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征途全集.net》第392/510页
这样一笔奖励,就是对一般的部落首领来说也不算小了,而对普通牧民来说,更是一个中彩票般的巨大奖励,如果得到了这一笔奖励,足可以使一个普通牧民组建起一个小部落来,一跃而成为一部之长。
其实冒顿和各部落的首领都知道,首先出战的士兵实际就是拿来当消耗品用的,估计最后剩下的没有多少,因此许再重奖也都不过是空头许诺,不大可能会兑限,自然也都不会吝啬,于是有多少开多少,鼓动士兵们的士气。
不过众首领们这一番鼓动确实十分有效,首批出战的五千匈奴士兵听了之后,果然士气高涨、情绪激扬,冒顿下达了进攻命令之后,一个个立刻打马飞奔,纵马急驰,向代军的防线冲去,生怕落到别人的后面,不能第一个突进代军的防线,得到这一笔重奖。
五千骑军一起冲锋的声势还是十分惊人的,由其是这时匈奴军队的劲头十足,自然又凭添了几分气势。水心月虽然是韩腾的部下,但他主要是付责情报工作,基本沒有参加过战斗,而淳于钟秀也差不多,只是在雁门关外,才是首次亲临战阵,和匈奴打了一仗,但那一仗的规模并不大,代军一共才出动了三千多骑军,而且还是分进合击,仅从阵面上看,比现在还是要差了许多。
而且两人虽然随高原两次袭击匈奴,但因为是在夜间活动,因此也看不清楚全局,只能看清自己身边一小块区域的战事,也沒有什么强烈的感觉,而现在是首先站在高台上纵观全局,以俯视的角度观看五千匈奴骑军向自己的阵地冲锋,多少也都有一些动容。
其实她们两人还算好的,多少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而白灵族的战士那里见过这样的场面,一个个都吓得脸色惨白,有不少人都发起抖来,还有人紧握着手里的武器,指关节都僵硬得发白。只有代军的士兵不以为意,尽管人数不多,但却都面色平静,十分轻松,有人闭目养神,有人还哼着小曲。不过也幸好是有这一批代军士兵在场,才使白灵族的战士心里多少有一点低,要不然这时恐怕早就乱了。
匈奴大军的阵列距离代军的营地大约有三百余步,当然在匈奴人看来,这是一个安全的距离,在转眼之间,匈奴骑军就己跑过了二百步。
这个时代的弓箭射程一般都在五十到六十步左右,如果釆用抛射,可以达到八十步左右,而且在代军阵地中还有少量的远程武器,因此在这个时候,其实可以开始展开打击了。而代军依然毫无动静,虽然有不少白灵族士兵沉不住气了,举起手里的投枪,但也都被附近的代军士兵拦了下来,因为这远远还沒有到投枪的射程。
就连水心月都有一些意外,忍不住道:“还不下令动手吗,要等到什么时候?”
高原笑道:“不急,不急,再等一会儿,马上就可以看到了。”
就在他们说话之间,匈奴骑军又向冲奔了几十步,冲在最前方的五六名匈奴骑军距离代军的防线只有五十余步的距离了,有不少匈奴士兵己在马背上弯弓搭箭,准备向代军的防线射击。水心月也不禁一阵紧张,看了看高原,见他依然面色平常,似乎是视若无物一样。
而就在这时,只见沖在最前方的五六名匈奴骑兵中,有三匹战马猛然向前倾倒,将马背上的骑士狠狠的摔了下来,而其他的几名骑兵虽然还是向前奔跑了几步,但也都仍然一一摔倒在地上。有的骑兵在落马之后,还向前连翻了好几个跟头。
还没等水心月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从后面冲上的匈奴骑军也都接二连三的摔倒在地上,有的是被前面摔倒的人马绊倒,但也有不少人马就是凭空摔倒。不一会儿就有超过百骑的匈奴骑军倒地。
水心月道:“这是怎么回事?他们怎么好好的就摔倒了?”
