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耀大唐》第175/193页


黯然离去的周思茂根本就不知道,他刚才看到的其实只是假象,事实是黑齿常之的亲兵们根本不在这里,之前劫走黑齿常之的那些,才是他的亲兵,而现在在营中的这些,其实只是娄师德派人假扮的,周思茂也根本想不到,一向与黑齿常之不和的娄师德竟然肯帮助黑齿常之,更想不到这种表面上的不和其实只是一个骗人的幌子而已,而之所以编织这么一个谎言,其实只是李显向早已暗中投靠他的娄师德授计布下的一个局,目的自然就是在等这一天的到来。
“立即向太子殿下报告,让太子殿下在长安等待黑齿常之他们,执行下一步计划。”娄师德看着周思茂黯然的背影,脸上浮现出了淡淡的冷笑,轻轻对身旁的亲兵队长娄敬言吩咐道。
“是。”娄敬言既是娄师德的心腹,自然也知道娄师德的事情,所以在己方主将下达命令之后,立刻便将娄师德挥笔写就的那封信收起来,然后乘上快马,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送往长安。
过了没有几天的时间,李显便收到了娄师德的信,他看了信之后,对娄师德的表现大加赞赏,并且立刻派遣心腹将士,到长安城外迎接黑齿常之和他的家眷。
大约半个月时间之后,洛阳方面便发布了通缉令,在全国范围内通缉畏罪潜逃的黑齿常之。
然而仅仅两天之后,被李显所掌控的巡防军就宣布捉住了潜逃的嫌犯黑齿常之,并且直接移交给大理寺进行审理,结果经过了一番审理之后,证明黑齿常之并没有任何罪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被栽赃陷害的。
在此之后,李显不顾侍中裴炎等人的强烈反对,坚持为黑齿常之平反,并且下令将诬告者、河源军参军,也是武后派往那里的嫡系将领卢品星斩首。
除此之外,在负责押运黑齿常之过程中的麟台少监周思茂因为私自调动军队,违反了法度而被免职,发配到河源军充军,周思茂因为知道自己到那里之后没有好果子吃,竟然自缢而死。
另外,右监门卫中郎将武懿宗因为下令谋杀黑齿常之,违反了朝廷法度,被贬为雷州刺史,一个人无奈的上路,结果到了半路,竟然被流寇所杀,震怒不易的武后下令彻查杀人凶手,结果查了半年多,竟然毫无线索,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而作为此案的苦主黑齿常之,则依旧被任命为河源军抚慰大使、逻娑道行军副大总管,并且遵从李显的将领,让他与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安西大都护唐休璟和逻娑道行军副大总管、鄯州都督王孝杰组成三路大军,共同进攻吐蕃。
“微臣黑齿常之参见太子殿下,多谢太子殿下对微臣多般照顾,否则此时恐怕微臣坟头的草都长老高了。”在案情平反昭雪并被委以重任之后,还没有离开长安的黑齿常之便来到宫中,向李显表示感谢。
“呵呵,黑齿将军,快快免礼。”李显亲自站起身来,将李显扶起来,温和的说道:“黑齿将军乃我大唐名将,久镇边关,威名素著,乃是守卫我大唐的一道坚固长城,像黑齿将军这样的英才,受到冤屈之后本宫自然要尽力予以维护,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将军不用如此客气。”
“对太子殿下是举手之劳,可是对微臣却是救命大恩,更何况微臣也知道,此事对太子殿下也并非是举手之劳,虽然太子殿下成功救下了微臣,却也因此而得罪了不少人,此事微臣心中亦有数,呵呵,其他的也不必多说,自今往后,微臣这条性命就是太子殿下的,只要太子殿下有用得着的,只要吩咐一声,微臣定然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黑齿常之再次对着李显拜了拜,略微犹豫一下,然后又开口说道:“太子殿下,微臣认为此时攻打吐蕃,有些不合时宜,虽然我大唐兵强马壮,可是吐蕃也休养生息了数年,想要取得小胜不难,可是想要一举攻破吐蕃,恐怕是千难万难。”
李显闻言呵呵一笑,对着黑齿常之说道:“爱卿只需奉命攻打便是,此事本宫早有计较,只需你们将吐蕃大军主机吸引到边境便可,本宫敢保证我军必然会令吐蕃彻底消失,成为我大唐的版图。”
