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与花全集》第1/60页
《枪与花》全集[精校版]
作者:夏生
【由网[ 电子书]整理,版权归作者和出版社所有,本站仅提供预览,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序
《枪与花》,这部系列小说的最初构想,是源于我想写出几个故事,向伟大的科学家们致敬。
那时正在读科学史,对那些个推动了人类历史车轮的早期科学家异常着迷,因此,在小说的开端,薛怀安才会抱着一颗脑袋,出现在初荷家的花园里。
这个典故出自一个真实的事件。那时古生物学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理查德・欧文还是个年约二十的小伙子。他痴迷于解剖学,甚至还非法取得尸体上的器官,再偷偷拿回家研究。某次,为了探寻黑人大脑的构造和白人有何不同(在我们看来这是个很幼稚的想法,但在当时却是伟大的探索性研究),他搞到一个新鲜的黑人头颅,用麻袋襄着往家走,不小心摔了一跤。头就滚出来,顺着小路滚进一户人家洞开的门里。
每当想起这个小段子时,就忍不住地想笑。想象一下,当时那家人瞪着这颗从门外滚进来的头颅时,脸上会是一副什么样的表情;又或者,他们还根本来不及看清地上的是什么,就见一个陌生的年轻人风风火火地冲进来,捡起啥东西,又一句话不说地冲了出去,就此与这位未来伟大的古生物学家擦肩而过。
还好,薛怀安是利用职权合法取得的头颅,他也比欧文先生的神经更大条一些,所以才能泰然自若地抱着个人头自我介绍,从此与初荷结下解不开的缘分。
当真正决定动笔的时候,恰巧手边有一本论文集,其中收录了许多中外学者有关“李约瑟难题”的学术论文。
这本书和字典差不多厚,我至今都没有勇气打开去读,然而“李约瑟难题”却是知道的。
这位著名英国汉学家的疑问简单来讲就是――为什么在古代科学应用方面一直比西方领先的中国,却没有诞生出近代科学?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近代科学只产生在伽利略时代的西方?
我立时联想到一个当下网上很热的讨论话题――假如没有李自成起义和清人入关,明朝是不是会发展成一个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我一直觉得,这样的假设最没意义的地方就在于,历史是无法被假设的,推动历史前进的永远是偶然和必然两大因素,所以关于“假如某个偶然性事件没有发生,那么按照必然性,事情的发展会怎样”便毫无价值了。
于是我想,假如不去探讨“李约瑟难题”或者“假如清人没有入关”,那么可不可以构造出一个世界,直接建立在“中国有了早期近代科学,且处于早期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这样的假想之上,然后看看在这样的虚构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精彩有趣的故事呢?
而为了使这个假想成立,我使用了最简单的小说手法,假定了一个时间和历史被扭曲后的18世纪早期中国。
为什么要选择18世纪早期,确切地说是西历1730年以后的时代,是因为这个时代与工业革命和蒸汽时代还有几十年的距离,然而近代科学已经建立,人们可以遥遥看见世界将被科学技术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境地,却又无法准确地预言那里将会有什么。
于是,带着对科学的巨大热情和恐惧,经历着世界嬗变前夜的痛苦迷茫和焦虑欢喜,人类艰难前行。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剑与枪的时代。在这之后,随着大工业时代的来临,人类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热兵器时代。令我着迷的是去假想,如果武者们生活在冷热交界的时代,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呢?还有传统的江湖――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制度下的江湖,在夹缝中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这样想得多了,我发觉似乎必须要写出一部庞然大物才可以,然而时间、精力和能力都有限,所以我不得不一再收缩写作计划,最后聚焦到一个18世纪的年轻“刑警”身上,希望以他的办案和成长,做到尝鼎一脔,窥豹一斑,亦足见其大略。
由于剧情的需要,故事里的科学史与现实会有些偏差,其实这也是我写《枪与花》的小小遗憾。在创作初期,我原本希望可以完全按照历史必然性来构建一个不存在的假想社会,但是后来还是未能坚持这个初衰。
比如,假使社会发展到书中的明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我以为就不大会有这么高。不过,毕竟这是小说,很多东西不必去掉书袋地研究,就像我们不需要探讨武侠小说里那么多女捕快、女侠、女镖客的存在是否合适,或者在类似《星球大战》这种假想未来的故事里激光剑是否为合理的存在一样。
系列的第一部故事,也许离江湖还有些远,主要是因为本篇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向读者大略勾勒一下这个虚构世界的全貌,所以从事件选择上,挑了一个比较能反映当时状况的案件,而在以后的故事中,则会逐渐深入这个特别的世界与江湖。
世界这么大,江湖这么广,我想,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吧。
期待着和您一起去探索。
楔子
花:晚风透过攀援着青萝的篱笆吹进院子里,轻轻摇动着小池中三两株盛放的荷花。
树:我会努力的,然而不是作为一朵花,而是一棵树,不依靠任何人、在风雨中也不会倒下的大树。
炸弹与火药
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对人类战争史影响最大的,不用说就是火药了。火药的发明,以及它被运用于军事领域,是战争史上最重要的革新:在此之前,人们总没有跳出冷兵器的圈子,而当火药与制造工艺结合,人类自远古以来绵延数千年的战争模式便有了彻底的改变。中国人发明了火药,自然也就最早将之投入战场。
火药武器最早出现在11世纪的北宋,这种最古老的火药武器,简单来说就是炸弹,以及借助火药推力把箭发射出去的“火箭”。
花
初荷一直记得第一次见到怀安的那个夏日傍晚。
刚下过雨,暑气伴着西斜的日头一点点退去,晚风透过攀援着青萝的篱笆吹进院子里,轻轻摇动着小池中三两株盛放的荷花。
她觉得屋子里依旧闷热,端了饭碗坐到院中阿公乘凉用的青竹躺椅上,刚往嘴里扒了几口饭,就看见不远处的院门口滚进来一个毛呼呼、圆球状的东西。