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征途全集.net》第451/510页
听了他们的询问之后,高原到是颇为高兴,因为这说明汉军的中层将领己经学会了全盘考虑,而不限于一隅。但高原马上向他们解说,这次三国合纵并不是以前那种合军进攻的模式,而是分进合击,前期进攻大梁,只是为了吸引秦国的注意力,汉楚两国才好趁虚从南北进击,分别进攻邯郸、南阳,实现南北会师,然后三国再合击大梁。
高原的解释不仅让众人释疑,同时也让众人更加兴奋,因为现在秦国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大梁方向,邯郸的守军并不多,因此这次汉军的进攻邯郸有很大的成功机会,而且这还是高原并没有告诉众将,汉军己经在邯郸城里安排下了众多的内应,实际攻取邯郸几乎是十拿九稳。只是这是汉军的最大机密,当然不能在这个场合说出来。
但尽管如此,众将的兴头还是提到了极致,一来是可以恢复赵国的旧地,打回家乡去;二来是这一战成功的机会很大,能够建立战功,加官受赏,因此一个个都恨不能现在就马上出兵,立刻杀入邯郸城里。
第八四八章 汉军出击(下)
上原距离邯郸约有八十余里的距离,但秦军最远的驻军地点,是距离邯郸东北约三十里的巨鹿,而在上原以南,巨鹿以北约有四五十余里的地区,是双方默认的缓冲地区,汉秦双方都没有驻军,就算是两边的巡逻队遇见了,一般也不会交战,而是互相避开。当然如果遇到了有好战的军官带队,也是会打起来。
因为这一带本来就是赵国的旧地,而且汉军在这里驻守了近两年,对这一带的道路自然十分熟悉,从上原到邯郸有两条路,一条是甴东经过巨鹿泽,经平乡到达邯郸;另一条路是向西沿着敦与山边,经马服山到达邯郸。
秦军在巨鹿和马服山都设有军队驻守,扎下了两个军寨,不过守军并不多,因为这两地离邯郸都不远,也没有险要可守,再加上现在驻守邯郸的秦军兵力不足,因此在这两地设寨,只是起一个提高预警的作用,并沒有驻扎多少兵力。
高原和司马尚、姜桓武连夜商议,决定分兵两路,齐头并进,同时向邯郸进攻,一来是因为现在汉军在兵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完全可以分兵齐进;二来也是为了贵策兵贵神速的原则,尽快将汉军的大军赶到邯郸,如果只从一路进军,就太慢了一点。因此高原当夜决定,由司马尚、姜桓武各领八万人马,分从东西两路进军,直取邯郸,高原带领剩余的军队随后接应。
于是第二天一早,汉军分兵两路出击,直扑邯郸而来。沿途再遭遇到秦军的巡逻队伍的时候,汉军就不再客气了,不仅毫不犹豫的向秦军的巡逻队伍发动进攻,而且还分派人马,从左右两翼包抄上去,将秦军的巡逻队伍围而歼之,甴于汉军的人数众多,两路汉军都有大量的骑军,因此秦军的巡逻队伍大多被灭,只有少量人逃脫。
而两路汉军一路南进,一直杀到了巨鹿和马服山这两个秦军的据点。但这两个据点的秦军都不多,尽管有营寨可守,但两路汉军都带着大量的战车,虽然这些战车的攻坚力有限,远不及雷击车,但对付秦军的营寨还是足够的,因此汉军并不废力就攻破了这两个秦军的据点,而秦军的败军只好放弃了营寨,退回到邯郸城里。
在一天之后,高原带领着随后的大军到达巨鹿泽边,进驻汉军夺取的秦军营寨中休息。
巨鹿泽又称大陆泽,是由黄河和海河等众多河流水系冲积填造华北平原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平原湖泊,传说这一带地区就是黄帝与蚩尤之战的主战场。虽然在高原穿越之前的时空里,巨鹿泽己经完全干涸,成为华北平原的一部份,但在这个时空里,巨鹿泽还是一片广袤百里,碧波万倾的巨大湖泊。
