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目光全集.com》第47/134页
“我还是去钓鱼吧,这段时间正是大红鱼到海边生产的季节,特别好钓,晚上来一个鱼宴,怎么样?”
孙克武说:“旅长,那你下午不回旅指挥所了?”
“我什么时候告诉你我下午回指挥所了?”肖镇南说,“难得有个星期天。世光这次回到旅里有半个月了,我也没抽出空来聊一聊。这些天你们也辛苦了,都放松放松,钓钓鱼,爬爬山,游游泳。明天上午交班会,克武好好把打导弹的事汇报一下。”
肖镇南说话的口气很轻松,但大家都能够感觉出来,他的心里并不轻松。
33
在“海豹连”时,孙克武就已经察觉,肖镇南与吴曙光之间的一场论战已经不可避免了,但他没有料到会来得如此迅速,更没有料到会发生在星期一的大交班会上,而且他自己也被卷了进去。
星期一上午八点,是旅里例行的大交班时问,各营营长、教导员,机关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以上职务的,全都参加,负责会议记录的王秘书一共记下二十四个人的名字,阅兵楼二楼会议室塞得如同春运期间的火车硬座车厢。肖镇南、吴曙光坐在桌子首端,会议由吴曙光主持,肖镇南略一点头,会议便开始了。
孙克武被安排最先发言。他说,上周肖旅长带领导弹营一共八人随战斗舰艇部队出海,进行“红星五”导弹打航空模靶和拦截“海马”导弹试验,第一天打航空模靶八枚六中,取得了优秀成绩,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红星五”导弹第一次上舰,搬到舰艇的甲板上来打,效果不错。第二天拦截从潜艇上发射的“海马-Ⅱ”常规弹道导弹,驱逐舰和护卫舰同时参加拦截,因为这种拦截是第一次,不仅训练大纲上没有,甚至连导弹学院的教程上都没有提到过,所以比较慎重。当第一枚导弹飞来时,我们主要是观察判断,看能不能捕捉到目标。第二枝导弹飞来时,我们重点跟踪,看能不能打上。第三枚导弹,也是最后的一枚飞来时,我们发射了,军舰上的微波监控系统和电视录像都做了记录,证实是我们的“红星五”导弹把“海马-Ⅱ”打了下来,这是今年海上实弹演练拦截下来的惟一的一枚导弹。
孙克武在介绍海上打导弹整个过程时,语气平和,也很详细,这是A旅第一次在内部正式公布这个结果,在场的大部分人都感到惊叹和振奋。
他汇报的还有一件事,就是现场新闻报道问题。打导弹下来,随舰出海的记者采访了他和导弹营的一些官兵,也可能采访了肖旅长甚至海上编队指挥员,这几天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记者来采访此事,他建议导弹拦截一事不要见报,不要上电视,尽量避免新闻媒体的炒作宣传,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政治部门在审稿时最好能把好关,把握不准的就交给司令部或者旅首长来审查。
吴曙光一边听着一边埋头记着什么,肖镇南漫不经心地把手里的一支铅笔在桌面上轻轻地磕来磕去,俩人都没有表态。接下来,各部门、各营都简短地汇报了上周的工作情况和近期急办事项,大同小异,了无新意。
这时,林沐阳突然发难。
“我想讲几句。”他清了清嗓子说,“我对孙副参谋长汇报的打导弹的结果没有丝毫的怀疑,但我想提两个问题,也是同大家一起探讨和学习。”
会场上静了下来。
“‘红星五’打下来‘海马’导弹,首发命中,让人高兴得连个参照物都没有。所以我想问一下,‘红星五’是在什么条件下把‘海马’导弹打下来的,也就是说对方提供相关数据没有?只有弄清这个问题才能说明我们导弹攻击的实际水平。”
肖镇南手中的铅笔停在了桌面上,他看着孙克武,孙克武正望着导弹营营长陈东,陈东求援般的目光盯着肖镇南。会议室里静得掉根针都能听到。
“这个问题问得好。”肖镇南用铅笔敲了敲桌面,坦然说道,“‘红星五’击落‘海马’导弹,潜艇提供过大致方位、弹着点、弹道高度和发射时间,但不是精确的。大家知道,‘红星五’导弹至少有十五分钟的准备时间才能发射,我们也只提前半个小时进入战位,这已经比以往任何时候打导弹都进了一大步。”
林沐阳又问:“是谁把‘海马’导弹打下来的?是导弹营还是孙克武?”
