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版作者齐橙》第257/475页


  这个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不可回避的,那就是大秦集团的钢材能不能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出去。钢铁工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加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既缺资本,也缺技术,在钢铁生产方面并没有什么优势,所以要向国外销售钢材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更不用说要销售的是多达一年几百万吨的数量。
  对于这个障碍,秦海是如何考虑的呢?
  宋洪轩想到此处,不由得向秦海投去一束疑惑的目光。


第四百一十章 赔本养产能
  宋洪轩能够想到的事情,秦海自然也是能够想到的。他所提出的突破国际市场障碍的手段,非常简单而粗暴,那就是降价。
  在国际市场上,一吨线材的价格是280美元,相当于1500元人民币;而在国内市场上,一吨线材的价格是2000多元,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很显然,如果以国内的价格向国外销售,肯定是无人问津的。
  秦海的打算,就是用比国际市场更低的价格进行销售,国际市场上的线材是280美元,大秦集团如果卖到260美元,是不是就能够卖动了呢?高端的钢材中国企业不敢问津,普通的线材、棒材,有什么不能做的?这种大路货,只要价格低,国际买家肯定是蜂拥而至,后世中国制造肆虐全球,最大的绝招不就是廉价吗?
  至于说以低于原产地的价格进行销售是什么倾销,前提是有人提出反倾销调查才行。全球一年的钢材产量7亿吨,中国才占着十分之一,根本没到能够威胁西方厂商的程度,谁闲得蛋疼去告你倾销啊?在那个年代,西方国家都巴不得发展中国家倾销,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能够用更低的成本,掠夺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
  “这样一来,咱们几乎是赔本赚吆喝啊。”
  听完秦海的计划,宋洪轩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这样说道。北溪第二钢铁厂和岑州第二钢铁厂的原料都是来自于海外,原料成本、运费、工时、能耗等等加在一起,每吨线材的成本差不多也要到200多美元了。如果再以260美元的价格销往国外,成本控制得好,勉强能够保本,控制得不好,就是绝对的亏本买卖了。
  “这应该算是赔本养产能吧。”秦海说道,“如果我们精打细算,可能赔不了太多钱,相比占用流动资金建立储备来说,这种方法应当是更省钱的。”
  产能这种东西,是不能在形成之后再放在一边闲置着的。有许多东西都需要通过稳定的生产来进行维持,否则在仓促之间就很难形成生产能力。比如说,大秦钢铁公司的原料来自于澳洲,要保证原料供应的稳定,就需要持续地进行生产,否则临时找矿山买原料,人家也不一定能够提供得出来。还有,提供500万吨钢材生产能力所需要的技术工人,也需要用生产过程来培育和维持,总不能平时让这些工人在家里歇着,到需要的时候才把他们招来。
  宁中英和宋洪轩都是做企业管理的人,秦海简单地一提,他们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宁中英扭头看着宋洪轩,问道:“小宋,照小秦这种做法,咱们的钢铁公司能不能保证盈亏平衡,甚至是略有节余?”
  宋洪轩在笔记本上紧张地做着计算,算了好一会,才点点头道:“如果我们努努力,保证盈亏平衡是不成问题的,略有节余嘛……那就要看国内市场的情况了。”
  大秦集团旗下的这几家钢铁厂,一直都是集团的“现金牛”,利润率虽然不够高,但产量大,产值很高,这样一年怎么也能创造出一两亿的利润。当然,这些利润都是在国内市场上产生出来的。照秦海的打算,集团马上启动钢铁公司的扩能计划,然后把多余出来的产能拿到国际市场上去消化,用低价位抢占市场,维持住日常生产,这基本上就是亏本买卖。国内盈利,国外亏损,宋洪轩细算之后,觉得基本能够达到盈亏平衡。
  以国内的利润补贴在国外的亏损,维持住现有的产能,作为王鸿生所需要的战略储备,这就是秦海向王鸿生透露的方案。在与王鸿生交谈的时候,他并没有详细计算过亏损数字,但他相信,即便亏损,额度也是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的。
  “这件事值得做。”宁中英斩钉截铁地点了点头,说道,“咱们毕竟是中国的企业,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营企业,国家有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应当尽一份力。别说小宋这边还能够维持住盈亏平衡,就算是略有亏损,只要咱们能够承受得起,也值得去做,这是功在千秋的事情。”
  “老厂长的觉悟就是高啊。”秦海笑着说道,“我的出发点没有老厂长这样高尚,我只是觉得在这个时候帮计委一个忙,以后做什么事情,就能够得到计委的回报了。这笔生意怎么算都不会亏本,所以我就斗胆答应了。”
  “我当然知道是这么回事。”宁中英瞪着眼睛说道,“可是咱们向计委说的时候,能这样说吗?咱们就必须照我刚才的话去讲,说我们宁可损失自己的利益,也要顾全国家的大局,明白吗?”
