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版作者齐橙》第21/475页


  秦海做出这个动作,实在是什么也没多想。在他穿越之前的那个年代,男男女女之间拉拉扯扯、肌肤相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秦海就不止一次被实验室的女硕士、女博士们挽着胳膊、搂着脖子照过相,那些腐女们一向是以调戏比自己大的男老师为乐的。
  “钱不多,你先收着吧,等以后我们再做其他的东西,你还来给我们帮忙,有钱大家一起挣。”秦海说道。
  王晓晨好容易才让通红的脸颊恢复了正常的颜色,这个时候再想把钱退给秦海已经不太合适了,再说,她也没有勇气拉着秦海的手把钱塞回去。
  “那……那就谢谢你了,小秦。”王晓晨用微不可闻的声音说道,声音里透着一种莫名的喜悦。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居然能够挣到一笔外快,五块钱对于她这样的女孩子来说,可算是一笔巨款了。
  “不必谢,这也是你的劳动所得嘛。”秦海呵呵笑着说道。
  给王晓晨发五块钱的报酬,是秦海早就打算好的。不过,在头一天与宁默他们分钱的时候,他把王晓晨这件事给忘了,到今天看到王晓晨的时候才想起来。
  秦海到青锋厂总共才四五天时间,王晓晨与他素昧平生,却处处照顾他,非但替他打过开水,有一回在水房遇到秦海洗衣服的时候,她还主动上前替秦海把洗不干净的衣领搓了一把,俨然就像是一个小姐姐一般,所以秦海一直惦记着要找机会回报一下王晓晨。
  与王晓晨对门相处这几天,秦海发现王晓晨是个非常节俭的女孩子,她几乎不到食堂去吃饭,每天都是自己做饭,而下饭的菜则是简单之极,要么是一把空心菜,要么是几块酱腐乳,根本见不到一点荤腥。
  秦海向其他人侧面地打听过,知道王晓晨是个从乡下招工上来的女孩子,每月发了工资之后,一大半都要拿回家里去,只剩下很少的一点维持自己的生活。作为一个20岁的女孩子,她甚至于连一盒“万紫千红”的雪花膏都买不起,只能用2分钱一盒的蚌壳油来搽脸和手。
  知道了这个情况之后,秦海便有心想帮王晓晨找点挣钱的机会。这一回做匕首的事情,因为要用到化验室的一些设备,所以他请了王晓晨帮忙,现在匕首卖出了一个高价,给王晓晨发点报酬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哎,对了,秦海,你没打开水吧?我这里有点多余的开水,你拿去用吧。”王晓晨挣了五块钱的外快,心中的欢喜与感激之情交织,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表示才好。愣了一会,她才想到可以给秦海送点开水,这也是这个节俭的姑娘能够找到的唯一的答谢方法了。


第三十一章 扶上马送一程
  在翟建国去找秦海谈判的时候,韦宝林拎着一盒茶叶,敲响了老厂长宁中英的家门。
  “谁啊!”
  屋里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
  “老厂长,是我啊,小韦。”韦宝林用温柔的声音答道。
  “小韦?”屋里的人嘀咕了一声,随后门便打开了,一个身高一米七几、腰板挺直、头发花白的老头出现在韦宝林的面前。
  “老厂长,我来看看您。正好有人送了我一盒好茶叶,我想起老厂长最喜欢喝碧螺春,就给您拿来了。”韦宝林把那盒茶叶捧出来,递到老头宁中英的面前,笑吟吟地说道。
  “哦,那就谢谢你了。”宁中英微微点点头,伸手接过茶叶,把韦宝林让进了客厅。
  “老厂长,最近在忙什么呢?”宾主分别坐下之后,韦宝林用拉家常的腔调,问起了宁中英的生活起居。
  在宁中英当厂长的时候,韦宝林是他的办公室主任,那时二人的关系是十分融洽的。韦宝林做事颇有一些机灵劲,对于宁中英的喜好、习惯等了如指掌,处理各种事务都非常合宁中英的心意,因此深得宁中英的赏识。
  有关“明白人当家”的政策下达之后,宁中英作为一个年过五旬、而又没什么文凭的老干部,自然只能退居二线。在县经委让他推举接班人的时候,宁中英没有推荐韦宝林,而是推荐了另外一位副厂长。按宁中英的说法,韦宝林当个侍候人的办公室主任是很称职的,但要当一厂之长,就不合适了。
  但韦宝林自己可不是这样认为的,他觉得自己有大学学历,又长袖善舞,属于开拓性的人才,凭什么就不能当个厂长呢?他利用搞接待的时候与县里一些官员结下的交情,展开各种游说活动,最终让县里否决了宁中英的推荐,转而任命韦宝林当上了青锋厂的厂长。
  县经委的主任亲自到青锋厂来宣布了韦宝林的任命决定,同时任命宁中英为青锋厂调研室主任,并且叮嘱宁中英要对年轻同志“扶上马、送一程”。在那次的会议上,宁中英一改往日的霸气,在整个会议过程中一言不发,甚至于经委主任让他表态的时候,他也只是摆摆手,让经委主任吃了个瘪。
