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耀大唐》第83/193页


因为当年李显与杜审言斗诗之事早已传遍了朝野,再加上杜审言出言袒护李显,所以袁公瑜认为他应该是李显的人,因此在朝堂上进行质问,目的自然是激杜审言说出李显是幕后主使人,从而给李显扣上一顶结党营私的帽子。
可是没想到杜审言却是昂然说道:“吾之胆子素来便大,袁舍人若非要说有人给的话,那倒也不是没有,给吾胆子之人便是当今圣上。”
“当今圣上?”袁公瑜一听这话,面色顿时就白了,因为如果杜审言所言属实的话,那是不是意味着皇帝并不主张召回李显并严加管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自己违背了圣意倒也没什么,可完不成武后交代的任务,他这个继许敬宗之后的后党首领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却听得杜审言点头说道:“这是自然,吾乃圣上钦点之殿中侍御史,吾作为御史,职责便是要仗义执言,袁舍人且说一说,吾之胆子岂非圣上所给?”
“原来是这个意思,倒吓了我一跳。”袁公瑜暗暗松了一口气,随即说道:“圣上的确是给了你进言之权,然则你竟然以下犯上,对吾等如此辱骂,又该当何罪?”
却见杜审言嘿嘿冷笑道:“首先,袁舍人在朝堂之上公然蔑视下官为小小殿中侍御史,可是袁舍人却知道,吾之官职乃圣上所赐,如此说来,袁舍人非但看不起下官,亦看不起圣上,竟将圣上所赐官职如此蔑视,又该当何罪?”
“啊?这这,圣上,微臣冤枉,微臣并非此意,实在是被这杜审言以下犯上之言气糊涂了,方才不经大脑胡言乱语,还请圣上不要见怪。”袁公瑜被杜审言这么一说,顿时吓得面色发黄,连忙跪倒在地,抽抽噎噎的对高宗解释了一番,直到高宗黑着脸摆手让他退下,这出闹剧才算结束。
可是杜审言的话却还没有说完,只见杜审言接下来说道:“这第二么,袁舍人说下官对诸公辱骂,下官并不敢苟同,事实是,下官并未辱骂诸公,因为下官说的不过是一句实话而已,诸公的确便是误国奸臣,哼,吐蕃贼子当初寇略我安西四镇时,是否对无辜平民大肆杀掠?当初我军败绩,前线将士们为守护边疆与贼子血战三昼夜,军民伤亡者达十余万人,吐蕃贼子如此杀人法,可算得上是杀伤甚众?为何彼等杀我大唐军民便合理,而我军杀死吐蕃将士便要受惩戒?诸公到底是我大唐之臣,还是吐蕃之臣?”
杜审言这一番话义正辞严,直说的袁公瑜等后党成员无言以对,朝堂之上顿时陷入了沉默,高宗本来准备接受袁公瑜的建议,这时候也放弃了原先的想法。
武后更是心中恼怒,她原本是要授意袁公瑜,只是找个借口将李显召回朝堂就行,没想到这袁公瑜竟然改变主意,非要好好惩戒李显一番不可,更加上这厮说了一番蠢话,还被杜审言这个疯子给盯上了,导致这厮颜面无存,落了个里外不是人。
而更让武后生气的是,这时候东宫的人却乘机落井下石,对袁公瑜等人大加挞伐。
首先出头的是戴至德,只见戴至德朗声说道:“杜御史说的没错,所谓兵者,凶器也,在外作战怎可不杀人?为何诸公允许吐蕃杀我大唐军民,却不允许周王杀彼吐蕃将士?所谓刀剑杀与火烧,其实又有甚分别?周王立下大功,诸公视而不见,反而要圣上将周王召回申诫,岂非是要置陛下与娘娘是非不明、不仁不义之地乎?不知诸公安的是甚心?”
