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我主沉浮》第506/918页
朱由检想起了宋丹丹的那句话: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现在又不是过年,难道是谁家娶媳妇?一定是大户人家,小户人家不会有这么大的排场,不知道这个小村里,隐藏着什么大人物。”
“陛下,有些不对劲。”付小剑一边小声提醒着朱由检,一边仗剑护在朱由检的身边,“刚才什么声息都没有,为什么我们的大军一到,就弄出这么大的动静?”
“这都快到京师了,还能出什么意外?”朱由检不相信,“小剑,你带几个人,进村看看,到底是什么事――――――咦?要是村中有什么喜事,他们为什么挥舞军旗?”
付小剑更加紧张起来,他把手一招,七八名侍卫,尾在他的后面,缓缓进了村子。
“哒哒哒……”
不一会儿,随着马蹄声,付小剑他们出现在村口,“陛下……”
“小剑,到底怎么回事?不会是村民自发在此劳军吧?”朱由检轻笑着,他可不像付小剑那么紧张,这里是京师顺天府的地盘,他的身边,又有六七万大军。
“陛下,还真的是劳军,不过,不是村民,而是……”
“不是村民,那是什么人?”
“陛下,你还是自己进村看看吧!臣也说不好。”
“朕倒要看看,到底还是哪路神仙。”朱由检一拍马,率先冲向村口,他的亲兵,有数百人跟在后面。
在村内一块开阔的空地上,男女老少村民们,手舞日月军旗,在两侧夹道欢迎,空地的正中央,跪着无数的大明官服,最前面一排六个人,正是大明的六部尚书。
朱由检也是愣住了,他端坐在马背上马,缓缓上前,“各位尚书大人,你们这是哪一出?”
“陛下,我们计算了距离,这里距京师,恰好是百里。”黄立极头也没抬,继续匍匐在朱由检的马前。
“百里相迎?”
“是百里跪迎!”黄立极长身而起,双手握拳:“陛下,臣发动礼部的人,查阅了所有的历史典册,一战拓展疆域三千里,闻所未闻,就是太祖、成祖、大汉武帝、大唐太宗,也是不及,臣等无以表达对陛下的敬意,惟有百里跪迎。”
一个男子汉,动不动就下跪,朱由检特别不喜欢,但群臣如此欢迎自己,也不能扫了他们的兴头,他跃下马背,将缰绳递与身后的亲兵,“各位大人,起来说话。”
“是,陛下。”
六部尚书打头,所有的文臣武将都从地上站起来,有不少官员偷偷地抚摸膝盖,看来,他们跪迎的时间,恐怕不短。
朱由检心中偷笑,他的虚荣心,着实狠狠地过了把瘾,“看来,这些百姓,也是你们安排的?”
“陛下,臣等没有刻意安排,臣等只是告诉百姓们,陛下亲征,数月时间,已经将一再骚扰大明的建奴,灭国灭族,附近几个村子的百姓,就自发赶来了,臣等只是向他们散发日月军旗而已,要不是臣等阻挠,只怕来的百姓,还会更多。”李春烨向朱由检拱拱手,他老眼眯缝着,面上是不常见的无笑而喜。
朱由检心中一阵灵动,如果他们拿的的国旗,该有多好!可惜大明现在没有国旗,他冲百姓一抱拳:“乡亲们辛苦了!”
百姓们也学着朱由检的样子,向朱由检拱手问好。
朱由检又冲着文武百官拱手:“各位大人,现在天色过午,你们就尝尝我们军营中的饭菜吧,晚上,我们再举杯同庆!”
第269章把酒话关外
当晚已经来不及赶回京师,朱由检就在顺义县城扎下大营。
六位尚书在顺风酒家为朱由检接风洗尘,其他的大小官员,分别宴请相应的军官,只有普通的士兵没人宴请,他们人数太多,六七万人只能在军营吃大锅饭了。
六位尚书联袂宴请皇帝,真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汉人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很多问题都是在酒桌上解决的,“酒杯一端,政策放宽”,朱由检也想借着这个机会,将自己的施政理念,向尚书们输灌输灌。
“朕这段时间不在京师,治理国家的大事,就劳烦各位了,这第一杯酒,朕就借花献佛,各位大人,辛苦了!”
“陛下,应该是我们敬你才对。”黄立极与其他尚书们对对眼,“陛下英明神武,盖过任何一位历史明君,应该是臣等敬祝陛下!”
“是,是,是臣等敬祝陛下!”众人一起应诺。
“哈哈。”朱由检大笑,“黄爱卿一向不喜欢拍马溜须,今天这是怎么了?”
“陛下,臣这不是拍马溜须。”黄立极正色道:“这是臣等的肺腑之言。”
“那朕就饮了这第一杯。”朱由检一饮而尽,六位尚书也是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