  经委主任一行离开之后,韦宝林怯生生地来到宁中英面前,请老领导对他提出要求。宁中英似笑非笑地看看韦宝林,然后伸手指了指天,又指了指地,说了句“好自为之”,就扬长而去了。
  跟在韦宝林身边的狗腿子翟建国没看懂宁中英打的哑谜,只顾咧着嘴傻笑。而跟随宁中英多年的韦宝林却脸色骤变,连骂街的心都有了。
  用手指天指地,是那些年里家喻户晓的一个政治段子,说的是某老帅对某个“火箭式”干部的鄙薄。这个段子是真是假,已经无法考证,但这个动作的含义,韦宝林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在说他不知天高地厚。
  从那时起到现在,已经两年时间过去了。韦宝林在青锋厂的执政并不顺利,青锋厂经营绩效每况日下,引来不少对他的非议。出人意料的是,从一开始就不看好韦宝林的宁中英却从未对厂里的经营发表过意见,甚至于项纪勇、萧东平等老部下到他家里去发牢骚的时候,他也只是笑而不语,不肯发表议论。
  韦宝林对宁中英采取了一种表面尊重、私下防备的策略,每隔两三个月,他就要亲自登门去问候一下宁中英,每次还必定会带上一些小礼品,与当年当办公室主任的时候一样。遇到宁中英要用车或者报销医药费等事情,韦宝林一概是给予最大的支持,要求行政科、财务科等绝对不能对宁中英有丝毫怠慢。
  正因为韦宝林始终保持着谦恭,宁中英对他的态度也相对比较友善,至少是一种面和心不和的状态。韦宝林知道,宁中英一直认为他不适合当厂长,而他当上厂长之后,也的确印证了宁中英的预言,因此宁中英对他是极其不屑的。韦宝林没指望能够赢得宁中英的肯定,他只需要安抚住宁中英,让对方不要拆自己的台就行了。
  听到韦宝林的问候,宁中英靠在沙发上微微一笑,说道:“我一个老头子能有什么事情忙,每天就是吃饭、等死,没有其他的事情。”
  “哎,老厂长哪能这样说啊。”韦宝林装出责备的样子说道。他用眼睛扫了一下屋里的陈设,看到吃饭桌上搁了个围棋盘,上面摆着黑白二色棋子,便走过去,认真看了看,然后说道:“老厂长在打谱呢?嗯,这好像是中日围棋擂台赛上江铸久与小林光一的那一局吧?江铸久真是可惜了。”
  宁中英没有接韦宝林的话头,只是微笑不语。他知道,韦宝林越是这样做作,越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说。韦宝林那点花花肠子,在县领导那里挺管用,在宁中英眼里就是一些小把戏而已,根本别指望能瞒得住他。
  “对了,老厂长,我今天登门,一来看望一下老厂长,看看老厂长生活上有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二来呢,是想请老厂长对于青锋厂的经营提出一些宝贵意见,以便厂里进行决策的时候作为指南。”韦宝林终于把话头引回了正题。
  “我的脾气你是知道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县里既然把青锋厂交给了你,那一切经营你就自己拿主意好了,我这个老头子胡言乱语做什么?”宁中英说道。
  韦宝林道:“话可不能这样说,老厂长毕竟是青锋厂的老领导,对青锋厂的情况最了解,而县也是最有感情的。厂里的经营决策哪能离得了您这样的老领导出谋划策呢?”
  宁中英没有搭理韦宝林,从旁边茶几上的烟盒里取出一支烟,自顾自地点上,一声不吭。
  韦宝林知道,这是宁中英允许他说话的表现,如果宁中英真的不想听厂里的经营问题,这个时候就会起身送客,而不是自己抽烟了。
  “是这样的,由于国家计划任务越来越少,咱们青锋厂的传统业务持续萎缩,已经很难支撑我们这个大厂了。前一段时间,我们几个厂领导和中层干部到国内几个城市去调研了一番,最后给青锋厂找到了一个新的产品方向,想必老厂长也已经听说了吧?”韦宝林说道。
  宁中英摇摇头道:“我没有听说过什么。”
  你就装吧!韦宝林在心里暗自嘀咕着。他既然认定秦海是受宁中英指使而诋毁洗衣机市场前景的,那么宁中英说自己不知道青锋厂的新业务方向,就必然是一句谎言了。转产洗衣机的事情,已经近乎全厂皆知,宁中英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其实,韦宝林还真是冤枉宁中英了。转产洗衣机的事情,是星期一才在中层干部会议上透露出来的,今天是星期四,总共也就才过去了三天时间。宁中英退居二线之后,平常都是呆在家里不出门,有关厂里的消息都是由一些来串门的干部工人转述的。这几天,恰好没人到宁中英家里来聊天,所以宁中英还真的不知道转产洗衣机这件事情。
  要说起来,宁中英的宝贝儿子宁默是知道这件事的,但宁默见宁中英就像耗子见猫一样,躲都躲不及,哪会主动和父亲说起厂里的决策问题。再说,宁默这几天心里惦记的都是出去捞外快的事情,厂里是转产洗衣机还是转产航空母舰,与他有何相干?
