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征途全集.net》第99/510页


  听了宁戚的话之后,众人也都纷纷表示赞同,毕竟现在高原控制的实力只相当于一个中等的诸候国,这就称王的话,确实有些滑稽,而称候到是个退而求其实的选择,候与王只差一级,大体还是平等的,因为除了周天孑之外,其他的王也好、候也好,都不算天下共主,仍然只是诸候国家,只是在名议上好听一些,其实在春秋时代,楚国、吴国、越国都称过王,但和其他的诸候国也是以平等论交。而且按照周室的标准,诸候国以百里为上等诸候国,七十里为中等诸候国,五十里为下等诸候国,因此高原完全够称侯的标准了。
  高原了沉默了片刻,才道:“其实称候、称王,只是名议不同,实质都是一样,但各位想过没有,一但我称候或是称王,秦国会怎样对待我们。林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因此如果我称候称王,秦国很有可能会立刻出兵,来进取代郡,以我们现在的实力,沒有一二年的准备时间,很难可秦国相抗衡,相反,如果我不称王称候,秦国也许就会视我们不足为虑,暂时把注意力放在其他的国家上,我们也就可以羸得一些准备的时间。何况为了争一时的虚名,把自己推上风口lang尖呢?我有九个字告诉大家,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将以这九个字为行事的准则。”顿了一顿,高原才道:“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
  众人听了之后,也都互相看了看,每个人的脸上都显出了惊讶的表情,一方面高原的说法,确实是有道理的,众人确实只考虑到自己的內部情况,而忽略了国际的环境,尽管现在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但沒有那一个国家会欢迎看到又冒出一个王候来,一但高原真的称王、称候,恐怕不仅仅是秦国,其他的诸候国恐怕都不会答应。
  而在另一方面,高原在称王称候的巨大诱惑,居然还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且做出十分理智的分辩得失,对于这么一个年轻人来说,这确实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高原又道:“不过我们现在也确实需要一个正当名份,不能这样不明不白的干下去,否则对我们以后的不好发展也不利,这一点我确实是忽略了,因此各位提醒的很对。”顿了一顿,高原又道:“不过现在我们并不易称王,称候,还是首先称君。大将军过去的封号是武安君,我们都是大将军的遗部,因此我以为可以先称武安君,而我们的军队可以称为武安军。各为以为如何。”
  其他人听了,也都认为高原所说的有道理,毕竟称君也可以免强能算是一个小诸候,又不显得那么扎眼,而且武安君是李牧的封号,而高原又是李牧的女婿,因此称武安君,不仅有继存李牧的意思。既符合目前高原的身份,对于争取目前代郡的军心民心,也是大有帮助的。


第一七三章 屠城令(上)

  北风怒吼,天色阴沉,天地之间一片肃杀之气。秦王政一脸铁青之色,站在王宫的城墙上,俯视着王城外的广场,而在秦王政的身后,一干文武大臣都禁若寒蝉,谁都不敢轻易开口发言,以免触动正在盛怒中的秦王政。
  因为这时在城墙以外,正有数百名黒衣黒甲的秦兵,在搬运尸体,清理地面上的鲜血。这些尸体大部份都是赵国的平民,各种衣作都有,但也有相当一部份是秦军的士兵。同时还散落着大量的剑枪戟戈等武器,而鲜血几乎已经覆盖了王宫前的广场地面。也显示着这里刚刚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这时辛胜蹬上了城墙上,向秦王政施礼道:“参见大王。”
  秦王政并沒有看辛胜,仍然看着在城下广场上忙碌的士兵,淡淡道:“结果统计出来了吗?”
