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时代全集Zei8.com》第317/318页


“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萧逸臣心里一时有些纷乱,不知道头绪何在,所以他需要听一听旁人的想法,而林智玲,无疑是最佳的倾诉对象。

“台湾岛内对这件事情的争议也蛮大的,但是当局目前的政治偏向明显是有问题的,所以岛内执政党高层对此事的反应应该不会有强硬的态度。不过民间对此时的反应倒是很激烈,钓鱼岛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台湾民众其实也蛮反感日本的做法!”

林智玲为萧逸臣冲了一杯绿茶,她是一个思想嗅觉敏锐的女人,萧逸臣对待台湾当局尤其是部分“台独”势力的厌恶是显而易见的,虽说娱乐界人士总是想要极力的避开一些政治敏感尖锐的话题,但是林智玲还是基本上认同萧逸臣一直以来看待大陆与台湾之间合则两利,分则两败的观点。真正让她有些担心的是很多日本人和岛内一些年轻人对历史问题的看法。

“我以前因为做节目的缘故,也与日本演艺界人士交流过类似的历史问题,他们的表现都很淡漠,对日本的侵略史也不甚了解。看得出他们在接受基础教育阶段并没有接受足够的历史教育,现在还要修改教科书,以后日本国民对这段历史会怎么看呢!”

萧逸臣点点头,“背弃历史就是背弃我们自己,历史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自己不断的反省自己。让我很不解的是,德国人能够以一种很好的心态直面纳粹德国的暴行,他们愿意忏悔,可为什么日本人却不认错呢?”

“日本人怎么想我们很难左右,可让我真正担忧的其实是青年一代对这些历史问题的淡漠,我想大陆那边可能要好一些,但是台湾岛内这一代青少年,对于那段屈辱的历史,了解也不是很多。当然现在是多元化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不可避免,但是他们如此轻易的就淡忘了自己的历史,我总绝对不是一个好的趋势。”

“我总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但是我们能做什么呢?”萧逸臣仰头靠在沙发上,轻声叹了一口气。他自认为手上掌握了很多的资源,但要用这些东西和一个国家机器对抗,那是远远不够的。

林智玲伸手握住了萧逸臣的一只手,她能够感受到萧逸臣的这种无奈,“其实你也不要小看了自己的力量,不同位置的人能够找到不同的方法。你手里的力量无法左右一国的政治取向,那是因为你的优势并不在政治领域,我觉得你可以从传媒领域想想办法!”

“你的意思是?”林智玲这么一说,萧逸臣猛然想起了一件事。

“记得我还在加拿大读大学的时候,有一部电影曾经深深的震撼过我的心灵,因为那部电影,我记住了那个刚刚在好莱坞崭露头角的华人编剧的名字!”林智玲微微一笑,“你应该不会忘记和斯皮尔伯格先生一起合作的《辛德勒的名单》,尽管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但这部电影并没有被人们忘记,相反却被奉为经典,我想很多人都是从这部电影开始,重新认识二战那段阴暗的历史。”

“我想我知道应该怎么做了!”萧逸臣脸上的愁云尽去,眼神里也重新焕发出自信的光芒。他无法阻止别人篡改历史,但是他可以把这段历史用电影的形式展现在阳光下,只要他做到足够的客观公正,孰是孰非、孰对孰错,观众自然会给出一个合理的评价。

因为提到《辛德勒的名单》,萧逸臣首先想到就是《拉贝日记》。作为近年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拉贝日记》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认其可信度。在写作日记的同时,拉贝还精心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并对这些照片作了翔实的说明。这些文字对中日交战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政治是非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1996年,《拉贝日记》在美籍华人张纯如女士及邵子平博士等人的寻访下得以重见天日,12月13日在美国纽约的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上,拉贝外孙赖因哈特女士将2000多页的日记副本首次向外界公开,立即引起轰动,成为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日记中记述了城区内的600多例个案,很多可与其他资料互为佐证。

其实中国国内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和文学作品并不在少数,《拉贝日记》无论是在历史深度还是耻辱反思上,都没有达到国内一些作品的高度。而《拉贝日记》最大的优势在于真实可信,而且又是一个非中国人经历那段屠杀历史的真实记录,这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国内相关作品存在的因为意识形态和情感因素造成的偏误。考虑到影片要在全球引起足够的影响,就要经得住争议,一个非中国人的视角,至少影片在立场上能够保证最大的程度的客观公正,这样也更容易取得大家的认同。

第三百五十三章 拉贝日记(下)

“Xylon,最近你可是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了,遇到了什么棘手的事情了吗?”斯皮尔伯格没有想到萧逸臣会突然登门拜访,而且是直接找到了他的办公室。到最近一段时间这家伙神神秘秘的,媒体上也很少出现有关他的报道,现在他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斯皮尔伯格觉得肯定有事要发生。

“前一段时间去了欧洲,主要是足球俱乐部的事情,最近一段时间呆在亚洲!”萧逸臣很不客气的拉开斯皮尔伯格办公桌前的椅子坐了下来。新来的秘书端着两倍咖啡走进来,却发现斯皮尔伯格还没有落座,那位陌生的客人就已经自顾自的坐了下来。

斯皮尔伯格有些无奈的冲他笑了笑,然后接过他手中的咖啡,“这里交给我吧!”

