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征途全集.net》第447/510页


  王贲对合纵大军的行动并没有怀疑,因为想要攻克大梁,决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事情,因此合纵大军先修好自己的防御工事,然后再向大梁发动进攻,也在情理之中。但王贲当然清楚,自己决不能让合纵大军就这样轻易的在秦军的眼皮底下修建自己的营防工事,无论如何也应该出击一下,否则就会大大的打击到秦军士气。
  前一段时间秦军的骑军出击,也取得了一些战果,虽然还不能抵消突袭陶邑的失利,但也确实挽回了一些士气,而且这时大梁己收到了咸阳的通告,秦国将会大举向大梁加军增援,这一来到是又鼓舞了不少秦军的士气,因此王贲也认为现在秦军可以和合纵大军正面打一仗,无论胜负都不会影响大梁的城防,相反还可以试探一下合纵大军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
  于是王贲立刻下令,带领五万秦军,大开城门,出城向合纵大军挑战。
  这时合纵大军正在高原的指挥下,加紧修建营寨工事,不过见秦军出城来挑战,自然也不能示弱,而且高原当然也留出了相当的兵力,预防秦军的进攻。因此高原也马上下令迎战,而且出战秦军的合纵大军,汉军、齐军各占了一半。
  双方就在大梁城前列阵对持,秦军仍然还是军容肃正,队列齐整,而合纵大军的阵容到也丝毫也不逊色。汉军当然是不比秦军差,而二万五千齐军,有一万五千是由田克臧的私兵组成,他们最少也接受了汉军教官两年的训练,素质大有提高,而另一万人也是齐军中的精锐,战斗力的强弱不说,但阵容还是看得过去。另外这次是跟着汉军一起出战,齐军心里也有底,反正自己打不过秦军,还有汉军顶上来,因此到并不惧秦军。
  王贲在阵中竖起了一座高台,观看对面合纵大军的阵容,心里也颇有些吃惊,因为王贲一向轻视齐军,如果这次出战的全是汉军,就说明齐军的实力不强,高原不敢让齐军出战,而这一来就算合纵大军有三十万兵力,但也并不足惧,毕竟汉军的数量不足十万。如果汉齐军一起出战,则可以抓住齐军不强这个弱点,穷追猛打,取得一场胜利。不过从军容上看,齐军的实力似乎比自己预想中的还是要强不少,因此让王贲的心又悬起来了。
  不过现在双方己经开兵见阵,收手是不可能的,只能和合纵联军打一仗,因此王贲立刻下令,命五千秦军出击,向合纵军发动进攻。
  而合纵军一方,高原和田克臧也登上高台指挥作战,当然基本就是高原在发号施令,田克臧只是在一边看着。见秦军首先出兵进攻,高原也下令,命三千背嵬军出击,迎战秦军。双方立刻在战场上展开天了激战。
  三千背嵬军,可以组成一百五十个鸳鸯阵小队,列成三排,每排五十个鸳鸯阵小队,横向展开达二百余步,不仅牢牢的挡住了秦军的进攻,而且杀得秦军连连后退。
  在秦军的阵列中,王贲也不禁皱起了眉头,汉军除了骑军强大之外,另外还有一张王牌,就是背嵬军,也是让秦军吃了不可苦头,虽然秦军也试过模仿鸳鸯阵小队的样式进行训练,但鸳鸯阵讲究各种人员武器的配合协同作战,技术含量比骑军更高,另外在作战环境上还有不少的局限,汉军到现在也不过只组建了两支背嵬军。
  而秦军仅仅只靠着在战场上和背嵬军作战时取得的那一点经验,就像模仿鸳鸯阵小队训练,当然是不可能的,因此秦军到现在仍然没有组建成鸳鸯阵小队式的军队来,而在战场上遇到背嵬军,秦军仍然还是没有多少办法,在鸳鸯阵小队各种长短远近武器的打击下,尽管在人数上占优,但仍然被打得只有招架之功,全无还手之力。
  不过王贲并沒有慌乱,而是立刻下令,派遣六千秦军,分为两批,分別从左右包抄上去,攻击背嵬军的侧翼。因为双方交手的次数己有多次,秦军虽然没有学会鸳鸯阵的战术,但也了解了鸳鸯阵的弱点。鸳鸯阵的正面攻防能力都相当强大,但侧翼的防御力却相对较弱,因此王贲也从鸳鸯阵的侧翼下手。
