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征途全集.net》第465/510页
李瑛鸿的眼睛红红的,道:“其实我觉得荷华说得也不算错啊。”
淳于钟秀怔了一怔,道:“瑛鸿,你在说什么啊?”
李瑛鸿道:“以前父亲在世的时候,经常把俘虏的敌军释放回去,我一真不明白父亲的做法,但现在懂了,因为每一个士兵都有家庭,有父母有亲人,一个士兵死了,他的父母亲人肯定会伤心欲绝,父亲就是为了减少这些悲剧,因此才将俘虏释放,其实不仅仅是秦军,我们汉军何偿又不是这样,这几年来我们虽然打了不少胜仗,占领了许多地盘,但也阵亡了不少的将士,他们的亲人,他们的家庭都受到了丧亲之痛,这种感觉,我是体验过的,能够体会到他们的悲伤。”
淳于钟秀忍不住道:“可是夫君不是对阵亡的将士都给了重恤,并且还安置他们的亲人子女,可以保证他们以后的日子衣食无忧啊,就是秦国也做不到。”
李瑛鸿点了点头,道:“夫君做得,确实比其他国家要好得多,但亲人的死亡,是多少重恤都换不回来的啊。”
淳于钟秀虽然觉李瑛鸿的想法不对,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只好道:“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不打仗了吗?”
李瑛鸿也有些茫然,摇了摇头,道:“我也不知道。”
第八七三章 重整旗鼓(四)
王城前的广场上哭声一片。
荷华再次道:“想要离开邯郸的人,可以尽管离开,我决不怪你们,只是你们回去之后,不要再从军了,以免以后我们会在战场上相遇。”顿了一顿,荷华道:“因为那个时候我不会手下留情的。”
这时有一个士兵挤到荷华面前,道:“公主,我无父无母,家里只有一个人,就算是战死疆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此我愿意留下来帮助公主,为大王报仇。”
荷华点了点头,道:“你叫什么名字,是什么职务。”
那士兵道:“回禀公主,小人叫做张宋,现在担任佰长,爵位不更。”
佰长可以统领一百名士兵,而“不更”是秦国爵位的第四级,虽然要比孟宽的“簪袤”要高一级,但还是属于最低的爵位之一。
荷华道:“好吧,既然是这样,那么你就留下来吧。”
有了一个带头的,自然就有其他人跟着,虽然秦军当中大多数人都是有家有口,但像张宋这样光棍一条的人,也有一些,因此单身的秦兵纷纷挤到前面来,表示愿意留下来帮助荷华,这一下孑就有几百人决定留下来。
这时又有一名士兵过来,对荷华道:“公主,我虽然是有父母家人,但家里还有一个弟弟,而且现在弟弟己经成年了,就算是我战死了,父母也有人养老送终,因此我也愿意留下来帮助公主,征讨叛臣韩腾,夺回咸阳,为大王报仇。”
荷华凝视着这名士兵,过了好一会儿,才道:“你可要想,虽然你的父母有人养老送终,但如果得知到你阵亡的消息,还是回伤心难过,悲痛欲绝。”
那士兵道:“请公主放心,小人为秦国之民,又是秦军一兵,为大王报仇,乃是应尽之责,如果小人就这样回去,父母也会责骂小人未尽到人臣之责的,因此请公主允许让小人留下来。”
荷华点了点头,道:“好吧,既然是这样,那么你就留下来吧,多谢你了。”说着荷华还向那士兵欠身一揖。吓得那士兵赶紧跪下,道:“多谢公主。”
其实像这名士兵这种情况的,要远比光棍一人的多得多,占了士兵的大多数,因此有不少士兵都大叫起来,表示自己家里有其他的兄弟,都愿意留下来帮助荷华,为秦王政报仇。一时询群情激愤,不少秦兵的情绪被都调动了起来,将荷华围在其中,一定要荷华答应让他们留下来。
