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金手指全集.com》第293/482页


大明那边的宝船似乎已经开始下海,张弘斌也没想到大明居然依然保留着宝船的建造图纸,若是可以弄过来再改良一下,只怕威力和性能稳胜战列舰。内卫已经派人过去想办法弄出来了,也不知道锦衣卫那边到底好不好对付。

按照张弘斌手头的情报显示,黎落这厮对共和国的一些不伤及大明根本的事情,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讨好共和国。故而像宝船图纸这样的东西,或许还是有机会可以弄得个出来的。

只是大明造出了宝船,还在摸索着如何出海,至少他们还没有远洋航行的知识,而且精通这方面知识的郑芝龙如今是在为南直隶服务,所以远洋还是前路漫漫,此刻的大明海军,只能在近海航行,稽查走私行为,确保关税的稳定收入。不过用宝船来缉私,的确是太奢侈了一些,都直接到达lang费的境界了。

在材料运送到各地船厂,由新旧工人开始组装起来的这段时间里。

满清又送来了一批日本奴隶,显然这段时间他们在日本的那批部队,又打了一个胜仗,就不知道打到哪里。要想办法弄到一些相关的情报才行,好歹也要从郑芝龙那里想想办法,否则这种抓瞎的感觉让人很不爽。

和上次一样,不少都是日本的达官贵人和高级武士,不过此刻他们都不过是最低级的俘虏和奴隶而已。他们中间没有比较特殊的情况,毕竟已经经过满清筛选过一次才运过来的,只能算是纯劳动力的角色。

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年轻貌美的女奴隶多了不少,而且居然还有不少都还是原装的。

按照索尼的说法,这是共和国一些商人订购的,本着有求必应的合作贸易原则,满清自然帮忙照顾一下这些商人。把这些年轻,长得还可以而且还是原装货的小女孩们,以超过三倍于男奴隶的价格,出售给那些商人们。

索尼甚至还问张弘斌,要不要买一些,可以半价哦!

我买你大.爷!张弘斌想想家里那三个宗茂的嫡孙女,就已经觉得头痛了。

同时也开始警惕起来,那些商人似乎太富有了,已经开始学会了享受。按说这本来就很正常,但若是因此被别人抓住弱点,慢慢搞渗透那就麻烦了。这部分情况,内卫必须要跟进狠抓才行。

其实张弘斌也是作茧自缚,他太看重华夏人了,只希望每个华夏人都是人上人,人人都能够享受到优越于任何蛮夷的社会地位。大概是上行下效的关系,很多官员不喜欢看到那些卖身为奴的存在,毕竟到处都有工作到处可以养活自己,何苦自甘堕落?

到了如今,整个共和国已经没有了人市,而且大世家也自觉把下人的死契改为了活契,相当于是下人给他们打长工。不同的是子孙后代不必依然属于雇主了。

人,总是喜欢高高在上,既然华夏的百姓不行,那买几个倭国奴隶回去总可以吧?

张弘斌也没有表示不可以,于是自然就流行了起来。

满清的人总算是走了,然后又有另外一件事情接踵而来,那便是第二次外出航行的舰队又回来了。

带回了一大批的染血战利品,一大堆的俘虏,还有一份申请增加两艘蒸汽船,申请扩兵的文书。

幸福来得太突然,张弘斌表示真的很难接受……最让人郁闷的是,明明自己的船队可以横扫四大洋,奈何没人可以移民到那里大唱征服……

第73章 别小看大海

最近这段时间,整个华夏共和国,似乎进入了一种航海热的环境。

或许是看到了海船在一船船的往岸上拉黄金、香料和各种有价值的土特产,刺激了那些没有参与进来的人。再加上共和国提供的两种船型,载重量大而且航行起来也相对平稳。最重要的是,航速还是蛮快的,武器也非常先进。

种种因素,使得一支二十艘船组成的舰队,几乎可以在东南亚海域横行。再加上国家的舰队也在这里到处游荡着,所以那些商人自然认为:既然没什么风险,又能够赚大钱,那为什么不参与进来?

仅一个月的时间,国会就接到了三十多起合计五百艘船的制造申请。当然也不是白要,完全按照国会规定的银子来给钱,一个人不够的话可以十几甚至几十个人凑钱来购买。

航海直接升级成为了当下的一种热门投资,而且收益非常大,比银行利息还大。

但国会自然不会允许那么多海船的制造,别的不说,张弘斌的超市购买上限就不允许他一口气买那么多船。再说,一个健全的国家经济,不应该把精力都投入到航海这方面,必须要全面发展才是王道。

所以,国家下达规定,私人海船上限为五十艘,换言之超过五十艘后的订单,将不予承揽。想要的话,可以在别的地方自己找人制造,但武器方面只能购买更次一级的,也就是如今作为商品,普遍出售给各势力的火器。

一时间,下单快的人笑了,下单慢的人哭了,甚至找上之前成功下单的,询问是否可以合伙。

事实上,很多人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水手和航海技术,要怎么来?

很多人或许有在江湖里面操船的技巧,但大海可不是江湖。尤其是远洋航行,若是没有足够的技巧,是会吃亏的。

更别说共和国的势力,本来也不靠海,合格的华夏水手几乎没有,要的话只能在缅甸当地的渔民里面试着征召。不过是否能够信得过,那就是两说的事情。毕竟缅甸省并入华夏人民共和国的时间还太短,这里的百姓是否真正归心,那还两说的。

看着那么多人要出海,张弘斌也没办法垄断航海技术了,出了事情谁来负责?

无奈之下,只能够把资料在报纸上面公布出来,当然比较核心的没有公布,那是只能由共和国海军持有。不过现有的那些技术,也比欧美的要好得多,足够应付当前的航还需要了。

受航海热影响,有船的真的买了不少报纸慢慢研究,甚至去出版社询问有没有整本的资料,他们可以出大价钱买。

出版社顺势也装订成册进行出售,销路不仅在共和国打开了,还直接卖到了其他地方,包括满清地带也有人购买。

随着几个船厂一起努力,第二批二十三艘的海船开始下海航行。船主也算是魄力,花费了不少的钱在福建浙江一带搜罗了一大堆的海员,然后又雇佣了一批缅甸的船员,总算是简单下海开始试航了几天。确定基本磨合完毕,便开始顺着航线图,朝着马六甲地区驶去。

当前:第293/48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