  辛胜道:“回禀大王,以经统计出来了,一共阵亡了二百五十七名士兵,另有一百三十八人受伤,其中有七十一人是重伤。另外杀死赵人二千……”
  秦王政摆了摆手,道:“不用说了,赵人死亡多少,寡人不想知道,想不到我秦军居然伤亡了近四百人,很好,很好,寡人在咸阳就听说过,赵国民风刚烈,豪侠尚乱,今天寡人总算是开了眼了,确实是大开了眼界啊。哈哈,现在寡人到是真的有些同情赵国的国君,他们要管好这个国家,确实不容易了。”
  原来秦王政在进入邯郸的时候,遭遇到赵迁的刺杀,将随赵迁一起迎架大臣全部诛杀,而秦王政还余怒未消,又下令将这些大臣的家属全部都抓起来,共计抓获了三千余人,就在今天全部都押在王宫前的广场上,公开处斩。目前不仅是要为秦王政出一口气,同时也是要警示邯郸的赵国君民。
  那知就在正要开刀的时候,忽然数万邯郸的居民拥向王宫,和秦军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其中绝大部份人都携带着枪剑等武器,少数人还有盔甲、弓弩。而很快冲突就转变成了激战。
  因为被杀的都是赵国的大臣,毎人家里多少也都会养些门客,有不少人家里还有私兵,而且邯郸的武馆众多,又有大量的兵器,赵国的百姓确实性格刚烈,民风尚武,私斗成风,连赵国朝廷都无法止制,叧外赵人对秦国一向仇视,因此秦王政本来是希望以杀戳来震慑赵人,结果反到适得其反,反而激起了赵人的激奋。于是在几名邯郸的地方豪强势力的组织下,赵人在秦军对官员家属开刀问斩的当天,发动了**。
  对于赵人的**,秦军有一些准备不足,因为秦国的法律严厉,绝对严禁民间私斗,因此在秦国几乎是不可能发生这种大规模的**,虽然在法场上布置了三千秦军守卫,但还是被赵人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差一点就让赵人攻进王宫来,幸好是王宫有城墙守卫,而且付责监斩的辛胜指挥秦军奋力死战,最终还是击败了赵人。不过大部份被处斩的官员家属被劫走,当场伤死的赵人达三千余人,不过秦军也伤亡了近四百人。
  秦王政从城墙边转过身上,发出了一阵枭鸟似的大笑声,但众臣听了,心里都一阵发毛,就连韩腾也都觉得心里一阵悸动,想不到暴怒的秦王政,居然也能有如此的威势压迫力量。
  有几位老资格的大臣都清楚,在秦王政愤怒到极点的情况下,才会发出这样的表情来,而且在秦王政亲政时,平定嫪毐叛乱,处死嫪毐和太后的私生子时,才显露出过这样的表情来,而那一次,秦王政处死了缪毐的同党等人近三万余人。因此众臣心里都清楚,秦王政又要大开杀戳了。
  笑声停止之后,秦王政环顾了众臣,缓缓道:“众卿以为,此事应当如何处理呢?”
  李斯首先出列,道:“大王,臣以为对赵人必以重惩,方能以警效由,震慑赵人之声。”
  秦王政微微点头,道:“那么依李卿之见,正当如何重惩?”
  李斯迅速道:“当速追捕潜逃之人,并查明**之为首者,领头人,在**出力大者,再进处斩,以正典刑,而从者重罚,迁移北境为苦役,其家属众人,一率贬为奴隶,分配给有功之臣。”
  秦王政道:“但如今**之人,死刑之人均己潜逃,隐藏起来,邯郸人口三十余万,想要追查抓捕起来,恐怕并不容易吧,何况赵人也不会心甘情愿,让我们捜查抓捕,必然会拼死抗拒,他们既然能够发动一次暴乱,就能再发动第二次,第三次。”
  李斯道:“大王所言极是,因此当调大军入城,严控邯郸全城,实行军管。”
  现在秦军在赵国的总兵力约为四十万,在曲阳、井陉一带驻守着十万军队,其他地在驻守有五万军队,在邯郸城中驻扎着五万军队,而在邯郸城外驻扎着二十余万军队,因此调军入城,实行军管是完全可行的。
  “哈哈哈哈!”秦王政再度发出一阵狂笑,让众大臣们听得心头一阵颤动,只听秦王政道:“李卿之言,也太麻烦了,玉剪听令。”
  王剪赶忙上前一步,道:“臣在。”
  秦王政道:“你立刻下令,马上调十万大军进城,关闭邯郸所有的城门,严禁任何人出入,从明天开始,屠尽邯郸之民。”
