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恋爱时代实体版作者 王海鸰》第2/33页


  小可看一眼他打开着的电脑,微微一笑:“正忙着?”
  他点头,明确地,毫不踌躇地。
  小可没想到,呆住。
  她当然知道他忙,她那样问只为找句话说,两个陌生人在一块儿不找话没话。身为男生你不主动找话说也就罢了,出于礼貌答一句“不忙”是起码的吧?他不,他连假装绅士一下都不肯。他怕什么呢?怕说了“不忙”她就会给棒槌当针(真)纠缠他骚扰他耽误他时间吗?他时间实在太宝贵了,他条件实在是太好了,好到了不论他怎样傲慢轻慢姑娘们都会成群结队前仆后继。可惜啊,“龙生九种种种有别”,这世上既有苍蝇嗜血般爱你的好条件的姑娘,就一定会有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女孩儿!
  小可讨厌相亲,并不是真的认为自己“才”二十三,她讨厌的正是这种惟条件为上的俗气、势利――他太高估自己的魅力了,太低估别人的追求了!耻辱化作怒火燃烧,全身心挛缩颤抖包括面部,她支起两肘使两手托腮,以指按住震跳的眼肌,说:“很好,我也忙,非常忙。那咱就谁也别耽误谁了,直着说?”用了问号,为礼貌用。她要以始终如一的礼貌昭显对方的无礼,表明二人的不同,道不同不相与谋,她对他一点意思都没有!“我跟你一样,不想来相这个亲。但跟你又不一样,我是我妈押着来的,她在外面。”头朝窗外一摆,他扭脸去看,她看着他:“看到了吧?杨树后头那女的……所以,我得假装跟你坐会儿,聊会儿,得耽误你一点点时间,对不起啊。”
  他回过脸来时目光明显活泛多了,显然,确定了没有威胁后感到放心了,放心后就愿意遵循做人的基本常识了,接着她的话也找了句话说:“你为什么不愿意相亲呢?”
  “没兴趣!”她干脆道,心里头痛快些了,“我现在很忙,要写毕业论文要实习要找工作,千头万绪。简单说,正处于人生最关键的爬坡期!别的,不予考虑!”
  他笑了笑,问:“你们不是说,找个好老公,少奋斗多少多少年吗?”
  “哈!”小可也笑,冷笑,她对他的判断果然没错。一字字地,她告诉他:“没有‘我们’,只有她们。”
  他眨巴眨巴眼:“什么意思?”这一次不是没话找话,是真没明白。
  小可很乐意回答他:“意思就是,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不想依附于任何人!”说着起身:“接着忙你的吧,不打搅!”向外走。
  他没想到,忙跟着站起,于是乎,小可看到了他西服右下襟的一块黄色斑迹,当即不假思索站住,正面向他,边用力上上下下打量,边一字一顿道:“给你提个醒?下次你相亲的话,请一定收拾好点再来。就算你跟我一样是家里逼着来的,就算你根本没打算同意这事,但是,该对对方有一个起码的尊重!”转身走。
  他叫:“哎请稍等――”
  她看他,看他有什么话可说。他没能说成,刚要开口时被一个不期而至的人给打断。那人在他们桌头位置站定,先客气地冲他点下头,而后扭脸直视小可:“是邓小可吗?”
  小可愣住,旋即,注意到对方的灰蓝西服手提电脑,继而,恍然大悟:“你是――”
  那人不待她说完,笃定一点头:“对,我是。”言毕,冲小可对面方向又那样一点头:“他不是。”而后,对着窗外再一点头:“我刚才跟阿姨通过话对上号了。”
  小可看窗外。目光甫一过去,便被在窗外不远处焦急等待的妈妈接住,即刻冲她连比划带说,听不到说什么,也用不着听。
  真是闹剧啊!
  “我们去那边坐,小可?”相亲对象说,去掉姓氏直呼名字,露骨地表达着喜爱。
  这单方面的强行表达让人肉麻、生厌,还得跟他把程序走完,好歹最后一次。小可低头拿包,座位上没包,包在车里。抬头走时余光瞥到了对面那人,他正在看她、看他们,脸上是饶有兴趣的好奇和事不关己的淡漠,如同看热闹的路人,小可突然间恼怒,冲他低吼:“你为什么不早说?!”
  他愣一下后方才明白,正色道:“我没有机会说,你想想!”
