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别传全集.com》第111/135页


牧斋初学集壹佰陸读小笺上略云:

今年夏,(寅恪案:“今年”指崇祯六年癸酉。)德州卢户部德水刻杜诗胥钞,嘱陈司业无盟寄予,俾为其叙。

同书壹壹桑林诗集(原注:“起崇祯十年丁丑三月,尽闰四月。”)小序略云:

丁丑春尽,赴急征。渡淮而北。

同书同卷复载有“将抵德州遣问卢德水”、“德水送芍药”、“东壁楼怀德水”、“次韵酬德水见赠”等题,并附卢世傕“上牧斋先生”诗。

寅恪案:徐鼒谓凌駉“传檄山东,与德州谢陛遥相应”,又谓“陛即南中讹传以为故相谢升”,可知邓之诚先生谓牧斋“牵连淄川谢升案”之“谢升”,乃谢陛之误。德州府志谓“世傕与其乡人擒斩伪牧,倡义讨贼”之“乡人”,当即指谢陛马元騄等,盖与谢陛墓志铭所言同为一事。惟田雯撰卢先生世傕传(见碑传集壹叁陸文学上之上)恐有所避讳,不明言之耳。复据上引资料,谢陛卢世傕二人又皆不受清廷之官职者,自与抗清复明之运动有关也。又牧斋于崇祯十年丁丑因张汉儒之讦控被逮北上,道经山东,与卢德水频繁赋诗唱和。以没口居士与南村病叟如是交谊,则其于顺治三年丙戌辞官南下,再经山东,亦应有酬和之篇什及来往之书札。由此推之,牧斋于顺治三年丙戌七夕后自北京归家,被逮北行,必为谢陛卢世傕等之牵累,更无疑义。谢氏既被诬以私藏兵器,但不久事白,则牧斋之得免祸亦事理所当然,而顾云美所谓“送公归者”乃指卢氏,抑又可知矣。

吾国文学作品中往往有三生之说,钱柳之因缘,其合于在生之说,自无待论。但鄙意钱柳之因缘更别有三死之说焉。所谓三死者,第一死为明南都倾覆,河东君劝牧斋死,而牧斋不能死。第二死为牧斋遭黄毓祺案,几濒于死,而河东君使之脱死。第三死为牧斋既病死,而河东君不久即从之而死是也。此三死中,第一死前已论述之,茲仅言第二死。

寅恪草此稿有两困难问题。一为惠香公案,第肆章曾考辨之矣。一为黄毓祺之狱,即所谓第二死。今稍详述此案发生年月之问题,并略陈牧斋所以得脱第二死之假设,以俟读者之教正。

顾苓河东君传云:

丁亥三月捕宗伯亟,君挈一囊,从刀头剑铓中,牧圉饘槖惟谨。事解,宗伯和苏子瞻御史台寄妻韵,赋诗美之,至云:从行赴难有贤妻。时封夫人陈氏尚无恙也。(此节前已引。)

寅恪案:牧斋为黄毓祺案所牵涉,被逮至金陵,其年月问题,依云美此传之记载,与牧斋所自言者符合。实则顾氏即据牧斋原诗之序,非别有独立不同之资料,故此传此节亦可视为牧斋本人自述之复写,其价值不大也。今就所见官私两方资料,初不易定其是非,辨其真伪。后详检此案文件,终获得一最有力之证据,始恍然知清代官书未必尽可信赖。但因述及此案诸书中颇多与官书相合,故亦择录数条,以便与牧斋己身及其友朋并他人之记载互相参校也。

淸世祖章皇帝实录捌叁略云:

顺治五年戊子夏四月丙寅朔。辛卯凤阳巡抚陈之龙奏:自金逆(声桓)之叛,沿海一帯,与舟山之寇止隔一水,故密差中军各将稽察奸细,擒到伪总督黄毓祺并家人袁五,搜获铜铸伪关防一颗,反诗一本,供出江北窝党薛继周等,江南王觉生钱谦益许念先等,现在密咨拿缉。疏入,得旨:黄毓祺着正法,其江北窝贼薛继周等,江南逆贼王觉生钱谦益许念先等,着马国柱严饬该管官访拿。袁五着一并究拟。

蒋良骐撰东华录陸云:

(顺治五年四月)凤阳巡抚陈之龙疏奏擒伪总督黄毓祺并家人袁五,搜获铜印一颗,反诗一本。供出江北窝党薛继周等,江南王觉生钱谦益许见元等,现在密咨拿缉。得旨:黄毓祺着即正法,其薛继周王觉生等着严饬该管地方官访拿。袁五一并究拟具奏。

清史列传柒玖贰臣传乙陈之龙传云:

(顺治)五年奏擒奸人黄毓祺于通州法宝寺,获伪印及悖逆诗词。原任礼部侍郞钱谦益曾留毓祺宿,且许助资招兵。诏马国柱严鞫。毓祺死于狱。谦益辨明得释。时江西镇将金声桓叛,攻陷无为州巢县等处。巡抚潘朝选劾之龙不能御寇,纵兵淫掠。得旨降二级调用。