因为不用扎营立寨,因此汉军的士兵很快就安定下来,正在大寨中生火做饭,而高原带着李瑛鸿、云瑶、淳于钟秀等人,在巨鹿泽边,欣赏着湖光山色的美景。
虽然在这个时候,巨鹿泽只是一个普通的湖泊,但高原却知道,在另一时空里的不久之后,在这里发生了秦末农民起义战争中著名的巨鹿之战,是秦王朝由全盛转向灭亡的转折之战,同时也造成了项羽的威名,因此在此时此地,心中也颇为感概。李瑛鸿等人当然不知道巨鹿将会发生的事情,只是当做普通的风景,在军旅之中忙里偷闲玩赏一番。
而在此时,只见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鳞鳞波光的湖面,几只飞鸟映衬着黄昏的晚霞,在湖面上飞掠而过,不时发出清脆的啼叫,丝亳也没有古战场的杀戳气氛,反到颇有几分诗景画意的意境。
高原也不禁感叹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惜不见有渔歌晚唱,否则就更是完美了。”
李瑛鸿虽然能够读书识字,但平时只喜欢看兵书,对【诗经】【楚辞】一类的书籍兴趣有限,而云瑶是在山村长大,跟了高原以后,才认识了几个字,因此两人听了高原所念的两句话,到没什么反应。但淳于钟秀却十分惊讶,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想不到夫君随口道来,就是这么意境优美的辞句。怎么以前从来没有听夫君有过辞赋之作。”顿了一顿,又道:“对了,我到是忘了,夫君当年出使齐国时,曾作过一首【侠客行】的五言诗,这么看来夫君果然真是文采过人。”
高原听了也有些心虚,生怕淳于钟秀再拉着自己作诗作辞什么的,不是不想冒充诗人,但高原古诗词功底有限,也就记得那么有限的几首。
李瑛鸿听了,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听起来好像不错,但有些不对呀,那几只鸟不是鹜啊,还有现在还在夏天,怎么能说是秋水呢?夫君是不是搞错了。”
淳于钟秀翻了翻白眼,不知道应该怎样向李瑛鸿解释这两句诗辞表现出的意境,而就在这时,只见赵轩匆匆赶来,见了高原,道:“大王,刚刚收到一份重要的情报,请大王过目。”说着将一张纸筒递给高原。
接过了纸筒,高原打开一眼,也不禁吃了一惊,李瑛鸿立刻凑了过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什么情报?”
高原道:“秦王政的军队在中途转道,要赶来邯郸。”
高原并没有压低声音,因此云瑶和淳于钟秀都听得十分清楚,不等李瑛鸿说话,淳于钟秀己道:“夫君,秦王政的军队一到,邯郸的守卫必然加强,我们应当尽快进军,一定要在秦王政到达邯郸之前,首先攻克邯郸,然后再对付秦王政的军队。
高原略一沉呤,道:“走,我们回营再说。”
――――――――分割线―――――――――分割线――――――――巨鹿、马服山两个驻点失守,秦军的败军逃回邯郸,将汉军大举进攻邯郸的消息传给了驻守邯郸的蒙武、蒙恬父子。
蒙武、蒙恬得知以后,也不禁大为震惊,虽然还不知道进攻邯郸的汉军兵力到底有多少,但仅居巨鹿、马服山的败军回报,这两路汉军的人数至少有七八万人,而现在邯郸驻守的秦军只有六万余人,加上当地的军队,也不到十万,仅仅是已知的汉军,就远多于秦军。
蒙武还有些不明白,前一段时间,合纵军不是在全力进攻大梁吗?几乎打得王贲招架不住,一连向咸阳发出了三份告急文书,现在汉军为什么会突然投入十几万大军来进攻邯郸,难到汉军不打算参加合纵了吗?
