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我主沉浮》第40/918页


议事厅内敬佩的目光更加浓烈,像烟雾一样,弥漫在整个空间里。刚才朱由检激励士气时,大部分军官只是一腔热血,少数冷静的军官想到倭寇的强悍,心里还是没底,现在朱由检的分析,让他们彻底打消了顾虑,只想着多杀几个倭寇多立几分军功多挣几分浮财。

在朱由检的激励下,秦永年也是信心满满的。作为有过战场经验的军官,他认为朱由检的战前分析比自己的思考透彻得多,即使朱由检是纸上谈兵,但是有自己这个行伍经验丰富的军官来执行,经过自己的不断调整、修正,一定可以转化为胜利的保障。“同知大人的分析,入骨三分,遇上大人这样的对手,真是倭寇的悲哀。”秦永年发自内心的赞叹,如果战争真的像朱由检所预判的那样,是一边倒的胜利,那朱由检肯定比戚少保还要厉害,戚少保为了剿灭倭寇,可是和倭寇打了好几年的仗,才慢慢总结出对付倭寇的办法。朱由检现在还是一名少年,初次来到军营,就能提出这么完整的思路。

众军官除了恭贺之外,也提出一些简要的建议,比如怎么包围倭寇、何人领兵、先派小股骑兵搜集敌情等等。

“指挥使大人,各位大人,我还有个建议。”见众人没有反对,朱由检继续往下说,“奋武营虽然训练刻苦,士兵勇猛强悍,军官身先士卒,但营中绝大部分士兵都没有上过战场,面对单兵作战同样强悍的倭寇,战斗力难免下降。所以,我建议进行战前动员,激发士兵的斗志,同时强调军规,不能让士兵没有死在倭寇的刀锋下,却伤在大明的军规下。”奋武营的士兵强化训练后,还没有上过战场,朱由检心里也没底,他不希望战前部署得不到执行,更不希望奋武营和其他军队一样扰民,甚至是杀良冒功。只有绝对服从的军队,才能将战斗力最大化。

“好,我同意。上午收拾整顿军械,下午开展战前动员,明日卯时出发,三天后到达济南。”秦永年也明白战前动员会的重要性,大明哪次出征,都有战前动员会,大的战役,比如成祖的北伐,在动员会之外,还搞个出征仪式。不要小看这些细节,对于激励士气、提高士兵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士兵的斗志都是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军官们迅速解散,回到各自的军营,指挥士兵们将粮草、备用的刀、枪、盾、弓、弩等装车,先行离开,向济南进发。朱由检也回了趟信王府,安排府丁替下正在各处忙碌的特战队人员。毕竟特战队是奋武营的一员,不是自己的私兵,现在全营出征山东,作为全营尖兵的特战队,是没有理由呆在后方的。

申时三刻,全营士兵到训练场集中列队。在秦永年的授意下,朱由检站到检阅台上,开始对奋武营进行战前动员训话。

“奋武营的弟兄们,你们的威武雄姿让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弟兄们,你们肯定已经知道,明天我们将奔赴山东战场,去歼灭践踏大明国土、残害大明百姓的倭寇。”

“今天,我在这儿和弟兄们说说,军人为什么要打仗。”

“弟兄们,我们吃的粮食是百姓所种,我们用的军饷是百姓所奉,可是你们知道吗,老百姓为什么给我们粮食和军饷?”

“老百姓希望,在遇到外敌入侵的时候,得到我们的保护。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心安理得地享受老百姓种上的粮食和奉献的军饷,现在老百姓有难,我们这些大明的军人,能眼睁睁地看着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吗?”

第35章军人的使命

“眼下有一股倭寇流窜山东,他们强抢老百姓的粮食,搂着老百姓的妻子、女儿,烧毁老百姓的房屋,甚至残杀为我们献粮献饷的老百姓,你们这些奋武营的精锐之师,能面对老百姓的灾难,充耳不闻吗?能让平时养育我们的老百姓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吗?你们能吗?”

“不能,不能。”士兵们的声音越来越大,似乎被朱由检描述的悲惨场景感染了。

“这就是我们军人的第一个使命:为养育我们的百姓而战。”

“弟兄们,一旦打仗,伤亡在所难免,可是受伤的士兵有谁供养?阵亡的士兵有谁给他们的家人发放抚恤金?”

“弟兄们,在平时,又有谁给我们的家人提供生活保障?战前为我们运输粮食物资,战争中为我们补充粮食、器械和人员,战后为我们论功行赏?”

“是朝廷,是大明。”

“没有朝廷的综合调拨,前线的士兵就会有后顾之忧,没有朝廷的综合管理,就不能保证百姓生产粮食、提供军饷。”

“弟兄们,这就是军人的第二个使命:为保障供给的大明而战。”

“大明万岁!皇帝陛下万岁!”朱由检带头喊起了口号,虽然自己的语言不完全具有说服力,虽然朝廷和朝廷官员的做法不会让每一名士兵都满意,但在这群情激奋的时刻,谁也不会仔细地想这些问题。气氛,现场热烈的气氛,能将每一个有异见的人淹没。不知道纳粹当年是不是用这种方式鼓舞人心的。

“大明万岁!皇帝陛下万岁!”士兵们跟着高呼,为了让别人听到自己的声音,他们在朱由检向天空挥动手臂的时候,拼命叫喊,想要完全盖过别人的声音。

“万岁!万岁!”有些士兵自动简化,很快带动其他的人,口号又逐渐整齐起来。

朱由检停下了挥舞的手臂,现场欢呼声逐渐稀疏起来。

“弟兄们,作为军人,我们必须负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然而,战场是危险的,刀兵无眼。我们在歼灭敌人的同时,敌人也一定会反扑,像饿狼一样反扑,只有消灭他们,才能保存我们自己。”

“奋武营的弟兄们,如果我们当了逃兵,不仅要受到国法军规的惩处,也让奋武营蒙羞,更让你们的父母妻儿蒙羞。如果我们不当逃兵,就必须英勇杀敌,你不杀死敌人,敌人就会杀死你。”

“只有杀死敌人,我们才能平安回家。”

“大明朝廷希望你们能回家,奋武营希望你们能回家,你们的父母妻儿更希望你们能平安地回家。”

“作为军人,你们能让家人失望吗?回答我,能吗?”

“不能,不能,不能。”士兵们声嘶力竭,他们将手中的弯刀、长枪纷纷指向天空,似乎那里就是敌人的所在,他们要将这假想的敌人捅出无数个窟窿。

“不能,我们绝不能。”朱由检将士兵们的情绪和冲动推上顶峰。

“这就是军人的第三个使命:为等待我们回家的家人而战。”

“现在有两千倭寇正在肆掠大明的山东,皇上有旨,命奋武营前去剿灭。为了百姓,为了大明,为了我们自己和家人,六千奋武营的弟兄们,你们有信心歼灭他们吗?”

“有,有,有。”士兵们的应和声,此起彼伏,远远传出了训练场,如果倭寇能听到奋武营士兵的决心,相信他们一定逃得比狗还快,可惜这些在大明烧杀奸淫掳掠、已经欠下滔滔血债的的倭寇们,是没有机会听到奋武营发出的夺命心声。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朱由检也被感动了,被这些激动的士兵们感动了。谁说大明没有优秀的士兵?奋武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这些几个月前还吃不饱饭、无精打采、没有战斗力、厌战怯战的士兵们,现在的士气,完全能碾碎任何阻挡在前面的敌人。如果他们能得到战火的洗礼,朱由检相信,他们一定能成为大明的虎狼之师、铁血之师。

当前:第40/91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