“呵呵,原来太子殿下早已胸有成竹,请太子殿下放心就是,微臣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将吐蕃大军吸引到边境,只不过太子殿下究竟有何妙策?竟然能够让吐蕃彻底亡国?这样的战果便是当初的大唐军神卫公也不敢想象啊。”
黑齿常之知道这样的话不该问,然而终究是无法忍耐心中的好奇,对着李显诧异地问道。
只见李显淡淡一笑,让黑齿常之附耳过来,然后在他耳边悄悄说了几句。
“此事当真?哈哈,真没想到此人竟然取得了如此大的战果,怪不得太子殿下如此自信,太子殿下这么一说,微臣也认为这一次我们必然会灭亡吐蕃。”黑齿常之兴奋的搓着双手,哈哈大笑道。


第371章 再生一计
李显将黑齿常之“生擒”并且立刻审理案情为其伸冤的消息传来之后,武后顿时彻底的恼怒了,因为她费尽心机想要处死黑齿常之,并且欲将河源军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可是没想到竟然被李显横插一杠子,将所有的好处都得了去,不仅将河源军彻底掌握在手中,而且还得到了黑齿常之这样一个绝世名将死心塌地的效忠。
除此之外,武后在河源军的细作也被处死,甚至他的心腹周思茂和侄子武懿宗也都死了,虽然侄子武懿宗的死根本查不到凶手的一点线索,但是武后却知道,那凶手一定是李显的人。
“这可恨的小子,竟然如此心狠手辣,连表弟都能狠下心来,最重要的是,他通过此事立威,在朝廷中的威望已经完全凌驾在姑母之上,若是任凭他继续这样成长起来,即便是姑母恐怕都无法相制约了,若是真有一天让他爬上了那至尊的位子,恐怕孩儿们尽皆死无葬身之地矣,还请姑母下定决心,压制这小子的嚣张气焰,否则的话,孩儿们即便是自杀,也不愿意贝那小子给害死。”
在武懿宗被杀死之后,闻听消息的武三思兄弟三人立刻来到了武后的宫中,对着武后哭诉不已。
“好了好了,一个个大老爷们,哭哭啼啼的成什么样子?”武后心中本来就很烦躁,现在一听到这一片哭声,心中更是恼怒,对着这几个侄子大声吼道:“你们这群不争气的东西,就知道哭,就不能想出个压制那小子的办法来?”
武氏三兄弟一听这话,顿时噤若寒蝉,再也不敢发出一道声音,同时心中还腹诽道:“连你都想不出办法来,我们又有什么办法?李显那小子现在如此强势,我们几个就算加起来,在他眼中都不值一提,你让我们对付他,那不是以卵击石?”
武后却是恨恨地瞪了那三个侄儿一眼,不过她也知道自己现在还要倚仗他们,自然也不能骂的太过分了,不由得点头说道:“你们先退下吧,此事我会想办法的,只要你们三个能够忠心为我办事,我一定会保住你们,绝对不会让懿宗的悲剧再度重演。”
在支走三个侄儿之后,武后也是心乱如麻,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这时候却想起了她的老情人明崇俨,轻轻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崇俨,若是你还在世的话,一定可以为我想一个计策,来对付这小畜生,唉,只可惜你已不在,只留下我一个人孤零零的在这世上。”
武后左思右想,却是心中烦乱不已,根本无法想出相应的计策,最后只好决定将她身边的那些心腹党人全部召集过来,与他们一起商议对策。
“诸位爱卿也都知道了,如今太子强势,把持朝政,连陛下都要退避三舍,这实在令人担忧,诸位爱卿可有妙计压制太子,令其收敛嚣张气焰?”武后一上来就把自己置于大义的一面,竟然污蔑李显把持朝政,可见其理由是多么的冠冕堂皇?
然而那些心腹们却丝毫没有认为武后的话有多么的过分,反而都是皱起眉来苦苦思索。
到了最后便见相王府司马刘祎之突然说道:“其实以天后如今的实力,根本没有必要在军事上和太子较力,毕竟那人在军事上的威望我们难以企及,我们更不能以己之短,攻人之长,只要将来有那么一天,天后娘娘掌控了大权,军中将领升降岂不是任天后为之?所以,天后娘娘这时候应该着力提升声望,以便能够在声望上压制住那人,只要到了那么一天,天后娘娘顺天应人,掌握大义,太子就算再强大,以他爱惜名声的性子,难道要以武力逼凌生母不成?”
武后听了刘祎之的话,顿时点了点头,赞叹的说道:“嗯?刘爱卿所言甚是,呵呵,以如今的形势,我们只需逐步提高声望,赢取天下民心便是,其他事情,则需要缓缓运作,不能操之过急,其实黑齿常之那事,若非我们太过急躁,未必没有成功之机,唉,这都怪周思茂这厮,竟然为了一己之私而擅自行动,调动大军,若是他能够灵活一些,筹措十万贯财帛给那些劫匪,说不准这时候的黑齿常之坟上的草都长老高了。不过诸位且帮我想一想,我们如今该如何提升名望?”