戴至德之后,太常博士袁思古、王福畤、右相阎立本等人尽皆出列,指斥袁公瑜是非不分,忠奸不明,蓄意挑拨天家骨肉亲情,将他骂的体无完肤,成了天下第一恶人一般。
袁公瑜知道这些人都是太子的人,可是却也没有办法,因为这些罪名实在太吓人了,令他根本没有勇气承担,所以在听完之后,他顿时出了一身冷汗,连忙向高宗与武后请罪,说他一时头脑发热,义愤填膺,其实心中并没有对帝后有一丝的不敬,虽然高宗与武后尽皆宽恕了他们,可是当看到帝后一脸不满意的神情,尤其是武后那一双冷得令人发抖的凤目,袁公瑜才明白自己这一回实在是做了一件蠢事。
而在一旁默默不语的许敬宗则是心中哀叹,因为朝中这帮后党人物实在是不成器,竟然被一个小小的杜审言说得无言以对,幸亏自己现在还没有离开,这要真的离开,真不知道武后的势力该受到怎样的打击?
“袁公瑜、王德俭、侯善业这帮蠢材当初只是因为拥立皇后有功,方才窃居高位,其实本身并无多少才华,指望这帮人稳固朝堂,实在是痴人说梦,好在刘祎之、元万顷、范履冰等北门学士颇有才华,又比袁公瑜等蠢材善于隐忍,将来或许能成为皇后强助。”许敬宗冷眼旁观,见袁公瑜一开始向皇帝提出如此建议的时候,刘祎之等人就是面露嘲讽之色,只不过在皇后用目光示意之后方才出声附和,心中断定这几个并非池中之物,心中才略略安慰。
“如此,依诸卿看来,此事当如何处置?”武后见朝堂上的局面混乱不堪,虽然心中恼怒那帮奴才蠢笨,却也不得不跳出来为他们解围,所以便笑着问道。
却听得戴至德上前说道:“陛下,皇后,微臣认为,周王为国立下大功,打败了吐蕃贼子,迫其退兵,实乃为国为民之举,然则我大唐赫赫声威,只需击退贼子,给其一个教训便是,无需兴师动众,攻入彼国疆界,再者说了,此一战我军战线拉得太长,粮草辎重运送困难,更兼如今灾荒不断,百姓嗷嗷待哺,我大唐应当节省粮草,接济百姓,令其度过危厄。更何况周王远征数月,身体疲惫,不利成长,而将士们外出作战数月,亦是辛苦,因此微臣斗胆建议,愿陛下与皇后下令我大唐与吐蕃议和,令周王回朝与陛下、娘娘同享天伦。”
戴至德这话说得武后频频点头,暗暗气恼自己麾下怎么没有戴至德这种人才,心中对于太子的成见更深了一些。
而高宗也是含泪说道:“戴卿说到了朕的心里去了,将士们辛苦劳顿不说,粮草之事亦当为百姓考虑考虑,至于显儿,自从四月出征到现在将近四个月了,吾都没有再见过显儿一面,心中着实挂念,恨不得立刻就见上他一面……”
说到这里,高宗竟忍不住掩面痛哭,情深之处让群臣也都感同身受,于是朝堂之上竟有大半人陪着皇帝默默流泪。
高宗方才那一番动作固然是有真情在,可另一方面也是在告诉群臣,其实他也同意戴至德的观点。
所以,那些明白事理的官员们全都出声附和,包括太子李弘、袁思古、王福畤、阎立本等东宫党人,也包括之前还被众臣批评的无一是处的袁公瑜等后党成员,当然,老奸巨猾、故作深沉的许敬宗这时候自然也不会少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不明事理的中立派,如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李敬玄,还有李安期、张文瓘等帝党成员。
可是朝堂中却仍然有三人没有表态,那就是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郝处俊,司列少常伯(吏部侍郎)裴行俭,还有一人竟然就是之前高声怒骂袁公瑜等人误国奸臣的殿中侍御史杜审言。
“陛下,微臣有话说。”怒不可遏的杜审言首先不顾帝后的不满和群臣讶然的目光,大声说道。


第150章 退兵的命令
“不知杜卿有何话说?但说无妨。”高宗自然能够猜出杜审言要说什么,可是却又不能阻止,只好阴沉着脸让杜审言说出来。
只见杜审言说道:“陛下当知晓,吐蕃贼子野心勃勃,数度图谋吐谷浑及我河西四镇,幸被边军数度击败,如今周王灭其二十万大军,令其元气大伤,我大唐消灭吐蕃名将噶尔钦陵,直捣逻些,正其时也,奈何中途放弃,养虎遗患乎?”