  小可哑然,怒火窝心无可宣泄,霍地,转过身去面朝她的相亲对象:“对不起,我还有事!刚才,我把该对你说的话都对他说了!”转而对“他”一点头:“麻烦请替我转达!”扬长离去,扔下两个穿灰蓝西装的男人面面相觑。
  两个男人长得一点不像,却奇怪地都与照片有相似之处。那照片经过了高手的PS已达PS最高境界:比真人好看了很多,却不失真。


第二章
  饭做好了,两素一荤,主食是粥,一人一碗;荤为烤对虾,一人一只。晚餐须少食,健康和不健康都是吃出来的。惠涓手机响了,是沈画,说找的旅馆不合适,要来家住,惠涓连声答应,挂上电话后脸拉了下来。且不说饭只做了三个人的来人就得另做,单说早先让你来家住,为什么不来?怎么说都不,理由一大堆:不想给小姨添麻烦,公司面试地点离家太远不方便,已经在公司附近找好旅馆交了钱……惠涓一概不信,却并不点破,只坚持自己意见,直听出她有点急了,方才作罢。二十五岁了,成年人了,慢说自己才是她的个姨,就是她妈,也不可能做得更好。
  惠涓怀疑沈画北京有人,或说,有男朋友。否则凭她,一个小地方的女孩儿,头回来北京,怎么可能放着姨家不住,花钱去住旅馆,她知道旅馆大门朝哪儿开吗?想跟男朋友住,可以,惠涓传统但识时务,她只是不喜欢沈画的不说实话。早先说不来住的理由,不是实话;现在说要来住的理由,也不是实话――找的旅馆不合适,怎么不合适了?不合适干吗交钱?交了钱不住,钱怎么办?当然她不问。问也白问,只能逼对方进一步撒谎。这孩子不能长留,找着工作就让她出去租房。住家里她就得负责,这个责她负不起。
  沈画到后,惠涓为她另下了面,加了两个菜――小葱拌豆腐、西红柿炒鸡蛋,自己那只虾给她。烤盘里只三只虾,她应是看到了的,却连点推辞、谦让的意思都没有。一伸手把虾接过去,接过去就剥,两小指跷跷着,眼皮子抹搭着,全神贯注,越发的可以不理人了。是,你今天面试没过心情不好,不想说话;但在别人家里,你能由着你的心情来吗?从进家门就这副不死不活的样子,问一句说一句,不问不吭气,上了餐桌,还这样!拢共四个人,一个人不说话――尤其当这人还是客人――气氛多尴尬?这孩子让二姐惯坏了,自我中心惯了,人事不懂!
  惠涓觉得没面子,沈画是她这边亲戚。
  丈夫也有亲戚在北京,也是外甥女,也是从外地来,人家来前先上网租房,来后从面试到工作落停,没麻烦他们。来家吃过一次饭,背了一大背包的礼,舅舅的、舅妈的、表妹的,人手一份;说是头一回发工资,得庆贺一下。沈画呢?空手上门不说――这无所谓,你不挣钱――先说要来,又说不来,然后,说来就来,一切以她的需要为中心压根不替别人想。二者相较,立见高下。都是家里的独生女儿宝贝疙瘩,却就是这么的不一样!
  沈画被虾头刺扎着了,“哎哟”一声,捧起被扎的手指送鼻子底下看,嘴里头“咝咝”着。惠涓装没看见,小可犯贱,凑过头看,还问:“扎着啦?”沈画点头,两嘴角向下耷拉着很是委屈:“我妈做虾,都剥皮的……”惠涓登时火了:那就回你家,找你妈,这世上只有你妈能无条件围着你转伺候你,找不到第二个,丈夫都不行!她高声叫:“小可!把你的虾吃了!凉了!”又呵斥丈夫:“老邓!别光喝粥!吃菜!”气氛陡然间紧张。
  小可赶紧看爸爸,爸爸正看她,冲她努嘴让她出面转圜。爸爸不善说话,或说,不善没话找话。可是,说什么呢?她和沈画联系很少,可说的话题很少。该说的能说的早说遍了,连下午相亲的事情都拿出来说了,妈妈跟着她一块儿说,你一言我一语,说相声似的。先说怎么相错了亲,又说真人和照片差着有多远,说那人不光长相一般智商也一般。智商一般是小可的说法,妈妈的说法是一般以下,弱智;根据是,不弱智他不会拿着高度PS过的照片跟人约相亲……这番话母女相亲刚完就说过了,到家后跟爸爸又说,此番餐桌上再说,完全是因为沈画找话来说。