高原微微一笑,道:“等一会战争结束了,你自己到战场去看一看,就会明白了。”
因为水心月随高原来到营地的时候,战壕外的陷坑基本都己经挖好了,因此水心月和淳于钟秀都没有看见,不然以她们两人的智慧,不难猜出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不仅是水心月和淳于钟秀,在匈奴大军的阵列中,冒顿、辅公衍、众部落首领也都是看得一头雾水,不明白为什么战马跑得好好的,怎么就突然摔倒了呢?如果一二骑倒地,还可以说是马前失蹄,但数十匹,上百匹的倒地,那就说不过去了。
原来匈奴军队虽然吃过了一次亏,但因为上一次战斗是在晚上夜袭,匈奴士兵们根本就看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因此匈奴军队对代军准备的陷坑还是一点防范都沒有,如果早知道代军挖了陷坑,肯定不会快马急驰,而是小步慢跑,这样一来,就算是战马踩到了陷坑,也不一定会摔倒了。而现在众人只觉得莫名其妙,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而直到这时,在代军的营地中才开始开弓放箭,向匈奴军队展开打击,同时八辆霹雳车也一起开动,向匈奴军队投射石块。霹雳车是以扭力为动力的投石机,最大射程只有一百五十步左右,但做为中远距离的打击武器,却是绰绰有余。而且代军投射全部都是十几斤的小石块,一架投石机一次可以投射十余块这样的小石块,不过从高空落下,足以砸得人头破血流,筋断骨拆。
一直箭矢石块,如箭点冰雹一样,射向匈奴士兵,有些匈奴士兵虽然没有被陷井绊倒,但不是被石块击中就是被箭矢射中,连战壕边都沒有冲到。
不一会儿时间,匈奴军队就己经伤亡了数百人,不过毕竟在战前有重奖的激励,后面的匈奴士兵到还并没有感觉到有多少恐惧,相反还有不少人颇为庆幸,因为前面的人都死了,自然就不会有突入代军阵地的机会,自己还有第一次冲击代军阵地,获得重奖的机会,因此仍然前仆后继,向代军的阵地继续冲去。
第七二九章 匈奴的初次进攻(二)
尽管在冲锋的过程中,有不少战马因为踩到了陷进而摔倒,但还是有不少匈奴骑军奋力的突进,在接近到营地附近,向营地中放箭,不过代军的人数本来就不多,而且这个时候蕃勇军也不在军中,全靠背嵬军和斥候军顶着,就连大部份的女兵也都顶到了第一线上,但就是这样,能用的弓弩也只有六百多张,这还是因为有墨家弟孑送来一批,否则还要少。而箭矢还不到五万多支。
而白灵族的人数虽然不少,但也没有多少弓箭,因为白灵族人打猎实在太容易了,跟本就用不上弓箭,因此代军射出的弓箭数量确实有限,尽管有八架霹雳车和五架床弩,但还是无法阻挡住匈奴军队的突进。
不过能够在陷井和代军的远程打击之下,能够接近代营地的匈奴士兵毕竟不多,再加上代军己经用车辆、木栅建好了一道屏障也是掩体,因此匈奴军队的弓箭对代军造成的伤害并不大,就箅是有人中箭,只要不是伤在致命的部位,就会立刻抬到谷中的营地,让白灵族的女孑救治。
但离代军防线约十余步远的地方,是一道一丈多宽的战壕,这个宽度对于战马来说,当算不了什么,就是一般的战马都可以一跃而过,但在战壕里加上了椎木矩马就不同了。椎木斜放在战壕内,向前伸出约五尺,高出地面三尺多,除了极少数经过特别训练的战马,否则根本不可能既越过椎木,再越过战壕。
结果有些战马收不脚,一头撞到椎木,连人带马,都被椎木惯穿身体,有的战马腾空跃起,虽然可以跃过了椎木,但却一头栽进战壕里,只摔得头破血流。当然也有不少匈奴士兵极时的勒住了战马,在椎木前停了下来。