这时候却听得一旁的刘祎之厉声喝道:“好大胆的杜审言,你口无遮拦倒也罢了,今日竟敢犯了泰祖之遵讳,此乃大不敬之罪也,便是凌迟处死亦不过分,犹敢在此饶舌乎?”
杜审言无心之失竟然犯了忌讳,一时之间也是惶恐不已,而高宗为了自己的目的能够达到,也命令殿外卫士将其拖出殿外,杜审言虽然有心再为李显辩解几句,却已是无可奈何,只能苦笑着离开。
杜审言虽然被迫退出,可朝中却依然有直臣,只听得一旁的郝处俊上前说道:“杜御史虽然出言无礼,犯了忌讳,然则所言并非没有道理,如今我大唐胜券在握,原本不必讲和,反而应该加派人手,命我大唐各路将士齐心合力,先剿灭噶尔钦陵部,随后出征吐蕃本土,相信不出一年,吐蕃定然成为我大唐郡县,如高句丽故事。此时尤为重大,还请陛下三思而行。”
“臣附议”,在郝处俊说完后,裴行俭也随声附和,高声说道:“陛下,吐蕃威胁我大唐边疆数十载,如今正是千载难逢之机,奈何放弃唾手可得之物,反落无用之虚名哉?”
无论是郝处俊还是裴行俭,都远非杜审言所能比拟的,他们的身份资历在那里摆着,即便是高宗都要给几分面子,所以,高宗一时之间踌躇不已,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于是把求援的目光转向了武后。
武后虽然与高宗起了同样的心思,可是却也不能如此表态,因为她想把阻止李显建功的罪责推到高宗的头上,所以也没有说话,而是看了一眼心腹老臣许敬宗。
许敬宗也不愧为老狐狸,瞬间就领会了武后的意图,同时还想出了对策,只见许敬宗轻轻叹道:“陛下,皇后,微臣认为郝侍郎、裴侍郎所言并非没有道理,目前的确是我大唐对付吐蕃之最佳时机,然则我军征战所需大量粮草辎重从何而来?便是能够筹备好,以之发放给百姓赈灾岂非更好?请陛下、娘娘想一想,我军征战吐蕃,虽然并其土地无数,然则若无百姓耕种,要那土地何用?当初太宗文皇帝可是谆谆告诫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之理,万一因为灾荒之事激起人变(民变),微臣恐征战吐蕃之功亦不能弥补百姓动乱之过也。”
高宗见许敬宗之言正合己意,不由得心中喜悦,赞赏的说道:“许卿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果然是高见,郝卿、裴卿亦皆忠直为国,令人好生相敬,朕决意赏赐三位爱卿各钱十万,帛千匹,三位爱卿,下去领赏吧。”
高宗用厚赏将郝处俊和裴行俭打发离去,同时堵住了他们的嘴,导致朝堂上对于他的决议再也没人反对,于是乃决定,令东台拟旨,令薛仁贵作为全权代表,与噶尔钦陵议和,只要其答应将吐谷浑及安西四镇归还我大唐,并且保证日后不再侵犯,便放其离开,不得多做逗留,除此之外,还特别宣诏李显返回长安接受封赏,至于其所统大军,暂且交给其部将唐休璟进行指挥。
当高宗确定这件事的时候,李显正率领着他麾下的将士们进行着浴血奋战,而当圣旨传送的这几天里,战斗是最为凶险的时刻,噶尔钦陵率领着他的吐蕃将士对李显的唐军营寨发动最为勇猛无畏的进攻。
而这一点也是噶尔钦陵的计策之一,他生怕计划提前泄露,导致薛仁贵和李显再做出什么应变,所以一面派人到长安展开秘密行动,另一方面按照正常情况对李显的营寨发动进攻,甚至比起以往还要更加猛烈一些。
李显果然没有对噶尔钦陵的手段产生怀疑,他还以为对方是在形势所迫下的垂死挣扎罢了,只要坚守下去,最终的希望还是属于己方,直到圣旨来到的那一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眼看再用不了多少事日,我军便能将彻底取胜,为何朝廷却下了这么一道奇怪的旨意?”唐休璟在得知了圣旨的内容之后,不由得大为恼怒,气愤难当。