  没等小可找到新的话题,惠涓发作,身体带着椅子往后一撤,椅脚划地,“吱――”一声,突兀刺耳,沈画吓得一哆嗦手里虾掉地上――她自我,但不木,在惠涓呵斥女儿丈夫时已明白了眼前情势,马上放下捧手指的手,拿起虾剥――沈画弯腰拾地上的虾,起身时,惠涓不见了。她呆呆看惠涓的空位,颈左侧脖筋时而轻轻抽跳,面色苍白,眼周却慢慢洇出了红来。
  小可右手里攥着筷子,伸左手从烤盘里抓起她的那只虾给沈画,嘴里嚷:“掉地上算了,不要吃了!”情急之下,忘记被订书钉重创过的左手食指,盐渍伤口,火辣辣疼,倒给了她提醒,她找到了话题。把虾给沈画后,开始说陈佳。从面试初识那天说起,直说到今天的惨烈。在这段时间里,惠涓从厨房出来了,拿着香油瓶往小葱拌豆腐里滴了两滴,好像她离席而去是为这个。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沈画重又开始剥虾,剥完,胳膊一伸,丢进了小可的碗里……一时间,餐桌上你亲我爱,欢声笑语,一片祥和。
  小可颇有成就感,越发说得起劲,最后,作结束语:“那陈佳绝对是个冷血动物!我绝对不能在这种人手底下待!”话刚落音,一直少言的沈画出人意料开口,说出的话更出人意料:“我觉得陈佳正常,你太娇气。”谁都没想到她会这样说,就算你说得对,这种时候,以你的身份,也不该。一时间,餐桌上无人接口。沈画感到了自己的唐突,赶紧找补:“我的意思是,现在大学生找工作不容易,有了机会,咱得珍惜。不说别人,说我,毕业一年了还没着落,还漂着!”
  气氛和缓下来了,就着沈画的话,小可问了:“哎画姐,你下午面试为什么没成?”这问题她一直想问,看沈画情绪不高,没敢。她有些好奇:让来面试,说明对硬件是认可了的,而只要硬件没问题,沈画就应该没问题。她最不怕面试――敢说、能说、漂亮。沈画回答:“还是老问题,硬件不够,他们要求英语四级。”沈画美术专业,艺术类学生毕业不要求英语四级。小可叫:“咦?硬件给他们的简历里都有,明知不够干吗把人家大老远地从外地招北京来!”
  惠涓盯着沈画等待回答,小可说的正是她想问的。区别在于,小可是为沈画打抱不平,她是怀疑,怀疑沈画没说实话。
  沈画一匙接一匙喝粥,不吭气。
  小可热情道:“画姐,我建个议?……先别急着找工作,先把四级拿下来,现在像点样的工作,英语四级是起码的,进我们公司,至少六级!”沈画不悦,尽量不表现出来,淡淡道:“你们公司有对外业务,大多数公司根本就没那业务,跟着瞎起什么哄呀!”小可不觉,仍说:“现在没这业务不等于将来没有!北京越来越国际化,英语很重要的!画姐,其实英语一点都不难……”这就滔滔不绝说了开去。小可英语很好,去美国纽约大学交流,纽约人都夸她英语地道。
  沈画盯着小可一开一合的嘴,那张嘴说的每个字都入了她的耳朵,半个字没入脑子,脑子被她安了屏蔽装置。人为什么会指点指导别人?认为自己有这资格。名义是关心他人,潜意识是自我炫耀,优越感强烈到了不可遏制。是,她的这位表妹完全有资格在她面前炫耀:父亲是著名大医院的著名医学专家,著名到只要他想,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有他能够找得到的关系,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都会生病;她母亲以她父亲和她为生活轴心,把家安排得井井有条。她自小坐拥北京丰厚的教育资源,安享父母全面有力的保障,这样长大的孩子,只要智商心理正常,学习当在一般水准之上。她因之有足够底气对上司说“不”,对优秀的相亲对象说“不”,自然,更有底气有资格对卑微的自己说三道四。可惜,你有资格,我不接受,不仅是不接受,是讨厌,讨厌你这种居高临下的指点、事不关己的伪善!
  “画姐?”她叫她。沈画正了正神,看她。她说:“你看这么着好不好?去新东方报个班,我陪你去!”
  沈画想说:“滚!”但知道不能――人在屋檐下――随口敷衍:“如果拿下了四级,还不成呢?”
  小可斩截地:“绝对不会!”