那位秘书满脸疑惑的合上了办公室的大门,斯皮尔伯格端着自己的咖啡轻轻的抿了一口,随手把另外一杯递给了萧逸臣,“我还以为你又在鼓捣什么新剧本,原来是去偷偷的度蜜月了!”萧逸臣去亚洲,斯皮尔伯格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那位优雅漂亮的女朋友。

“事实上我确实正在准备着一个新的剧本!”萧逸臣脸上出现了少有的凝重的表情,这个细微的变化引起了斯皮尔伯格的注意,在他印象里,萧逸臣总是一副大局在握、自信从容的姿态,很少在他脸上见到这种认真严肃的表情。

“可你样子看上去可一点都不快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刚刚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斯皮尔伯格啧啧的咂咂嘴,萧逸臣脸上这幅苦大仇深的表情,很难和创作出一个剧本后的喜悦心情联系在一起。

“我确实经历了一场灾难!”萧逸臣意味深长的看了对方一眼,“一场精神上的煎熬!”

“Xylon,我不知道你究竟经历了什么,但我可以确定一件事情,你现在的状态很糟糕,我简直不相信坐在我眼前的是那个充满活力自信的年轻人!”斯皮尔伯格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皱着眉头,“我认识不少很有名气的心理医生,我觉得你现在的这种状态,很有必要向专业人士寻求一些帮助!”

“可能是创作的时候太投入了,所以现在还沉浸在那种情绪中,很抱歉打扰了你愉快的上午!”萧逸臣歉然一笑,“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初你在拍摄《辛德勒的名单》的时候会有那样的表现,如果要说心情的话,大概我现在和你那时候的心情差不多!”

“你怎么会突然提到那部电影?”斯皮尔伯格一愣,拍摄《辛德勒的名单》那段经历堪称他人生中最为痛苦阴暗的一段经历,每天都压抑在那种阴郁的气氛中,幸好只是一个短暂的经历,时间长了恐怕真的会对人的性格造成影响。

正因为亲身经历过那段难以忘怀的痛苦记忆,所以斯皮尔伯格此时更能够体会到萧逸臣郁结的心情,让他感到疑惑的是,萧逸臣究竟是在创作什么样的作品,才会产生这种极端的负面情绪,难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比犹太人遭到纳粹屠杀更令人发指的罪行吗?

“我很想知道你究竟是在写什么?”

“一段充满苦难、仇恨的历史,一个和《辛德勒的名单》很类似的故事,不过这次的刽子手从德国纳粹变成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受害者也由犹太人变成了中国人!”

“你写的故事和南京大屠杀有关?”在二战历史中,斯皮尔伯格唯一能够想到的与纳粹残害犹太人并列的人类惨剧,就只有日本在中国南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萧逸臣点点头,他看着斯皮尔伯格的目光中隐隐带有一种期待,说了这么多,相比斯皮尔伯格已经猜到了他的来意。既然要拍一部在全球具有广泛影响的电影,萧逸臣除了自己担任编剧之外,还不得不在导演的人选上进行慎重的考虑。

华人导演基本是被排除在外,虽然在剧本创作过程中,随着接触越来越多的历史资料,萧逸臣自己也被日本人当年在南京放下的滔天罪行所激怒,甚至产生了一种深深的痛恨。但仇恨并不能解决问题,反思才是对历史真正的尊重。

作为一名电影人,萧逸臣知道想要拍出一部接近真实历史,经得住时间考验,能够为大众广为接受的电影,制作者的立场必须站在一个绝对客观公正的角度。而所有的华人导演,基本都不能逃脱这种情绪的干扰。即便是某位华人导演能够不偏不倚的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拍摄这部电影,这样的安排也会成为别人攻击的把柄。何况要在全球引起足够的关注,华人导演还没有人能够挑起这幅重担。

最后萧逸臣想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影片《辛德勒的名单》奠定了斯皮尔伯格在文艺片领域的崇高地位,加上他是广誉全球的电影大师,其影响力正是萧逸臣所需要的。

但是要说服斯皮尔伯格执导这部电影,难度应该是萧逸臣和斯皮尔伯格合作以来难度最大的一次。首先是因为这部影片的主题过于沉重,人类丑恶的一面被战争的魔鬼催化之后,留下的是一桩桩令人无法回避、却又不得不正视的人间惨剧。萧逸臣相信自己手中掌握的资料,足以让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动容,而电影导演作为人群中情感较为深刻细腻的一类人,所经历的痛苦也就愈发的深重。

在拍完《辛德勒的名单》之后,斯皮尔伯格整整调整了一年多的时间,期间还多次借助心理医生的治疗,才从那种负面的情绪中走出来。《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之所以称得上伟大,是因为导演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其中,所以导演经历的痛苦是观众都难以想象的。

当前:第317/31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