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全集.com》第1/95页


《政协委员》全集【实体书精校版】

作者:梁晓声

【由网[ 电子书]整理(备用域名: 电子书),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本站仅提供预览,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作品简介】

安庆市,西部某小城,二十年前还是默默无闻的小县城,如今却发展得近乎神速,人口、环境、经济都有了跳跃性的飞跃,是一个能让人心稳定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安庆市的发展变化离不开李一鸿。李一鸿,性别男,刚过知天命之年,丧偶,育有一儿两女,为人正直不阿、善良朴实、热心助人、不为名利。李一鸿的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却在某一天得知自己被以前的老馆长推荐成为市政协委员。这本来是件让人高兴的好事,却让从来没有从政过的李一鸿犯了难。

当上政协委员,周围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百姓称道,家人发难。一天,一封来信打破了李一鸿心中的平静,信中所描述的教育腐败惨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此外,信中锋芒所指的安庆市一中,自己的恋人杨亦柳就是该校校长。检举信在无意中丢失,过段时间后却被人在网上以李一鸿的名义“晒”出来。信中的内容被人添油加醋,此信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挺李派”和“倒李派”斗得不亦乐乎。

儿子儿媳留在农村,李一鸿无意发现全村人都在加工生产一种“优质大米”。李一鸿顶风而上,孰料儿子一家却遭到了恶意报复,儿媳被吓得流了产,不得已躲到市里,家里又被洗劫一空……

大雪无痕,苍天在上,李一鸿以昭彰正气平复了诸般腐败污浊之气,这时接到任务:组织调查小组深入虎穴。同行的是两位性格迥异的女政协委员。这一路上是凶是吉、是险是幸?李一鸿又会碰到怎样的对手?他能本着自己的良心,继续当好这个政协委员吗?李一鸿整整衣袖,便轻装上路了。

【作者简介】

梁晓声,原籍山东荣城,1949年出生于哈尔滨。1966年初中毕业,1968年插队北大荒,1974年被推荐上大学,进入复旦中文系创作专业,1977年毕业。曾任北京电影制厂编辑、编剧,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以知青文学代表作《雪城》、《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雷》蜚声文坛。至今已发表作品近千万字。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



安庆市是西部某省的城市。

李一泓是安庆市的名人。

百余年前,全世界总人口才十六亿多。那时北京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了,超百万。而现在,连深圳这一座二十几年前才开始形成的城市,仅常住人口就四五百万了,加上流动人口,过七百万。三十年前毁于一旦的唐山,市区人口又达到四五百万了。人口多了,城市占地面积今非昔比。至于西方国家那类二三十万的城市,如今在中国连一座大城市的区都够不上,充其量只能算是县级市,小县城而已。

想想吧,以北京为例,仅海淀一区,人口已多达一百几十万,而朝阳区比海淀区还要大。海淀区的一个街道,比如学院路街道,竟将近二十万人口。

二十年前安庆是一座小小的县城,有十几万人口,占地面积也很小,但很紧凑。它是一座古城,虽古,却又默默无闻。古城得由古代名人衬托着,方能显出古的历史价值。安庆历史上并没出过什么古代名人,它的古从不曾被任何人任何方面重视过。

从八十年代到现在的二十几年间,安庆的人口已经八十余万了。它周边大片大片的土地被形形色色的房地产开发商买断,建起了一处处市民小区。而一处处农村随之消失,一批批农民摇身一变成了城市人口,那是中国农民们几辈子以来的梦想。于是它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市政府鼓励农民们变成城市人口,只要在城市周边买得起一处商品房,就会获得城市户口。许多农户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家中凡是能出外打工挣钱的人都出去了,房价竟也像大城市一样在持续上涨,只不过不像大城市的房价涨得那么离谱那么疯狂。已经变成为城市人口的农民,自然很是庆幸。举动晚了一步,梦想尚未实现的农民,对房价的上涨难免心急火燎,枉自叹息,更加只争朝夕地挣钱,或迫不及待地借钱。

可以这么说,如今安庆市的人口成分,百分之八十以上是二十几年前的农民,对新的身份特别珍惜,都尽量显出既是名正言顺的,同时又是文明的城市人的觉悟。他们都明白,如果不愿被视为城市里的二等居民甚或差等居民,最好自觉地那样。

总而言之,安庆是一座人心相当稳定的城市。虽然还远谈不上和谐,但是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令人担忧的不稳定因素。

安庆市文化馆对安庆市所起到的文化作用却依然责无旁贷而又无可取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新市民,对于农村文化娱乐的种种形式仍存眷恋,情有独钟。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老市民在文化娱乐心理上亦多半怀旧,文化馆乃是保留在他们记忆中的“文化故乡”、温馨的“娱乐场景”。一言以蔽之,对于安庆市,文化馆的文化地位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甚至等同于文化部。

