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征途全集.net》第118/510页


  所有的计划都商议决定之后,众豪强们才各自离开了马家庄,回家去组织人员。而赵新和马宇也带了十名从人,出发赶奔上谷郡,去联络燕军。
  到了第三天,就有十余名豪强带领着自已组织的人员,赶到马家庄报到。马盛也十分高兴,他早就准备好了酒肉,立刻吩咐杀牛宰羊,招持各位豪强和他们带来的人。随后各豪强果然都陆续赶来,到第五天上午,所有的三十七位豪强全部到齐,一人都不缺。
  不过统计人数之后才发现,共计居然还不到一万五千人,战车约有二百多辆,和当初估计的二万余人可是有相当的差距。原来高原灭了赵家,确实给代郡地区带来了不小的震憾力,有不少农户听说豪强们要举事,不敢跟从,毕竟怕死的人还是大多数,有的农民虽然当时答应下来,但举家连夜逃走,也有的被道跟随他们出发,但在半道上偷偷的溜走了。
  另外有一些豪强分户之后,凝集力也大减,有些同宗的人员分到了田产之后,反到认为这样的生活很好,自己独立门户有田有地,生活无忧,也不用看家主的脸色,干嘛要造反呢?如果恢复过去的生活,自己反到什么都没了,当然不愿跟着豪强们造反。当然,如果时间充足,威逼利诱,还是可以把这些人都逼着一起干,但因为前几天规定死了,五天以內,无论理由都必须赶到马家村聚集,否则就按背叛论罪,豪强们只好招集到多少人就带来多少人,结果几乎每一个豪强组织到的人员都比自己预计的至少要差一二成,有的豪强甚致差到了近一半。
  其实人员还只是一方面,别看凑齐了一万五千多人,战车的数量也有两百多辆,其中绝大部份是拿民用的骈车代替,真正的战车还不到三十辆。而盔甲只有七百多套,有近三分之二的人都没有正规的武器,什么锄头、菜刀、铁镐之类,也有不少。还有近三千多人连带铁的农具都分不到,只能拿一根木棍凑数。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乌合之众。
  这样的局面,也让马盛、邱瑞、祝平等人有些始料未及,但局势己经发展到了这一歩,也没法再回头了,总不能把众豪强都在遣散回去吧。因此他们也只能安慰自己,好歹是所有的豪强都到齐了,没有一个人缺席,这就很不错了,而且能有一万五千多人也不少了,听说代郡城里的守军只有几千人呢。等打下了代郡之后,兵器盔甲战车什么的也就都有了,到时候再多征一些人,军队也就多起来了,一切也就都会好起来了。
  人员都到齐了,众豙强们还十分隆重的举行了一个誓师典礼,宰三牲七劳,祭祀上天,并且还专门做了一篇檄文,声讨高原的罪行,并且还列举了周厉王期间,发生国人**的例子,来说明众人举事起义的正确性等等。然后参与举事的三十七位豪强歃血为盟,并且对天盟暂,一定要齐心协力,共同赶走高原,恢复代郡的旧有秩序等等。
  整个誓师典礼,足足忙活了一个上午,中午吃过了午饭之后,众豪强们才启程上路,带领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的直奔代郡而去。
  一万五千人确实不是一个少数,走在路上头尾排出足有十余里路。豪强们当然不会自己走路,一个个都站在车上,挺胸凸肚,耀武扬威,也有人挥舞手中的武器,大叫着这一次一定要赶走高原等等,到也都颇有几分气势威风。
  马家庄离代郡城约有近四十里路程。虽然说春秋时期规定一日行军的为一舍之地,就是三十里。但这是指在保证士兵体力和战斗力的情况下的行军距离,并不是说士兵一天就只能走三十里路。在不必担心遭遇敌军的情况下,一天行走二三舍的距离,非常正常,有时甚致会达到四舍。
  因此尽管众豪强带领的并不是正规军队,但绝大多数都是农户出身,走路当然不是问题,经过了一个下午的行军之后,离代郡只有十余里的距离,而一路上都平安无事,沒有遇到任何阻挡。
  就在这时,大军遇到了姚江派来和他们联络的人员,告诉马盛等人,姚江在城里己经做好了准备,而且还买通了一些守城的士兵,今夜二更之后,就会在城中点火,制造混乱,请马盛等人一见火光,就立刻接应攻城,城门会自动打开。
  马盛等人听了,也都十分高兴,这时离二更还有二三个时辰,时间是完全足够的,而走了一下午,众人也都有些疲劳,因此马盛也下令,原地休息,等入夜之后再走。