  正是这脱口而出、漫不经心的斩截成为了压倒骆驼的那根草,一时间,沈画血往上涌,全身通了电似的抽紧,她试图让自己镇静,做不到;所说的话没经过大脑直接从心里往出冒,且是怎么解恨怎么来。她说:“何以见得?别人不说,说你,英语六级、日语一级,又怎么样,不也面临着干不下去?由此我认为,高分低能是我国教育制度的最大失败!我还认为,形式主义的条条框框卡掉了无数真正的人才!我更认为,学习好不应也不是学习的目的!”说罢起身,谁也不看,离开饭桌,去了客房,咣,关了门。
  小可瞠目结舌,片刻,问父母:“她怎么能这么说话?!”
  惠涓夹一筷子油菜送嘴里慢悠悠嚼,嚼了会儿后,道:“她不是对你……替她想想,满怀希望,不远万里,跑来应聘,结果呢,没过。心情能好吗?好不了。去,去看看她,陪她说说话。”
  小可起身去了。她本善良,自身条件的优越也让她大度。
  女儿走后,惠涓郑重对丈夫道:“老邓,帮沈画想想办法!”“老邓”全名邓文宣,只是惠涓从来不叫他名字,两人都年轻时,她叫他“小邓”。
  “她学美术我搞医,两个行当。”邓文宣推托。
  “看看你的病人里有没有能帮上忙的――”
  “她才来,不急。”
  “不急不行。唉,我就不该留她住。住个一天两天,成;三天四天,没问题;五天六天,也可以,时间再长容易起矛盾。刚才你都看到了,这才是来的头一天!说还不能说――”
  “找到工作她会出去租房的。”
  “要就找不到工作呢?”
  这时,客厅电话铃响了。客厅与餐厅连着,成一个五十平方米的大厅,朝南是整面的落地门窗,客厅餐厅无间隔,只在天花板上做了个S形的软隔断,白天阳光由落地门窗进来,全厅明亮通透。这个厅、整个家的装修,从设计到实施,惠涓一手操办。房子是医院的“房改房”,2004年初建成,当年底入住。惠涓和邓文宣同在这家医院工作,两口子工龄加起来折成钱,一百九十平方米的房子,只需另交二十万。惠涓去接电话。
  家中电话百分之九十九找邓文宣,惠涓和小可一般只给人留手机。当然邓文宣也有手机,但他那手机只出差时才开,嫌麻烦是一方面,主要觉得用不着。只要在北京,他不在科里就在手术室要么在家,三个地方都有电话,总能找得到他,只是家里来电话通常都由惠涓去接。
  惠涓拿起电话“喂”了一声,里头传出的女声清脆悦耳:“您好请找邓主任!”她很礼貌地问:“请问您是哪里?”这时邓文宣已来到身后伸出手拿电话,被她闪开,同时更紧地将听筒贴住耳廓,电话里女声一口气报:“我是手术室我姓宋请找邓主任!”声音紧急,惠涓马上把电话交了出去,却没马上走开,听到了电话中的女声清亮传出:“主任!张世宝脑组织膨出关不上颅!”她转身离去。
  惠涓收拾餐桌,客厅那边是邓文宣打电话的声音:“有一种可能是过度换气二氧化碳过多,请麻醉调整呼吸试一试。病人血压多少?”惠涓端着碗盘去了厨房。
  惠涓拧开水龙头洗碗,水龙头里带过滤网,出水柔和不溅水。正洗着,邓文宣来到厨房门口,说一声:“我去医院。”说完了走,走几步站住:“以后,找我的电话,尤其医院的电话,你不要问太多。”离去。惠涓一如既往洗碗,从丈夫来,到丈夫走,没抬头。
  沈画坐写字台前,背朝门发呆。有人开门,声音很轻,她仍受到了极大惊吓,脊背一下子缩紧。没回头,不敢。不用回头也知是小姨来了,来兴师问罪,当场把她赶出家门也未可知,谁让她伤害了她的宝贝女儿?她为自己说的那番话后悔,边说边后悔,但在那一刻,灵魂出窍魔鬼附体她管不住自己的舌头。开门声、关门声、脚步声……随着脚步声渐近,她原姿势面壁石化。脚步声在身后停住,缩紧的脊背一阵发麻,本能闭上眼睛等待打击……右肩感到了一小片温软,她有点意外――她预料的是电闪雷鸣劈头盖脸――扭头看,在她身边的不是小姨,是小可,那一小片温软是小可的手,无声传递着关心体贴,没有一丝居高临下的优越,全是善意。小可在她眼里渐渐模糊起来,泪水不争气涌出,紧接着滚落,一大颗一大颗,噼里啪啦,沉甸甸的。那泪蓄积了很久,压抑了很久。
  一天之内,沈画遭受爱情、事业的双重打击。