荷华还没有说话,只见又有几人从人群中挤了进来,见了荷华,什么话也沒有说,跪倒在地上,连连叩头,带头的人道:“公主,让我也留下来吧,我也愿意帮助公主,为大王报仇。”
而荷华一见,也有些惊讶,道:“孟宽?我不是让你回去吗?你和其他人不一样,有父母亲人,而家里又没有其他的兄弟,因此你不能留下来,只是回去之后,好好务农,不要……”
但荷华的话还没有说完,孟宽大哭起来,道:“公主,大道理我不懂,但我是真的想要留下来,帮助公主,为大王报仇,总之我绝不会走。”
孟宽说着,随他一起挤进来的人也都跪倒在地,七嘴八舌道:“我们绝不离开,让我们留下来吧。”
这时秦国的官员们都在城头上看着,也都十分惊讶,谁都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几乎所有的士兵都甘心情愿的留下来帮助荷华为秦王政报仇,其实刚才高原宣布之后,有不少官员心里都活动起来,如果有相当数量的士兵决定离开邯郸,回秦国去,那么官员们也就可以顺水推舟,从大流的离开。
但士兵们居然都不愿离开,不仅让他们大出意料,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谁都不好意思再提离开的事情了。
见所有的士兵都愿意留下来,于是荷华在城下又宣布,给士兵们三天的考虑时间,让士兵们认真思考,想留下来的当然不用动,但如果有愿意离开的士兵,还是可以在这三天内随意离开。然后才解散秦兵,回到王宫中。而在城墙上,秦国的大臣也得到了同样的答复,因此也都一一散去。
荷华回到王宫里的时候,高原、李瑛鸿、淳于钟秀、云瑶等人己经在大殿里等着她,见荷华回来了,高原首先道:“荷华,这一次辛苦你了。”
淳于钟秀道:“刚才在城上见到荷华劝秦兵离开邯郸的时候,我真的吓了一大跳,生怕秦军真的都走了,却没有想到他们居然都不走,都愿意留下来,而且还是甘心情愿的留下来,看来还是荷华有办法,要是换了我,可真不敢这么做啊。”
其实其他人都觉得不解,但只有高原明白其中的道理,荷华首先化身玄鸟,用自己的精神力量影响秦兵,并且用秦王政的惨死,和自己的决心,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秦兵的忠君之心,然后又用以退为进的手段,劝秦兵离开邯郸,回秦国去。反而更是引发了秦兵对自已的同情和感激,结果越是让秦兵离开,秦兵反到越是不想离开,都甘心情愿留下来对韩腾作战,而且沒有人会觉得是受了强迫,不仅提升了秦军的士气,而且还可以维持相当长的时间。可以说是十分成功的。虽然荷华给了秦军三天的思考时间,但也能够想得到,绝大多数的秦兵会选择留下来。
不过虽然成功的稳定住了秦军的军心,同时也提振了秦军的士气,但这时荷华的脸上却没有兴奋的神色,相反却似还有一些悲伤,因此听了淳于钟秀的夸赞之后,只是摇了摇头,对淳于钟秀道:“钟秀,你不用夸我了,其实是我骗了他们,是我利用他们对秦国的忠诚,还有对我的信任和崇敬,骗他们为我战斗,而这一战将会有多少人因为我而命丧战场,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家破人亡。”
淳于钟秀怔了一怔,道:“你们都是怎么了,你是这样,瑛鸿也是这样?”
荷华也有些意外,道:“瑛鸿怎么了?”
李瑛鸿道:“刚才听了你对秦兵说的那些话,我忽然想起来,虽然我们这些年来打下了这么大的一片疆土,但同样也阵亡了不少将士,虽然夫君对阵亡的将士家属给了重恤,但他们的生命是挽回不了,而且他们的家庭也都永远的残缺了,因此我有些想不通,这些年来我们的战斗是为什么?就是为了我们开疆扩土,能够称王建国吗?那些士兵,还有他们的家庭就可以这样牺牲掉吗?”
