料。”两人一听,顿时了然。店主的心肠不算黑,脸皮也不够厚,不至于到睁眼说瞎话的地步。
  尽管以前没有来过开封,但是两人确实也听说过,豫省之中有人尝试复原柴窑。但是烧出来的东西,到底与传说中的柴窑有多么想像,由于缺少直观的对比,大家也不太清楚。
  然而也不可否认,以现代技术精心烧造出来的“柴窑”瓷器,甚至于通过国家专利局,获得省内专家的肯定,足够说明这种“柴窑”瓷器,肯定有几分门道。至少可以确定,这种工艺品的水平不低,质量也有保证。
  既然店主说开了,两人在失望之余,也随之仔细观赏桌上的瓷瓶。
  五代时期的柴窑,号称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青如天,那是指釉色。传说周世宗柴荣即位,按照惯例需要烧造一批瓷器作为贡品祭器,底下的人不知道柴荣的喜好,所以向他请示,需要把瓷器烧成什么规格,什么颜色。
  柴荣也十分风雅,直接批示一句,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古代的者,就是现代的这,意思是按照下雨后天放晴的颜色,把瓷器做出来。
  这就是青如天的来历,而明如镜,却是指柴窑瓷器的亮度,就好像镜子一般,非常明净,能够把景物清晰映照出来。
  至于薄如纸,声如磬,当然是指胎体的厚度,以及坚密的特点。毕竟只有胎质紧密,才能够弹出钟磬般的声音来。
  显然,眼前这个瓷瓶的特征,基本上与传说中的柴窑相符,也难怪店主敢理直气壮的拿出来。抛开其他不提,单纯从工艺品的角度来说,东西确实不错,有一定的价值。买回去,不仅可以作为观赏品,如果能够收藏一两百年,也是不错的古董。
  “前提是,我能活到两百岁。”俞飞白嘀咕了一声,也随即摇头道:“老板,不要拿这个来糊弄人了,我们想买真正的柴窑瓷。”
  “小哥,不仅你们想要。”
  这时,店老笑呵呵道:“你走出门随便问问,哪个不想要啊?但是有些东西,不是你想要就一定有的,买不到真的,要个代替品也不错啊。”
  最后一句话,却是出卖了店主的心思,还在为推销瓷瓶而努力。
  “代替品就算了。”俞飞白摇头道:“买了好多,家里都摆满了。”
  “这样啊。”店主想了想,小心把瓷瓶抱回去,然后又拿出另外一根卷轴:“小哥,在我们开封,不仅是有柴窑而已,另外还有许多稀罕玩意,比如说这幅清明上河图……”
  听到这话,俞飞白二话不说,连招呼都不打,转身就走。
  “不好意思,突然有点急事……”王观笑了笑,说了句场面话,也随之跟随而去。
  才出门,就听见俞飞白低声抱怨道:“这里到底是古玩店,还是仿古玩店啊。”
  “管它是什么店。”王观随口道:“不是你叫嚷着过来的吗?再说了,店主还算是比较厚道了,起码说明东西是工艺品。”
  “废话,又是柴窑,又是清明上河图,谁不知道是工艺品。”俞飞白哼声道:“谁当真了,谁就是真正的大傻瓜。”
  “行了,别埋怨了。”王观摇头道:“其实人家店主也说得很对,天底下可不仅你一个人在寻找柴窑而已,如果随便能够找到,就不是传说中的东西了。”
  “也是。”俞飞白又随即振奋起来:“走,继续逛下去,不指望一下子能发现柴窑,但是说不定有其他好东西。”
  事实证明,俞飞白的话也真有几分灵验。把宋都御街逛完了,确实没有发现柴窑,不过两人却也淘了几件不错的小玩意。
  真的只是小玩意,最好的一件东西,却是一根扇骨,清末民初的老扇骨。
  扇骨上雕刻了一枝典雅梅花,倒也十分别致。店家知道这是古物,直接开价一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以三千块成交。扇骨也算是小众收藏,尽管在升值的空间,但是三千块钱也算是到底了。
  不过,俞飞白付钱之后,也却有些高兴。因为扇骨的材质不一般,并不是普通的竹木,而是黄杨木。店主认不出来,当成是普通的竹木出手,只计算年头,忽略了材质,却是让俞飞白捡了个小漏。
  对此,俞飞白肯定是十分开心。一高兴了,马上叫嚷着请客,然后带着王观来到开封最豪华的大酒楼海吃海喝一顿,花出去的钱,却是捡漏的好几倍,明显是入不敷出嘛。
  然而对于俞飞白这种大土豪来说,这是很正常的情况。一码归一码,捡漏是捡漏,吃喝玩乐却是另外算钱,不能混为一谈。
  不管怎么说,抵达开封的第一天,就是这样过去了。没有什么意外,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惊喜,平平淡淡,也在意料之中。
  一夜无话,在第二天早上,王观叫醒了还在睡懒觉的俞飞白,然后洗漱之后,就在附近的茶楼解决早餐,吃的是开封的美味灌汤包子。热烫的汤汁吃到肚里,两人也立时觉得身体一阵暖和,精神随之一振。
  “下一步,该怎么办?”
  此时,俞飞白问道:“继续游玩,还是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找?”


第1044章 地摊上的瓷片
  “或许说,去开封大相国寺看看?”