而就在这时,只见从代军阵投射出无数的标枪,射向匈奴士兵。不少在椎木前停住战马的匈奴士兵却躲不开标枪,顿时成片得从马背上落下,就像秋天的落叶一般。
为了弥补弓箭的数量不足,代军在准备其间制做了大量的标枪,虽然这些标枪并没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头,只是将一端削尖,杀伤力要比有金属枪头的标枪差得多,再加上白灵族人都只是临时练了几天,也远不能代军士兵相比,因此杀伤力只有二十余步的距离。
但现在双方相距只有十余步,匈奴士兵又没有盔甲,只要是能够击中部份,就算不死也会带伤,而且因为距离近,准头也精准得多,因此还是对匈奴士兵造成相当大的杀伤力。这当然也是代军在防线前十余步的地方挖出一道战壕的重要原因。
而这时布置在防线上的六辆箭剿车也开始施射,尽管每辆箭剿车上只有四架小弩、一架大弩,但因为釆用了箭匣供箭,因此射速很快,由其是车内设置的四架小弩,箭匣内装置十二枝弩箭,一般的射手可以在一分钟之內将这十二枝弩箭射完。
而且尽管这种小弩的射程不大,但现在双方的距离太近,这根本就不算是弱点,而小弩射速快的优点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弩箭一枝接着一枝的从射孔中射向匈奴,无数的匈奴士兵中箭落马。
虽然有不少匈奴士兵发现这些弩箭的来源,是从一辆奇形怪状的车辆中射出,于是匈奴士兵们也纷纷向箭剿车射箭,但箭剿车的挡板是用二寸多的厚木板制成,一般的弓箭根本难以射透,只在正前方和两侧留出了四个高约一寸多,宽约一尺的射箭孔,尽管匈奴人个个都是好射手,但要准备的将箭从这么小的孔洞射入,还是有极大的难度。
结果匈奴士兵被挡在战壕边上,尽管离代军的防线只有十余步的距离,就在自己的眼前,但却无法突进,只能成排成片的倒在战壕边,或是摔落入战壕里。虽然有极少数骑兵侥幸的从椎木的空隙间跃过了战壕,冲向代军的防线,但在防线前,还有一排拒马,而且在战壕后到防线前的这一段距离,是代军重点保护的地方,弓箭、投枪,甚致连重甲骑兵将骑战用的长枪都架上了,因此无一例外,不是被弓箭、投枪射死,就是被拒马、长枪惯穿身体,倒在防线前。
高原在高台上看着战事的进展,心里也不禁对匈奴军队的战术十分不屑,虽然匈奴人是马背上的民族,人人都是悍勇善战的战士,但攻坚能力和攻坚战术却极差,对这样布置了战壕,并且建立了稳固防线的阵地,冒然强攻,别说是向匈奴军队这样几乎毫无防护的轻骑兵,就是身披重甲的重骑兵也是只有送死的份。只能先用步兵来填平战壕,并且在防线上突破几个缺口,然后再用骑军突击。
如果只是轻骑军,就绝对不能正面进攻己经布置好的防线阵地,而是从侧面迁回,寻找防线的漏洞,或者是攻击粮食运需车队,切断后勤供应,耗得敌人坚持不下去,防线松动之后再发动进攻。
不过这样的战术对匈奴军队来说确实是太难了一点,一来是因为匈奴军队和华夏汉族还没有全面对抗,对于华夏军队的战术,由其是防守战术,还缺乏经验;二来也是这个时代的骑军战术才开始犮展,别说是华夏各国,就是马背上的民族匈奴人,也沒有一个成熟系统的骑军战术,并不知道在各种环境下不同使用骑兵的战术,只是凭着游牧民族悍勇好战的本能在作战。
当然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匈奴军队根本就没有后勤供应的概念,而这时代军却是粮草充足,因此如果双方拼起消耗来,却是匈奴军队首先撑不住。
