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金手指全集.com》第468/482页


“他们的航程并不远,而且显然是采用自杀式轰炸手段……也就说,我们已经离开了他们可以轰炸的范围,他们若是不想白白死去,唯一的选择就的对我们的救生艇下手!该死的!!”刘若錡捏紧拳头,一副火爆的表情。

“那怎么办?”郑成功询问到。

“返航,最大限度救援我们的人……还好如今天气不算很冷,而且下面的士卒也大部分擅泳,让他们想办法,不管抓住浮木或者别的什么东西,能够游到这附近的,我们都会尽力去救援……该死的,这下子回去我们免不了被骂了!更糟糕的是,我们以后总不能在挨了炸之后,才被动防御吧?”刘若錡一拳狠狠砸在桌子上。

“崖山社,我们只能先回去,看看陛下能不能在崖山社那里获得足够的东西……该死的,为什么满人居然能够得到水下航具的制作手段,那应该我国的机密啊!”郑成功很快就回答道。

“先这样吧,争取多救些人……”刘若錡也知道,现阶段也会在能这样了。

本来意气风发,得意洋洋的过来打怪刷金的舰队,没想到居然落得个无奈撤退,这次海战之后,可想而知大家都会知道满清的海上防御能力。尤其是那种神秘的海底攻击武器。

一个半月后,舰队开始登陆仰光港,而相关的战报也被送到了国会,张弘斌出席了这次会议。

“刘若錡和郑成功不顾军令,私下对非洲出手,这种行为若是不处理的话,只怕会给以后的军队带来很不好的榜样效果。我个人建议,至少要撤销一个人的指挥官职位!”有议员率先提出先要明确这件事情的责任,并且对造成三十二名海军将士只能尸沉大海的的罪魁祸首,给予严厉的出发。

这位议员虽然没有明确说要处罚谁,但从字里行间无一不透露出是处罚刘若錡的意思。

“实际上我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这次南下海军也未必没有任何功劳。首先他们获取了大量我们需要的原产物,这些原产物可以使我们华夏的物产变得更加的丰富,当然也会提供大量的半成品和成品的销售。最重要的是,他们为我们探听到了敌人的虚实,让我们能够知道对方已经具备了水下战斗的武器,否则以后真的要打,只怕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了。所以,按照我个人的看法,刘若錡减俸二年,同时取消其海军少将的职位,并且从舰队指挥官贬为船长便是了。”张弘斌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那郑成功呢?”墨染问到。

“年轻人不懂事,不过也不能太骄纵,也减俸两年,同时严厉警告一次!”张弘斌说到。

所有人不约而同的吸了口凉气,这处罚也太重了吧?

谁都知道,一个人想要升职首先要看履历,不仅要熬,还要看有没有不良记录。若是刘若錡这样的情况,至少没有什么严重的记录,所以还是有机会升上去的。但是郑成功挨了一次警告,这会伴随他一声,使得他至少有三四次的机会不能进入将级序列。三四次下来,也就十六年的时间了……

由此多少也看得出来,张弘斌其实也是很偏心,或者说很护短的。

“当然,若是以后还有立功表现的话,那么这个警告处分可以酌情去除。”张弘斌笑着补充道。

所有人顿时松了口气,若是这样那处罚也不算太严格,只是郑成功要争取一下立功机会才行。

“好了,大家没什么意见吧?若是有的话,请举手!”墨染起身问到。

所有人都没有回答,也没有人举手,显然,大家认可了这样的判决。

“那么,现在针对满清,甚至是欧洲人获得海峡航行航具的问题。各位觉得,我们该如何应对?”墨染继续问到。

“首先,我们要确认一下军工档案保存处,谁那么欠扁居然敢对我们的秘密资料下手?再说,情报局的人干什么吃了,居然让敌人偷走了我们的专利!”顾炎武率先提到。

“凡事也不能够太片面的看……”肖遥起身,“据我所知,保存处一只蚊子都飞不进去,而且要把档案拿出来也需要一大堆的手续,满清怎么可能偷的出来?”

“那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他们原本自己就发明出来的?”张弘斌提出一个假设,实际上这才是真相。

欧洲在十五世纪左右,出现了一个真正的天才,不仅是一个科学家,还是一个著名的画家,建筑工程师和天文学家。在他遗留下来的稿件里面,传闻曾经出现过一款非常类似潜艇的稿子。只是到了如今已经无从考证,这张草稿是不是出自达芬奇之手,只能为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少了一件而默哀。

显然,满清或者欧洲,利用了这个设计,并且配合了大量的测试,最终制作出了一种只能暂时在海洋周围进行作战的航具,而且几乎就是开弓没有回头见,不是别人死就是自己死的自杀式攻击武器。

张弘斌也是在最近,才稍微留意了一下达芬奇,在得到其画稿之中有那么一件好东西的时候,心里真的很震惊。

真正让他不淡定的是,没想到满人居然已经开始尝试将其变成现实。

此时此刻,最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想办法,把海军进行一次大升级!

...

...

第64章 反攻的希望

说来惭愧,目前共和国所有的海军舰队船只,都来自于超市,根本没有自主研发制作的。

这些年军港那边已经开始努力追赶,但是涉及的技术太多太多,比如炼钢轧钢的技术,又比如钢铁外壳防锈漆技术,又比如蒸汽机小型化和高效化的技术,反正牵扯到的技术太多,就算是科学院加班加点的研究,也没有能够保证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追上来。

所有的书籍虽然都写有这些技术,但是书籍里面牵扯到大量的学术用语,而且很多东西并不是技术有就得了,还需要实际操作,有时候有些东西就是产生了那么一点误差,结果就是让产品毁于一旦。张弘斌甚至还听说过,在后世米国的一台直升机坠毁,后来找出原因就是螺旋桨的一个部件,比规格多出了0.001毫米。

是不是这个数值他已经不记得了,但误差了那么点点的东西,居然就会导致直升机坠毁,可见机械这玩意果然不能够出现任何偏差,哪怕是那么一点点也不行。

当前:第468/48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