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金手指全集.com》第162/482页


“笑话,大明泱泱天朝上国,其地大物博相当于你所谓大秦的十倍以上。有带甲之士百万,各种物资更是不计其数。以前不过是轻敌,只要大明可以获得救世军的详细情报,小心翼翼的面对,哪怕十个人换你们救世军一人,你们最终也难逃败亡的下场!”徐光启还是嘴硬。

“的确,大明很大,但是我打个比方:一个月生产一把火铳的国家,和一个一个月生产数千把火铳的国家打起来,你觉得最终是谁能够获胜?”张弘斌随口问了句。

“大明就是那个可以月产数千把火铳的大国,它必然可以获胜!”徐光启无比自豪的说道。

“呵呵,很不幸,就生产效率来说,我们已经甩开了大明。说句不好听的,眼前你看到的这个大型炼钢炉,它每一炉的产量就是三十吨钢铁。而大明纯人工的炼钢技术,只怕一省阵地才堪堪二十吨合格的钢铁。这个炼钢炉,一个月可以炼钢三百炉左右,也就可以直接冶炼9000吨的钢铁。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张弘斌戏虐的说道。

一套全身铠,若是用水力锻压的话,需要花费二百斤钢铁左右,一幅半身甲则只需五十斤钢铁。一个枪管只需要两斤的钢铁甚至更少,九千吨足够武装起十数万人的队伍。而且,还仅仅是一个月的产量,这个产量放在大明那边,那就是一年的产量,而且还仅仅是铁的产量……

若是张弘斌肯舍得投入,直接开设一百个这样的炼钢炉,其结果就是大明在装备方面,质量就远远落后于救世军不说,只怕产量也要远远落后了。所谓的战争,打的就是资源的持久,若是大明最先没有可以用的武器,那么这场仗就危险了。至于粮食,大明缺粮食但张弘斌不会缺粮食,玉米、番薯和土豆是在张弘斌推广开来的,这就使得大秦根本不会担心饥荒。

至于大明,为了可以获得更多的财富,粮商们只怕是不会乐意推广这些粮食的。唯有缺粮,他们收购的粮食才能够卖出一个好价钱,甚至陈粮都可以很轻松的卖出去。到了那个地步,傻子才会推广高产杂粮,进而使得米面的价格下滑,这不是在自己身上割肉么?

“你确定,你不是在说笑?”徐光启没有大骂张弘斌吹牛,而是非常严肃的问了句。

“老木头,可以开炉了!我说老大人,你自己看着不就知道了?”张弘斌示意木头开炉炼钢。

徐光启也没有废话,只是默默的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随着第一炉钢水倾倒出来,进行最后的处理之后,徐光启果断闭上了眼睛,眼前发生的一切让他看不到大明的任何希望。

不,还有希望,就算有再多的钢铁又能如何,制作火铳和火炮的工艺,只怕没办法那么快吧?

“怎么,又找到了可以反驳我的地方?”张弘斌笑眯眯的问道。

“工艺,制作火铳的工艺!若是你不能提升这个,就算有再多的钢铁,你也没办法提升制作火铳的速度,对吧?”徐光启却是坦言说了出来。

“这个还请放心,别忘记还有别的东西给你看的吗?”张弘斌指了指已经开始调试的万能车床。

“这是什么?”徐光启指了指车床询问道。

“老大人你看着便是,如今是一个一个步骤的演示给你看,若是正规的话却是十数台一起运作,每一台负责一个流程,速度就可以大幅度提升上去了。”张弘斌笑眯眯的说道。

随后,在老木头的指挥下,车床很顺利的把一条用磨具制作好的钢棍,顺利磨出一根钢管,同时还在里面磨出了膛线。外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处理和安装,若非更换专门的器具lang费了时间,只怕不到半小时就能够制作一把火铳了。

当然,这种车床目前使用的居然是蒸汽机,也是张弘斌展现给徐光启看的第三种设备。至于炼焦的设备,却是没有展现出来,毕竟徐光启还不是大秦的人。

“这个,是什么东西?”徐光启指了指蒸汽机。

“这个叫做蒸汽机,利用蒸汽作为动力进行运作的机器,不管是用来带动大型的轮船航行,还是带动磨盘、纺织机什么的运作起来都没有问题。如今就是它在带动车床在运动,否则你觉得车床如何有那么大的力量,那么迅速的把枪管给制作出来?”张弘斌自信满满的说道。

徐光启听闻,却是整个人都变得颓废起来。

他知道,大秦的崛起已经是不可避免,眼前这个男人太可怕了,他掌握了太多太多神秘的东西。只怕就算是西洋人,也没办法有这样的先进技术。至于大明,那就更不用说了。

果然如同他说的,总产能跟不上,就用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来弥补?

此刻的徐光启,却是陷入了迷茫,毕竟他的世界观,在这一天被毁掉得太多了。

而张弘斌这边,却是非常的高兴,只因为他知道,最初级的工业化要开始诞生在自己的手中。唯一值得顾虑的,就是工业化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不过值得安心的是,最大的麻烦不会是他,而是大明。

最大的利益损失者,则是大明的那些商人,尤其是布商。按照他们的习惯,只怕一场大秦与大明之间的战争,却是没办法避免的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进击的商品

徐光启不是一个傻瓜。

他知道张弘斌之所以带他来看这些东西,无非是告诉他:大明必然会完蛋,您老也快点识时务为俊杰吧。

这可不是一个统治者居高临下对一个圈禁状态下的俘虏的示威,而是孙女婿对自己亲人的劝说。到了这个地步,就算是老顽固的徐光启,也不得不妥协。

协议:不主动参与对大明的谋划,不直接参与对大明的战争。他是一名学者,最多算是一名研究者,他可以为张弘斌培养足够的人才,甚至可以为他写信去大明给自己的门生故吏,看看他们有谁想要过来的。当然他也可以找一间研究所,默默的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研究和发明。

张弘斌答应了他的要求,只是人才方面自己真的还不需要他帮忙。大明的那些所谓的精英,自己用不惯。

徐光启也懂事,在火器作坊里面当一个研究顾问,凭着他对火器的了解和西方科学的理解,老木头的研究水平几乎是一日千里。不少以前懵懂的,如今也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徐光启最大的作用,还在于对年轻研究院的培养,这位对培养年轻人有一套,比起老木头这个只懂得干活研究,不懂得教书育人的不合格老师,徐光启更加的专业,也更加的适合担任老师一职。可想而知,未来核心的研究院,或许都会是他的徒子徒孙。只希望,他老人家可以多活几年。

新的产品试验非常成功,张弘斌自然是立刻投资了三家炼钢厂,两家炼焦厂,五家蒸汽机制作厂和十多家车床制作厂。有点加班加点的意思,不过这些东西还是在始皇纪元1851年的年底完成了建造,并且在始皇纪元1852年开始制造出第一批的产品,一个月后,最新的纺织机、锻压机、轧钢机等一系列机器被制造了出来。

当前:第162/48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