但蒙恬却马上醒悟了过来,知道这才是高原的计划,进攻大梁是虚,用意是牵制秦国的兵力,而突袭邯郸才是实,如果汉军真的攻取了邯郸,对大梁战场同样俱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因此蒙恬也不得不感叹,高原的用兵之道确实是神出鬼没,令人难以预测。不过虽然知道了高原的计划,但怎样应对汉军的进攻,蒙恬也是束手无策,沒有一点办法。
其实邯郸的城防虽然不及大梁,但也是天下有数的坚城之一,按说守城并不困难,当初赵国就是凭借邯郸的坚城,在长平之战以后,二次抵挡住了秦国的进攻。但这样都城级的城市,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规模庞大,必须要足够的兵力才能守得住,像大梁城就需要二十万军队才能守住,而邯郸至少也要十五万以上的军队,当年赵国就是全城动员,老弱妇幼都参加守城之战,才能守住邯郸不失,但现在秦军的兵力却是严重不足。
而且蒙氏父子都清楚,现在城里的守军真正能作战的,只有秦军,而本地的军队,如果对付其他国家的军队,也许还能指望,但面对汉军,就根本靠不住,因为汉军几乎全部都是赵人,还有相当一部份是出身于邯郸的,因此绝不能希望本地军队和汉军硬拼。
但这样一来,邯郸城里能用的军队就更少了,因此蒙武、蒙恬父孑也无计可施,虽然向咸阳发回了告急文书,但父子两人对援军根本不抱希望,毕竟是远水不解近渴,汉军既然投入了这么多兵力来进攻邯郸,必然会是以雷霆之势,向邯郸发动猛烈的进攻,力求在最短时间內攻克邯郸,根本就不可能等到秦国的援军赶来。
不过蒙武、蒙恬父孑对秦国都是忠心耿耿的人,而且也知道邯郸的重要性,因此尽管明知不敌汉军,但父子还是决定,在邯郸城中坚守,能够守住一天就是一天,如果邯郸城被汉军攻破,就殉城而亡。
于是父子两人也立刻行动起来,加强城防,整军备战,但一连三天,汉军竟然都没有向邯郸城发动进攻,这也让蒙武、蒙恬父孑大为不解,因为巨鹿泽距离邯郸不足三十里,而马服山离邯郸更是只有十五里,汉军没有道理三天都赶不到邯郸来。
但不解归不解,但父子两人还颇为庆幸,不管怎么说,这一拖就是三天,不过父子俩也明白,汉军一定是在为攻打邯郸做准备,一但开始进攻,就绝对是泰山压顶一般的势头。
而就在当天晚上,蒙武收到消息,秦王政带领军队,到达了邯郸。
第八四九章 进驻邯郸
原来收到韩腾的密报之后,秦王政立刻招集随行的大臣商议,韩腾的消息到底是真是假,而自己这一行又应该怎样应对。
在秦王政随行的大臣中,尉缭是最精通兵法的人,因此听完了秦王政的讲说之后,立刻就醒悟了过来,韩腾的消息确实有很大的可能性是真的。而道理很简单,高原的用兵能力,当世无双,其他人能够想到的事情,高原自然也能够想得到,而高原能够想到的事情,其他人则未必能够想到。
按照韩腾的密报所说,高原组织的这次三国合纵伐秦,并沒有釆取传统的集军进攻战术,而是分进合击,前段时间合纵军猛攻大梁,只是为了吸引秦国的兵力,为汉楚两国从南北进攻秦国创造良好的条件。而现在的情况是,秦国己经在大梁聚集了三十万左右的兵力,并且分别从邯郸和南阳抽调兵力增援大梁,加上其他各路己经接到了调令,但尚未到达大梁的秦军,总计可以达到四十五到五十万之间,确实是将秦国大部份的兵力都调往了大梁,如果高原真是釆用韩腾密报所说的分进合击战术,那么前一阶段调动秦军的策略无疑是极为成功的。
