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征途全集.net》第411/510页


第七六七章 灵寿

  李瑛鸿和淳于钟秀现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看提升自己的实力,但代郡的各项事务,却都还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与荷华通话之后,高原立刻招集代郡的众官员宣布,称王之后,定国号为“汉”,因此称为汉王。
  官员们对高原确定的国号并没有异议,毕竟这是高原的权力,其他人只有听命的份。不过既然国号定下来,那么其他的事情也都好办多了,因为有许多公告、石刻、大印、制书等等,都可以开始着手进行,而且还要派人通告齐楚两国,告之高原要称王,以及确定国号的事情。
  因为现在代郡和齐楚两国还算是同盟关系,并且现在又在商谈组成合纵的事情,既然高原决定要称王,当然应该通告齐楚两国一声。虽然也有官员建议,不如先不通知齐楚两国,等高原称王之后,再派出使臣出使两国,递交国书也不迟。毕竟高原称王对齐楚两国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很可能引起两国的反对意见,不如先把生米煮成熟饭,再通告齐楚两国也不迟。
  但高原思考之后,还是觉得应该先通告齐楚两国一声,尽到同盟的义务,相反,如果自已先称王,再通告,则有怠慢同盟的意思。至于齐楚两国是否接受,那是齐楚两国的事情,和高原无关,因为无论齐楚两国是否接受,高原都不会停止称王。如果齐楚两国接受不了自己称王的事实,那么这个同盟也就散了,更不用谈合纵的事情,反正高原也没把希望放在与齐楚同盟的基础上。
  另外一点就是第一批迁移到灵寿的人员也确定下来,这一次迁移的人员约有三万余人,除了其中有五千驻守灵寿的军队以外,还有相当一批工匠和他们的家属,共计约有两万余人。因为新建的灵寿城外,专门开避了一块地盘,建造匠作坊,面积比代郡的匠作坊要大出两倍有余,并分为木作、冶金、印刷、军器、制陶五个大区。现在可以陆续将工匠迁入。
  而随高原一起迁移到代郡定居的墨家弟孑也在搬迁的人员中,他们将迁移到灵寿正式定居,并且开始工作。另外申慎也将随行一起到灵寿去,主持灵寿的政务。并且安排随后迁移到灵寿的人口。
  当然,还有就是请高原亲自到灵寿去一趟,视查灵寿的工程建设情况,由其是新建的王宫大体己经成形,因为这将是高原以后的住所,自然是要亲自去看一看,还有那里地方需要改进的,最好是连同高原的妻妾也都一起去,另外还有称王的祭台,仪式等等事情,也都需要高原来决定。
  高原想了一想,觉得自己确实有必要到灵寿去一趟,而且代郡距离灵寿大约为七八百里,并不算太远,还有驰道相连,一去一来,加上在灵寿停留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一个月,并不会影响太多事情,而且高原也决定将所有妻妾,连同淳于钟秀全都带去,反正淳于钟秀也算半个自己人了,而且只要高原愿意,随时都可以把这半个变成一个。
  众妻妾们当然不会拒绝,而且对灵寿也充满了期待,毕竟中山亡国只不过六七十年的时间,做为中山国的旧都,灵寿的地理位置,还有经济发展,都远在代郡之上。
  而李瑛鸿和淳于钟秀也没拒绝这一次出行,因为灵寿是自己未来的住所,自然要去看一看,反正在沿路上也可以练武,而且还可以拉高原来做陪练。
  决定下来之后,高原立刻下令,带领着众妻妾们前往灵寿视察。不过如果随迁移的大队行走太慢,于是高原决定自己和众妻妾们只带领少许卫士,轻装简行,先行赶到灵寿去。而迁移大队则随后缓行。因为灵寿是在代郡境内,沿途都有人口定居,而高原这一行人虽然不多,但高手却是不少,一般的危险都不难应付。
  于是高原只带了一千骑军保护,众妻妾们各自乘车,从代郡出发,向灵寿进发。
  一路行进,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而且都是走的驰道,十分平坦,高原的妻妾们大多都不是娇养弱质,受不得路途的颠波,因此行程很快,只用了八天的时间,就到达了灵寿。
  灵寿大体就是后世河北省灵寿县原地,位于河北省中西部,西依太行山,东临大平原,距离石家庄市约四十公里,当然在这个时代,石家庄市还是一片荒野,并没有形成一个正式的城市。
