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梦魇全集》第77/77页
天文学家们主要质疑点源于奥尔特云这块特殊地带。众所周知,海王星是太阳系中最远的气体巨行星,而海王星外的太阳系,由内向外被分成柯伊伯带(Kuiper belt)和奥尔特云(Oort cloud)带。后者并未得到过人们的直接观测,但人们普遍接受的假设是,起初该星云也是在较接近太阳的地方形成,但后来被年轻的大型气体行星诸如木星等,以强大引力将之逐出太阳系内部,从而使奥尔特云拥有极为椭圆或抛物线状的轨道,并长期处于远离太阳的地方。
天文学家从彗星的椭圆轨道,确认不少彗星皆是从奥尔特星云进入内太阳系的。但自1898年以来,观测到的长周期彗星有超过20%来自非正常区域,它们的角度高于星系潮汐力理论预测的角度。据发现Tyche的马提斯在声明中介绍,这些彗星的轨道和数量很独特,带有明确指示性模式标明了该处可能存在一个行星,且越来越有数据佐证这种模式是呈持久化状态的。尽管开始他也认为可能只是数据统计学带来的概率问题,但随着过去10年内数据的不断累计,侥幸的可能性已越来越小,行星存在的可能性却因此增加。
尽管这个说法带来了一批眼下所谓的“相信Tyche存在人士”,但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研究所的行星科学家马修.霍尔曼表示自己不属此类。虽然他没有追查马提斯和惠特迈尔的最新报告,但通过他长期对奥尔特云彗星的观测认识以及大量文献,他觉得现有证据不足以说服他认为Tyche会存在。
哈尔.利维森,科罗拉多州西南研究所的一位科学家,最近才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奥尔特云相关论文,同样持上述意见。他表示,尽管作者声称作出了比此前更好的数据统计,但在之前的那篇论文中却出现统计错误,难以取信于人的证据加上同样难以取信于人的结论,令人怀疑其是否明白正确的天文学统计方法。
马提斯曾说,其观测到奥尔特云的特殊区域有过量彗星,因此将其归因于此处有一个巨大星体产生了巨大的引力。对此利维森表示也没什么好反驳的,但他认为能观测到这种信号恐怕有待商榷。
难道还有第十颗?!
而目前,在英格兰还有另一组研究人员与马提斯的发现可谓不谋而合——他们也发现了一直未曾露面的太阳系新行星,不过位置和马提斯他们发现的不一样,位于太阳的另一边,和木星在同一侧,且他们也用“过多的彗星”作为解释依据,但似乎并未获得与马提斯他们同样待遇的重视。
相对于系外行星“新地球”的存在与否,我们太阳系中是否还有另一大行星显然更牵绊人心。突然来临一位新居客和赶走一位旧住户大是不同,它的出现意味着颠覆了数年来人类对于自身所处太阳系的认识,很多理论因此改写,人类探索地外生命也有了更近更眼红的目标。
但不能证实、不能否定、亦不能置之不理,很巧妙的“三不原则”,却是天文学中争议性新发现的常态。此次仍和以往一样,科学家们难以在短时间内判断诸多论调孰是孰非,因为我们同样无法直接接触或观测到它们。
不过,此次美国太空网文章给出的建议是:鉴于如此多学者的否定姿态,对Tyche的存在还是尚不要言之凿凿。而太阳系回归九大行星之路,可能还漫长得很。
(三)最近相关报道:《澳门日报电子版》2011 年3月24日文章——美探测器证实“提喀”行星存在作者:冰凌
中国吕子东两年前已预测,美探测器证实“提喀”行星存在。
中国着名前沿科学家吕子东等诸位学者在去年出版的《时空本源与地震预警》一书中预测了“提喀”(Tyche)一类行星的具体位置和运行轨道,被今年二月十四日美国各大媒体发佈的震惊世人的新闻——开普勒望远镜发现“提喀”新行星所证实。
美国在二○○九年三月六日发射的开普勒望远镜探测器,在太阳系边缘发现了一颗新行星“提喀”,大小是木星的四倍,运行轨道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数千倍,这将改变甚至颠覆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也就是说,传统观念中的太阳系竟存在着另一个系外行星,像一个卧底的“巨无霸”。而这一惊天动地的发现,早在两年前已为中国著名前沿科学家吕子东所预测。
“提喀”行星真的存在于太阳系吗?谁先预测到的?依据是什么?当开普勒望远镜探测器刚升空时,,已经将几十年所研究的成果撰写成书,并由纽约商务出版社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于去年先后出版。在这部名为《时空本源与地震预警》的书中,吕子东明确预测到“提喀”一类行星体的存在,并且不只是一颗,而是若干颗。
在《时空本源与地震预警》一书中的第二十一页和第五十一页中,吕子东明确回答了自然界和自然序向人类提出的三个最根本的问题。“地震预警”则是“时空本源”提出的能构成“客观主义参照系”的量子宇宙学方程的解析解;“提喀”一类行星体的存在则是量子宇宙学方程的一个必然出现的极其简单的数学解。
吕子东在书中预测了“提喀”一类行星体的具体位置和运行轨道,也明确指出这些星体的基本特征;它存在着接近类木行星体的表面温度,还存在着远高于类木行星体的磁偶极磁场,这群行星体佔据了太阳和比邻星之间百分之九十七点四的空间,是人类尚未发现的行星体“自由市场”。所谓“自由市场”,就是引力与斥力(暗能量)趋向平衡态的时空区域。同时,吕子东也指出了为什么会存在行星体“自由市场”的理由。
更为令人惊叹的是,吕子东在书中还再三提请科学界注意:“二○○九年,美国发射了一颗专门用来可测量太阳系大小的探测器,虽然还要等待两年后才有结论,但在两年后,如果太阳系的半径确实只有○点○五五一五五光年,运气好的话,还确实发现了自行的行星体(对物理学空间模型,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到时再不改写教科书不就‘误人子弟’了?”
吕子东断言:在开普勒望远镜升空后的两年内,必然会发现这样的行星体。从二○○九年三月六日开普勒望远镜升空,到二○一一年二月十四日公开披露行星体“提喀”的报道,恰恰两年,显示了吕子东断言的准确。仅凭这一点,便有极大的科学意义——以往的空间理论都将因此被改写。
【由网[ 电子书]整理,版权归作者和出版社所有,本站仅提供预览,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