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耀大唐》第131/193页


“既然没有搜到,又何故如此紧张?你这厮,也亏了跟朕多年,竟然如此不中用。”高宗指着李仲琳,没有好气的笑骂道。
却见李仲琳叹了一口气,又沉声说道:“虽然没有发现谋杀明大夫的证据,然而微臣发现了另外一件大事,太子,太子他意图造反!”
“你说甚?”高宗闻言顿时大吃一惊,满脸难以置信的看着李仲琳,一字一顿的问道:“你给我再说一遍,你到底在东宫发现了何物?若是说不清楚,朕就要了你的命!”
说到最后,高宗满脸的狰狞,杀机凛然,只要李仲琳一个应对不善,相信他的大好首级一定会被迅速的砍下来。


第251章 太子之废
李仲琳常年跟在高宗身边,自然知道高宗的脾气,这个人虽然性格懦弱,可一旦刚强起来,那绝对是百头牛都拉不回的,一不小心之下,自己这条命就交代在这里了。
不过李仲琳却是有准备而来的,这样的大事他一个小小百骑统领,如何敢信口雌黄?所以,李程琳对着高宗稽首行礼,然后说道:“陛下,微臣在太子宫马房中发现了皂甲数百幅!”
“你说甚?皂甲数百幅?”高宗闻言顿时感到血往上冲,感到头有些晕,连忙用手扶住额头,迫使自己冷静下来,然后沉声喝道:“摆驾东宫!朕要亲眼看一看,太子宫中的那数百幅皂甲!”
这不怪高宗气愤,实在是因为唐朝的法律对于武器装备的规定非常严格,严禁任何个人与单位私藏武器甲胄,甚至连府兵,平时都不能拥有武器,最多只能拥有弓箭,至于枪矛弓弩、甲胄马匹之类,只有在出兵打仗的时候才被配发,然而打仗结束之后也要交回去。
《唐律疏议》中明确记载:“……谓甲弩、矛矟、旌旗、幡帜及禁书、宝印之类,私家不应有者,是名‘犯禁之物’。《擅兴律》也有规定,私藏甲一领及弩三张,流二干里;私藏甲三领及弩五张,处以绞刑。即便这样,已在历代关于兵器管制之中,已经是比较轻松的了。
当然,在实际的操作中,在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亲王府,太子的东宫等地,因为武器装备频繁取放很是麻烦,所以一般是并不放回去,而是直接由士兵进行装备,但是这也都是定额发放,并没有多余的,虽然太子宫中有东宫六率,但是甲胄武器也没有多余的,私自藏匿数百幅皂甲,这已经足够定谋反的罪名了。
虽然心中并不希望这样的事情成为事实,但是高宗却知道像这样的大事,一向对自己忠诚的百骑统领李仲琳绝对不敢有任何的弄虚作假,除非是他不想要命了。
等到来到东宫马房,看到那里堆积如同一座小山一般的皂甲和面色发白的太子,高宗心中那最后的一丝希望都已经彻底失去了,不由得来到李贤面前,声嘶力竭的喊道:“太子,这是怎么回事儿?你给朕说,到底怎么回事儿?朕自问一向待你不薄,你如何能够做出这等事来?”
“父,父皇,儿臣冤枉,儿臣真的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李贤见到了高宗,顿时好像是看到了主心骨一般,膝行来到高宗面前,顿首哭道:“儿臣冤枉,请父皇做主。”
“哼,冤枉!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事情就发生在你的东宫,你竟然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你竟然说冤枉!难道有什么人会背着你偷偷将这数百幅皂甲运到马房而你不知道?哼,这可不是一幅两幅,这可是足足数百幅皂甲!太子,你且看看,这些皂甲都堆成一座小山了,这么多你难道看不到?你竟然不知?你且说一说,你这个东宫之主竟是这么干的?”
高宗的语气越来越严厉,到了最后已经忍不住低声咆哮起来,恨恨地瞪了李贤一眼,然后拂袖而去。
在高宗离去之后,武后缓缓来到近前,轻声冷笑道:“太子,好大的气魄,竟然造反,连你父皇都不放在眼中了,亏你父皇对你如此看重。”
武后不待李贤做出任何反应,然后立刻喝道:“来人,先把太子看住了,不准太子及东宫任何人员进出,听候处置!”
之后武后便昂然而去!