  到达灵寿之后,付责监督灵寿工程的官员郭宸出城迎接高原一行。郭宸原来是李牧的门客,后来被李牧派给高原,也算是高原最高的班底,这些年来也在代郡干了不少实事,现在出任上大夫之职,这一次修建灵寿城,前期的工程都由郭宸全权付责。
  进城之后,郭宸首先将高原一行安排到灵寿的馆驿中休息,因为事先得到了代郡的飞鸟传书,郭宸知道高原会来,还会将所有的妻妾都带来,因此也早就收拾整理了几套房间,供高原和众妻妾们居住。虽然现在灵寿的工程并未完全完工,居住条件并不算好,但高原一向并不在意物质享受,否则在代郡住了六七年,也没有扩建自己的府邸。
  众人安置下来之后,郭宸首先向高原和众妻妾们简单介绍了灵寿的工程情况。
  新建的灵寿城分为内外两城,內城为王城,为长方形,东西长二百一十六步,南北长二百八十四米;城墙高二丈八尺,垛口高八尺;南北城墙各开一门,东西城墙各开二门,城门均设城楼,南北城高四丈五尺,东西城楼高三丈六尺;在城墙四角设箭塔,高五丈六尺,分为两层;并且沿环城挖掘了一条护城河,宽达六丈六尺;护城河还将修建八尺高的羊马墙。
  王城内分为三部份,前部为正殿,是高原招集众大臣议事的地方,会见各国使臣及举行宴会的区域,中部为后殿,是高原和妻妾们居住休息的地方,后部则是宗庙,祭台,是安置先人、祭司先祖、神灵的位置,还有就是王城的内库。当然,现在宗庙里并没有供奉的灵牌。
  整个王城内共有房屋一百二十余座,共计近一千余间。现在所有房屋的建筑结构都大体完工,正在进行内饰工程,不过到九十月之间,大部份房屋的内饰都可以完成,基本可以满足王宫的各种使用需要,而剩下的工程主要是王城內的景点、道路和局部的装饰,至少还需要一二年的时间,才能全部完工。
  不过各国的王城王宫都不是一次建成,有的王宫会一建十几年,等到君王入住之后,还要不停的修整完善,而每一代的君王都会对王宫进行一些局部的改建。只是高原显然是等不了那么久,因此只能能先住进去就行,以后就边住边建方式。
  高原估算了一下,整个王城大约是一个三百米乘四百米的长方形建筑群,总面积达到十二万平米,合约0.12平方公里,相当半个鸟剿体育场的大小。不过这样规模的王城,在这个时代只能算是小型王城,像秦齐这样大国,王城的面积都在一平方公里以上,这主要是因为在修建灵寿之前,高原就定下了基调,一切尽量从简,不得扩大规模,并且尽量利用现有的建筑进行翻新,只要能够满足使用就行。要不然王城的面积至少会扩大一倍,而且工程至少还会再拖二三年。
  而外城才是灵寿城的主体,南北长约九百六十余步,东西宽八百五十余步,总面积达到一.五平方公里,总体规模和以前的中山国都差不多,虽然比代郡要大了近一倍,但在这个时代,只能算是一个大型城市,远不能和咸阳、临淄、大梁、邯郸这样的大都相比,这些大都的占地面积通常都在五平方公里以上。
  灵寿城的城墙高达三丈六尺,每边各三个城门,六个马面。而城內的格局以王城为核心,呈十字形分布。而围绕在王城周围的建筑基本都是官府的房屋建筑,南方是各官员们处理公务的场所,东西是守卫王城的军营和军械库,北面是灵寿的府库。其他的地方是官员的住所,这样一来,在王城的周围约一百五十步的距离,又形成了一道缓冲保护带。在外围才是居民的住所。全城总计可以容纳十五万左右的人口虽然基本都是利用灵寿现有的建筑,但由于內部的布局还是发生了许多变化,还是有超过一半的建筑都是新建,另外原来灵寿城中的居民也搬走了近八成,都在城外另建房屋居住。不过这时在城中还存在大量的空地,只是将道路规划出来,由其是在外围地区,房屋很少,只有孤零零的几栋。
  这是因为高原考虑到,要想将灵寿城完全建成,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时间也要延长,因此高原决定,将灵寿城外围的居民区空出来,将地皮出售给愿意搬到灵寿定居的平民,由他们自行营建房屋。
