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金手指全集.com》第11/482页


其实张弘斌却是知道,这些人牙子就是在别人遭灾不依无靠的时候,组织人手过去收购他们的孩子,当然青壮和年轻的女子他们也收。这些难民或许也是留着一丝希望,希望孩子可以给良善人家买去,所以这才不得不脱手。

不管来源如何,好歹是得到官府认可的,那么张弘斌就没什么好顾虑的。

至少,跟着自己也不会比其他买主差到哪里去。

给人牙子表明了自己的购买意向,人牙子很快就带着三十多个大小孩子走了出来。这些孩子大的不足七岁,小的仅三岁。再小的自然不会有,买了也没有多少意义,还要花费更多的精力照顾,是以人牙子是不会买太小的孩子的。

这三十个孩子显然是营养不良,人牙子自然不会好吃好喝的供应,也是担心他们有了力气就会逃走。不过人牙子至少还懂得包装,知道若是太惨了会影响客户的购买欲,故而至少还能够吃的半饱。于是张弘斌看到的这些孩子,算不上健康,但至少还算精神。

“若是我全要,多少钱?”张弘斌也懒得看,乍眼看去男多女少,索性直接来个痛快。

“都要?”人牙子先是一愣,随即露出了兴奋的表情。

“给个痛快价!”张弘斌不耐烦的说道。

“不贵,就五百两银子便可成交!”人牙子眼睛一转悠,立刻报出了一个价位。

“三百两,若不答应,我们换一家!”张弘斌转身就走。

“诶哟,三少爷,你也不能够杀价杀得那么厉害啊!”人牙子哭了,不是说好了三少爷不会杀价的吗?

三十个人其实成本不足三两银子,包括车费成本不足十两银子。若非如此暴利,谁会干这伤天害理的行业?但是三百两的价格就要买掉,显然有那么点坏了行规啊。

“三百二十两,给你二十两的跑腿费,如何?”张弘斌非常肯定的说道。

“这个……”人牙子很是犹豫了一把。

“得了吧,多了二十两你偷乐也应该了。最近大旱,大家都缺粮食,谁有空钱买人手?而且孩子不养大,根本当不得人手,在现在完全就是亏本货。再说……这进货……”王二更懂得其中门道,毕竟他本来就是一个下里巴人。

“好,成交!”人牙子咬了咬牙,他不得不承认,王二说得很有道理。

最重要的是,王二这厮似乎打算把进货价的事情给摊开了说。这可是很犯忌讳的事情,可王二真要做,他也没辙。真正让他顾忌的,还是三少爷背后的张家,在白水县一亩三分地上,张家的话比县太爷还有用,可不是他一个人牙子可以得罪的。再说,三百二十两,也是赚翻了。

拿出这三十个孩子的卖身契约,上面很明显标注的是死契,意味着孩子的孩子,甚至世世代代都是自己的私有物。而过户那部分,只有人牙子的那一手,可以说是一手货不假。若是有别人买过,或者转手,会在契约背后标注出来的。毕竟,就算是一张简单的卖身契约,那也是身份的证明。没有了契约,这些孩子就是黑户,那才叫做凄惨。

拿过契约,张弘斌便跟着人牙子去官府做好登记,自此这三十个人就到了他的名下。

不过,他对于一张契约上面的名字,很是在意。

榆林李定国,多么让人精神抖擞的名字。张弘斌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又或者是同名同姓的存在。

他最后还是把李定国叫了出来,虚岁六岁的娃儿,却有别人所没有的坚毅和沉稳。

是一个潜力股……值得培养!

第九章 从娃娃抓起

张家的西山别馆,其实原本只是类似守林小屋一样的存在。

但自从张弘武习武之后,这里扩建了起来,毕竟张弘武每年在特定的时候,都会进入西山狩猎,磨练自己的武艺。

如今,他想来是没办法再使用了,毕竟此刻这里已经是张弘斌的地盘。

在得到西山别馆之后,张弘斌花了五百两银子,让人把这里又翻修了一遍,甚至可以说是扩建了一番。不仅建造了好几座供下人居住的简易房子,而且还扩展出了一片空地。

若是有识之士,或许会发现,这片空地完全是按照校场的模式来开辟的。

三十个孩子被带了回来,第一时间就是让他们洗一次澡,最重要的是彻底洗一次头。他们之前都生活在卫生情况很糟糕的环境,身体长虱子那是必然的。张弘斌可不希望他们因为虱子的问题而感染什么传染病,任何一个夭折了,对他来说都是一个损失。

这些孩子现阶段还太小,若是给他十年时间,或许可以培养出一批允文允武的心腹。但是时间明显不够,从明年七月份开始,王嘉胤、杨六、不沾泥等人会在陕西发动起义。本来若是没有自己这只蝴蝶的话,自己的护卫王二,也会在更早一些的时间发动起义。

好吧,或许身为大明的地主阶级,用起义二字是奇怪了一些。只是看小说也好,还是看课本也好,这明末农民起义几个大字看了那么多年,总是会下意识的脱口而出。

孩子们洗完澡,他们的衣服也准备妥当……好吧,自然是没有办法现做,这些衣服都是在当铺买来的旧衣服。实际上这年头的当铺里面,才会有成衣出售。剪裁缝纫什么的,基本上是这个时代女性必备的生活技能。不过说来也是,自己的丈夫和儿子穿着自己亲手缝制的衣服,那感觉也的确挺温馨的。

衣服是现成的,为此花费了一些零碎银子,至于不合穿的问题,只能将就。张弘斌已经委托张家名下的那些妇女,她们很快就会过来为这些孩子量身高,布匹和工钱由张弘斌支付,至少为这些孩子量身定做两套衣服,以后三个月订制一批。人心工程,可容不得半点马虎。

孩子们换上了衣服,虽然是旧衣服,但好歹比他们以前破破烂烂的衣服好得多,心中对张弘斌充满了感激。

当前:第11/48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