  这个时候,俞飞白沉吟道:“听说那里十分热闹,去撞一撞运气也好。”
  “也行。”
  王观点头道:“反正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地,走一步看一步吧。实在不行,就把整个开封城的名胜古迹都逛一遍,然后再打道回府。”
  “我看行。”俞飞白立即赞同道:“到时候淘几件宝贝回去,也算是有个交待。”
  “好……”
  有了决定之后,两人迅速解决早餐,结账之后就坐车来到了大相国寺。
  如果看过水浒传的人,对于这里肯定不会陌生。因为描写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大相国寺之中。
  当然,水浒传毕竟只是小说,鲁智深的故事也只是小说家言,肯定不能当真。然而在北宋年间,大相国寺确实就是开封最繁华热闹的地方。
  当然,现在的大相国寺也不差,不仅以它古往今来的盛名为中外游客所向往,而且成了开封元宵观灯,重阳赏菊,盆景观赏,花鸟鱼博览及各种文化娱乐中心之一,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香客游人。
  比如说现在吧,称得上是旅游的淡季,但是在大相国寺之中,却有许多虔诚的香客礼拜。熙熙攘攘,倒是颇为热闹。
  说起来,大相国寺的景观还是挺不错的,寺内建筑巍峨,雕梁画栋,充满了古朴的气息。不过可惜的是,这些古建筑却不是当年北宋年间的建筑。
  要知道在北宋年间,大相国寺是全国最大的佛教寺院,占地五百多亩,下辖六十四个禅律院,每个院都设主持,并赐予封号,僧众达万余人。逢国家大事,如皇帝祝寿祈祷,巡亲以及进士题名多在这里举行,所以相国寺被称为皇家寺院。
  这样辉煌的历史,估计是现代大相国寺僧人毕生的憧憬和梦想。然而岁月无情,在北宋灭亡之后,大相国寺遭到严重破坏。不仅是由于刀兵火灾,更是由于黄河泛滥,整个开封城被洪水淹没,建筑全毁,大相国寺自然难以幸免于难。
  现存的大相国寺建筑,却是清朝乾隆皇帝拨款在原址上修建的,尽管也有几分雄伟壮观,不过与当年的金碧辉映,云霞失容相比,自然相差悬殊,不能同日而语。
  当然,大相国寺的前世今生是什么模样,自然与王观和俞飞白无关,两人只是有些无聊地在寺院之中闲逛。走了一圈下来,手中的一把香却是派散完了。不过,却也没有什么收获。要知道他们可不是单纯来烧香拜佛的,另外还有别的目的。
  在大相国寺没有什么发现之后,两人自然而然走了出来,然后在附近的街道上闲逛。
  “快看。”
  走了片刻之后,俞飞白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就知道,在著名景点的旁边,肯定少不了这些摆地摊的。”
  “知道是摆地摊的,那你也不要抱什么希望。”王观好心提醒道,这也是事实。不是说地摊没有好东西,实际上很多人都是在地摊上捡漏的。不过,也要承认,在地摊上捡漏的机会十分渺小,一万人之中有一人就算是不错了。
  “不要打击人。”俞飞白不满道:“再说了,没看之前,怎么能够知道结果?”
  说话之间,俞飞白快步上前,来到了街道的旁边,只见这里一排过去,尽是各种各样的小摊位。有卖日历书籍的,有卖佛珠手串平安符的,琳琅满目,不一而足。自然,其中也有一些真真假假的古董,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至于是真是假,就要看个人的眼力了。
  这个时候,俞飞白蹲在一个摊位之前,也没有理会摊主的招呼,而是自己在挑挑拣拣,最终却没有看上眼的。
  “老板,还有没有其他好点的东西?”俞飞白干脆问道,随手把一件树脂合成的手镯放了下来。这样的东西,一上手就知道分量不对,更不用说质感了,完全没有温润的感觉,骗骗外行人还行,想蒙他这样的鉴玉大师,还相差十万八千里。
  当然,鉴玉大师这个封号,这是俞飞白自封的,别人承不承认,就不关他的事了。
  “有……”
  摊主一听,连忙点头。摆摊子的,哪个没有点压箱底的东西啊。而且看见俞飞白穿着光鲜亮丽,一看就知道是不差钱的主,摊主自然不怀疑他的经济能力,立即在旁边的箱子之中把几样东西拿了出来。
  “看起来不错嘛。”
  适时,俞飞白打量片刻,忍不住赞许起来。不愧是压箱底的东西,确实不一般。尽管称不上珍宝,不过质量确实挺好。
  尤其是一枚玉摆件,猴子坐在马上的摆件。虽说玉料不算多好,但是雕工也算比较老到,把马匹的腱壮,以及小猴子的抓耳挠腮的神态刻画得颇为传神。
  当然,玉摆件的寓意也十分吉祥,有猴有马,就意味着马上封侯,对于体制中人来说,这是比较好的兆头。
  尽管俞飞白不是混官场的人,但是对于这个玉摆件,也有几分喜爱。或许对于他来说,只要是不错的玉料,而且雕刻工艺不差,就是好东西,值得收藏。
  此时,摊主也看出俞飞白的意动,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连忙滔滔不绝地推销起来,把玉摆件夸得天上少有,地下无双。
  与此同时,王观也漫步走了过来,却没理会俞飞白与摊主讨价还价,甚至多走了几步,来到附近的一个摊位之中。

当前:第1013/102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