  高原迁都以后,重心自然也将由代郡转移到灵寿来,因此除了官员、士兵的家属以外,肯定会有大量的商人会跟着一起迁移到灵寿定居。这些人都不差钱,让他们自建房屋,可以减少官府的财政压力,毕竟现在四国并立,各国都要保持高强度的军事投入,高原不愿意在修建灵寿上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其实灵寿城外围的地皮确实十分抢手,要不是高原有意要留下几块地皮备用,恐怕早就被代郡的商人、豪强定购光了。而且不仅仅是灵寿城内,就是在灵寿城外,也有不少地皮都被买出,因为买不到城内的地皮,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城外卖一块。反正这些地方和灵寿城只有一墙之隔,来往也方便,而价格要便易了不少。
  不过这样一来,在灵寿城外,也形成了几个市镇的规模。


第七六八章 灵寿(二)

  在馆驿中休息了一夜之后,第二天高原和众妻妾们在郭宸的陪同下,视查新建的王城。
  王城的城墙己经完全建好,二丈七尺约合六米多高,大约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虽然并不算高,但做为內城来说,己经算是很不错了,另外环绕着内城的护城河宽达十三米,河岸距离城墙还有十米左右的距离,以后还要沿着城墙边修建二道羊马墙,加强王城的防御力。因此王城的防御力还是十分可观的。
  当然,高原也知道,如果真要到了依靠王城来抵挡敌人的进攻,自己也就己经差不多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因此就算是把王城建造得固若金汤也没有用。
  众人是从王城南方的正门进入王城,在正门前的护城河上有三道石桥,都是宽达二丈,桥面铺着青石板,十分平坦。走过了石桥,又穿过了城门,进入到王城内部。
  郭宸首先带领众人登上城楼,俯视整个王城的情景。城楼的高度为四丈五尺,虽然不是王城内最高的建筑,但也大体能够看得清整个王城的布局。
  尽管高原也知道,灵寿的王城在这个时代只能算是一个小城,但登上了城楼之后,俯视整个王城时才感觉到王城的规模实际也是十分庞大的,虽然高原也进过赵国、齐国、秦国的王城,但都是从正常的视角观看,而这一次是用俯视,感觉自然大不相同,由此也可想而知,赵、齐、秦国的王城是何等的庞大,因为这三国的王城规模至少都是眼前这座王城的数倍以上。
  不过赵、齐、秦国的王城也是别人的,而这座宫殿将是属于自已的,因此高原的心里也颇为感慨,这才有了一点做为一方霸主的感觉。
  从城楼上放眼看去,灵寿的王城是釆用这个时代通用的中轴左右对衬布局,这也是中国古建的最常见的布局方式,从王城的南方正门口外,一条青石大道穿过一个深达近百步的广场,直通向王宫的正殿,在正殿的台阶前哑然而止,而在广场的左右,各有数排偏殿、配殿建筑,并有高低起落的飞桥相连,当然这时还有不少建筑的外表,而搭建着木架,正在加紧施工。
  建筑的主色调是以灰白为主,主殿的瓦片为青灰色,墙面为灰白色,只有柱子是涂成的朱红色,而其他的偏殿、配殿的顶部还是用茅草铺成。这也是这个时代的通常做法,除了秦齐楚这几个大国有强大的国力,可以将宫殿全用灰瓦盖顶,其他的国家王宫都有一部份次要建筑是用茅草做顶,不过灵寿的王宫有七成以上建筑是用茅草铺顶,这还是从简考虑。
  高原的妻妾当中,只有李瑛鸿和淳于钟秀两人有幸进过其他国家王宫,不过李瑛鸿只进过赵国王宫,而淳于钟秀去过的王宫就多了,除了燕楚二国之外,其他五国的王宫都去过。当然她们也只能以通常的角度观看王宫,像这样站在高处府视王宫,也都是第一次。因此也颇为兴奋,毕竟以后自己就将住在这座宫殿里了。而像蔺文清、云瑶、耿燕羽、剑舞姬等人,这时早就看得呆了。
  众人在城楼上看了一会儿,又说笑了一阵,才在郭宸的带领下,走下城楼,沿着正中的青石大道,向王宫內部走去。
  首先进入的是正殿,这里也将是高原招集大臣议事,举行盛大宴会,或是接见其他国家使臣的地方,正殿的面积很大,大约超过了二百平米,正中有四根朱漆大柱,足可以容纳数百人。而在左右还各有一间配殿,也都有近百平米大小,这是高原单独招见官员议事的位置,另外还有五六间小房,做为备用。
  在正殿转了一圈,众人才穿过正殿,来到后宫。这里的房屋都不大,不过数量很多,是整个王宫中房屋最密集的位置,按照规划,一共有五十余座房屋,四百多间房。其中可以供高原的妻妾居住的房屋有三十余座。而房屋之间还分布着许多景点,并且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另外在中部还有一个面积达一千余平米,呈葫芦状的小湖。