  高原见秦军攻击鸳鸯阵的侧翼,也马上下令,命令齐军出战,迎战秦军,保护背嵬军的侧翼。


第八四零章 合纵出击(三)

  出战的齐军有一万人,都是田克臧的私兵,左右两翼各有五千,加入战场之后,立刻和秦军展开了激战。而这时双方投入战场的军队都超过了万人,战斗的规模也扩大一倍有余,激烈程度自然也更大。
  其实这些出战的齐军都经过了汉军二三年的训练,战斗力确实提高了不少,只是缺少实战的经验,不过齐军的士气到是不错,因为经过了几年的训练之后,谁都想到战场上去试一试自己的实力到底怎么样,而且看到刚才在战场上,汉军杀得秦军连连后退,也给齐军増加了不少信心,再加上齐军的人数也较秦军为多,因此一时双方杀了一个难分难解,势均力敌。
  王贲看得也暗暗吃惊,想不到齐军的战斗力居然有这么大的提升,尽管和秦军、汉军相比,还有一段距离,但也有一战之力,并不再是不堪一击了。
  而这时在战场上,在左右两侧,齐军和秦军一时打得到还难分胜负,但中路的秦军却不敌背嵬军,在逐步的后退,因此战场的形态由一条直线逐渐向浅碟形变化。秦军的中路军队在逐步后退,而汉军在逐步向前推进。
  王贲微微皱眉,显然是对战场的局面并不满意,因此在想了一想之后,王贲立刻又下令,命令一万二千秦军投入到战场,左右各增加三千,另外的六千人马则全部加入到中路。
  见秦军增加兵力,高原也同样马上下令增兵,在左右各自再增加了五千齐军,而在中路增加了五千汉军。
  双方各自加兵之后,战场又恢复成了均势的状态,而这时秦军已经出动了二万三千军队,合纵军队则是出动了二万八千人,尽管合纵军队出动的军队人数要多于秦军,不过现在汉军仅仅只出动了八千军队,还保留着大部份的兵力,因此双方仍然保持着大体平衡的后备兵力。
  这时战斗己经进行了一个多时辰,双方伤亡的士兵人数都达到了两千人,总体来看,双方仍然打了一个势均力敌,不相上下。
  不过双方都没有再增加军队,因为这一战对双方来说,都是一次试探,秦军是试一试合纵军的实力有多强,而合纵军则是看一看自身的战斗力能够达到一个什么程度,主要是齐军的战斗力。而从战事发展到这一步,双方也都基本达到了自己的目地,对自己和对方的实力都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因此也没有必要再增加兵力,毕竞这一战的胜负结果对大局并没有什么影响。
  于是又激战了十余分钟之后,秦军首先从战场上撤军,而合纵军也没有追击,同样收兵回营,然后各自派人收拾战场上的己方战士的尸身。
  而在指挥台上的田克臧这时也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这一战齐军的表现到是真的有些出乎他意料,在开战的时候,田克臧还很有些担心,生怕齐军在战场扯了汉军的后腿,而从这一战的过程看来,齐军在这一战的发挥确实不错,看来自己这几年来,对齐军的整顿还是发生了不少作用,当然汉军对齐军的训练帮助也是重要的因素。
  高原也大大的放心,因为在战前他对齐军的战斗力也沒有太大的信心,虽然从平时的训练来看,齐军的素质确实有了不小的提高,但不在战场上试一试,是无法确定齐军到底能不能打仗,毕竟齐国己有四十年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了。秦军突袭陶邑时,齐军小试了一把,再加上今天的这一战,证明齐军还是能够打仗的,这也让高原安心了不少,以后让齐军单独在大梁和秦军对持,也不用太担心了。
  最终的战果统计,这一战秦军损失了一千八百多名士兵,而合纵大军阵亡达到二千三百余人,其中齐军约有一千五百余人,其余全是汉军。不过齐军的士兵们一个个都是兴高彩烈,兴奋异常,尽管这只是一场平局,但齐军毕竟第一次出战,就可以和秦军打成这样一个结果,对齐军是相当大的鼓励,以后齐军再对阵上秦军,至少在心里上并不会再害怕秦军了。