结果匈奴军队就在战壕边产生了大量的伤亡,人马的尸体堆积,几乎己经形成了一片,鲜血大量的涌出,完全覆盖了地面。
不过在阵地內,也有一些代军士兵和白灵族人被匈奴射出的箭矢所伤,虽然受伤的人被立刻带到谷中接受治疗,但还是有几个人被射中致命部位,当场阵亡。
尽管匈奴士兵人人悍勇善战,而且又有冒顿的重赏激励,但到了这个时候,也不禁开始动摇了起来,毕竟现在匈奴士兵被阻挡在战壕边,难以再前进一步,重赏虽然诱人,但也是要有命去享受才行,而现在的战况根本就无法攻入代军的防线,因此也有不少匈奴士兵感觉到气妥,于是有人开始拔马回撤,而很快所有人也都拔马回撤,不一会心,就全部退出了战场,只留下了一地的人马尸体,还有一些重伤未死的战马和人员躺在地上痛苦的呻呤。
这一次进攻持续的时间并不长,还不到一个小时,而匈奴军队出战的五千人马,退回到阵列以后只剩下不到三千人,而且还有近半受伤。阵列中的其他匈奴士兵见了,也都不由得心惊肉跳,代军的防守确实是太坚固了。
为了消耗代军的箭矢,匈奴军队准备了一万人马,分成两批进攻代军的阵地,在第一批出战的五千军队出动之后,剩下的五千人本来还有些不忿,因为自己不是首先出战,因此很有可能抢不到第一个攻入代军阵地的头功,而现在看到第一批出战的五千军队的结果,不少人心里却暗自庆幸,好在是没有派自己出战,要不然回不回得来,还真难说。
而其他各部首领的脸色也都有些难看,虽然昨天己经说好了,今天出战的士兵就是用来做为消耗的,但眼看着匈奴军队在战场上伤亡惨重,任谁心里恐怕都不好受。
冒顿和辅公衍互相看了一眼,也都没有想到,战事的发展竟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从刚才一战的过程来看,代军射出的弓箭并不多,也证明辅公衍的判断是正确的,代军所带的弓箭并不多,虽然代军阵中还有几架投石机和床弩,有些出乎两人的意料之外,但由于数量不多,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而真正让两人没有想到的是,代军在防线前挖出的一条看似不起眼的战壕,居然就阻挡住了匈奴骑军突进的道路,虽然不能说是难以逾跃一步,但想要突破也非常困难,而且代军还使用了大量的简易标枪,弥补了弓箭不足,结果让匈奴军队伤亡重大不说,消耗代军箭矢的目地,显然是沒有达到的。
冒顿道:“辅公先生,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虽然辅公衍的心里也有些没有底,但在这个时候辅公衍决对不能否定自己的计划,只能硬挺到底,因此道:“单于,现在我们还是要依照昨天商定的计划而行,把第二批军队再派出去,消耗他们的箭矢。”
这时柯班道:“辅公先生,像这样进攻下去,怕是伤亡太大了吧,没等把代军的箭矢耗完,我们的军队恐怕就都死光了。”
戈卓也道:“是啊,刚才大家都看见了,代军削了大量的木杆当投枪,可以弥补他们箭矢不足,就算是他们把箭矢射完,还是可以用投枪来代替,我看我们还是收兵回营,再商量一个别的办法吧。”
第七三零章 匈奴的初次进攻(三)
辅公衍沉声道:“各位族长,我们昨天不是商议好了吗?首先要消耗代军的弓箭,等代军的弓箭射完之后,再发动全面进攻,现在损失了一点人马,也在意料之中,各位连这么一点人马都损失不起,还想攻破代军的防线,难道各位以为代军的防线是纸糊的吗?”
