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战之鹰击长空全集.com》第131/359页


瓦利亚也换上了一架P-47,她现在正四处张望,搜索着目标。不过轰炸机比战斗机好找多了,尤其是飞行在高空的轰炸机。在高空,寒冷使得水蒸气会凝结在飞机引擎排出来的废气的小颗粒上,然后发动机就会在天空中留下长长地航迹。每架轰炸机的四个发动机拉出四道航迹,40多架轰炸机,留下的航迹远远看去就像是一条银光闪闪的河流。

所以老远老远的,瓦利亚就发现目标了。于是她带着P-47机群开始靠近。

在高空,就像战斗机群能在很远就发现轰炸机一样,轰炸机也能在很远距离就发现战斗机群,因为它们后面也拖着一条长长的航迹。

于是就在瓦利亚的P-47机群靠近过去的时候,轰炸机也做好了准备。

“注意,重申纪律,任何情况下都不许偏离预定航线,不允许做躲避动作!维持队形,机枪手准备!”

瓦利亚也下达了指令:“我们从正面击中冲击,争取一次就冲散他们!”

从四个角掠过,攻击处于四个角上的轰炸机所冒的风险是最小的。只是这种方式见效会很慢,在对付真正的大编队的时候,效果相当有限。所以最直接的办法还是正面迎头冲击。

瓦利亚面前的轰炸机群组成了一个上下4层的箱式编队。瓦利亚把目标定在最上面一层上。这是因为,这样攻击,在完成攻击后,直接一个爬升就可以脱离美国轰炸机的自卫火力的杀伤范围。甚至于做一个简单的跟斗动作,就可以再次进入攻击航线。

瓦利亚带着机群从8000米高度上俯冲下来,战斗机的速度一直攀升到800公里每小时。这并不是一个适合精准射击的速度,但是,这样的速度带来的超高的接近率,会给那些菜鸟轰炸机飞行员很大的压力。这种马上就会撞上了的感觉,很容易让那些菜鸟们做出一些闪避动作。而这些闪避动作,则会迫使其他轰炸机也作出闪避动作,然后引起一个链式反应,最后导致整个箱型编队的崩溃。

菜鸟们虽然此前就得到过警告,任何时候都不得做闪避动作。而且他们也明白,人家不会真的一头撞过来的。但看到一架飞机以极高的速度猛扑过来的时候,还是紧张得不得了的。有些家伙本能的就想要躲闪。

事实上,直扑过来的战斗机撞上轰炸机的机会并不高。开战斗机的都是老手,他们都知道什么时候该拉起飞机来避免发生撞击。相反,轰炸机自行闪避倒是容易引发轰炸机之间的撞击事件。所以,在训练中,每个菜鸟机长身边都配有一名教官。他们的一个重要职务就是在那些菜鸟们顶不住压力想要做闪避动作的时候制止他。

在这个时候,教官们起作用了,他们果断的制止了那些菜鸟们的不理智举动。这也就意味着瓦利亚她们的冲击是不可能真正导致轰炸机阵型崩溃的了。

苏联人其实也只知道这一点的。不过按照约定,在突击过程中,任何一架轰炸机里的教官进行了干预,就自动认定这架轰炸机被击落。教官会暂时接管这架轰炸机,并将控制它飞离编队。

瓦利亚驾驶着P-47一直冲到都能够看清楚轰炸机里面那个菜鸟飞行员的惨白的脸的时候,才拉起飞机,从轰炸机上面一点一掠而过。

“这帮毛子,真是够疯的。”在这架轰炸机里面,教官黑格一边死死地按住那个正在狂呼的菜鸟的手,一边骂道!

第一轮突袭之后,就有6架飞机自动脱离了编队。这说明,在刚才的攻击中,这六架飞机的飞行员都试图改变航向闪避。如果不是教官们拉住他们,也许整个的轰炸机群现在都乱了套了。

不过瓦利亚他们这样的冲击,也不是没有代价的。在这样的攻击中他们也会受到很多挺机枪的射击。恐怕也挨了不少发子弹。只不过中弹的情况要等到照相枪里的照片洗出来才能判断。

苏联人又发动了几次突击,但这后几次突击的效果就远远不如第一次的效果好了。攻击结束后,再也没有出现自动脱离编队的飞机了。

一天后,对照相枪照片的判读也完成了。在第一轮攻击后,又有12架B-24被判定受伤,其中四架被判定为被击落。而苏联人的16架P-47,除了斯科莫罗霍夫的那一架全部被击伤(斯科莫罗霍夫,历史上击落46架敌机的苏军王牌,更牛的是,这哥们的飞机在整个战争中从来没被击中过),瓦利亚和另外两名飞行员的战斗机更是被认定为被击落。可见,即使是菜鸟的轰炸机,也是不可小看的。

