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漫长的抵抗全集.com》第38/67页
时间:1935年1月1日―12月31日
中方部队:赵尚志,夏云阶,张殿福,兵力400
日伪部队:日军蒲田部队、佐藤工作队等
战斗情况:在通化、方正、汤原、抚远、绥滨等地各县发生激战。比如12月1日敌通化县讨伐队遭到抗联打击,通化县警佐岩本章,警长镰田佐市以下五名警察官战死。
双方伤亡情况:日军不详,我军牺牲10人,有若干负伤者。
短评:这不是一次战斗,而是日军把一年的拉锯作战都放在了一起,说明当时抗日武装在汤原十分活跃,无法连篇累牍报道其作战情况。不过赵尚志要到10月中旬才抵达汤原,因此这些战斗很可能主要以后来的第六军夏云阶部为主,但是12月1日的战斗很可能是他或三军其他指挥员指挥的。
第十五战
地点:伪三江省佳木斯市西南高丽帽子―宝清阁一线,依兰县西方等地
时间:1936年1月1日―3月31日
中方部队:赵尚志,夏云阶,张殿福,阁重新,李化(华)堂兵力800
日伪部队:日军北岛讨伐队、佐藤工作队、泽野部队等,伪满军,宝清警察队、凤山警察队等
战斗情况:2月12日,抗日联军袭击长野运输公司的大型汽车,活捉两名伪官员;3月19日森林警察队遭到袭击,3月6日勃利县警察队被袭击,警佐千叶孝阵亡,3月20日,汤原县警察队被袭击,警佐森山德治郎,警长近藤忠二、老后三郎等阵亡。
双方伤亡情况:日军死亡33人,我军牺牲35人。短评:这也不是一次战斗,而是一系列抗联对日军的攻击。毫无疑问赵尚志的部队在此期间十分活跃,但他本人这一期间正忙着部署在小兴安岭建立后方军事基地和开辟汤原抗日根据地,并在伊春河谷创建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估计不会有时间直接指挥战斗。不过,这段日伪档案却为抗联战史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史料――李兆麟将军的得意之作老钱柜战斗,以前一直没有清晰的时间,现在可以断定了――此战发生在1936年3月20日,因为森山德治郎就是被李兆麟和戴鸿斌击毙于老钱柜的一个日本指导官――近藤和老后两个警长的名字也可以补充老钱柜战斗的战绩了。
第十六战
地点:伪三江省汤原韩岚屯、锦乐镇、依兰县土龙山等
时间:1936年4月1日―12月31日
中方部队:赵尚志,李学万,张团中,太山,海红等,兵力1750(其中赵尚志部1000人)
日伪部队:清谷、永田等部队,伪满第二军管区国境地区讨伐队,伪满国军游击队,汤原县锦乐镇警察署、治安队、自卫团等
战斗情况:抗联袭击韩岚屯集团部落,锦乐镇警察署,三江省内到处发生战斗。7月4日,日军联合讨伐队中伏,勃利县警长富永光雄、富锦县警长长村上清等战死,8月15日,桦川县警长杉元富雄阵亡。
双方伤亡情况:日军至少死亡37人,日本警察官3人,我军牺牲74人。
短评:这依然是一系列抗联对日军的攻击和日军的反攻击。显示赵尚志的部队在汤原已经站住脚,而且成为当地抗战的主力军。这一阶段赵尚志实际负责着汤原根据地的建设和战斗指挥,把这些战斗归于他的领导应该不算过分。但是,锦乐、韩岚这些地方都无从考证,所以也无法得知日军举的战例具体是哪里发生的。
第十七战
地点:伪北安省通北县老道店等地
时间:1937年1月1日到12月31日
中方部队:赵尚志兵力不详
日伪部队:竹内部队,伪满军警若干
战斗情况:抗联部队在通北、北安、庆城、海林、绥化各地和日军发生连续战斗。3月20日,通北县警佐福田正雄阵亡,8月3日,德都警佐本多利秋阵亡,11月6日,通北县警佐铃木末一,警长宫田房男、岩崎博爱等阵亡。
双方伤亡情况:日军至少死亡2人,日本警察官5人,我军无伤亡记录。
短评:从这一系列地名可以看出赵尚志西征部队的路线。这支部队为赵尚志亲自指挥的骑兵,在老道店曾消灭伪军一个山林队。但是,日军在这里放上赵尚志的名字,我推测既不是他们所记录的阵亡几人的原因,也不是因为赵尚志打了伪军的山林队,实在是因为赵尚志在这里打了让日军闻风丧胆的一仗――发生在1937年初的冰趟子战斗(显然《满洲国警察小史》没有记入这次战斗日军伤亡),给日军竹内部队带来重大损失,成为赵尚志的经典一仗。
17场战斗整理完毕,一个威震敌胆、勇名赫赫的赵尚志的形象,也许,就在这一次次战斗中,铭刻在了东北抗战史册中。
十二、黑龙江畔的战斗
表面上,右边这张照片的画面上没有什么稀奇之处,但如果翻译一下图片下方的说明文字,就会发现它和抗联的联系。这段说明翻译过来是――“昭和十三年2月4日,萝北县城上街基附近,第7中队长板坂大尉(所部)与赵尚志匪(骑马匪)交战。队长以下18名壮烈战死。”图上还有“死去”的手书标记。
这批图片不止一张。
我们从这张照片中可以回溯的第一段历史,是日本关东军步兵第三十七联队第七中队中队长板坂等官兵,这一天在和赵尚志所部抗联的作战中阵亡。
赵尚志,黑土地上最优秀的抗日将领之一,仅仅是敌方文献中出现他的名字,就足以说明这批照片的价值(不过,如果看日方保留的伪满警察档案,会发现赵尚志的名字在那里面出现的频率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