  “明白。”秦海赶紧应道,其实他哪会不懂得唱高调的重要性,不过,宁中英教训他,他还是必须装出诚惶诚恐、虚心接受的样子,这是对老爷子的尊重。
  宋洪轩问道:“小秦,这件事什么时候开始?”
  秦海道:“马上就得开始了。一会我们一块去找陈鸿程,叮嘱他马上去欧洲采购二手钢铁设备。我估计,这一通谈判、拆卸、运输,最终在岑州安装完成,一年时间就过去了。咱们要形成500万吨的产能,时间上还是非常紧张的。”
  “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宋洪轩道,“咱们形成这么大的产能,主要是为了应对价格改革时候出现的市场波动。等价格改革完成了,咱们的富余产能怎么办?”
  “哈哈,这你就放心吧。”秦海乐观地说道,“国家放开生产资料的统配之后,经济肯定会出现大的增长,到时候市场上对钢材的需求就会翻着番地往上涨,区区500万吨的产能,对于市场来说,不过就是九牛一毛而已。”
  “你确信?”宋洪轩眼睛里闪着光芒,看着秦海问道。作为一名钢铁公司的总经理,他当然希望公司的产能越大越好。
  “我确信。”秦海坚定地回答道。这就是穿越人士的自信了,他深知,等到房地产业在全国风起云涌地发展起来时,全国一年的钢材需求能够达到6亿吨,500万吨能算得上什么呢?
  宋洪轩道:“如果是这样,那我们为什么不让陈鸿程多进口一些设备呢?比如说不是500万吨,而是1000万吨,你觉得如何?”
  “你可真够贪心的,1000万吨的产能,一年得消耗多少铁矿石?岑州港能承受得起吗?”秦海笑着斥道。
  宋洪轩道:“为什么一定要限制在岑州港呢?我们可以到红原、海东这些地方去建新厂啊。这些地方是沿海省份,铁矿石可以直接通过海运到达,成本比运到岑州来低得多,这也有利于我们控制钢材的出厂价。其实我一直都想把钢铁产业迁到这几个省去,只是找不到机会。现在咱们是帮国家计委做事情,让计委帮咱们协调几块工业用地,总不算过分吧?”
  “你太黑了!”秦海开玩笑地说道,“这算不算是趁火打劫啊?”