李一泓这一位安庆市的名人,是文化馆的副馆长。除了正馆长齐家轩,他是馆里唯一的另一位“领导”,副科级。李一泓除了是文化馆副馆长,还是市“古体诗词爱好者联谊会”、“舞狮爱好者协会”、“收藏爱好者协会”、“书画爱好者协会”的会长……总而言之,民间头衔不少。而使他名人地位最为巩固的民间头衔是――“安庆市太极拳爱好者协会”的终身会长。

他在八十年代以前一直是农家子弟,而他的父亲李志达却曾是老安庆县城里威名远扬的太极拳师。当年,安庆县城里最富有的商绅严世鹏极为敬重李志达的武德和人品,将独生女儿许配给了李志达。但商绅的女儿却没成为李一泓的母亲,她在和他父亲成婚前死于匪患。李志达出于怜悯痛不欲生的严世鹏,也为了报答人家对他的垂爱,遂认人家为义父并郑重发誓十年不娶。李志达从此为严世鹏担负起了保家护店之责,同时继续教人习武,收点儿学费,自己养活自己,一点儿也不沾义父的光。本愿做他老丈人却不料做了他义父的严世鹏,越发感到他品行难得,干脆投一笔资,买一处宅院,使他教人习武有了固定的场所。李志达的徒弟成倍地多起来,挂牌势在必行了。而他坚决不以自己的名字挂牌,非以严世鹏的名字挂牌不可。严世鹏又哪里拗得过他呢?最终只得违愿而依。于是择个吉日,邀请小县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齐来捧场相庆,设宴、舞狮、放鞭炮、唱戏,热闹之中悬挂起一块体体面面黑漆红字的大牌匾是“世鹏武馆”。这么一段从头到尾的过程,从前的县志里详细记载着。徒弟多了,收入自然也丰了。李志达从中扣除少许的生活费用,其余尽数交到严世鹏的老账房那儿。严世鹏不解了,说志达你这个人啊,咱俩都是义父子关系了,你还何必在钱财方面和我划的这么清呢?我女儿已死,我又再没有儿女了,将来遗产不都得归在你的名下么?我严世鹏虽然身在商道,但毕竟也是个仁义之人,也顾惜名声,也要好口碑。你的做法,我打心里佩服。可传出去,免不了飞短流长,岂不是使我授人以柄了么?

李志达听罢就给严世鹏跪下了。他说义父啊,你对我的恩德,我一辈子铭记在心。你将来的遗产,却绝对不应该属于我……

严世鹏急了,说不应该属于你,那应该属于谁呢?我连至亲的亲人也没一个了,一辈子苦心经营置下的这份家业,传给你,我不认为会辱没了你的什么清名……

李志达说我哪里谈得上有什么清名不清名的呢?我不是顾虑那个,也根本不配顾虑那个。论清名,义父乐善好施,仗义疏财,饥荒年月,赈灾救穷也一向慷慨大方,义父才是一个配考虑身后之名的人啊!

严世鹏问那你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李志达便趁机劝义父重立遗嘱。说一份家业,这样那样,其实都不如捐给了社会的好……

严世鹏又问,当今时局动荡不安,兵荒马乱,贪官污吏多多,怎么就算捐给社会了呢?倘白白肥了男盗女娼之辈,我在九泉之下多懊恼啊!

那李志达膝行近前,仰脸望着义父,言恳意切地说:“义父啊,想咱们中国,时运也衰,民心也散,定非仅靠几个仁人志士的努力,便能拯救,便能振兴的。常言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义子虽识字不多,平日里但凡有闲,书也喜欢看,报也喜欢读的。某些有识之士,在书中报上,主张教育救国。我读了看了,自然也会替咱们中国想一想,便觉得他们的主张不无道理。又联想咱们安庆县,十几万人口,竟连一所中学都没有。义父将来,何不将偌大一份遗产托付给县里可信任的人们,要求他们用以办起一所中学呢?果而如此,将来的人们,一定会纪念着您,连我也会觉得光荣。那光荣,就等于是义父留给我的最好遗产了啊……”

严世鹏说,即使我依你所言,又为什么非信任别人呢?我在安庆县虽也不乏过从甚密的朋友,可要论及信任二字,非你莫属啊!

李志达道,义父啊,我是一个见识短浅,能力有限的人。此等大事,我做不成啊!

那严世鹏就沉吟起来,良久,慢条斯理地说出一句话是――“我本以为我已把你看得很透,今日听了你几番话,还是错看了你。”

李志达不安了,流下泪来,说义子感激义父的知遇之恩,自然要经常为义父思考身后之事,所思所想,绝无私利左右。倘义父认为荒唐,还望不生反感。否则义子日后心存惶恐,就不知再该怎样了……

严世鹏则起身离开座位,将他扶起,说你多心了,我的意思是,想不到你不但有一等的仁义,还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我以前竟不了解你这一点,所以惭愧啊。来来来,跟我去书房里,咱们父子筹划筹划……

当前:第1/9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