李显对此也是苦笑不已,虽然不知道具体情况,他却明白肯定是朝内的一些人不愿意让他建功立业,所以才在皇帝面前献谗言,致令他与薛仁贵苦心谋划了数月的作战计划化为了流水。
“我本来以为在国家大义面前,不管是什么人,有什么样的新仇旧恨,都应该暂时先放下,待得公事了结之后再去想私仇,却没想到这世上专门有这样一种人,自身没有什么本事,却偏偏有本事阻碍别人建功立业,制造了一幕又一幕的悲剧。这真应了后世所流传的那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唉,‘宰相电飞和戎惯,雷厉班师撤战回。不使黄龙成痛饮,古今一辙使人哀。’”
看到这一幕,李显不由得想起了五百年后,抗金元帅岳飞被皇帝连下十二道金牌迫令班师一事,又想起了一千二百年后清朝同法人作战,眼看就要取得胜利却被弄权奸臣强行下令班师,并与法人签订合约的一幕这才体会了岳少保和冯子材等人当年那种无奈和愤恨的心情。
“哼,我一定要查出,到底是哪个权奸竟然如此误国,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却为了一己私怨而做出令亲者痛而仇者快之蠢事来,若是查出来了,我定要,定要……”
李显想到这里却无法再想下去了,因为连他自己都明白,其实他就算是查得出来,也根本无法对付那些奸臣,其实就算不用查,他也能大致猜得出来,能够做出这种事的,定然不出武后身边的那一帮奸臣,可是他又能如何对他们?不要说他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的亲王,就算他现在是太子,在武后的关照下又如何能够动得了他们一根手指头?
所以,他现在要做的,只能是无休止的叹息,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去反对朝廷的决策。
“大王,末将听说噶尔钦陵已经接受了议和的要求,双方目前已经全线停战了,只等着商议退兵的细节问题了,噶尔钦陵向大王写信,要求大王送还我们营中的吐蕃俘虏,不知我等何时将俘虏送还?”阿史那道真见李显心中郁闷,也是暗暗叹息,不过毕竟这是朝廷的决策,他也不敢说什么,就将噶尔钦陵的书信拿来,请示关于吐蕃军俘虏的问题。
原来经过了多日的作战,李显军中也收容了将近万人的吐蕃俘虏,噶尔钦陵既然要议和,自然是想着要回这些俘虏,因为这些人既是吐蕃的百姓,能够为吐蕃缴纳贡赋,同时还是一支上万人的军队,这对于吐蕃日后的发展和强大自然也是十分重要的。
李显自然也知道噶尔钦陵的打算,可是他怎么能够让噶尔钦陵如此如愿呢?所以他略想了想,便想出了一个主意,低声对阿史那道真说道:“阿史那将军,传我将令,今夜将军中所有吐蕃俘虏尽皆诱至我军营外五里处的沟堑处。”
“啊?大王这是要做甚?莫非是要……”
“没错”,阿史那道真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李显打断道:“我要将这一万吐蕃俘虏尽皆坑杀,一个不留。”
“啊?这……”听了李显的话,阿史那道真突然感觉到一股冰冷的杀意,不由得激灵灵打了个寒战,然后结结巴巴地说道:“大,大王,此事要,要三思啊,坑杀降卒,这一直是禁忌,亦且是大损阴德之事,昔日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自身最终不得好死,项羽坑杀秦朝二十万降卒,最终亦是自刎身亡,远的不说,单说薛大将军在征伐铁勒诸部时,亦因坑杀降卒而受到朝廷问罪,结果虽有大功,却依然得了个功过相抵之结果,大王虽是圣上嫡子,若是犯了禁忌,一样会遭受朝廷惩处的,大王何故置数月功劳于不顾,而行此惨无人道之恶事耶?”