却见刘祎之呵呵笑道:“如今的太子殿下又何尝不是操之过急了?他为了能够树立威信,竟然不顾军中诸将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率领三路大军攻打吐蕃,嘿嘿,吐蕃虽然接连大败,可是底蕴尚存,再加上噶尔钦陵乃一代名将,想要彻底攻下来哪有那么容易?依微臣看来,这一次太子定然会损兵折将,将多年在军中树立起来的威望挥霍一空,到了那时我们再乘机弹劾于他,定然会让他威望大损,而在这期间,天后娘娘可建议陛下封禅嵩山,请天后娘娘想一想,陛下正在高兴之时突然听闻太子战败,会是怎样一种表情?而届时天后娘娘再当仁不让的出来收拾残局,太子还有何颜面与天后争锋?”
“封禅中岳?好,刘爱卿,你这个主意出的很好,这就是所谓的捧杀啊,我们先把太子吹捧的如同战神临凡一般,然后以此劝说陛下封禅嵩山,可是就在关键时刻太子却战败,这样的一幕肯定会让陛下对他深深失望,其实不仅仅是陛下,恐怕朝野之间都会如此,到时候你们再造造势,太子的声望定然会崩溃,到了那时候,呵呵……”
武后心中冷笑不已,因为她想的比刘祎之还要多,只要李显战败,高宗闻听消息之后定然会犯重病,甚至会因此被气死,到这个时候,她便以大义相责,指责李显将高宗给气死,根本不配做皇帝,然后乘机废掉李显,再立听话的李旦,这样的话,自己绝对能够把大权重新控制在手中。
“嗯,看起来我倒是要向噶尔钦陵传递一下消息,将李显这小贼起兵攻打的消息透露出去,这样一来噶尔钦陵必然会提前做好准备,到了那时候,我看这小子如何能够取胜?”武后的眼中闪过了一抹得意,暗暗冷笑着说道。


第372章 封禅嵩山
武后有了计策,在数天之后,乘着高宗身体略好之时便上书,向高宗提议封禅嵩山:“陛下,这几年吐蕃退避,东北诸部投降,新罗授首,万邦臣服,就连吐蕃,在我大唐三路大军的横扫下,也定当会很快败亡,我大唐天威赫赫,武功之盛,即便是秦皇武帝也难以企及,这时候,陛下正当祭祀上天,禀报我大唐的功业,因此,臣妾斗胆,希望陛下能够封禅嵩山。”
数日后,又有侍中裴炎,中书令薛元超,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崔知温,相王府司马、检校中书侍郎刘祎之,黄门侍郎范履冰、中书舍人元万顷、黄门侍郎刘景先、黄门侍郎武承嗣等人向高宗上书,建议高宗封禅中岳。
高宗因为自己近来病情加重,也想着通过封禅而获得上天眷顾,让自己多活几年,所以也就答应了众臣的请求,决定以裴炎、刘仁轨为检校封禅使,于永淳二年四月二十从洛阳出发,封禅中岳。
这一次封禅,高宗本来想着要召太子前来为亚献,却被武后以封禅泰山有惯例为借口给拒绝了。
封禅嵩山本来是她的独角戏,怎能让李显染指?若真是李显亚献,那她费那么大的力气力劝高宗封禅岂不是为人作嫁?那才是一个彻头彻底的笑话!
五月初一,高宗来到了嵩山脚下,本来准备第二天就进行封禅大典,可是没想到高宗的病突然犯了,头痛难忍,目不能视,这时候奉命为高宗诊病的尚药局供奉、侍医秦鸣鹤提出来,用金针刺破高宗百会,微微出血,可止头痛。
这时候在一旁侍奉高宗的武后闻言顿时大怒,厉声喝道:“你这厮竟然想着要用金针刺人主头部,莫非是要图谋不轨?来人,给我推出去斩首!”