李贤看着武后的背影,不由得心生恨意,恨不得直接走上前去,一把按住那个可恶的女人,直接把她给掐死,咬牙切齿的暗暗说道:“都是你这个可恶的女人,抓了道生,又诬陷我谋反,你这就是报复,报复我杀了你的姘头明崇俨,嘿嘿,我就是要杀了他,谁让他胡乱造谣言,到处污蔑于我,你就算杀了我,明崇俨那厮也活不过来了,你废了我这个太子之位,将来一定会立老七为太子,到时候你一定会为这一举动而后悔的,因为老七比我这个废物强多了,阴谋诡计又多,出手又狠,这一点和你很像,和太宗也很像,你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将来就算是后悔也都没用,他一定会为我报仇,对付你这个可恶的女人!”
李贤看着武后的目光就像是刀子一般,如果目光能够杀人,估计武后早已粉身碎骨无数次了,然而他的目光却只能表达自己的愤怒,甚至还有一丝的悲哀:“连父皇都不相信我了,看来我真的要完了,眼看我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了,却没想到被这个女人这般算计,我好恨,真的好恨啊!”
却说高宗和武后在返回宫中之后,接下来就商议对李贤谋反案进行调查取证,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决定委派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薛元超、黄门侍郎裴炎、黄门侍郎高智周审理此案。
数日后,谋反证据确凿,薛元超等三人上奏皇帝,建议废除李贤的太子之位,并处置相关案犯,高宗却是心中不忍,想要宽恕于他,说太子一向仁孝,近日作出糊涂之举,肯定是受人教唆,只需处置教唆之人,再委任贤能相辅佐,太子自然能够改过从善。
却没想到武后坚决不肯同意,厉声说道:“贤怀逆,大义灭亲,不可赦。”薛元超等后党人士也都乘机进言,高宗无奈,只好下令废除李贤的太子之位,贬为庶人,幽于别所。那作为谋反证据的数百幅皂甲也被下令焚毁,后来又下令将太子的近臣原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张大安贬为普州刺史,太子洗马刘讷言流放振州,连苏州刺史、曹王李明也因为党附李贤而被改封零陵郡王,于黔州安置。
除了曹王李明之外,连坐者还有党附李贤的官员十余名,全都是四品以上的大员。至此,一场轰动天下的太子谋反案就这么结案了。


第252章 星星之火
得到李贤被废的消息的时候,李显刚刚返回长安城。
其实这一路上,他对李贤的案情一直都是了如指掌,然而这一切都是武后暗中操纵,他就算对这一切再清楚明了,却也没有任何办法,因为这可不是他想要干涉就能干涉的,现在正是敏感时期,他可不能做出无谓的牺牲,就算是一个最普通的官员也不行。
更何况,他现在正在想着要继任太子,正位东宫,如何能够因为别人的事而影响自己的大计呢?这可是自己筹谋近二十年的大事,为此他可是做出了太多的牺牲,怎么能够轻易惹来事端呢?
再者说了,自己与太子李贤本来关系就不大好,后来虽然有所缓和,可也毕竟只是暂时的同盟,并不是真正的兄弟情深,他们之间的争斗一直以来就超过情意,李贤现在的结果其实正是李显所期望的,换句话说,李贤现在这份遭遇与其说是自作自受,还不如说其中有李显的因势利导。
既然已经做太子,李显就知道自己背后的力量该暴露的一定隐瞒不了,然而能够隐瞒的,李显自然也不会急于暴露,因为他深深的知道,太子在他所追求的目标之中都算不上什么,甚至只能说是一块踏脚石而已,因为在他面前已经有两个太子前后被武后给干掉了,自己虽然脑子略微灵活一些,心也够狠够黑,可是却也难免会遭遇同样的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露出所有的底牌,自然是十分不智的行为,有的时候往往是这种隐藏的底牌,才是他起死回生的良药,逆转时局的关键。
所以,李显将他麾下那些费尽心力所笼络的人有一部分留在了边疆,以便他们将来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比如娄师德和王孝杰。
娄师德现在只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文人,然而李显却知道这个人很会做人混事,历史上有名的典故“唾面自干”的主角就是这位,他在军事方面也颇有眼光,将是大唐的未来宰相,名将,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八面玲珑,谁都不肯得罪,本身却是非常有原则,典型的外圆内方型的人物,经过与李显之间的长时间合作,娄师德早已对他死心塌地,尤其是在李贤被废,他将会被立为太子之际,相信对自己的忠诚将会更上一层楼。
这样的人如果被绑在自己的身边,那就是真的暴殄天物,而如果把他留在边疆,将来会给自己带来一个军团!
