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边军一小兵》第172/1925页


这些矿工们都是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在采矿,与如说榔头与斧子,没有后世的机械,这样开采量颇少。此时大明己经知道用火药炸开矿山来开矿,只是王斗哪来的这么多火药?只是让矿工们每天用榔头与斧子一下一下用力的凿石头。

按两吨铁矿石炼出一吨生铁计算,又要将生铁炼成易于煅造的熟铁,寇家沟铁厂一天要出产七百斤的熟铁料,至少每天需要好几千斤的铁矿石。矿工的工作非常劳累,不可能每天劳作,他们分班劳动,每天用榔头挖凿,开采量那么大,确实人力紧张。

况且产铁要多,需要的煤炭多,运煤的人力同样要增多,又是需要人手。

舜乡堡内是没有人力了。

见王斗在沉吟,李茂森道:“大人,其实制作盔甲,也不一定要使用铁料,制造棉甲皮甲皆可,也一样可防铳箭。”

棉甲确实可以有效地防护火器,八旗兵制作棉甲时,就是将棉花浸湿,然后反复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把多张这样的棉片缀成厚实的棉布后,在两层棉布之间安上铁片,内外用铜钉固定,棉甲就制成了。

这样的甲胄,对火器的防御效果非常好,冬季还可以防寒。

比起铁料,棉花在大明北地也较为普遍,价格比铁价低。不过王斗考虑到现在到处战乱,棉花布匹等原料供应不稳定,自己受他人所制,而寇家沟铁厂就在舜乡堡的旁边,自己原料控制容易,不需要时时为原料的来源发愁,皮甲也是如此。

再说了,清兵多使用弓箭,比起棉甲,铁甲对弓箭的防护力更好。

就用火铳铁甲,王斗下定了决心,他对李茂森道:“李匠头,铁料你不用发愁,我会想办法的,你只管带着工匠们将火铳盔甲打制出来便是。”

见王斗都这样说了,李茂森便恭敬领命。

对王斗说的刚才他想制造一些手榴弹与地雷等,李茂森想了想,抱拳施礼道:“大人,请恕小的直言,那地雷诸物华而不实,杀敌效果微小,且会浪费原本不多的铁器火药,小的建议将所有的铁料都用到火铳盔甲的打制上去。”

最后他又向王斗透露了一个消息,匠作坊内的火药库存不多了,请大人想想办法。

※※※

老白牛:

白天出去办了点事,只写了一章,第二更放在晚上。

第九十二章定点排尿

按李茂森说的,那手榴弹要做到很大才有威力,一颗手榴弹要使用好几斤的铁,需要火药量也多,杀敌效果却不怎么样。反正是守城之用,扔一颗手榴弹,还不如扔一个滚木擂石,砸死几个敌军后,滚木擂石还可以回收利用,手榴弹扔了就没了。

相同的,地雷也是如此,费铁费药不说,特别是那钢轮的发火装置难造。其实那钢轮发火装置就类似燧发枪的齿轮发条,结构很是复杂,舜乡堡内怕没有几个工匠会造,与其浪费这个人力物力,不如将物资全部用到需要的地方去。

还有那火药,原先舜乡堡储库内只有一百二十多斤,制成火铳子药不过二千多发,经过这些时间舜乡堡工匠与舜乡军的使用,很快就要完了。没有了火药,那些制作定装纸筒弹药的工人们就不得不停工了。

对于先前李茂森说的停了刀矛等器械的打制,王斗认为是可以的,现在库房内长枪的数量足够使用,不过火药没有就难办点。

用火药开矿可以节省人力,增加铁厂的效率,以后要大规模作战,特别是如果发射火炮,都需要大量的火药。

这火药硝石的原料供给,一直困扰着王斗,除了向外购买,就没有别的方法?能否象寇家沟铁厂那样,找一个稳定的硝石就近供给之地呢?

从匠作坊出来,王斗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最后他招集了舜乡堡一干军官吏员,商议这个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众人也是一展莫筹,最后还是令吏冯大昌献出一计,在舜乡堡内帖出告示,看除了向外购买,有谁知道舜乡堡附近有相关矿产,或是有什么土法积硝的。

如能献出妙计,将重赏一石米与十斤肉。

告示帖出后。引起了舜乡堡上下极大的兴趣,众人议论纷纷,都是极力思索,自己有什么方法呢?

第二天。忽然有一个新军户求见,说是自己有办法。

王斗大喜,连忙让他进来,很快,一个大肉球滚了进来。众人看去,却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人长得矮矮胖胖,脸圆乎乎的,颇有富态,灾民中象他这样矮胖的人很少,他肉这么多,没被流民吃了也是他的福气。

这肉球以浓厚的山西口音向王斗施礼,原来他叫李之芬,很女性化的一个名字。依他自己说的,他在老家原是村内的一个小财主,遭了灾,家内又遭了匪,全家只剩他一个人,便随灾民出来流浪。随大流到了舜乡堡内,见这里有吃有喝,就留了下来。每天待在男工营内随众人一起干活,听说王斗重赏,他便乐颠颠地来了。

依这家伙自己的介绍。他虽然极力美化自己,爱好理科化学等,不过林道符等人都认为此辈自小不务正业,善奇技淫巧。不习正道。不过这不是王斗关心的,他只关心李之芬有没有办法搞出硝土来。

李之芬深深作了一揖:“大人何必烦恼?硝石遍地皆是,如马厩土仓之中,便有硝石无量,为大人所梦想不到者!”

王斗一挥手:“带路!”

一众军官随李之芬钻遍了舜乡堡内外的厕所马厩,猪牛栏屋。庭院墙角,个个灰头土脸的。李之芬矮胖的身材灵活无比,只是在马厩牛栏内钻进钻出,他拿着扫把,簸箕,见有白色芒状物便扫,果然扫出来都是硝土,一会儿就扫了十几斤。

他时而还立在厕所的背阴处,作沉思状,又仔细观察地表之土,还取了一小块尝尝味道,看得各人脸色发白,李之芬却是面不改色,只是点头道:“好辣,是好硝土!”

当前:第172/192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