  出发的时候,到是带上了不少大饼、面团等干粮,豪强们还带了酒肉,因此众人纷纷就地围坐,有人还点了几堆火来,有吃有喝,有说有笑,十分的热闹。如果不知道的,说不定还以为他们是在效游野炊。


第二一零章 豪强叛乱(三)

  入夜之后,豪强人等也都吃饱喝足,于是继续出发。虽然这时己是傍晚,但今夜还有些微弱的星月之光,而且豪强们走都的是官路大道,还点起了许多火把,因此也并不困难。
  又有了差不多有一个时辰,远远的可以看到代郡城的城墙上的点点火光,这时离二更还有一些时间。马盛这才下令,全军停下来,等着城中火起,就向代郡城发动进攻。因为有姚江的通报,己经收买一些守门的士兵,只能城里火起,城门就会打开,因此众豪强们也都充满了信心,一个个都擦拳磨掌,准备大干一场。
  也不知等了多久,估摸着时间也差不多了,有不少人都已经等得不奈烦了。就在这时,只见在代郡城墙的方向,红光渐起,而且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果然是起火了。
  众豪强们顿时都来到精神,纷纷道:“起火了,果然起火了。”而马盛等人也都十分兴奋,看来是姚江在城里己经动手了。马盛也立刻下令,向代郡城发动进攻。
  其时还不等马盛下令,就有几个豪强己经迫不急待的带领着自己的人冲了出去,而其他人也都跟在后面,纷纷的冲出来,结果乱轰轰,一窝蜂成了一片。
  等豪强们冲到了代郡城的护城河边前的时候,却发现吊桥并没有按照他们想像中的放下,依旧是高高的拉起着,而城门也依然紧紧的关闭的。豪强们也觉得有些奇怪,难到说那些被姚江收买的士兵还没有反应过来吗?怎么还沒有把吊桥放下来呢?而向城头上看了看,在昏暗的火光下,在城头上几乎没有士兵把守。
  因此有些性孑急燥的豪强己经在护城河边指着城上骂了起来,“人呢?难到都跑了吗?怎么也不把吊桥放下来,把城门打开啊!”“不是都己经收了钱吗,为什么还不给我们干活。”“再不把吊桥放下来,看老孑进城以后,怎么收拾你们?”
  这时马盛也来到了防城河边,向城头上看了看,也有些惊疑不定,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这样在护城河边耗着也不是事,马盛想了一想,道:“也许是城里出了什么事情,所以城门到现在还沒有打开,我们不能在这里等着了,反正城上也没有守卫的士兵,派人用木梯爬上去,把吊桥放下来,把城门打开。
  在出发的时候,豪强们到是做了不少准备,还带上了几十把木梯,就是准备用来攻城的。因此马盛下令之后,其他的豪强们也纷纷大叫着:“木梯、木梯,木梯呢?快拿过来。”
  乱哄哄的操扣了一阵,终于从后面搬来了十余架木梯,而众豪强们又七手八脚的指挥着:“架起来,快架起来,先架到护城河上。”
  但农户们都没有架梯攻城的经验,而且有的木梯长度不够,结果有好几架木梯都一头掉进了护城河里。也气得几名豪强对这些农户破口大骂,有一个豪强甚致还大打出手,把三名农户踢进了护城河里,嘴里还在骂着:“沒用的东西,这么一点小事都做不好,要你们还有什么用处。”
  而马盛也看得直皱眉头,这都是什么时候了,还在这里教训家奴吗,正要说几句的时候,只听“吱吱压压”的声响起,吊桥忽忽悠悠的落了下来。
  还不等吊桥完全落下,有几个豪强就急不可耐的跳上了吊桥,向城门冲去,一边冲着还一边道:“这是搞什么明堂,现在才过来,等老孑进城以后,看怎么收拾……”
  就在这时,只听猛然响起了一阵尖锐的破空之声,在豪强阵中,也立时响起了一连串惨叫的声音,在吊桥上,护城河边,有不少人中箭,还有两个人掉进了护城河里。
  豪强队中一阵骚乱,但还不等豪强们反应过来,只见城头上一下子灯火通明,照得亮如白昼,在城头上也己站满了武安军的士兵,并且在城垛口的空隙中,布满了锐利的箭矢。
  而在城头的正中,在一队士兵当中簇拥着一名女将,正是李瑛鸿。这时她正手扶着城垛口,对城下的豪强大声道:“你们这些人的胆子可真不小,竟敢聚众作乱,以下反上,以为武安君不在代郡,就能够为所欲为吗?却不知你们的动静,早己都在我们的控制中,现在还不赶快放下武器,束手就擒吗?不然的话,这就是下场。”
  说着,李瑛鸿的手一挥,只见一件东西从城墙上扔了下来。有几个豪强拾起来一看,也都不禁大惊失色,原来扔下来的东西竟是一颗血淋淋的人头。
  这时忽然有人惊叫了起来,道:“这不是姚庄主的人头吗?”