其实最近一段时间,高宗发病越来越勤,每一次都像是遭受酷刑一般,可是武后却很少再为他治病,尤其是这一次封禅,太子不在身边,她甚至希望高宗就这么驾崩了才好,因为这样一来她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接过高宗递过来的接力棒,执掌大唐天下,即便高宗明确要李显继位,她也可以暗中操作,让自己接掌天下。
然而这时候高宗却还没有彻底迷糊,突然开口说道:“我现在本来就头痛难忍,就索性让秦鸣鹤试一试,刺出血来,病情或者会稍稍缓和,秦鸣鹤,你尽管为朕诊治便是,无论好与不好,朕绝不会怪罪。”
高宗既然都这样说了,武后也没有办法,只好让秦鸣鹤尝试一下,然后瞪着眼说道:“认真的为陛下诊治,若是出了甚意外,定斩不饶。”
秦鸣鹤听了武后的话,顿时吓了一哆嗦,连忙取出金针,为高宗诊治,这秦鸣鹤也不愧为一代名医,在他小心翼翼的在高宗百会穴上刺出了一点鲜血之后,高宗的病情顿时便轻了,只见高宗大声笑着说道:“哈哈,我的眼睛能看到东西了,头也不疼了,秦侍医果然不愧为当代名医,该赏!”
武后也是呵呵笑道:“真是没想到,秦侍医竟然的医技竟然如此高超,先前是本宫误会秦侍医了,现在向秦侍医道歉,传陛下旨意,侍医秦鸣鹤为陛下医病,当受重赏,赏赐锦绣百匹,绢帛千匹,黄金千两!”
“赏得好!非此厚赏不足以表达吾之意!”高宗闻言不由得拍手大笑,整个人的精神顿时恢复了不少,然后意气风发的说道:“明日封禅之举照常进行!”
武后也在一旁陪着高宗笑,然后由于病好而心情正好的高宗根本就没有看到,这时候武后的眼中竟然闪烁着一丝凌厉的杀气!
而高宗更加不知道的是,数日之后,有消息传来,侍医秦鸣鹤突然暴病而亡……
第二天,高宗率领武后以及百官终于登上了嵩山之巅,然后在经过一番忙碌的封禅仪式之后,终于完成了封禅大典,创造了同时封禅泰山和嵩山的先例!
在大典完成后,照例又是一番封赏,只不过这一次的规模比封禅泰山还要大,首先依旧是所有奉旨跟随而来的文臣武将及前来朝拜的各地都督刺史、致仕老人,还有每月朔望朝见皇帝的人员,无论身属大唐还是夷狄之国,凡是三品及以上官员全部赐爵二等,七品以上、四品以下者加阶,八品以下加一阶、勋一转(转换勋阶一次),而那些前来朝拜的老人们,百岁以上的男子版授(不经朝命而用白版授予官职或封号,大概相当于荣誉官职)下州刺史,妇人版授郡君。而八十以上的版授节级(中低级武官)。
然而武后仍然认为恩赏太薄,请求高宗下旨,三品及以上官员全部赐爵三等,七品以上、四品以下者加三阶,八品以下加二阶、勋一转(转换勋阶一次),而那些前来朝拜的老人们,九十岁以上的男子版授中州刺史,妇人版授郡君。七十以上的版授下州刺史。
同时高宗还下诏大赦天下,赐酺十日,之后又大宴群臣,演奏《十部乐》。
其实大唐本来是九部乐,后来在征服高句丽之后又吸纳了高丽乐,形成十部乐。
武后通过封禅仪式时的亚献,以及后来为参加封禅的官员及百姓请求加封,的确是获得了巨大的声望,这么高的声望隐隐有盖过太子之势,对于武后来说可算是达到了目的。
“呵呵,显儿我儿,这一次为娘可是获得了巨大的收获,在声望上已然盖过了你,尤其是在这洛州,我的声望已经是仅次于皇帝,不知道你在得知这事之后会如何恼怒?其实你越恼怒越好,因为这是你在表现对皇帝的不满,再等到你的部将在吐蕃战败之后,就算为娘什么也不做,你的威望也足以滑落到谷底,到了那时候,为娘我再把皇帝控制在手中,你这么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不要气死才好。”武后的脸上满是得意,默默的说道。


第373章 唐人的劣根性?
  对于武后的那些小动作,其实李显根本就没有在意,他这一段时间利用裴炎和薛元超等人不在长安的机会,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安排,虽然其中很少有人进行升赏,可是却已经将整个长安牢牢地握在了手中。
  当然,李显也知道,争夺帝位的关键其实是在东都,然而那里他也不是没有相关的安排,如果当真需要动用武力的话,最终的胜利也是必然的,当然,不到最后一刻,李显也不想着要动用武力的。
  其实李显也有相关的信息渠道,在嵩山封禅的相关详情自然也都知道,甚至连武后现在会有什么想法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不过李显却根本不在乎,因为武后的声望虽然高,却也只是小恩小惠而已,而他的威望则是建立在实打实的军功之上,两相一对比,孰优孰劣,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当前:第175/19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