  因此田克臧对高原道:“汉王,我齐**队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实在是要多谢汉王,如果不是汉王派遣教官,教导训练齐军,我齐**队怎会有今日之威风啊。”
  高原笑了一笑,道:“安平君太客气了,齐军能有这样的表现,是安平君掌权以来,一直整顿齐**备的结果,如果不是安平君全力整顿齐国的军备,我们也不可能向齐国派出教官,现在终于可以看到成果了,安平君的这一番心血到是没有白费。”
  田克臧点了点头,颇为感概道:“其实我齐国的军力,当年也曾威震列国,秦国被魏国打得退守西河的时候,只有我齐军在桂陵、马陵两次击败魏军,就是在全国尽失,只剩即墨、莒两城时,也同样能够大破燕军,反败复国成功,只可惜后胜掌权之后,就一直事秦结好,不修兵戈,才使我齐国的军队不整,在下有生之年,一定要重新恢复我齐国的军威。”
  高原呵呵笑道:“安平君尽管放心吧,只要这一次能够击败秦国,齐国就完全可以恢复当年的军威了。”
  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双方又进行了二次交战,规模均是在四五万人左右,双方互有胜负,伤亡也都差不多,不过经过了这几次交战以后,齐军的心气到是越来越高,甚致都争着向高原请战,要和秦军较量一番。不过王贲见与合纵军交战,占不到什么便易,就没有在出城向合纵军挑战,而且紧闭城门,加紧守备,等着援军到达。
  而高原一面和秦军交战,一面又加紧敦促士兵修建营寨工事,因此在十几天之后,合纵大军就建起了三座大寨,呈三角形布置,互为犄势。虽然防御工事还并未全部完工,但己经俱备了相当的防御力,当然现在秦军也不敢向合纵大军发动进攻。
  在这段时间里,又有几路齐军赶到大梁城前,与大军汇合,同时还带来了大量的粮草辎重,己经做好了长期坚守的准备。这时汉齐合纵联军的数量己经超过了三十万,另外合纵大军也修建好了从陶邑到大梁城的补济点,基本可以保证了自己补济线的安全。同时楚军也己进入了齐国境内,最多十天,就能够赶到大梁。可以说到这个时候,这一次合纵攻秦的第一阶段战斗基本结束,双方在大梁城前对持,战局基本呈僵持局面。
  就在这时,高原下令,出动十万大军,来到大梁城前,向秦军挑战,这也是合纵大军抵达大梁城前,首次主动向秦军发动挑战。
  秦军己有十余天未出城挑战了,见合纵大军主动来向自己挑战,王贲下令秦军,坚守城池,拒不出战,等着援军赶到。因为前几场战斗,秦军基本上没有占到什么便易,虽然打成平局,让齐军增加了不少的信心,但对秦军来说,无法击败齐军,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因此这样的战斗再打下去,对秦军并没有什么好处。反到是守在大梁城里,等着合纵大军进攻过来,利用大梁城坚固的城防来消耗合纵大军的兵力。
  另外现在王贲己经收到援军的消息,再过几天的时间,就将有秦将杨端和与李信统领的十万大军赶到大梁,因此王贲打算先坚守大梁,合纵大军在攻打大梁不下之后,军心士气自然都会有一定的受挫,而等秦军的援军到达之后,再从城中出击,向合纵大军发动进攻,这样一来,获胜的机率就会大得多了。
  应该说王贲的计划确实不错,因为经过了半年的经营,秦军不仅加强了大梁城的城防工事,而且还在城外修建了大量的防御阵地,用木栅、石块、战壕、箭楼等等,组成了两道纵深的防线,和大梁城形成了互为犄角、互相呼应之势,如果不攻破秦军设在城外的防御阵地,是无法直接进攻大梁城的。
  城外的防御阵地的防守力自然不及大梁城,不过王贲估计,合纵大军想要攻破城外的防御阵地,至少也需要十到十五天的时间,甚致是一个月,同时还要付出六到八万人左右的损失。因此就算是秦军的城外的防御阵地失守,也必将给合纵军队造成重大的损失,而与援军汇合之后的秦军就可以以逸待劳,向合纵军发动反击,虽然不能彻底击败合纵军,但取得一二场大胜仗,应该是完全做得到的。