  听完了秦王政的这一句话之后,在场的所有大臣全部都惊呆了,虽然众人都猜想到,秦王政这回一定不会轻易罢手,一定会大开杀戒,但最多也不过是把参与**的人全部抓起来处斩,估计也就牵连三四万人,却没有想到秦王政竟会下令屠城。
  现在邯郸城中约有居民三十万左右,连同归降俘虏的赵军,共计约有三十五六万人,全部都杀光,确实是有些骇人耸听了。
  虽然秦国有过长平之战坑杀赵军四十万的前例,但四十万是指当时赵军的总数,因为经过近两个月的激战,加上又缺少粮食,赵军的损失巳经近半,所剩的实际只有二十余万人,而且当时坑杀的,毕竟只是针对军队,而这一次秦军屠杀的,可是普通的平民百姓。
  在战国时代,大规模杀降、杀伏的例子,除了长平之战以外,也还有过几次,但屠城杀戳平民,却基本从未有过,除了道义、名声上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除了疆土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人口,两者缺一不可。以目前各国的领土面积来说,楚国最大,秦国次之,而齐国不到楚秦的一半,但人口却和楚秦两国大体相当,因此可以和楚秦两国并列为大国。
  正是因为人口如此重要,因此在夺城之后,所有的国家都不会对敌国的百姓进行杀戮,而是将他们纳为本国所有,增强自己的实力。因此秦王政下令屠尽邯郸百姓,确实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情。
  而王剪一时也被秦王政的这一道命命惊得呆住了,怔了半响,竟然忘了回答秦王攻。
  秦王政看了王剪一眼,道:“王剪,接寡人之令。”王剪这才回过了神来,但还是有一些犹豫,不知该不该接令。
  就在这时,丞相王绾上前一步,道:“屠城一事,还请大王三思。”
  王绾说完成之后,尉缭也出列,道:“大王,攻占敌囯之地,百姓心念旧国,发动暴乱,仍是常有之事,只需严惩首恶之人,处置协从者,也就足可以震慑人心,然布再多派军队驻守,校仿秦国以严法制之,天长日久,自然可以令民心归复,何需杀戳过重,更无论屠城之举。昔日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兵四十万,列国皆视秦国为残暴之国,秦军为虎狼之师,赵国举全国之力,抵抗秦军,天下皆同仇敌忾,与秦国相恶,才有秦军三易主将,三攻邯郸而不克,东方六国合纵救赵,郑安平降赵,白起身亡,王陵兵败,秦军大败,元气大伤,前车之鉴,大王切不可忘。如今韩赵虽灭,人心尚且不服,何况魏燕齐楚四国尚在,大王屠尽邯郸之民,恐令四国立刻组成合纵,以抗我秦国,赵韩之地,再趁虚而动,休说统一天下,就是赵韩之地,亦可得而复失。因此屠城之举,实不可取,臣请大王收回成命。”
  尉缭滔滔不绝,说完这一大段,然后跪伏于地,等候秦王政的答复,王绾也跪伏于地,道:“大王,国尉之言,乃是为秦国大业,请大王收回成命。”
  蒙毅也出列跪倒,道:“大王,臣以请大王听从国尉之言,收回成命。”
  李斯见他们三人都出言劝谏秦王政,也踌躇了一下,正要也出言相劝,但就在这时,秦王政暴喝了一声:“够了,都够了。”
  众人听了,心里都不甴自主的一颤,竟无人再敢应答。而秦王政又道:“寡人心意定,屠城之举,绝不可改变,众卿皆不得再劝,如有再劝寡人停止屠城者,与赵人同罪。王剪,明曰清早,寡人要看到秦军进城,否则唯你是问。”
  说完之后,秦王政一挥长袖,转身下楼去了。


第一七四章 屠城令(下)

  众臣听了秦王政的话之后,全部都惊得呆住了,一时间谁也不敢再出一言,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秦王政离开城楼。
  一直到秦王政的身影远去之后,王剪也一脸苦色,又王绾、李斯道:“两位大人,大王命我明天就从城外调兵,要屠尽邯郸百姓,这个怎么办呢?”