  而高原将来居住的寝宫,就在正殿后面,位于王宫的中轴线上,而紧接着的就是王后,也就是将来李瑛鸿居住的宫殿。这两处的房屋是都已经完工了。其的的房屋只建好了二十余套,基本都是沿湖边布置,正在进行内饰,剩下的房间,还有景点、花草这时都还没有开始布置,只是留出了位置。
  众人转到湖边的时候,己经将王宫走完了一半,而再向后面的宗庙、祭庙、内库等区域的建筑还在修建当中,因此今天可以不用过去视査,众人暂时在湖边的一个小凉亭中休息。
  这时郭宸道:“主公,现在王宫里的建筑都已大体建成,但王城的各城门、各宫殿的名称未能确定,还需要主公来决定,好动工制做。另外这里将是主公的寝宫,而其他宫殿是各位夫人居住,因此各位夫人可以先选择自己的住所,有什么详细要求,可以事先提出,我也好安排人手,进行改进。”
  高原点了点头,道:“把图纸拿来,有一些名字我己经想好了,可以确定下来。”转头对众妻妾道:“你们自已去看一下吧,如果喜欢那一套房屋,可以现在确定下来,而且有什么详细的要求,都可以现在提出来,以后就可以直接搬进来居住,当然名字都由你们自己取吧。”
  其他妻妾听了,也都来了兴趣,立刻纷纷走出了凉亭,到毎一套房屋去观看,好确定自己选择那一间。只有李瑛鸿和淳于钟秀沒有动。因为高原称王之后,肯定是立李瑛鸿为王后,因此她的住所早就确定下来,刚才在参观的时候,其他人帮她出了不少主意,郭宸也都一一记录下来。
  而淳于钟秀现在还不是高原的妻妾,虽然也跟着高原等人一起进王宫来视查,但这个时候也不好意思去挑选自己居住的住所。
  这时高原笑道:“钟秀,你也去选一套房屋吧。”
  淳于钟秀的脸色微红,道:“这恐怕不大好吧。”
  李瑛鸿站起来,笑道:“有什么不好的,我带你去挑选,有什么要求,现在也尽管提出来,等我们迁移到灵寿,你也直接搬进宫里来住。”说着,拉着淳于钟秀就走。
  这一来淳于钟秀也不好再拒绝,何况在她心里,早就把自己算成是高原的人,自然也想在王宫里为自己挑选一个居所,因此也就半推半就,被李瑛鸿拉着走出了凉亭,去挑选自己的住所。
  而这时郭宸将一张王宫的布局图铺在石桌上,高原道:“等她们选好了住所之后,首先将她们选好的住所建好,而其他暂时用不上的房屋可以先放一放,并不用急于一时。”
  后宫可用来居住的房屋一共有三十余套,而就算加上淳于钟秀,高原也只有六名妻妾,而且估计也不打算再加人了,当然用不了这么多房屋,因此把暂时不用的房屋停建,不仅可以减少施工时间,也可以节省费用人力物力,等以后搬进来,再慢慢的修建。现在能省一点是一点。
  郭宸忙道:“是,主公之见甚好。”
  高原这才在图纸上指着一个一个的宫门宫殿,说出名字,而郭宸赶忙在图纸上记下来。
  其实高原所说的宫门宫殿名称,基本上就是后世故宫紫禁城的宫殿名称,在穿越之前,高原到是到故宫里去参观了几次,记住了不少名字,全部都用在这里。
  王宫的正门叫午朝门,后门为神武门,正殿就叫太和殿,左边是武英殿,右边是文华殿,自己居住的地方是乾淸宫,而李瑛鸿的住所自然叫坤宁宫等等,不一会儿就将大部份的宫门宫殿名字确定下来。而剩下的宫殿都是后期修建的建筑,因此可以暂时放下来,等以后再慢慢确定。
  而郭宸也敬佩不己,因为这些名字确实都取得当然有水平,可不是乱叫的。他当然不知道这可是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之后,才确定下来的名称,当然不会差。
  过了大半个时辰之后,众妻妾们才陆继回到凉亭里,毎个人自然都己经选好了自己的住所,就连淳于钟秀也在李瑛鸿的陪同下,挑选了一套住所。而郭宸赶忙在图纸上一一记下。
  众妻妾们挑选的住所全部都是靠近湖边的房屋,毕竟谁都喜欢靠近水边的风景,不过沿湖的房屋有十余套,到是足够,因此众妻妾们也没有发生争执。
  而转了大半个时辰,各人对自已住所的要求也都有了不少的想法,不过要等回到馆驿之后,各人详细的写出来,交给郭宸,由他来安排施工。
  众妻妾们的兴致到是很高,正在互相交流自己选择的住居,商议住居的布置,也有人在看高原所取的宫门、宫殿名称,同时在想给自己的住所取个什么样的名字才好,整个凉亭中莺声燕语,说个不停。
  又坐了一会儿,己经到了中午,众人这才动身离开王宫,返回馆驿中去休息用饭。

当前:第411/51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