就在这次对抗结束后,罗恩又接到了一个任务。阿诺德将军通知他,李梅遇到了麻烦。他点名要求罗恩到欧洲去跑一趟。

第一百零六章 李梅的麻烦

在飞往冰岛的飞机上面,(飞机要飞往英国需要在这里加油)罗恩靠在座椅背上,闭上眼睛,看起来好像在打盹。但他并没有真的睡过去了,其实他在思考自己这一次的使命。

在上飞机之前,罗恩在阿诺德将军那里看了一些相关的文件,这些文件告诉了他这样一些事情。

自从采取了箱式编队战术之后,第八航空队的B-24和B-17就有了克敌制胜的法宝,从此之后,轰炸机部队就有点不把德国战斗机放在眼里了,对德国轰炸的力度相比原先的历史上更大了。搞得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有一次大规模的千机大轰炸。

为了对付美国佬的轰炸机部队,德国人也搞起了千机大拦截。千机大拦截让美国轰炸机的损失直线上升,但是它也同时让德国战斗机的损失直线上升。双方对着消耗起来,德国人还真不一定消耗得过美国人。后来P-51战斗机加入了战斗,这更使得天平再次倒向美国人的一边。李梅一度相信,用不了多久,德国人的空中力量就会被消耗一空。

然而,就在一个星期前,德国人的攻击方式突然产生了变化。

那天中午,一支由大约一百架轰炸机组成的机群在六十余架P-51的护航下试图对德国鲁尔区的一处煤炭液化工厂发动空袭。在即将接近目标的时候,突然遭到早已等候在高空的德国战斗机的拦截。在一批BF-109拖住了护航战斗机的情况下,大约十余架JU88在相当远的距离上向美国轰炸机群发射了一种火箭弹。这种火箭弹威力巨大,而且命中率奇高,仅仅第一轮攻击,德国人发射的十余发火箭弹便造成6架B-24轰炸机坠毁,3架B-24轰炸机不同程度受伤的后果。

接着在护航战斗机摆脱德国战斗机的纠缠,赶过来驱散了那些JU88之前,德国人又发动了两次火箭弹攻击,又击落了11架B-24。整个箱型编队都被这些火箭弹打散了架。在队形崩溃后又遭到德国战斗机的攻击,最终整个轰炸机群只有一半左右的飞机得以安全返回。

两天后,一个更大的,包括800多架轰炸机的机群在前往轰炸柏林的途中,再次遭到这种火箭弹的攻击,最后,竟然损失了124架轰炸机。这个打击是如此沉重,以至于第八航空队的轰炸行动几乎无法继续下去。

于是,李梅就想起了曾经提出过过类似的拦截手段的罗恩。

看到这份报告之后,罗恩想到的第一个词语就是导弹。虽然前世的时候,他的专业并不在导弹方面,但罗恩也还记得,世界上第一种空对空导弹就是源自于二战时期的德国。只是在原来的历史中,这种导弹似乎没来得及上战场,德国就完蛋了。想不到在这个时空里,他们居然出现得这么早。

罗恩记不清原本历史上的德国的空空导弹的具体情况了。它究竟是怎么个样子?使用的制导方式是什么?罗恩一点都不知。

“红外线制导吗?”罗恩想,但他马上摇起了头,“以这个时期的技术,是不可能搞出真正实用的红外引导头的。而且德国人依旧采取了迎头攻击的方式,这更证明了这种导弹绝不可能是红外制导的。要知道,红外引导的空空导弹的迎头攻击能力可是一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得以实现的。

既然不可能是红外制导的,那么,就还有两种常见的可能,一种是无线电指令,还有一种是半主动雷达制导。半主动雷达也就算了吧,德国人的技术不可能这样逆天,嗯,最大的可能就是无线电指令了。貌似德国在完蛋前搞出过一种最早的反舰导弹,好像就是这种制导方式。但用这个技术来制导空空导弹。这个的技术难度似乎也不算小呀。真是越想越想不明白了……”

的确,德国人的技术水平并不足以支持罗恩设想中的几种制导方式。不过习惯了后世空空导弹的特点的罗恩,却忘掉了一种对技术水平要求最低的制导方式:有线指令制导。

当前:第131/35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