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全集》第74/196页


2、发寒发热,身上长疮,古代迷信,说这是鬼怪作祟,称为“射工中人”。用鬼臼叶一把泡苦酒中,捣取汁,每服一升,一天服两次。
3、风辩护人。用春季采得的 鬼臼根叶,焙干,捣成末,加蜜和成成丸子吞服。

附方 
 
射干


释名乌扇、乌 、乌吹,乌蒲、凤 、鬼扇,扁竹、仙人掌、紫金牛、野萱花、草姜、黄远。

气味(根据)甘、平、有毒。

主治1、咽喉肿痛。用射干花根、山豆根,阴干为末,吹喉部,有特效。
2、喉痹不通。用射干一片,口含咽汁。
3、二便不通,诸药不效。用射干根(生于水边者为最好),研汁一碗,服下即通。
4、腹部积水,皮肤发黑。用射干根捣汁,服一杯,水即下。
5、阴疝肿刺。治方同上。
6、乳痈初起。取射干根(要象僵蚕状)和萱草根,共研为末,加蜜调敷,极有效。

附方


玉簪

释名白 仙。

气味(根)甘、辛、寒、有毒。

主治捣汁服,解一切毒,下骨鲠,涂痈肿。

附方玉簪气味同根,可治蛇虫咬伤(捣汁和酒服,以渣敷伤处)。


凤仙

释名急性子、早珍珠、金凤花、小桃红,夹竹桃、海 ,染指甲草,菊婢。

气味(子)微苦、温、有小毒。
(花)甘、滑、温、无毒。
(根、叶)苦、甘、辛、有小毒。

主治1、噎食不下。用凤仙花子,酒浸三夜,晒干,研为末,加酒调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八粒,温酒送下。
2、咽中骨鲠。用白凤仙子研水一大口,倒在竹筒中灌入咽内,鲠物即可变软,或把凤仙子研末吹喉亦可。不宜着齿,免齿受损。
3、蛇咬伤伤。用凤仙花捣酒服。
4、打伤肿痛。用凤仙叶捣成泥,涂肿破处,药干即换,一夜血散。冬季则用预采的干叶研成末,水调涂。

附方

坐拿草

释名

气味辛、热、有毒。

主治听候打损伤、风痹,亦壮盘骨。
膈上虚热,小便赤涩,神困多睡。用坐拿草、大黄、赤芍药、木香、升麻、麦门冬、黄芪、木通、酸枣仁、薏苡仁、枳壳,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麦门冬汤送下。

附方 
 
曼陀罗花

释名风匣儿、山茄子。

气味(花、子)辛、温、有毒。

主治1、脸上生疮。用曼陀罗花晒干,研为末,取少许敷贴疮上。
2、小儿慢惊。用曼陀罗花七朵,天麻二钱半,全蝎(炒)十枚,天南星(炮)、丹砂、乳香各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半钱,薄荷汤调下。
3、大肠脱肛。用曼陀罗子连壳一对、橡斗十六个,同锉,水煎开三、五次,加入朴硝少许洗患处。
4、作麻醉药。秋季采曼陀罗花、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为一会即昏昏如醉。割疮、炙火宜先服此,即不觉痛苦。

当前:第74/19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