除了娄师德之外,王孝杰也是李显努力争取的一个人物,经过上一次的解围之义,救命之恩,又经过与噶尔钦陵的大战,王孝杰早已对李显钦佩不已,虽然没有直接开口表示要效忠,然而李显却知道这位正直忠勇之臣在将来自己和武后决裂之时,一定会义无反顾的站在自己这一边。
而至于王方翼,李显则直接委以心腹,将他这些日子在军营中设计的一套火药及火器制作的图录交给了王方翼,让他秘密进行火药及火药武器制作的实验,并且暗中拨付了大量的工匠、财物,作为实验以及日后大规模生产的人才和物质支撑。
“虽然我将成为太子,然而大权全都操纵在母后手中,将来将军可能还会受些委屈,然而你一定要坚信,我终将会成功,而你的隐忍,也终将会为自己等到一个光明的前途,小王,一定不会忘记你所做的这一切,付出的这么多牺牲,无论任何时候请记住,只要活着,一切都有希望。”
李显在临走之时屏退了所有侍从,紧紧握住王方翼的手,一脸郑重的说了这么一番话,王方翼也是郑重的点头,让李显放心,他知道该怎么做,因为他有李显,就相当于是有了希望,所以无论任何情况,都一定会坚持下去。
战争结束了,武后很高兴,当即通过高宗下旨,拜大功臣黑齿常之为左武卫将军,河源军经略大使,而娄师德本来立下不小的功劳,却不知为何竟不为李显所用,于是武后亲自为其述功,并拔擢其为河源军经略副使;除此之外,裴行俭被提升为礼部尚书,但是却没有拜相,因为裴炎认为突厥阿史那奉职等人投降并不是因为裴行俭那一万多人,而是因为畏惧程务挺的威势,所以上本对程务挺大力提拔,于是武后顺水推舟,拜程务挺为左武卫将军,封平原郡公。
当然,其他将领也都获得了提升,王方翼被拜为夏州都督,唐休璟依旧为安西都护,然则爵位被封为酒泉郡公。
被提升职位的还有李显麾下的王府卫队二百人,这些人却再度被分散到十六卫之中,很少有继续留在李显的王府中的,其中的用意很明显,那就是要拆散李显身边的力量,以免李显以为心腹,威胁武后。
虽然将士们对此很是不满,李显却没有丝毫怨言的劝他们接受诏令,并且为每一个将士都准备了不少的礼物,同时还郑重地说道:“小王知道诸位很不舍,然则诸位离去也是势在必然,如今太子谋叛,被逐出东宫,在此敏感时期,小王若是继续掌着兵权,绝不利于国家社稷也,因此小王一回京,必然会被解除军职,诸位虽是亲卫,然则都是立下赫赫战功之人,朝廷理当论功行赏,又如何能够继续护卫小王?这要是让外人知道了,必然会骂小王藏匿功臣,用心不良。其实话又说回来了,我等虽然分离,然则只要心在一起,谁都没法真正将你我分开,正如小王之前所做那首诗一般,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呵呵,诸位若真是心念小王,那就等到任之后,好好训练士卒,带兵打仗,令我大唐战力获得提升,到时候小王到是要看看,哪一位将士所带的兵最英勇善战!”
李显这一番话对于这二百名将士无疑是最大的激励,只见这些将士们全都慷慨激昂的表示,一定不会让李显失望,保证自己所带的兵一定是最英勇善战的!
李显闻言自然是心中宽慰,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相信这二百人以后分散到十六卫之中,不出几年就会带出两万,二十万甚至更多的精兵来,到那时候只要自己振臂一呼,数十万雄兵尽皆应命,那武后纵然权倾天下,也定然要将权力移归自己。


第253章 正位太子
李贤的案子结束了,太子终于被扳倒了,然而武后却并没有彻底放下心来,首先,明崇俨之死让他彻底失去了一条臂膀,更让她感情上失去了依靠,其实武后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她竟然在中年时代对一个男人产生了如此真挚的感情,这份感情让她欲罢不能,竟然好像是获得了新生一般,觉得人生除了权力,竟然还能够这般的美妙,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武后才对此事表现的尤为愤怒,在结案之后的当天就下令将赵道生凌迟处死。
而另外一个令她烦恼的原因则是,李显的能力太强,如果立了他为太子,恐怕自己以后的日子更不好过,比李弘和李贤当太子的时候都更不好过,好在自己是李显的亲生母亲,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只要李显做的出格,自己作为母亲,随时都能给他扣上一顶忤逆的帽子,而这顶帽子就足以致命,实在不济,自己仍然可以出手,想办法将他的太子之位给废掉,甚至像是对付李弘那般,一杯毒酒要了他的命。
在绝对的权力面前,武后从来不会顾惜什么亲情,以前不会,以后自然也不会。
不过在眼前,武后知道想要阻止李显做太子,实在是太难太难了,因为李显经过这几次打仗,为国立下了大功,其声望之高几欲盖过自己这位天后,现在李贤被废,他按照宗法制度已经成了嫡长子,无论是于情于理,都绝对是毫无争议的太子人选。
既然知道阻止是绝无可能,武后自然也只能顺势而为,否则的话她可谓是费力不讨好,不仅无法阻止李显入主东宫,还落下一个嫉贤妒能的名声。
所以,在李贤的太子之位被废掉之后不到半月,武后就在一次朝会上对高宗说道:“半月前逆子贤因为谋反被废去太子之位,然则东宫不可无主,臣妾认为周王显相貌英武,且德行无亏,又多次立下战功,有功于社稷,莫如立为太子,以安天下,不知陛下与诸爱卿意下如何?”