  宁中英在一旁插话道:“就算是趁火打劫,我想王主任也是乐意的吧?一块地对于国家计委来说,只是发一个文件的事情。可换来的是我们给计委留出了几百万吨钢材的产能,这笔账,王主任肯定能够算得清楚的。”
  “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了。”秦海大包大揽地说道,“老宋,你马上定一个计划,看看需要采购哪些设备,多大规模,还有,你理想的建厂地址在什么地方,列出几个备选方案,然后咱们开始着手实施。计委那边,我去找王主任,他敢不给我土地,我就不认这1000万吨钢材的账了。”
  听到秦海咬牙切齿的声音,宁中英和宋洪轩都哑然失笑了。他们知道王鸿生肯定不会在这件事情上为难秦海,秦海摆出一副拼命三郎的样子,实在有些多余。不过,这位年轻的董事长除了目光比较长远,加上有一身神秘莫测的技术,在具体的经营管理上并没有什么长处,让他去干干协调高层关系的事情,也算是人尽其才。至于采购设备、建设工厂以及维持日常生产的事情,交给苗磊都比交给秦海更让人放心。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集团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安排未来一段时间各家分公司的工作任务,协商不同公司之间的配合。有关钢铁公司扩能的事情,也在会上进行了布置。
  这其中,承担任务最重的,就是负责海外事务的红海公司。公司不仅要在欧洲市场上采购二手钢铁设备,还要联系澳洲的矿业公司,确定增加原材料进口的事宜,此外,还要寻找国际钢材销售商,向他们推销中国钢材。陈鸿程接到这些任务,非但没有抱怨,反而很是欢喜。因为任务越多,就意味着红海公司在集团的重要性越大,这是他所乐意看到的。
  对于集团成立伊始就大规模扩充钢铁产能一事,也有不少人提出了质疑,担心过高的产能无法消化,导致设备闲置。对此,秦海、宁中英等人并不过多加以解释,只说是集团与国家部委之间的一项重要协作,而没有透露具体的内容。有关价格改革的事情,目前还属于国家机密,过早披露出来是不合适的。


第四百一十一章 70X所的大功臣
  大秦工业集团成立的消息,在许多媒体上都得到了宣传。对于寻常百姓来说,这条消息其实并没有太多值得关注之处,毕竟大秦集团所涉足的领域大多是重工业,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直接关联。唯一能够让大家当成一个饭后谈资的,就是大秦集团的董事长秦海只有24岁,如此年轻就执掌一家大型企业集团,这个故事听上去颇有一些励志的作用。
  但这个消息对于业内人士而言,意义就大不相同了。即便不了解大秦集团的各项产业有什么特别之处,单看王鸿生等一干省部级高官前往捧场,也能够让人感觉到其中的不凡。许多企业的官员都默默地记下了大秦集团这样一个名字,提醒自己未来与这家企业打交道的时候,要多几分恭敬。
  成立典礼结束之后,从外地赶过来的各家分公司的人员都陆续离开了。集团的成立对于各家分公司的干部职工来说,是一件大事,这意味着他们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归属于一个盘根错节的庞大网络,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增大了,走出去联系业务的时候,也可以报出集团的大名,给自己壮壮声势。
  宁静和秦珊在家里呆了几天之后,也匆匆地赶回京城去了。宁静已经本科毕业,现在正跟着研究生的导师开始做实验,任务不少。秦珊就读的华清大学是五年学制,她此时正是做本科毕业设计的时候,同样非常忙碌。她俩这一次回平苑来,就是为了参加大秦集团的成立庆典,庆典结束,她们自然也就该回去工作了。
  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秦海还是忙里偷闲地开着车带三个女孩子到附近的山里去游玩了两天。秦珊和秦玲二人颇有默契,在游玩的时候总借故跑开,尽可能地给秦海和宁静留下两个人独处的时间。至于这段时间里秦海与宁静聊了一些什么,以及做了一些什么,秦珊和秦玲就无从知晓了。不过,在返回京城的火车上,秦珊还是注意到宁静不时会莫名其妙地脸红一阵,而且绝对不让秦珊打听其中的缘由。
  这个秦海,到底是怎么打算的,还想不想让宁静当我嫂子了?一路上,秦珊都在心里暗暗地嘀咕着。
  忙完集团成立之后的一些杂事,秦海也踏上了旅程。70X所的所长许国权已经给他打过七八次电话了,请他“方便的时候”务必到桐江去一趟。他梳理了一下手边的工作,发现短期内也没有什么非要他亲自操办的事情,于是就决定去70X所走走,一来是与许国权谈谈在超聚乙烯纤维方面的合作问题,二来也想了解一下70X所正在做的研究项目,看看有没有自己能够帮上忙的地方。
  听说秦海要去70X所,正准备返回金塘的宁默当即改变了主意,表示要与秦海一同前往。至于理由嘛,就是他想到70X所去看看飞机……谁让他从小就是一个军事爱好者呢?