  现在合纵军主动向秦军挑战,甚致摆出了一付大举进攻的势头,可以说是正中王贲的下怀。
  不过高原对王贲的计划早己经有所预料,因为这十几天以来,高原曾经数次暗中亲自观察过秦军设在城外的防御阵地,知道要想攻破城外的防御阵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高原在一到大梁城前,就己经有了攻破城外防御阵地的办法,准确的说,是在出兵之前,高原就已经确定了进攻大梁的战术,因此现在才敢主动出击,向大梁发动进攻。


第八四一章 雷击车发威(上)

  王贲来到秦军的城外防御阵地,登上了阵地的高台,以便于能够更好指挥秦军守卫阵地,抵抗合纵大军的进攻.而从高台上向前方看去,只见合纵大军己经推进到了大约在距离秦军的阵地约有四百余步开外,车骑步诸兵种俱全,黑压压的一大片,看起来就算是没有十万大军,但也差不了多少。
  因此王贲也清楚,这一次合纵军队出战,可不再是试探秦军的实力,而是要正式向秦军的城外防御阵地发动全面进攻了。
  这一次合纵军确实出动了十万大军,共分成五个方阵,左右两翼是两个小方阵,各由五千骑军组成,护住全军的两侧,而中间的三个大方阵,各有三万人左右,由战车和步军组成,战车列于阵前,步兵列在战车后方,而且在每个方阵的中央,还都树立起一座高台,队列整齐、枪戟如林、旌旗招展,遮天僻日,带出强大的威压气势。
  虽然合纵军的阵列中,只有中央方阵和两侧的骑军是汉军,而另两个大方阵全是齐军,汉齐军的比例约为四比六,齐军占了大多数。不过经过了前几天的数次激战之后,齐军的精神面貌确实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至少在气势方面,足以让秦军感觉到压迫感。
  现在王贲确其不敢再轻视齐军的战斗力,但面对合纵军队的强大气势,王贲却并不惧怕,因为秦军是防守的一方,在一般的战场上,防守的一方往往都要占有一定的优势,而且秦军已经在城外建立起了完善的防御工事,布置了大量的守军和防守器械,如果合纵军向秦军的阵地发动进攻,必然会遭到秦军的沉重打击,将受到重大的伤亡。因此王贲甚致还有些期待合纵军的进攻,好给合纵军造成巨大的杀伤。
  就在这时,只听合纵大军的阵列中传来了一阵号角声音,王贲也不禁精神一振,合纵军的进攻就要开始了吗?
  果然,只见在合纵大军的中间的方阵中,推出了数十辆样式十分奇怪的车辆。虽然距离得很远,王贲看不清这些车辆的细节,但大体的轮廓还是可以看得出来,虽然这些车辆也都是由四匹马拉动,但长宽高却都要比一般的战车巨大的多,因此可以肯定,这种车辆绝对是自己以前从未见过的。
  王贲的心里也感觉到十分奇怪,这些车辆到底是什么车,难到是髙原的什么秘密武器吗?王贲当然知道,在秦代之战的时候,韩腾曾经制造了数百辆新式战车,样式古怪、功能各异,可以用人力驱动,其中就有一种十分巨大,就像一座小城一样的战车。
  在一开始的时候,这些战车到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连续击败当时的代军,取得了几次胜利,但很快代军就找到了对付战车的办法,简单的来说就是用火烧加近战,因此战车也就不怎么灵了。而在秦代之战以后,韩腾和秦军对战车就不抱以太大的期望,并没有继续再大规模的制造战车了。
  不过秦军不造,不等于高原也不造,既然高原敢在战场上将这种车辆推出来,绝对是有他的用意。自从王翦阵亡以后,王贲也认真的研究过高原成名的经过,意外的发现,在高原成长的过程中,除了表现出用兵方面神出鬼没,难以预料之后,还带来了许多古怪而有用的东西,如双高桥马鞍和马蹬,就极大的改变了战争的样式,还有重甲骑军,背嵬军,猛油火箭等,虽然看似不起眼,但确实都是前所未有的东西,而高原所取得的功绩,实际和这些东西分不开的,可以说如果没骑军,沒有背嵬军,也不可能有高原的今天。