  惠涓的怀疑一点不错,沈画在北京“有人”,如果没有这个人,她断然不敢只身闯来,尽管她是那么的向往北京。那向往从幼年就开始了,由图画儿歌电视课本开始,在各种反复强化的描画中,将北京幻化成了童话中的水晶宫,远在天边,亮闪闪炫目。考大学时想过报考北京学校,父母反对:以她的成绩考北京学校只能是二本以下,在本省,则可上属于211工程的重点大学;现在好点的单位招聘,非211大学毕业生不要;上大学是为就业,不是为好玩儿。沈画拗不过父母,归根到底是自己心中没底,老老实实上了本省的一所重点大学。毕业后在当地做过三份工作,加起来八个月。八个月工作的体会是,人生原来是这样的一个循环:上班――拿钱,拿钱――吃饭,吃饭――活着,活着――上班……与梦想、追求、激情无关。
  曾有过认真的爱情,大学同学,从大一开始好,毕业后,爱情结束。他提出结婚,她不肯。她不肯这么年轻就成为已婚妇女,不肯过已婚妇女那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生孩子,养孩子,孩子结婚,她老去。
  与男友分手后住父母家。她是那个家的中心是公主。她下班回家,热饭热菜定已等在桌上,饭菜口味,定以她的口味为准。她在家什么都不必做,哪怕手机没钱,她只消说一声,自动充值――父母为她甘尽全力,可惜,他们的全力又有多少?仅有的那点,还不是她需要的;她需要的,他们没有。父亲是镇政府的电工,母亲早年间是当地织袜厂的工会主席,工厂倒闭后回家,利用家中临街窗子开了间小卖部。做这样一个家的公主,非但不会有任何的自豪满足,相反,让人悲凉。她不是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市井之辈,她有理想,她理想中的自己是能够朝着天边的绚烂尽情飞翔的凤凰。
  家中父母密不透风的温暖令人窒息,为避免矛盾,回家吃罢饭沈画就躲自己屋里上网,网络是她与外面世界保持联系的脐带,给予她生命所需的滋养。人人网、开心网、QQ,成为她每天必去的地方。她在人人网上结识了孙景。孙景是一位私企老总,北大毕业,二十九岁,现居北京。随着交谈深入,二人互留QQ,互发照片,互留手机。孙景说一口标准普通话,声音很有层次,他亦夸她的声音悦耳。按照网络交往规律,通话后如双方仍相互满意,接下来就会希望见面,孙景让她去北京。其实这之前,沈画已经暗暗在做去北京的准备了,向北京发去了无数简历,一直无果,在接到孙景的邀请时,有公司通知她面试,命运大门开启。正如小可所说,她最不怕面试――见孙景也是面试――她的漂亮无人能挡!
  决定去北京前,沈画要求与孙景视频。网络骗子多,她须格外谨慎;父母不给力,她须自己照顾好自己。孙景欣然同意,在家中同她视频。视频后沈画彻底放下心来:不是为孙景长相――视频上看,孙景比照片还好看――男的长得差不多就行,要不怎么说男才女貌,关键是,在视频里,沈画看到了孙景的家。那个家宽敞大气品位不凡,验证着主人不凡的事业。
  接下来的日子,沈画辞掉工作,收拾东西。跟父母只说去北京面试,没提孙景。任何事,没成之前,她不跟他们说,不想让他们多问。她乘飞机来的北京,孙景为她订的机票。谁都不知道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乘飞机,孙景不知道,一路的同乘人也不知道,一路上她细心观察用心揣摸小心行动,任胸中波澜起伏,脸上不动声色,成功地给所有见到她的人留下了她想留下的印象:沉静、大气、见多识广。
  及至见到孙景,“不动声色”消失殆尽。
  他开车去机场接她,车是价值二百多万的奔驰S600,在她家乡,二百多万能买幢好房……软硬适中的皮座椅光滑清凉,她笔直端坐,两手并拢放在同样并拢的腿间,心狂跳,嗓子发紧,因怕碰到孙景的目光,扭脸去看车窗外风景。孙景很体贴,一直找话跟她说,先说她本人比照片比视频都漂亮,漂亮得多,再问沈画见到他是不是失望,又开玩笑,说只要见光没死,他保证沈画对他全方位满意……沈画对他所有问题能点头或摇头回答的,不说话。她说话时的声音让她气恼,紧张、羞涩、小声小气,活脱儿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小丫头。

当前:第2/3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