武后这一番话入情入理,听得高宗和群臣频频点头,只见高宗首先呵呵笑道:“朕所生诸子,惟有显儿立身方正,志在国家,更有太宗皇帝之武略雄风,偏又孝敬父母,无论是德行还是才能皆是上上之选,唉,之前朕误选了贤儿,致有今日之祸,不过显儿得德行,朕还是放心的,相信这一次绝不会再让朕失望,对了,众卿以为如何?”
其实事情是很明显的,连皇帝都这样表态了,众臣又能如何?自然也只能随着皇帝的意,对李显大加赞扬。偶尔有几个受到武后的授意,对此大加反对的,立刻湮没到了群臣们的吐沫星子之中,再也不能脱身……
“既然众卿全都没有异议,那就这么定了,则一个良辰吉日,行册立太子大典。”高宗见群臣再无异议,顿时感到意气风发,用力地挥动着手,高兴地说道。
“是。”新任礼部尚书裴行俭当初和李显一道前去边疆作战,虽然不是同一个战场,却也素来知道李显的军事才能,对此自然是高兴不已,在散朝之后立刻传下命令,选择一个良辰吉日,为太子行册封大礼。
经过一番商议之后,裴行俭向皇帝上书,请求在调露二年八月乙丑那一天行册立大礼,高宗当即表示同意。
于是在经过了一番紧张的准备之后,调露二年八月乙丑那一天,高宗为李显准备了隆重的册封皇太子大礼,正式册封李显为皇太子,并下令改调露二年为永隆元年,大赦天下,大酺三日,又册封原周王妃赵银月为太子妃,李显之子李重照也被改封为义兴郡王,而赵银月在去年李显在前线打仗之时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为李仙蕙,这时候也被封为永泰郡主。
李显被立为太子的消息传来,举国一片欢腾,但是也有许多人充满了忧色,这些人主要是武后的亲信党人,尤其是武承嗣、武三思兄弟。
这兄弟两个一直与李显不对付,想尽各种阴谋暗害李显,结果却屡次在李显手下吃亏,现在李显被立为太子,乃是国之储君,将来一旦正位为君,他们可实在是没有了活路,于是日夜聚在一起,想办法应对当前局势,可是他们本来就智短,根本就想不到任何对付他的办法,再加上如今李显的声望正如日中天,恐怕到时候不仅不能如愿,反而成了李显的第一块试刀石。
所以,这兄弟几个目前也只能夹着尾巴做人,等到以后再适时给武后的怒火上再添上一把干柴,利用武后的力量来对付李显。
而另外一个不高兴的人则是韦香儿,她当初想尽千方百计威胁韦团儿为她推荐做李显的周王妃人选,却没想到李显竟然胆大包天,直接闯进宫中将赵银月救走,并且与她和好,成为了一对让天下所有女人全都羡慕嫉妒恨的恩爱夫妻,这样一来韦香儿自然没能做成李显的王妃,后来韦香儿更是退而求其次,自荐枕席,甘愿做李显的妾室,却仍然被李显生硬的拒绝,她根本不知道李显为何那么讨厌她,可是被对方一再羞辱,心中自然是恼怒不已。
如今听闻李显竟然成了太子,自己失去了一步登天的机会,更是对李显切齿痛恨,然而她也知道这人现在不好惹,要想出一口胸中恶气,只能找李显的对头,而朝中能够有资格做李显对头的实在少之又少,到了最后,经过千挑万选,她终于锁定了李显的表兄,武后的亲侄子武三思。
其实她原本更中意武承嗣,可是武承嗣这个人却看不上她,再加上武承嗣为人精明,她也担心自己将来控制不了,于是便决定投靠武三思,经过几次美丽的“邂逅”,韦香儿以她绝世的风姿很快便征服了武三思,然后被武三思娶到了府中,后来又经过一番争斗,韦香儿成为了武三思的正室,从此之后,武三思与韦香儿这一对臭味相投的夫妻便开始谋划对付李显,并且积极帮助武后攫取大权。

当前:第131/19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