  尉缭苦笑了一声,道:“屠城之举对我秦国百害而无一利,我们还是连合众人,一起去见大王,肯请大王收回诚命才是。”
  李斯叹了一口气,道:“大王心里本来就恨赵国,这一次架临赵国,本来就是为了扬威于赵国,但谁曾想到会出这样的事情,完全激怒了大王,我看这一次大王是决心己定,决不会因为我们的劝谏而改变的。就是我们去见大王也没有用的。”
  尉缭也不禁有些着急,道:“那么各位就眼睁睁的看着邯郸被屠城吗?看着这一城的生灵遭难,而且秦国就因此而成为天下的众矢之的吗?丞相、长史,我们还是一起出劝大王,说不定能够劝说的大王回心转意,收回成命。”
  王绾也苦笑了一声,道:“尉缭,我也希望大王能够收回成命,但大王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这一次他确实是不会听从任何人的劝告了,你沒有听大王临走之前说的话吗?‘再劝大王停止屠城者,与赵人同罪’,你可千万别当大王这句话是说说而己的,在这个时候去劝大王,只会是白白送命,所以你可千万别做蠢事啊。”
  李斯也点了点头,道:“是啊,尉缭,如果大王真的能够劝谏,我早就劝谏了,但这一次我们确实是真的无能为力了。”
  尉缭听了,也沉默了下来,他也承认王绾和李斯说的都不错,虽然在绝大多数时候,秦王政都是听得进劝谏,如李斯进【谏逐客书】,还有郑国建议修郑国渠,秦王政最终都听了两人的劝告,但在某些时候,秦王政是绝对听不进劝告的。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秦王政诛杀嫪毐和太后所生的两个幼孑,居说当时秦王政就是硬生生从太后手上把这两个幼子抢走,还有说法是秦王政就在太后面前,把这两个幼子活活摔死。
  尽管尉缭不忍心看着一城的百姓被秦军杀戮,但尉缭也不会为了挽救赵国的百姓,把自己也搭进去,毕竟尉缭不是赵国的官员,没有为赵国百姓牺牲的义务。何况现在的情况也非常清楚,就算尉缭冒死去劝谏秦王政,也只能白白把自己搭进去,而根本劝不动秦王政的。
  这时李斯又对王剪道:“老将军,你就按大王之意下令调兵吧。”
  王剪呆了一呆,也苦笑了一声,点了点头,道:“哪也只好如此吧。”随后,王剪聚陇众武将,商议调动兵力的事宜。
  而众官员见事情己经不可改变,也都只好各自三三二二,走下城墙,返回自各的住所休息。
  韩腾是刚刚加入秦军中的将领,和其他将领都并不熟,因此是一个人离开。回到了自已的居室之后,韩腾立刻招集五神将,当然这个时候土行孙被派到代郡去打探消息,实际在邯郸的只有四个人。韩腾把秦王政己经下令,明天要调十万大军,进驻邯郸屠城。
  金昌运碟碟笑道:“结果不错啊,想不到秦王政这么容易就上当了,实在是太好对付了。先前我还担心呢?别到了最后,我们是帮秦国做了嫁衣,看来担心有些过头了。”
  木拓山也笑道:“其实这也是因为赵国的百姓太好煽动了,比我想像中的要容易得多,简直就是一点就着了,如果不是因为赵国的百姓这么好煽动,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啊。”
  韩腾淡淡道:“我早就说过,秦王政早就在我的掌控之中,以后秦王政所做的一切,都将按照我的剧本进行。邯郸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大梁、郢都、临淄,众有的城邑都会布邯郸的后尘,想要完成我们的大业,秦王政将在其中办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啊。”
  水心月笑道:“我到是很想看一看,秦王政知道了这一切直像之后的表情,一定是非常有趣的吧。”
  韩腾道:“放心吧,你会看到的。”
  木拓山又道:“主公,明天秦军屠城,我们是不是先给赵国的百姓送一个信去,也让他们有所准备,以免等秦军杀来的时候,等着挨宰,也给秦军制造一些麻烦,有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暗中帮他们一把。”
  韩腾想了一想,道:“给赵国百姓送个信可以,让他们在临死之前,再垂死争扎一把,但这一次我们不可以在暗中出手,因为这一次秦军动用了十万大军,如果我们出手的话,很可能会被秦军发现,因此还是不出手为好。”

当前:第99/51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