“哼,若是牺牲吾之边功,为我大唐多换取数载和平,那也是值了。至于惩处,我并不在乎此事,毕竟我是圣上亲子,最多也是像薛大将军之前那般功过相抵,圣上总不至于因为这一小事而降我爵位,甚至杀了我吧?”李显嘿嘿冷笑,不等阿史那道真反应过来,便催他速去执行,一切责任自有他来承担。
“大王,你这又是何苦呢?立下这么大的边功却白白放弃,实在令人不可思议。”阿史那道真一脸的不解,可是却又拗不过李显的命令,只好摇了摇头,快速离去,浑然没有注意李显眼中的那一抹狡诈。


第151章 最后一次较量
吐蕃军营。
“哈哈,大将军果然是天纵奇才,竟然在这等危急时刻还能以奇计破解危局,令我军转危为安,如今大唐皇帝下了圣旨,无论是薛仁贵还是李显,都决然不敢不听,如此一来,吐蕃勇士大部可以保存,我吐蕃还能乘着双方和平之机休养生息,最多再过十年,相信我吐蕃又会傲视天下,届时若有机会,休说是安西四镇和吐谷浑,便是整个西域亦都是我吐蕃的。”
素和贵本是吐谷浑人,可是说起话来却把自己当成是吐蕃人一般,丝毫不以为耻,极力的拍着噶尔钦陵的马屁。
噶尔钦陵虽然很讨厌素和贵的为人,但却知道将来想要拿下吐谷浑,没有此人是万万不成的,所以对他也很客气,现在听着他吹捧自己的话,脸上浮着淡淡的笑容。
“呵呵,如今经过这些日子的作战,我麾下的二十万大军死伤了两万余,被薛仁贵俘虏了两万余,被李显俘虏了一万余,军中尚有十四万吐蕃勇士,而大唐既然议和,自然会将俘虏交还,如此一来我手中仍有十七万大军,以如此强盛的兵力如何等的了十年?只要在有三年的光阴,相信便能重新夺取安西四镇和吐谷浑,到时候可还要仰仗素将军的帮助啊。”噶尔钦陵心中得意,对素和贵的成见也少了不少,便笑着拱手道。
素和贵哪里见过噶尔钦陵对他如此客气?不由得感到受宠若惊,慌忙还礼不迭。
可就在这时,突然见部将查礼不花闯进帐来大声喊道:“启禀大将军,大事不好了……”
“呵呵,能有何事不好?莫非是唐将薛仁贵或者李显违背皇帝旨意,不肯与我军议和?”噶尔钦陵心情正好,对于探子的话不以为意,温和的说道:“不要着急,慢慢说。”
却听得查礼不花说道:“大将军,据探子回报,昨夜薛仁贵将军冢两万余俘虏尽皆坑杀,可怜我吐蕃勇士眼看就要返回了,竟然遭受此厄。”
“尔说甚?”噶尔钦陵闻言顿时大惊失色,连忙问道:“此言可是当真?”

当前:第83/19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