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寻我道》第170/271页


徐世绩在南京城里犯了人命案,就已经被老头子狠狠地教训过一顿,打得他三个月下不了地。如果在这种时候又在大庭广众之下再犯一次混,那徐世绩的屁股非得被生生打成了四瓣不可。

徐世绩咬咬牙,硬生生忍下了这口气,冷笑道:“你便给我记着你说的话,我就不信你没有一个人走夜路的时候。”

杜远微微一晒。

那些打天下的老将元勋固然是战功赫赫,门生故旧满天下。但他们最为犯忌的地方也正是在“功高震主”这一点上。现而今在军界里最吃香的乃是蓝玉将军那一系的人马,至于那些老帅们早被世祖皇帝捧得高高地供了起来,什么实权也掌不了。

老帅们就算当初是大字不识的泥腿子,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宦海沉浮,于为官之道亦颇有心得,纷纷躲在家里告老称病,滔光养晦。

不过其中亦有不识相的老帅,比如汤怀汤老将军。他一心为国虽已垂垂老矣但仍是老骥伏励志在千里想再轰轰烈烈地再干出一番事业。

他上书世祖皇帝陛下,对军中条令条例和军官培养提出了不少的中肯意见。在他的建议下,大明国设立了一个第一个高级军官学校。

世祖皇帝看过他的奏折之后欢喜赞叹不已,亲自到汤将军府上与汤怀促膝长谈了一个晚上,并在第二天的朝会上公开表扬了汤将军这种人老心不老,为国为民贡献余热的行为。

世祖皇帝还亲自草诏封汤将军为大明皇室军官学校的第一任校长,并负责完善军中条令条例的任务。同时还请汤将军担任了大明军队督察院的院长,加封一品上柱国将军。

一时之间汤老将军风光无限,许多认识不认识的亲眷故友都来拜访,每日府上都有上百号人自称是在某年某月为汤将军挡过箭矢、挨过大刀而牺牲的某某亲卫、某某战友的遗腹子找上门来撞汤将军的木钟。

汤将军年纪一大对当年的事情也记得不太清楚了,但他又极其念旧。似他那样从战火杀场中走出来的人物对于战友之情是看得最重了。

一开始的时候他还每日里逐一接见访客,并一一将其安插到军中某个职位。但日子一长,光是汤将军某亲卫的遗腹子便冒出了几十个,真不知那亲卫当年跟在汤老将军身边的时候是在打仗还是在逛窑子。

到了此刻,任汤将军便是再恋旧也受不了了,连忙在大门口挂出了闭门谢客的牌子,连兵部衙门亦不敢去,生怕被一群昔日战友的儿子女儿堵在大街上。

但他既在家中办公,难免有许多事照顾不周。而他推荐到军中的几个故旧子弟又偏偏是个浪荡子,不但侵吞了不少军队公努还弄出了几个大漏子出来。督察院御使弹劾汤将军的折子如雪花一般飞到世祖皇帝的桌子上。

到了此时,虽世祖皇帝在公开私下的场合都表示要维护汤老将军,逢人就谈起汤老将军从前的英雄往事,也曾亲自过府让汤老将军安心工作,大会小会上都表示出对汤老将军的信任之意。

但汤怀前段时间意气风发之时,狠狠整肃了一番军纪,自然也得罪了不少权臣。政治斗争历来讲究的是你死我活,汤将军被人抓住了把柄,哪有人会不趁机往死里整他,所以此事愈闹愈大,渐渐连世祖皇帝都弹压不住了。

汤老将军亦觉得自己有错,于是上了请罪折子请求处分,幸得世祖皇帝此人极其恋旧,最后也只是削去汤老将军的官职便罢了。只是汤将军的几个得力部下却被当作了替罪羊,统统被下了天牢。

经此一事,汤将军生生被气出了脑血栓,至今还半身不遂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昔日的一代名将现而今只能鼻歪嘴斜地躺在床上靠人侍候着苟延残喘而已。

这样一来,各位老帅都学了乖,每日里到衙门口办公都是一杯清茶一袋烟,一份邸报看半天。所有公事老帅们绝不插手,悉数交与手下办完。

徐达乃是四大元帅之首,一举一动都会牵动着世祖皇帝敏感的神经,以徐达这么聪明的人物来说,不到生死关头徐达元帅是断断然不会动用昔日关系与朝中官员公然翻脸。杜远也就是看出了这一点,才敢这么与徐世绩叫板。反正只要不把人打死打残,他谅徐达亦不敢插手。

第三卷 笑熬浆糊

第一百一十五章 牛皮哄哄的小子(下)

杜远与徐世绩象两只斗鸡般含情脉脉地对瞪着,谁也不肯在人前示弱。

杜远是看不起眼前这个依靠父辈势力胡来的纨绔子弟,而横行霸道了二十几个年头的徐世绩则是觉得在这个小书生面前示弱实在是丢不起这个人。

突然一阵热烈的掌声打破了两人之间的暧昧气氛,杜远和徐世绩同时转头看去,原来程府尹耗时大半个时辰的讲话终于结束,那些饿得前胸贴后背但却又不得不保持着侧耳倾听还必须不时点头赞叹或是发出会心微笑的人们毫不吝啬地用热烈地掌声表达出对程府尹此时结束致词的感激之情。

范国通走过来拉着徐世绩热情地道:“徐兄弟,我介绍几位好朋友给你认识一下。”

徐世绩借机收篷,鼻孔朝天对着杜远哼了一下:“小子,你给我等着!”

然后他就恨恨地随着范国通走到了一边。

“小卓。”杜远挑挑眉毛头也不回地对卓非凡说道:“你准备一下。”

“准备什么?”卓非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你准备几个复活卷轴,待会要是我把那小子打得太惨,你就替他治疗一下。”

“……老大,我是道士啊!”

像任何的豪门夜宴一样,程府尹在这场宴会上亦安排了不少的娱乐活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搭起的角楼上同时锣鼓嚣天,东边演的是傀儡剧,西边唱得的折子戏,南边居然有一个神父带着一帮信徒在唱圣诗,北边则是两个少林武僧在演练对打套路。

这便是国人一大特色,无论什么样的文化背景,都能毫不犹豫地拿来就用,而且还能将它与自已的文化融合,发展出一套连原创者都不认识的东西来。

各位名流各依所喜,分别到了各处的台子前欣赏起来,叫好喝彩之声此起彼伏。

当前:第170/27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