  另外除了军事方面以外,高原还带来了造纸术、印刷术等技术,因此高原再弄出一些古怪的战车来,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很快王贲就对自己的想法产生了怀疑,因为汉军的战车跃出阵列之后,只向前推进了二十余步就停了下来,而且还有士兵过来,将拉车的马都解下,牵回到阵列中,却把车辆都留了下来,一字排开,每辆车之间相隔大约三丈。然后又有一大批未穿战甲的人走出阵列,几十人围住一辆战车,不知是在做什么。但过了一会儿,王贲意外的发现,他们居然在拆御战车。
  这也让王贲大为惊讶,汉军这到底是打算做什么?难到是战车坏了,要在阵前修理?不过要坏也是少数几辆战车,那有所有的战车全都坏了的道理。高原是想用这种方法来诱使秦军出击吗?但这种手法也太拙劣了一点吧,王贲当然不会轻易的让秦军出击。
  不过时间过了不久,王贲又有了新的发现,原来汉军将拆御下来的战车部件都拼起了一个个高大的门梁状结构,这么看来,汉军并不是在战场上拆御车辆,而是要将车辆进行重拼装,拼成其他的东西。虽然王贲不知道汉军到底在拼装什么?但既然是在战场上拼装,当然不可能是普通的物品,一定是某种武器吧。
  在不知不觉中,大半个时辰过去了,合纵军并没有动静,而汉军拼装的武器也大体成形,这时王贲也能够看得出来,原来汉军拼装的这种武器似乎是一种大型的投石机,因为门梁是投石机特有的结构。
  这个时候一般大型投石机的门梁都不超过二丈高,而汉军拼装的投石机的门梁高度却接近了三丈,而门梁加高,投石机的体形自然更为庞大,而这样巨大的投石机,要在战场上移动起来,必然十分不便,而釆用这种拼装结构,平时拼成一辆大车,利于移动,到了战场之后,再组装成投石机,这到真是一个巧妙的想法。
  但现在王贲想到的并不是汉军这种巧妙的构思,而是投石机的体形加大,那么投射的距离自然也会大大超过普通的投石机,这么看来,高原显然是打算用这种投石机来打击秦军的阵地。
  秦军的防御阵地中,也布置了大量的投石机,但这些投石机的投射距离基本都在二百步以内,而其他各国使用的投石机的投射距离也都大同小异,但现在双方的距离差不多在四百步左右,在这个距离上,就是床弩也达不到射程。难道汉军的这种投石机能够达到这个投射距离吗?
  如果对阵的是别人,王贲一定不信,但对手是高原,王贲就不敢确定了。虽然王贲心里也想过,要不要主动出击,以免遭到合纵军的远程打击,但又有些怀疑,一来是这个时代还没有能够打到四百步以外的远程武器;二来王贲也怀疑,高原是不是在虚张声势,或者是诱使秦军出击,因此思来想去,王贲还是终究不能下定出击的决心。
  汉军推出的车辆自然就是雷击车,这也是高原在出兵之前就已经制定好的计划,就是在战争一开始的时候,利用雷击车超远的攻击距离,打击秦军,并且给秦军造成巨大的震慑力,将秦国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大梁来,然后再从南北出击,进攻秦国。
  尽管雷击车的威力巨大,但因为结构复杂,工艺精细,制做难度大,因此造价也极为高昂,在高原来参加三国会盟之前,整个汉国也只制造出六十二架雷击车,而这次进攻大梁,汉军虽然只投入了五万余兵力,但却带来了四十辆雷击车,也可以说高原将主要的希望都寄托在雷击车上。
  田克臧也是第一次见到雷击车,虽然听高原说这种巨型投石机的射程惊人,但没有亲眼见到,总归是有些半信半疑,不过眼看着雷击车逐渐拼装成功,高大的门梁甚致还要超过在高台上坐镇指挥的高原和田克臧,看上去确实很厉害的样子。也让田克臧的心里对这种雷击充满了期望。

当前:第447/51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