  “你爱好军事?”在飞往桐江的飞机上,秦海诧异地问着宁默。
  “对啊,有什么不行吗?”宁默梗着脖子反问道。
  “我怎么从没听你说过?”秦海道,“对了,你不会是有别的事情吧?”
  宁默面有尴尬之色:“我能有什么事情?我就是听说70X所是研究飞机的,想去看看嘛。反正金塘那边有老柳和周工他们盯着,也没什么大事。”
  秦海从宁默的表情中感觉到他肯定是有什么事情的,但却猜不出来,只得无奈地说道:“好吧,正好超聚乙烯纤维也是金塘这边的产品,你一块去和许所长谈谈也是对的,以后就得你们直接联系了。”
  “是啊是啊,我也是这样想的。”宁默赶紧点着头,表示赞同。
  飞机在桐江省的省会府和市机场降落,秦海、宁默以及随从的黑子三人走出航站楼,迎面就看到了一条硕大的横幅,上书“热烈欢迎大秦集团领导到我所指导工作”的字样。在横幅下面,站着足足四五十位身着军服的汉子,一个个踮着脚尖向出来的乘客眺望。看到秦海一行,也不知道谁先喊了一嗓子,随后那群汉子便一齐涌了过来,把其他的乘客都吓了一大跳。
  “秦总,宁总,你们来了!”
  “欢迎秦总!我们都盼了你们好几个月了!”
  “秦总,非常感谢啊!你可是我们所的大功臣啊!”
  “秦总,这次到桐江来,咱们必须得一醉方休……”
  一双双热情的大手向秦海、宁默伸来,从那握手的力度上,就能够感觉着对方那种发自内心的真诚。这些人中间,有些是秦海认识的,有些则素未谋面,但不管是谁,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把秦海也感染得豪爽了起来。
  “许所长,你们这个阵势,可真让我们受宠若惊啊。”
  好不容易和所有的人都握过了手,秦海笑呵呵对带队的许国权说道。刚才这一会,许国权一直陪在秦海身边,向他介绍着前来迎接他们的人员,这些人全都是70X所的干部,从他们各自的职位来看,70X所除了几名值班干部之外,有头有脸的领导和中层干部几乎都到了机场。
  “秦总,听说你和宁总要来,我们所的同志们都主动提出要到机场来迎接。大家都说,秦总为我们70X所做了这么大的贡献,大家不到机场来迎接一下,实在是过意不去啊。”许国权也笑着回答道。
  秦海摆摆手道:“许所长这样说,就让我们汗颜了。还有,咱们之间就别一口一个‘总’地称呼着了,你还是让大家叫我小秦就好了,宁默也不喜欢别人称呼他宁总的。”
  “哈哈,那你是不是也先别称呼我许所长啊?咱们在金塘不是说好了,不能以职务相称的吗?”许国权说道。
  秦海微笑着低声说道:“这里都是你的下属,我如果称你一句许大哥,岂不是显得太唐突了?还是等没有旁人在场的时候,我再以许大哥相称吧。”
  70X所带来了七八辆车,许国权拉着秦海上了自己的车,另外一名副所长则陪着宁默和黑子坐了另一辆车。其他前来迎接秦海一行的人也都纷纷上车之后,车队便浩浩荡荡地向着位于府和市郊外的70X所开去。
  许国权的车上只有司机和秘书,没什么外人,因此一上车,许国权就拍着秦海的肩膀,亲亲热热地说道:“秦老弟,你能到桐江来,老哥我可太高兴了。你不知道,这几个月我天天都在盼着你过来的,光是茅台酒,我就准备了两箱,就等着和你举杯痛饮,为你请功呢。”
  许国权已经是50出头的人了,用这样的口吻与秦海说话,也算是有些折节下交的味道了。秦海当然知道,这只是许国权做出的一种低姿态,目的是表现出与他之间的亲密关系。不过,秦海不会去揭穿对方的这种惺惺作态,人家能够这样对待自己,也算是给足了自己面子了,自己总不能不识好歹吧。

当前:第257/47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