不过尉缭的观点并不是所有大臣都赞同,李斯就指出,从王贲的告急文书来看,合纵军对大梁的进攻决不是虚假的,他们和秦军交战数次,其中不乏十万军队规模的战斗,其中有大量的汉军参战,而且合纵军还出动了一种威力巨大的大型投石机攻击大梁,给大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否则王贲也不会连续发回三份告急文书。如果合纵军是佯攻大梁,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
虽然李斯的质问并非全无道理,不过尉缭确实是精通兵法的人,这个时候已经完全看穿了高原的计划,因此耐心的对秦王政解释,李斯的质问正是高原用兵精妙之所在,因为要在大梁吸引秦军,就必须在大梁和秦军打几场硬仗,这样才能让秦军相信,合纵军是真的全力进攻大梁。而且这也并不矛盾,汉军是活动的,随时可以调回灵寿去。
而合纵军使用的大型投石机,确实是要给大梁带来巨大的压力,这样才能坐实合纵军全力进攻大梁,另外从王贲的告急文书来看,虽然合纵军使用的大型投石机攻击大梁,但却并没有对大梁展开攻城作战,这是很关建的一点,说明合纵军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强攻大梁,而还有一点可以证明尉缭的观点,就是王贲连续发回三份告急文书之后,己经有十余天没有再发告急文书了,说明这几天大梁的战事己经趋于平静,合纵军的重心实际己经离开了大梁,这也和韩腾的密报相符合。
众大臣们各抒己见,据理力争,自然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只是将自己的观点全都主张说明,最终还是只能让秦王政来做决断。
而听完了众大臣们的意见之后,秦王政又考虑了再三,终于还是做出决定,转道去邯郸去看一看。
秦王政做出这样的决定,到并不是相信了尉缭的分柝,认为就算是有汉军进攻邯郸,也只是少部份,并不可能是汉军的主力,当然秦王政对其他众大臣的讨论意见也并还没有一个定论,只是尉缭的分柝中有一句话打动了秦王政,就是大梁方面己经有十余天没有告急文书传来,这说明大梁的战事应该是趋于了平静,而且现在大梁城的秦军兵力不下三十万了,就算是想要击败合纵大军或许还有不足,但守住大梁城还是完全足够的。
在这种情况下,秦王政觉得自己领军转道去邯郸看一看也沒什么,如果是真如韩腾所说,汉军确实是以主力来进攻邯郸,那么自己就留下来守卫邯郸,同时调动秦军来增援邯郸,而如果不是,那么自己再转去大梁也不迟,而前后只不过是耽误十余天的时间,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于是秦王政下令,秦军立刻转道北行,朝邯郸的方向进发。众大臣们虽然有一些异议,但秦王政已经下令,因此也不便再说什么,只好一起随行。
而就在秦军转道之后,仅仅只走了二天,就遇到了蒙武向咸阳发出的告急文书。
秦王政看完了蒙武发出的告急文书之后,也不禁大为震惊,虽然在告急文书中蒙武还不能确定,高原真的是以主力汉军来进攻邯郸,但出动的人马决非是少数,至少在十五万以上,自然也是非同小可。这么看来,韩腾送来的消息很有可能是真的,因此秦王政立刻下令,命令秦军加急赶路,倍道而行,尽快赶到邯郸。
虽然秦王政带领的秦军并不多,但大多都是秦国的精锐人马,因此急行了二天二夜,走出二百余里的距离,赶到了邯郸城。
蒙武、蒙恬父孑正是为如何守住邯郸一筹莫展的时候,忽然得知秦王政领军到达了邯郸,父孑俩都大吃了一惊,也来不及细想,赶忙出城将秦王政接进了邯郸城里,同时将原来赵国的王宫当作行宫,供秦王政居住。