同书捌拾逆臣传金声桓传略云:

(顺治)五年正月声桓与(王得仁)合谋,纠众据南昌叛,诡云明唐王未死,分牒授职,书隆武四年。遣人四出约期举兵。广东提督李成栋叛应之。

同书同卷李成栋传略云:

(顺治)五年正月江西叛镇金声桓遗书招成栋,成栋遂拥众反,纳款由榔,迎之入广东。于是广东郡邑皆从叛。

清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壹壹玖附明桂王二略云:

顺治五年春正月总兵金声桓叛,以江西附于桂王由榔。是月二十五日闭城门,部勒全营,围(巡按御史董)学成官署,杀之,并及副使成大业。执巡抚章于天于江中,迎故明在籍大学士薑曰广入城,以资号召。遣人奉表由榔。由榔封声桓昌国公,得仁新喻侯。得仁统兵陷九江,扬言将窥江宁。

同书同卷略云:

(顺治五年)夏四月提督李成栋叛,以广东附于桂王由榔。是月十一日黎明成栋令其兵集教场,声言索饷,欲为变。成栋请(总督佟)养甲出城抚辑。养甲至,众兵呼噪,劫之以叛。遂传檄各属,遣使附于由榔。

清史稿肆世祖本纪壹略云:

顺治五年二月二日甲戌金声桓王得仁以南昌叛。

清史列传柒玖贰臣传乙钱谦益传云:

(顺治)五年四月凤阳巡抚陈之龙擒江阴黄毓祺于通州法宝寺,搜出伪总督印及悖逆诗词,以谦益曾留黄毓祺宿其家,且许助资招兵入奏。(寅恪案:小腆纪传肆陸黄毓祺传云“毓祺将起义,遣江阴徐摩致书钱谦益,提银五千,用巡抚印钤之。谦益知其事必败,却之,持空函返。摩之友人徽州江纯一,谓摩返必挟重资,发之可得厚利,诣营告变”等语,可供参考。)诏总督马国柱逮讯。谦益至江宁诉辨:前此供职内院,邀沐恩荣,图报不遑,况年已七十,奄奄余息,动履藉人扶掖,岂有他念?哀吁问官乞开脱。会首告谦益从逆之盛名儒逃匿不赴质,毓祺死狱中,乃以谦益与毓祺素不相识定谳。马国柱因疏言:“谦益以内院大臣归老山林,子侄三人新列科目,必不丧心负恩。”于是得释归。(寅恪案:王元钟编国朝虞阳科名录壹进士门顺治四年丁亥科略云:“钱祖寿二甲第五名。字福先,号三峰。时俊孙。唐朝鼎二甲第十四名。字禹九,号黍谷。本姓钱。钱裔僖三甲第九十四名。字嗣希,時俊子。”同书贰举人门顺治三年丙戌科略云:“钱裔僖见进士。钱召西翰,庠名祖彭。裔肃子。钱孙爱孺贻,改名上安。谦益子。”国柱所谓“子侄三人”,子自是孙爱,侄则当指裔僖祖寿。其实裔僖乃侄孙,祖寿祖彭乃侄曾孙。唐朝鼎即与迫死河东君案有关之“族贵”钱朝鼎,此时尚未复姓,更应不列于此也。又清史列传玖黄梧传载梧条列剿灭郑氏五策,其四曰:“锄五商,以绝接济。成功于山海两路各设五大商,为之行财射利。梧在海上素所熟识,近且潜住郡城,为其子弟营谋乡举邑庠,为护身之符。其实阴通禁货,漏泄虚实,贻害莫大。应奏请敕下督抚严提正罪,庶内究清而接济之根可拔矣。”黄氏所言之情况,虽时间较晚,但亦可供参证。)

同书同卷土国宝传略云:

(顺治)二年随豫亲王多铎定江宁。王令同待郞李率泰招抚苏州松江诸郡,遂奏授江宁巡抚。(以)擅杀苏州诸生王伯时及文震孟之子文乘下所司察议,坐降调。四年八月命以布政衔管江南按察司事。五年五月仍授江宁巡抚。八年十月巡按御史秦世祯疏劾国宝(贪赃)。疏上,命革国宝等职,下总督马国柱同世祯讯鞫。国宝将就逮,畏罪自经死。鞫证皆实,追赃入官。

清史稿肆世祖本纪壹略云:

顺治四年七月戊午改马国柱为江南江西河南总督。

同书壹贰贰职官志叁外官门略云:

顺治元年置江南巡抚,驻苏州,辖江宁苏州松江常州镇江五府。十八年江南分省,更名苏州巡抚。顺治十八年江南分省右布政使徙苏州,左仍驻江宁。顺治三年增置江宁按察使一人。康熙八年江苏按察使徙苏州。(原注:“江宁隶此。)

当前:第111/13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