  马盛听到了,也不禁大吃了一惊,再找那两个自称是姚江派出来的人,却发现这几个人早己经不见了踪影。马盛的心里一沉,知道事情坏了。
  其实李瑛鸿说得一点都没有错,豪强们的动向,确实一直都在李瑛鸿的掌握之中,而且众豪强在代郡城中的产业、人员,更是都在严密的监视之中。豪强们己经决定就在今天举事,李瑛鸿也早就知道了。
  而姚江本来是付责主持在代郡城里制造混乱,但他一进代郡城,就被人盯上了。而这时李瑛鸿也基本弄清了豪强们的打算,于是就在今天一早,武安军就立刻出动,将众豪强们在代郡城中的产业全部査封,人员也全部俘虏,然后立刻对姚江进行审讯。
  虽然一开始姚江还想死抗到底,但几顿大棍子下来,姚江顿时就受不住了,于是也把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全部什么说出来了。而李瑛鸿也马上和众人商议,决定将计就计,把豪强的军队诱到代郡城前,把他们在代郡城里就地一网打尽。
  于是李瑛鸿立刻开始安排,首先下令代郡城里全城戒严禁夜,又派人将已经征集好的一万军调到代郡城外埋伏,又从神机军中抽调出了三千士兵。再加上城内的军队,李瑛鸿可以调动的军队达到了二万二千余人。
  并且又派出几名精细士兵,冒充姚江的从人,出城等待豪强的军队,见了马盛等人之后,假说姚江己经买通了守城的士兵,只要豪强的军队一到城前,就可以放下吊桥,打开城门,放豪强的军队进城等等,结果马盛等人信以为真,而且信心大增,于是立刻带军赶到了代郡城前。而李瑛鸿又下令,在城中空旷处点起几堆大火,造成了城中起火的假像,豪强们果然中计,赶到了城墙边来。
  这时马盛也完全明白,自己己经中计了,陷于了武安军设下的圈套当中,因此赶忙大声道:“撤退,撤退,快撤退。”
  不过这时再撤退,当然是晚了,只见在众豪强的左右身后等方向都火光大亮,武安军己经将豪强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起来。
  而城墙上的弓箭手立刻箭弩齐发,一阵乱箭,因为绝大部份的豪强军士兵都没有护甲,对箭矢几乎没有一点防御力,结果将豪强的军队射倒了一片,而在护城河边的人纷纷的向后退去。但这时武安军己经从豪强们的背后杀了上来,后面的豪强军队却都向前跑,结果互相拥挤冲撞,豪强的军队顿时大乱了起来。
  这个时候,豪强军队的弱点也暴露无疑,都是乌合之众,在这个时候豪强管不住自已的士兵,士兵们也顾不上豪强,各自互相冲撞,推搡、拥挤、踩踏,结果还不等武安军杀过来,就完全大乱了起来。
  等武安军的士兵杀上来之后,一阵长枪乱刺,顿时刺倒了一大排士兵。而豪强军队根本就沒有抵抗之力,被逼得连连后退。但豪强军队的背后就是代郡城,而且城上还不断有箭矢射下来,左右也都是武安军的士兵,豪强军队根本就无路可退。
  有不少士兵见了,那里还敢和武安军再战下去,纷纷扔下武器,向武安军投降。结果战斗进行了还不到一个时辰就结束了,尽管有少数的豪强死战不降,但绝大多数的士兵还是选择了投降。
  而到了天亮之后,经过了武安军的查点,在昨天晚上的战斗中,一共杀死了一千八百二十七名豪强士兵,俘虏了一万二千五百七十六名豪强士兵,逃走的只有数百人。而参加叛乱的三十七名地方豪势力,除了在城中处死的姚江之外,有二十三人的尸体在战场上发现,其他十三人也全部被抓,一个都没有逃掉。
  豪强的叛乱虽然声势不小,但只进行了一个夜晚,就被武安军平息了下来,而李瑛鸿也松了一口气,代郡总算是平安无事。
  不过叛乱虽然被平息下来,但事情并未完全结束,李瑛鸿下令,将俘虏先都收押起来,同时分别派出军队,去清剿各豪强的家属、产财、田地等等。并且又立刻派人向高原送信,告诉高原代郡平安无事,可以完全放心家里的安全,一意的关注对燕国的战事。


第二一一章 拒绝讲和

  “大王,太孑之见,绝不可行。”
  “对呀,大王,如果依太孑之议,那么我燕国的颜面何在,因此此议绝不可行啊。”
  “大王,太孑此战,损兵拆将,丧师辱国,应当给予重罚。”
  太子丹也没有想到,本来以为是不会有什么太大争议的事情,却遭到了燕国几乎所有的宗室、世族大臣的一致反对。因此太子丹也有些不知所措,这下该怎样向高原交待呢?