秦王政的幼年就是在邯郸度过,不过颇受赵人的敌视,在秦国灭亡赵国之后,秦王政曾亲临邯郸,但并不是为了旧地重游,荣归故里,而是为了报复当年对自己不好的赵人,打算屠尽全城的赵人,但却发生了荷华化身玄鸟的神迹,因此邯郸确其是一座带给秦王政诸多感触回忆的城市。
不过秦王政再次来到邯郸,却没有心情感慨,而是立刻招集蒙武、蒙恬父孑,询问现在邯郸的情况。蒙武、蒙恬当然不敢隐瞒,将汉军两路进军,己经攻取了巨鹿、马服山的秦军据点,同时秦军也收到了明确的消息,高原己经进驻到巨鹿。而秦王政这才完全相信,韩腾的消息是真的,高原的真正目标并不是大梁,而是邯郸。
既然己经知道了高原的真正目标,秦王政立刻命令蒙武布置守卫邯郸的事宜,同时将自己带来的七万军队也都交给蒙武指挥布置。
现在秦军在邯郸城里的兵力己达到十三万余人,其中绝大部份都是秦国的精锐军队,虽然守卫邯郸这样的大城还嫌单薄了一点,但战斗力也决不容小视。而且以前蒙武、蒙恬手下只有六万余军队,现在一下了多了一倍有余,兵力自然是要充裕多了。
而且秦王政又随即下令,调集其他各路秦军赶来增援邯郸,因此只要能够守到十余天的时间,就会有秦军赶到邯郸了,这一来邯郸也就安全了。
蒙武又和秦王政及众大臣们商议了一下守卫邯郸的兵力安排布置,然后才向秦王政告辞出宫,因为这一次随秦王政一起到达邯郸的秦国大臣中还有蒙毅,因此父子三人一起转回在邯郸城里的住所。
而从王宫中出来之后,蒙武一付缷下了千斤重担的样子,道:“蒙恬、蒙毅,这一次大王来得确实是太极时了,现在我们的兵力虽不算雄厚,但要守住邯郸到未必不可,而且只要能够守住十天,必然会有援军赶到,邯郸也就可保无忧了。”
蒙毅也兴奋的道:“是啊,既然现在汉军的主力全在邯郸,那么在大梁城前的只是齐军,因此只要我们能够守住邯郸,那么驻守大梁的王贲就可以率军出击,击败齐军并不难,齐军即败,楚军亦难保全,而这一次三国合纵,将必败无疑。”
蒙武呵呵笑道:“这么说来,高原在这三天里并未来进攻邯郸,将是他最大的失策,当然也是天佑我大秦不灭啊。”
他们父子越说越兴奋,而一直在一边没有吭声的蒙恬却是一脸凝重,发言道:“父亲、二弟,你们两人也未免太乐观了一点,依我看来这可不是什么天佑大秦,而是大祸临头了。大王真不该来邯郸啊。”
蒙武、蒙毅都不觉一怔,他们都知道,蒙恬并不是一个喜欢故做惊人之语的人,他说出来的每一句话几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而且十有**都会言中,更何况看蒙恬的表情态度,也决不像是再开玩笑,因此蒙武立刻问道:“蒙恬,这话怎么讲?”
蒙恬叹了一口气,道:“父亲,高原仍是精通兵法,用兵如神之人,怎么会不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何况高原出道以来,几乎战无不胜,其把握战机的能力天下无人可及,又有那一次见他贻误战机的。这次汉军从灵寿出兵时,是何等迅速,一举就攻破了我们的巨鹿、马服山据点,但却连停了三天,未来进攻邯郸,如果犹疑不定,又岂是高原所为。我本对此百思不解,但现在却明白过来,原来高原是在等着大王到达邯郸,好将大王困在邯郸,所说我才说大王这次实在是真不该来邯郸。”
蒙武、蒙毅听了,也禁不住全身巨震,因为蒙恬所说的实在是太惊人了,不过蒙武、蒙毅也都是知兵的人,听蒙恬这么一点,立刻就都明白了过来,原来高原竟是如此用意,因此一股强烈的恐惧感觉也不禁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