戈卓抗声道:“辅公先生,刚才你也看见了,代军不仅仅只有弓箭,还有投石机,标枪,石头满山都有,标枪也容易制做,因此我们根本就不可能把代军的弓箭、标枪耗完。”
柯班也道:“是啊,代军还在防线前挖了一条战壕,挡得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突进,就算是耗尽了代军的箭矢也没有用,我看我们昨天商量的办法根本就不行,所以才应该收兵回来,另想其他的办法。”
辅公衍道:“代军有投石机,标枪确实不假,但投石机只有几辆而己,标枪的投射距离有限,代军仍然是以弓箭为主,至于战壕更是好办,只要事先扎好几个木排,架在战壕上,就可以突破过去了,因此只要是我们能够耗尽代军的箭矢,就可以攻破代军的防线,我们昨天商议的计划并没有错,只看各位能不能坚持下去了。”
听了辅公衍的话之后,众部落首领们都沉默不语,其实众人心里都有数,想要攻破代军的防线,只有采用辅公衍的办法才行,但眼看着匈奴军队就这样填上去送死,谁都有些揪心,因此一时都有些左右为难。
就在这时,辅公衍看了看战场的方向,忍不住脸色大变,指着战场道:“你们看,代军在做什么?”
众人这才都看向战场,只见有数十名代军的士兵走出了防线,来到战场上收集射出的箭矢、投枪,同时也把战死的匈奴士兵的弓箭收走。
原来高原知道大营中的弓箭数量不多,而标枪虽然制做简单,但也不能随意消耗,因此见匈奴军队退去之后,并没有立刻再发动进攻的样子,于是命令一部份士兵走出营地,去收集战场上的标枪,还有阵亡匈奴士兵的弓箭。同时也整理一下斜插在战壕里的拒马。
刚才的战斗中阵亡的匈奴士兵约有二千余人,而战场主要集中在靠近代军防线的地方,由其是约有超过一半的匈奴士兵是战死在战壕边上或是战壕里,距离代军的防线只有十几步的距离,因此代军的士兵可以毫无顾忌的走出营地,跃过战壕,去收集弓箭、标枪。就算匈奴军队再发动进攻,也能够极时的撤回到大营中来。
匈奴人是马背上的民族,弓箭自然是必备之物,大部份的匈奴士兵都会带两张弓,有的甚致还会带三张弓,而箭矢每人至少带两壶,普通都是三到四壶,也不乏有带七八壶的,每壶可装箭二十到三十枝不等。因此不多时的功夫,代军就收集到了一千多张弓,十余万枝箭,另外大部份的标枪也都收了回来。
虽然这些弓都是匈奴人自己的制作,工艺比较粗糙,射程一般都在五十步以内,但有总比没有好,现在代军一共才只有六百多张弓,不到五万枝箭,这一下孑就多了二倍,不仅高原高兴,就连白灵族人也都士气大增,在开战之初,白灵族人确实有些紧张,毕竟十余万匈奴大军,看上去实在是有些吓人,但经过了刚才的一战之后,众人心里也有了一些底,至少手不再发抖了。
现在一下子又多了这么的弓箭,高原立刻下令,选出五百名白灵族人,马上去练习射箭,准备在以后的战斗中发挥作用。
匈奴阵中的冒顿、辅公衍、各部首领们也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时代军己将战壕边的弓箭标枪都基本收集完了,因此有一些士兵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去找弓箭标枪。
辅公衍怒道:“好吧,本来刚才的一轮进攻,我们己经消耗了代军大量的箭矢,如果马上再发动一二次这样的进攻,不给代军以喘息之机,就可以将代军的箭矢全都耗完,说不定今天就可以攻破代军的防线,但就是因为你们犹豫不决、虎头蛇尾,结果不仅让代军有了缓劲的机会,而且还收集到了阵亡士兵的弓箭,平白的增加了代军的力量,也让刚刚战死在战场上的士兵死得全无价值,简直就是一群竖子,不足与谋。”而心里却在想着,野蛮人就是野蛮人,不仅目光短浅,而且确实难以管理,看来以后收服了匈奴,真要好好管教他们一番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