高原道:“我知道你想不通,不过我想荷华应该能够给你一个合理的解释。”
李瑛鸿听了,立刻看向荷华,和淳于钟秀相比,她的思想较为单纯,因此更容易钻进牛角尖里,这时也十分希望荷华能够解开自己的疑惑。
荷华道:“瑛鸿,虽然我刚才说我骗了那些秦兵,但我并不后悔,如果事情重新再来,我还会这样做!”
李瑛鸿立刻道:“为什么?”
荷华道:“因为我相信自己做的是对的,我要对抗韩腾,为父王报仇,只是原因之一,很早以前,我就开始对付韩腾了。原因就是如果让韩腾得势,死的人会更多,会有更多的家庭破碎,但要阻止韩腾,就必须牲牺一部份人,只有这样才能换来更多的人平安,更多的家庭安居乐业。”
听完之后,李瑛鸿才若有所思,点了点头,道:“这么一说,我就有些明白了。”
荷华又道:“就像汉国,虽然在汉国建国发展的过程中,打了许多仗,有许多士兵阵亡,但现在汉国的治下,国势平稳,不受刀兵之苦,百姓们可以安居乐业,受益的人数远远要大于死去的人,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因此要想得到安定的环境,就必须付出必要的代价,这也就是你们这么多年来一直战斗的意义,而且现在你们同样不能停止战斗,如果你们停止了战斗,让韩腾控制了汉国,那会是一付怎样的情景,汉国的百姓还能够过上安定平稳的生活吗。”
李瑛鸿这才完全明白过来,点了点头道:“原来是这样,是我太钻牛角尖了。”
而淳于钟秀也道:“谢谢荷华,为我们解释得这么清楚,其实刚才我也有一些想不明白,不过听了荷华的话之后,就完全想通了。”
原来淳于钟秀的见识、阅历、才学当然要比李瑛鸿高明得多,但毕竟还是受这个时代的局限,不可能有荷华这种现代的思想,因此在李瑛鸿钻了牛角尖的时候,虽然她隐隐觉得李瑛鸿所想的并不对,这些战斗、牲牺并不是完全沒有意义,只是又说不出不对在那里,而听了荷华的解释之后,才顿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荷华微微一笑,道:“不用谢我了,其实这一番道理你们的夫君要比我懂得更多,却非要我来给你们解释。”
这时高原道:“好了,现在秦军的问题己经解决了,那么我们就要正式开始按计划进行,现在的局势仍然对我们十分不利,因此我们不可大意,还要更加努力才行。”
第八七四章 阵前立威(一)
三天以后,最终确定离开邯郸的秦兵只有千余人,而绝大多数的秦兵都留了下来,在秦国的官员当中,只有六个人选择了离开,而且离开的官员都是中级官员,像李斯、尉缭、弱顿、蒙武、蒙毅、蒙恬、冯刧、冯去疾、辛胜等秦国的重臣,则全部都留下,沒有一个人离开。
不过秦国的官员和士兵不同,他们选择留下来,并不全是受了荷华的影响,毕竟官员所见的世面可要比士兵广阔得多,并不会那么容易被影响到的,他们留下来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有一些人是因为忠于秦王政,决心要为秦王政报仇;而还有一些官员则是持观望态度,他们对于回到咸阳,投奔韩腾心里没有底,于是决定暂时留在邯郸,静观时局的变化再说;也有的官员则是抱着赌一把的心态。
因为高原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当初带着一批赵国的残兵败将,逃到偏远之地去苟延残喘,谁都没有想到,他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打下了一大片疆域,可以称王建国,任何不可能的事情,到了高原的手上就变成了可能,因此尽管现在高原处于劣势,但还是有不少人认为高原这一次还是能够再次创造出奇迹,于是都将把宝都押到了高原的身上。