  宁中英否认自己知道青锋厂的新业务方向,韦宝林不管信不信,都只能先向他介绍一二了。听说韦宝林选择的新业务是生产洗衣机,宁中英的脸上分明掠过了一丝不屑。
  “老厂长,你觉得我们这方向选得如何?”韦宝林问道。
  宁中英把手里的香烟在烟灰缸上掸了掸,然后慢条斯理地说道:“对于这个方向,我只有两个字评价。”
  “哪两个字?”韦宝林问道。
  “胡闹!”宁中英干脆利落地答道。
  “……”饶是韦宝林早有心理准备,听到这样直截了当的批评,他的脸色也变成了猪肝一般。
  “老厂长,这个方向是我和小翟,还有另外几位中层干部一块选定的。”韦宝林委屈地说道。
  宁中英道:“是不是胡闹,和人多人少无关。你是一厂之长,该如何经营,你可以说了算。不过,你要征求我的意见,我就只有这一句:胡闹。”
  “好吧……”韦宝林委屈求全地说道,“老厂长能不能说得明白一点,您为什么认为这个决策是胡闹呢?”
  “农机和洗衣机,除了都有一个机字之外,其他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农机厂能够造洗衣机,是不是以后也可以造飞机了,也是有一个字相同嘛。”宁中英说道。


第三十二章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要论嘴不饶人,秦海与宁中英相比,堪称是小巫见大巫。宁中英那张嘴,是经过无数次的运动磨砺出来的,各种典故、俏皮话、无厘头调侃等等几乎是张嘴就来,几句话就能够把人噎到墙角上去。
  韦宝林在给宁中英当下属的时候,就已经见识过宁中英的毒舌,就算他曾在安河大学中文系号称四大才子中的老九,他也不敢与宁中英斗嘴皮子。
  “老厂长,话是这样说,术业有专攻。可是农机市场已经不如过去那样景气了,咱们青锋厂如果死抱着农机这个业务不放,最终必然是被市场淘汰,到那时候后悔就晚了。”韦宝林解释道。
  宁中英道:“农机市场什么时候都不会不景气,关键是有没有适合市场的产品。洗衣机的确是一个好产品,但我们没有生产洗衣机的经验,我们的工人都是做农机出身的,一旦转产洗衣机,多出来的技术工人,你怎么解决?还有青锋厂原来的设备,你准备如何处置?”
  宁中英是凭着自己的认识在说话,言者无心,听者却有意。韦宝林敏锐地抓住了宁中英话里的一个信息,反问道:“老厂长,你也认为洗衣机是个好产品?”
  韦宝林到宁中英家里来,是为了求证秦海关于洗衣机没有市场的言论是否出自于宁中英的授意,在他看来,厂子里能够指使秦海去破坏决策的人,也只有宁中英一个了。可是,从宁中英刚才那句话中,却听不出宁中英对于洗衣机市场的悲观,相反,宁中英似乎还是挺看好洗衣机市场的。
  难道秦海的言论,不是从宁中英这里出来的?
  宁中英不知道这中间的种种猫腻,更没想到韦宝林会怀疑到自己的头上来。听到韦宝林的问话,他点点头道:“老宋这段时间也正想买个洗衣机,她说市场上洗衣机非常紧俏,生产洗衣机的确是一个有利可图的业务。”
  宁中英说的老宋,是指他的夫人宋玉兰,是县里卫生局的一个干部。因为宁中英的家就在青锋厂的家属区,大家成天低头不见抬头见,所以韦宝林与宋玉兰也是非常熟悉的。
  “可是,现在厂里有一种传言,说洗衣机市场上的紧俏只是暂时现象,过不了多久,市场就会饱和,然后洗衣机就销售不动了,所以青锋厂不应当转产洗衣机。老厂长,你觉得这个观点有参考价值吗?”韦宝林再次试探道。
  宁中英愣了一下,随即反问道:“这个传言是谁最先说的,有根据吗?”
  “了解过了,是一个叫秦海的小年轻,是农机技校毕业分配到厂里来工作的,刚报到不到五天。他的根据是说,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建洗衣机厂,我们青锋厂这个时候搞洗衣机,已经来不及了。”韦宝林一边说着,一边偷眼观察着宁中英的脸色,看他在听到秦海这个名字的时候,有没有一点异样。

当前:第21/47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