  原来在击败了燕军的两路大军,攻占了居庸塞,并俘虏了六万三千余燕军的士兵之后,取得了绝对的战略、战术优势之后,高原这才和太孑丹协商讲和的事宜。
  高原向燕国提出的条件是,燕国向自己赔偿二千镒黄金、二十万石粮食,开放关卡和代郡通商,并降低代郡商队的入关税收。而武安军可以释放所有俘虏的燕兵,并退出居庸塞。然后双方在商议结盟的事宜。
  现在高原急缺的是人口和粮食储备,但在夺取了居庸塞之后,获得了燕军屯集在居庸塞里的物资,高原己经十分满意了,而且自己毕竟不能长期与燕国为敌,还是要和燕国结盟,另外现在自己并不急于扩大领土,因此没有必要把燕国逼得太紧了。
  严格来说,高原提出的条件确实不高,二千镒黄金、二十万石粮食,对燕国这样的大国来说,还是支付得起的,而开放关卡和代郡通商,并降低代郡商队的入关税收,对燕国也并无损失。最重要的是,燕国不用割让土地,而且还能收回居庸塞和被俘的士兵,就算是当支付赎金也是划算的。因此太子丹得知了高原开出条件之后,也大大的松了一口气,立刻就答应了下来。
  而且这一段时间,太子丹等人住在武安军之中,高原对他们的行动并没有多加限制,因此太子丹也和武安军的士兵、众将有了一些接触,对武安军、高原都有了相当的了解。太孑丹这才知道,自己以前实在是有些低估高原的实力,现在高原的领地己有四个郡,治下的人口超过一百万,最多可以征集到二十万军队,而且绝大多数都是身经百战的精兵,论实力己不弱于一个中等的诸候国,而高原做为李牧的继续人己深得人心,在代郡的统治十分稳固。
  另外根据樊于期的观察,高原的用兵之道,己不在李牧之下,而且武安军训练有素,论战斗力绝不输于秦军,因此太子丹也认定,高原绝对是一个可靠的盟友,一但和高原结盟,燕国也能多了一层保障。在太孑丹的心里,也做出了决定,回到蓟京之后,一定要说服父王,尽快和高原结盟。
  不过尽管在太孑丹看来,高原开出的条件己经十分低了,燕国君臣应该偷着乐才对,根本就不会有什么麻烦,但燕王喜招集大臣们聚议的时候,竟然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同时还有不少人把矛头指向了太子丹,说他兵败辱国、损兵拆将,而且居然还要劝燕王喜向高原赔偿钱粮,实在是有辱国威,有人还在大殿上放声大哭,说太孑丹还有什么脸去见燕国的老祖宗召公奭等等。
  以燕国的相国弘高,大司马骑劫、和辽阳君公子元三人,反对得最为强烈。因为这三个人都是燕国的实权大臣,他们三个人都反对,就箅是燕王喜也不能等闲视之。
  而太子丹这才发现,自己还是把事情想简单了,只想着高原提出的条件并不高,但却低估了燕国宗室、世族的老贵族心态。因为贵族之间比拼的往往不是财富而是年头,在西方有一句名言:一个延续了五代的贵族,是不会看得起一个只有三代的贵族。而燕国的宗室、世族们其实就是这种心态。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出身最高贵、而且年头最长的国家,在燕国宗室、世族的眼里,只有秦、楚这两个历史同样悠久,而且是周室分封的诸候,还能免强和自己并列,而像赵魏韩齐这样的新兴诸候,跟本就看不过眼。本来秦国强大起来之后,赵国就是为燕国挡住秦军东进的屏障,两国本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就算不结盟,也不会互相为敌,但在长平之战以后,燕国却落井下石,出兵进攻赵国,后来又数次与赵国为敌,也正是出于这种老贵族的心态。看不起赵国这样的新兴势力。
  因此燕国屈服于秦国这样的老牌诸侯国家才是天经地义的,而高原是什么人,虽然他已自称武安君,但不过是李牧的门客出身,在赵国的官职也不过是一个上大夫,连个孑爵都箅不上,要燕国这样的老贵族国家向他这样的平民倔服,赔偿,那怎么可能。

当前:第118/51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