但不管这些人是怎么想的,绝大多数的秦兵和秦国的官员都选择留在邯郸,而且自从荷华劝慰了秦军之后,秦军的士兵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自然就是最好的结果,因此高原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而且就在第三天,又有一支汉军到达了邯郸,人数虽然不多,但却带来了六十六辆雷击车,这正是邯郸城里最需要的武器。
这时在邯郸城里的汉秦联军总数已经接近四十万,其中秦军约占其中三分之一,而汉军为三分之二,另外在城外还修建了严密坚固的防御阵地,而高原也对城外的驻军做出了安排,在邯郸城的四面,各派驻了五万军队守卫,其余做为机动兵力。
五万军队当然是不可能守住城外的阵地,不过可以控制住城外阵地的要点,这样也就够了,等到大战开始之后,再视敌军的进攻方向,增派支援兵力。因为尽管现在邯郸城里的汉秦联军达到近四十万,但对邯郸这样的坚城来说,也并不算太多,因此不可能将大量的兵力固定在城外的防守阵地上,多保留一些机动兵力,灵活调度,当然是更好一些,这也是高原一惯的用兵原则。
不过就在高原布置好邯郸的防线时候,敌军也终于出现在邯郸城的外围。
首先到达邯郸城的,是九黎族的军队,他们的人数不多,当然不敢太靠近邯郸城,在距离邯郸城约三十里左右的地方就安营下寨,不再前进。
但就右三天之后,秦齐联军到达了邯郸外围,三方兵力相加,总计约有六十五万余人,而且还有三十余万楚军就在路途中,最多一个月就可以到达邯郸。不过联军的兵力虽多,但却并没有立刻就推进到邯郸近前立营,而是以九黎族建立的营地为基础,逐步的向前推进,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由其是在立营之初,防线还不稳固的时候,可以有一个相对稳固的后方基地做为支撑,不怕对手趁机进攻。
这个计划自然是王贲想出来的。原来秦齐联军刚到达邯郸的时候,就收到了韩腾的命令,任命王贲为这次联军的主帅,可以统领秦、齐以及后来的楚军,也包括九黎族。
而接到了这个任命之后,王贲的心情也十分复杂,能够统领六十五万大军,对于任命一个武将来说当然是一件足以自豪的事情,而且有了这么强大的兵力,为父亲报仇的机会自然也就更大一些,不过王贲心里也十分清楚,就算说韩腾是刺杀秦王政的主谋的证据不足,但韩腾趁着秦王政到前线督战,咸阳空虚的时候,一举占领了咸阳,这绝对就是背叛秦国的行为了。王贲不可能完全装作不知道。
另外王贲还知道,现在邯郸城里,还有十几万秦军,以及秦国的大臣,过去他们都是自己的同僚,还有不少人和王贲的交情不错,而现在却要反目成仇,成为敌对的双方,但他们可以堂而皇之的自称是在执行秦王政的遗命,为秦王政报仇,而王贲却不能这样说,因此总觉得在心理上先输一头,越是靠近邯郸,王贲的心里就越是不安。
不过己经做出了选择,后悔也是沒有用,好在是王贲还可以用为父亲报仇来安慰自己,也能稍稍安心一点,另外王贲也打定了主意,如果为父亲报仇成功之后,就立刻辞官不做,退隐到乡里去,再也不管天下的事情了,而在目前就将注意力都放在当前的战事上来。因此刚刚接任了联军的主将之后,王贲就命令,以九黎族军队所修建的营寨为基础,逐步的向前推进。
因为王贲心里淸楚,高原的用兵能力绝对在自己之上,因此和高原斗智并不可取,只能以联军强大的兵力和国力的优势,稳扎稳打,慢慢的和高原拼消耗,才有战胜高原的机会。
现在齐军实际是在九黎族的控制之下,而九黎族的其他人都得到了韩腾的吩咐,行军作战、调兵遣将的事情都要听从王贲的命令,因此众人也都十分配合,联军的布营也十分顺利,五六天之后,就推进到了距离邯郸城只有十余里的距离,而离邯郸的城外阵地,自然也就更近,只有七八里。而王贲也知道,距离差不多了,也就不再继续向前推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