肖镇南做了点解释:“因为是第一次打,谁都没有经验,也怕承担责任,所以,我们让孙副参谋长上场打了这一枚,事实证明孙克武同志不愧是老导弹营出身的,打得不错。”
全场由于林沐阳的发难而产生的紧张情绪,现在消失了,大家都以尊重的目光望着旅长肖镇南。
“陈营长呢,你也说说。”一直沉默不语的吴曙光平静地说,“归根结底,打导弹是你们导弹营的职责,那么,打‘海马’导弹时,你们都在干什么?”
“这个,旅长知道,我们也想上场的……”陈东的普通话本来就不怎么样,突然被吴曙光一激,更是磕磕绊绊的,说不成句。
肖镇南一听急了,他瞪了陈东一眼:“‘海马‘导弹是谁打下米的并不重要,总而言之,是我们A旅打下来的,肉烂到锅里。成绩是我们A旅的,荣誉也是我们A旅的。”
“对外来说是这样的,”吴曙光说,“我觉得肖旅长说了问题的一半。这几年,导弹营的训练成绩固然不错,但是不是就可以说全营的技术都不错呢?令人怀疑。陈营长,现在导弹营的干部、战士打过导弹的有几个?”
“七个,八个,不超过十个吧。”
“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年年搞训练,打的实弹并不算少,可是为了片面地追求成绩,追求荣誉,年年都是这几个人上场打,孙副参谋长离开导弹营六七年了,每次打导弹还离不开他,如果打起仗来,仅仅依靠这几个人行不行?那肯定是不行的……”
吴曙光还没说完,肖镇南就坐不住了:“打导弹可不是打步枪,每人发一排子弹,个个都上去打一遍。打导弹充其充其量全营每年只有十来枚,它的目的并不是检验射手技术的,而是检验导弹战术性能的,让那些新手来打,不知道打中打不中,怎么能达到检验导弹战术性能的目的?吴政委,说这些问题可能你还不太懂。”
吴曙光微微一笑,足以见其深厚的涵养:“据我所知,‘红星五‘导弹早在二十年前就属于定型产品,战术性能并没有改变过,至于在陆地上打还是搬到军舰上打,也没有质的区别,说到底还是检验导弹射手的应变能力和技术水平。”
肖镇南的火气略微降了一些:“不管有没有质的区别,‘红星五’导弹搬到军舰上打,这是第一次。‘红星五’导弹拦截‘海马’导弹,也是第一次,如果没有个人技术和射手的应变能力,我不知道能检验到什么?”
“其实,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是检验导弹战术性能还是检验射手的技术水平。”吴曙光说道,“我个人认为,问题在于我们怎样完整地看待这件事。”
肖镇南抢白说:“那我们就听听吴政委的高见吧。”
“过去,‘红星五’打航空模靶历来都是按事先安排好的时问、高度、航速、航向来打,这一次也不例外。‘红星五’拦截‘海马’导弹,同样有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如果是实战,敌人会不会事先把这些数据都提供给你,像小孩子捉迷藏一样还要问你准备好了没有,准备好了再开始。我们A旅从组建以来就没有打过仗,真正的战争是个什么样子,人们从记忆中回想不起来,也很难想象得出来,但我认为,起码不是我们平常训练的这个样子。所以说,这次海上打导弹,成绩不错,值得总结。但平心而论,这样的摆练到底有多大价值?打了优秀该不该报功?是要认真思考一下了。这样摆练所取得的优秀成绩,掩盖了部队训练中的许多矛盾,要真的打起仗来,我们是要吃大亏的。”
“不能说吴政委讲的没有道理,但也不必大惊小怪。”副旅长顾建民接过来说,“一点不错,现在的训练还没有脱开摆练的范畴,不光我们陆战队A旅一家是这样的,其他部队可能比我们还严重得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是因为有领导喜欢这样看,才会有人摆给他看,基层部队有什么责任?”
顾建民越说越激动,他顿了一下,接着说:“我们这些从基层干过来的人再笨也不至于笨到这个地步,连训练和打仗都分不清。如果真的打起仗来,A旅肯定是冲在最前面的,我们这些芝麻官也是冲在第一线的,说句难听话,还没有人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和A旅官兵的鲜血当儿戏吧,我还不至于笨到连自己部队能不能打仗都说不清楚吧。”
“很好,很精彩。”吴曙光激动得满脸通红,“顾副旅长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部队建设的标准问题,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就是说有一个平时标准,还有一个战时标准。但据我所知,军委提出的新时期建设标准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战斗力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